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富貴不落平民身,戰場全是平民魂!(第三更)

  第105章 富貴不落平民身,戰場全是平民魂!(第三更)

  當聽到軍餉二字,夏之白一下就明白了。

  他知道郭桓案的真實情況了。

  郭桓貪了嗎?

  肯定是貪了,這麼大利益,沒有人會不心動。

  但更大的政治背景是北伐。

  朱元璋這一生最驕傲的就兩件事。

  第一件是驅逐韃虜,第二件就是彌合南北。

  驅逐韃虜,這是朱元璋作為自己一生的政治功績去做的,而洪武朝一共北伐了十三次。

  夏之白起初還沒意識到問題。

  但現在。

  他終於明白了。

  十三次!

  哪怕大明施行的是衛所制,但哪經得起這麼多次數的折騰。

  最終還是只能按圖索驥取之於民。

  而且按照衛所軍戶的標準,每次打仗,軍戶家裡要去兩個男丁,一個正軍參戰,一個餘丁隨行,如果正軍戰死沙場,還需要家裡再提供一個男丁作正軍,在這個生產力嚴重不足的年代,一家少了兩個男丁,家庭根本維持不了。

  何況大明近乎一兩年北伐一次。

  男丁消耗太大了。

  打仗打的是後勤,打較短的時間,軍戶還勉強能支持,時間一長,只能朝廷提供。

  大明每次發兵都是十幾、二十幾萬,這麼龐大的軍隊,對後勤要求必然很高,也定然要消耗海量糧草輜重。

  夏之白只感到了一陣的心寒。

  他突然想到了一句話。

  帝國的億萬臣民,自巢都破碎的陰影下誕生,於骯髒泥濘中日夜勞作,最終倒斃於路旁,生若雜草,死如螻蟻,無人哀悼亦無人銘記,但他們又是有福的,因他們為神聖的黃金王座奉獻了一生,世間沒有比這更大的獎賞了。

  這就是朱元璋目前在做的,為了自己的豐功偉績。

  不惜榨乾天下。

  「富貴不落平民身,戰場全是平民魂。」夏之白忍不住低語了一句。

  郭桓同樣是帝王豐功偉績下的犧牲品。

  朱元璋老了。

  他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日。

  尤其是去年還大病了一場,對於建功立業更加急切,他迫切的想將『驅逐韃虜』提早完成,也徹底掃清北方對大明的威脅,在這種急切的心緒下,他開始靠著強權高壓,逼迫官員去籌集北伐的糧草。

  只是郭桓等人心有牴觸,對籌集北伐糧草並不積極。

  惹得了朱元璋不喜。

  所以才引來了這次的查帳。

  而致他們於死地的,是他們跟朱元璋意見相左。

  帝王的豐功偉績是不容臣子質疑的。

  臣子只能執行。

  朱元璋不知道郭桓等官員有貪墨嗎?

  肯定知道。

  甚至就是知道郭桓等人手腳不乾淨,才讓他們負責籌集軍餉的。

  因為戶部籌集軍餉的手段不乾淨,而朱元璋又不可能去承認這些事,更不可能真的去認下這些『借糧』,所以需要有人去承擔天下民怨,而這個人就是郭桓等官員。

  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全殺了。

  死無對證。

  夏之白回過神來。

  他理清這些後,也不由倒吸口涼氣。

  老朱下手真是又狠又黑。

  他也總算知道為什麼《明史·刑法志》中寫的郭桓案結果: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檄贓所寄借偏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簡而言之。

  朱元璋這次打劫了天下。

  通過處罰為郭桓銷贓的同黨,朱元璋將大明天下民間的殷實人家,都搜颳了一個乾淨。

  手段不可謂不狠辣。

  也怪不得,後面引得民憤,為平息民怨,將處理案件的官員殺了。

  但被強行收斂的錢財卻都歸入了國庫。

  此事已成定局。

  不會再有任何變動的可能。

  朱元璋後續北伐的軍費,就靠這次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

  夏之白也終於明白,為什麼當初朱元璋會那麼闊氣的拿出五萬白銀給自己了,因為朱元璋早就設置了一個一本萬利的局,他算計的是人性,算計的是郭桓等官員的貪婪跟私心。

  而郭桓等官員的確中套了。

  也被徹底套死了。

  他們甚至沒有辦法去辯駁。

  因為他們真的從中拿了錢,只不過底層那些殷實百姓,卻是實打實的無妄之災。

  但朱元璋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對北元進行犁庭掃穴。

  夏之白蹙眉。

  他雖窺探到了全貌。

  但也沒辦法改變,心有力而余不足。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從中找到機會,為天下做一些改變。

  不至於讓天下徹底陷入一潭死水。

  尤其是工商業。

  因為郭桓案真的爆發後,以朱元璋的狠辣手段,定會對民間錢糧釜底抽薪。

  民間的工商業會被全部摧毀,整個明朝的經濟,也會自此倒退回小農經濟,雖然這本也是朱元璋的用意之一。

  但這不是夏之白想見到的。

  天下可以進步緩慢,但決不能倒退。

  夏之白轉過頭,看了眼面如死灰的郭桓,心中暗嘆口氣。

  郭桓也怪不得別人。

  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手腳不乾淨。

  但手腳乾淨又如何?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也根本逃脫不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眼下朱元璋已是鐵了心,要將這次的事,一股腦壓到郭桓等人頭上,他們根本掙脫不了,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良久。

  郭桓終於緩過氣來。

  他的臉色依舊慘白,嘴唇還有些發青。

  他看著夏之白,輕聲道:「我來應天府時,身邊只帶有鄭襖一人,一身衣裳都是破爛的,我也曾跟你一樣,滿腔鬥志,想著只要為陛下為大明好好做事,一生便足矣。」

  「但當我一步步走到朝堂,走到陛下的面前時,我才第一次發現。」

  「站在陛下面前的,只可能是兩種人。」

  「支持陛下的,反對陛下的。」

  「沒有其他選擇。」

  「陛下也不會給你第三個選擇。」

  「也是在這時,我第一次,也是後續無數次,面對了同樣的選項。」

  「原則,還是利益。」

  郭桓坐在椅子上,有氣無力的看著夏之白,聲音虛弱道:「我猶豫過,也害怕過,但最終.」

  「我還是選擇了後者。」

  「我不想再折騰下去了,我已經年過五旬,我這一生,見過元人肆虐,也見過兵荒馬亂,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我不想繼續這樣下去了,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也不是我該追求的全部。」

  「我也想跟其他人一樣。」

  「原則?在利益面前,又值幾個錢?」

  「如今.君要臣死,我郭桓又豈能不死?」

  說著,郭桓的眼中閃過一抹戾色,他用力地抓著椅子把手,冷聲道:「但我也要看看,陛下是不是真有那麼狠的心,能把六部的官都給殺了,我郭桓死不足惜,我認,我郭桓飽讀聖賢書,深知忠君一事,我不會反抗,我會將知道的全部說出來。」

  「我倒想看看,陛下下不下得了那個手。」

  「能不能殺的六部人頭滾滾,能不能把朝堂殺的空空蕩蕩。」

  郭桓滿眼血色,臉色猙獰,他看向夏之白,眼中滿是複雜之色:「小子。」

  「你很聰明。」

  「也很懂進退時局。」

  「但伱把朝堂想的太簡單了。」

  「你真以為把那些所謂的『工農』抬到台面,天下就會有變化?」

  「人都是一樣的。」

  「不會有任何的不同。」

  「我們的這位陛下,還有殿下,不會允許天下有那麼大變化的。」

  「人都是有私心的。」

  「我們的這位帝王尤其如此。」

  「呵呵。」

  「不過我會幫你一把。」

  「既然陛下想籌軍餉,想拿我的人頭平息民怨,我作為臣子不得不從,但我會把天下的富戶、商賈都扯進來,讓陛下一次性幫你清洗個乾淨,讓天下人人皆悚心震膽,如神明臨其庭,不敢少肆!」

  「讓他們害怕在陛下手中當官,讓陛下知道下面官員是何等醜惡。」

  「但你不要抱太大希望。」

  「帝心難測。」

  「就算文官怕了,還有武官,武官比文官更可憎,手段也更殘忍。」

  「幾次北伐下去,武威大震之下,武將們會更囂張跋扈,也會更目中無人,這些將領很多從底層出身,文人輕視,頂多是不屑不恥,武人輕視,可是真會拳腳相向,這些人其實比文人更憎惡底層人爬上去。」

  「我對你只有一個要求。」

  「若是日後你真的掌權,收拾一下我和我家人的衣冠,將我們的衣冠送回山東兗州東平。」

  「碑就不用立了。」

  「污濁之人,無顏面對父老。」

  郭桓嘆息一聲,眼中閃過一抹落寞。

  落葉歸根。

  這是多少人的夙願。

  他也曾幻想過這樣的一天。

  但他做不到了。

  夏之白深深的看著郭桓,輕嘆一聲道:「好,我答應你。」

  「多謝。」郭桓臉上露出一抹笑,拱手道:「今日多謝夏狀元替我解惑了。」

  「唯唯諾諾半生,一直如履薄冰,臨到死,總算是能得片刻的安寧了,可惜明日不能親至,去看看你那鹽鋪的盛景,端是有些遺憾。」

  「倒也好。」

  「民間有民間的熱鬧,朝廷有朝廷的熱鬧。」

  「各有千秋,也各有不同。」

  夏之白肅然回禮。

  郭桓背著走,朝著屋外走去,他的神色已恢復正常,淡然道:「狀元郎,你覺得以後得天下會是怎樣?」

  夏之白搖了搖頭,道:「不知道。」

  「也猜不到。」

  「大抵是美好的吧。」

  「美好?或許吧。」郭桓望著月色,心緒很是平靜,笑著道:「鹽我收下了,天色已不早,夏狀元,你還是早日回去歇息吧,這幾日你可得多加休息,不然等我郭桓出事時,你恐會驚的睡不著。」

  「這天下從來都是蛇鼠一窩。」

  夏之白欲言又止,朝郭桓拱拱手,轉身離開了。

  郭桓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壞。

  他只是在不合適的時間,出現在了一個壞的位置。

  但他沒得選。

  夏之白也沒有什麼愧疚感。

  就像是他最開始說的,這一切都跟他無關。

  他只是路過。

  唯一的一點變化,或許就是打破了郭桓的僥倖,將血淋淋的現實擺在了面前。

  郭桓就這麼靜靜的站著。

  他放棄了掙扎。

  掙扎已經是徒勞無用的了。

  在陛下開始催軍餉的時候,他們的生死就被陛下劃定了。

  即便自己沒有從中獲利,真就矜矜業業的做事,依舊沒有半點用處。

  陛下所需的軍餉數量太大了,根本就收不上來,只能靠威逼勒索,但陛下是愛民的,豈會對百姓做這種不端的事。

  那便只能是戶部自作主張。

  他作為戶部的三把手,又豈能脫得了干係?

  跟帝王的豐功偉績相比,臣子的死活根本就不值一提。

  這是臣子的榮譽。

  郭桓轉過身,朝著大堂走去,心中卻想起了另一件事,便是夏之白曾說過的一句話。

  如今的陛下,視百官為長工,視萬民為家奴。

  他當初不以為然,如今卻感覺說的十分在理,他的確就像那長工,只不過是手腳不乾淨的長工,因而註定會被杖斃。

  但文官如此,武官呢?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哈哈。」

  郭桓淒涼的聲音在院中迴蕩著。

  久久不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