第174章 激化矛盾就是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
走在街巷中。
北平的街道已恢復了往日喧囂。
街上人來人往,方墨有些魂不守舍,他一邊走著,一邊瞟幾眼夏之白,道:「長官,你真就一點都不管?李笙他們在應天府已經很張狂了。」
夏之白沒有停步。
他背著走,朝著住處走去。
「為什麼要管?」
「方墨,你需要記住一件事,想解決矛盾,首先就要了解矛盾,然後再去激化矛盾。」
「激化矛盾就是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
方墨一愣。
他猛地停下腳步。
望著夏之白身影,已是目瞪口呆。
激化矛盾?
這不該是先解決問題嗎?
夏之白面色輕鬆,並沒有做過多解釋。
他知道李笙等人的訴求,他們以為自己的功勞很大,自己不該這麼要求他們,想謀求更大的話語權跟控制權,若是按照傳統的做法去進行協調、商談,有時候並不能解決問題。
因為有一便有二。
他可以妥協、退步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退。
早晚有一天還會爆發。
與其如此。
不如趁此機會,將這些矛盾徹底激化,將這些不滿情緒,直接推到明面上,等到那時,逼的雙方都必須去解決時,這個問題也就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了。
而且他知道李笙打的什麼主意。
就是仗著自己手底下工匠工師少,想索取更好的價值。
而且他們這段時間,對蒸汽機的研究漸漸走上正軌,李笙等工師覺得蒸汽機是他們製造出來的,而自己並沒有多大功勞,具體都是他們在做,心裡生出了不平衡,自己又要求他們製造紡織機,卻又不願意給出足夠的生鐵。
這只是次試探。
這也讓夏之白對於自己培養工師更加急切。
他不希望受到這種挾制。
也不希望才剛起步就這麼磕磕碰碰。
回到家。
剛進入宅院。
方墨就再度愣了一下。
因為院中有很多的半大少年,還有一些面色異樣的少數部族,方墨抬眸,望著夏之白,臉色有些怪異,他現在倒是很好奇,夏之白究竟在北平幹了什麼,竟能弄出這樣奇特的場景。
夏之白並不知道方墨的想法,他伸手朝黑娃道:「黑娃,給方墨準備間住宿的房間,接下來,你們的功課,就由方墨負責。」
說著。
夏之白看向方墨,道:「這院裡,他們日後都交給伱負責。」
「你負責的事並不多,就是日常的學習功課,一些簡單的識字寫字,還有就是基礎算術,不過我這段時間已教會了他們背九九乘法口訣,算術方面,倒也不用太過操心。」
「至於他們其他不會的則會來問你。」
方墨瞪大著眼。
夏之白笑著拍了拍方墨肩膀,道:「我接下來一段時間,應該會跟鄭員外郎去城外負責鐵爐的搭建,他們中像是答魯、馬濤有識過字,只是並不全,黑娃、李子他們,則沒什麼基礎,這段時間只能多麻煩你了。」
「能者多勞。」
方墨一臉委屈,他走出學堂都沒多久,哪懂得教別人啊?
而在夏之白的眼神下,方墨只能妥協。
見方墨答應,夏之白暗鬆口氣,教書這活是真累。
他這段時間也想了些辦法,紙這東西,浪費起來太快,他也養不起這麼多人讀書認字,就直接去弄了些細沙,放到盤子裡,讓黑娃他們拿根木棍當筆,在上面練習。
效果還行。
眼下條件有限,只能這麼打基礎。
另一邊。
鄭元慶先回了自己住處。
他明日才會去拜訪燕王朱棣,舟車勞頓,本就傷身,面容憔悴的去見燕王,反而容易讓朱棣誤會,而且朱棣也能理解,畢竟初來乍到,總得給時間熟悉適應。
剛落腳沒多久。
鄭元慶就聽聞了北平的變故。
聽到燕王這麼大魄力,將整個北平整飭了一番,鄭元慶還是頗感驚訝。
因為這殺的很多是朱棣自己的人。
鄭元慶負手而立,望著窗外,凝聲道:「這次的朝堂大動,連帶著整個天下,都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如今的朝廷,已是泥潭旋渦,常人難以脫身,接下來一個月,就當是外出避險了。」
「北平經過這一番整飭,想來吏治等各方面,都會有長足的改觀。」
「倒也算為遵化鐵冶的修建提供了條件。」
「只是夏之白的要求.」
鄭元慶蹙眉。
他對夏之白有所了解。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敢想敢幹的一個人。
但也正因為太過肆無忌憚,並不怎麼為朝廷的官員所喜。
尤其是鹽鐵,本為戶部管控,如今趁著朝堂動盪,他偷摸的啃下一塊,隨著郭桓案的陸續收尾,戶部官員也陸續有了新官,朝中不少官員都想把夏之白經手的『鹽鐵』職權收回來。
只是目前並不敢有太多動作。
但早晚會有動靜的。
另一方面。
夏之白的眼中毫無職權之分,他只是個商官,卻妄圖對冶鐵指手畫腳,若非自己不太介意,也不想在這時捲入事端,不然夏之白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答應,而且這種事,落到其他官員頭上,可沒幾人願意。
在夏之白謀劃的遵化鐵冶上,他要建造的鐵冶所太大了。
保守估計產量有幾百萬斤。
這已接近大明目前一年一半的產量了。
生產這麼多生鐵、鋼鐵,夏之白究竟想弄什麼?真想把他那些奇思妙想弄出來?單單一個蒸汽機,耗費的生鐵熟鐵,就讓戶部的官員叫苦連天了,等真把那一套推廣到北方,只怕幾百萬斤鐵都撐不住。
天下哪有那麼多鐵給他造?
農業工具、生活用具、還有兵械不造了?
鄭元慶站在窗前,長長嘆氣一聲,這官是越來越難當。
陛下的要求越來越多,像夏之白這種自以為是的刺頭,還越來越多,這麼下去,他們這些官員怎麼得了?
不過有一點,他是認可夏之白的。
就是朝廷目前推行的『按需生產』是有問題的。
而且是有大問題。
如果天下穩定,沒有太多狀況,按需生產,的確能減少支出跟損耗,也讓百姓能得到一定安穩,不至徵發太多的力役。
但天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時刻會發生變化,朝廷又不能未卜先知,也不能提前知曉未來會發生什麼,很多方面提前訂好,等真的出現狀況,往往是手忙腳亂,造成很大的混亂。
陛下定下的量入為出根本不現實。
只是在朝為官這麼多年,不僅是他自己,只怕其他同僚,也早就失去了進取之心,昔日的一腔熱血早就淡去了,因為他們看不到大明的發展方向,如今的他們,想著的只是如何安穩的將位置坐下去,寄希望於在自己任職上,自己主管的方面,別出太大的問題。
這就足矣。
不爭不搶不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