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巴圖魯

  崇政殿內。😲♞ ❻➈şнù𝐗.Ćᗝ𝓶 ✋♖

  十二歲的福臨正在與諸王公大臣商議。

  他倒背著手走了幾步後說道:「今禮親王薨,攝政王之位空缺,諸位可有合適的人選?」

  聽到福臨這麼問,多鐸和豪格立刻來了精神。

  福臨這句話什麼意思?

  顯然是想再找一個攝政王,以此牽制濟爾哈朗。

  當攝政王的條件有兩個。

  一,是福臨的長輩。

  二,手握重權。

  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人只有多鐸和豪格。

  其他人要麼沒權力,要麼輩分不夠。

  所以多鐸與豪格都想爭取一下。

  不過這種事無法自薦,只能讓別人舉薦。

  可問題來了,沒人舉薦他們!

  崇政殿內,鴉雀無聲。

  福臨皺了下眉:「諸位為何不說話?難道是朕說錯話了?」

  「皇上沒錯,是臣等的錯,忘記了回話!」鰲拜第一時間給福臨解圍。

  福臨點點頭,目光從鰲拜身上挪到濟爾哈朗臉上,「諸位王公都說說,朕想聽聽你們的心裡話。」

  鄭親王濟爾哈朗早就有所準備,他畢恭畢敬地說道:「皇上,臣是信義輔政叔王,是輔佐皇上處理朝政的。如果皇上覺得有必要再設置一個輔政大臣,臣沒有任何意見。」

  「鄭親王此話當真?」福臨認真詢問。

  濟爾哈朗說的不是真話,權力這東西具有魔力,領略到其中的魅力後很難輕易放手。

  代善活著的時候與他平分權力,現在代善好不容易死了,他當然不希望再設一位輔政大臣與他分權。

  可這些只是他心裡的想法,不能說出來。

  所以濟爾哈朗彎腰屈膝,對著福臨磕了一個頭:「臣說的都是心裡話,請皇上明察!」

  「那你覺得誰比較適合擔任攝政王?」福臨追著濟爾哈朗問。

  所有人都看向濟爾哈朗。

  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下,濟爾哈朗聲音平淡,語速緩慢:「臣...舉薦睿親王多爾袞!」

  嘩!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多鐸與豪格眼睛瞪得溜圓,下巴差點掉下來。

  索尼,譚泰,圖賴,鞏阿岱,錫翰,鰲拜,蘇克薩哈,碩塞,博洛等一眾八旗將領大臣都露出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濟爾哈朗竟然會主動推薦曾經的勁敵多爾袞擔任攝政王!

  多爾袞擔任攝政王的時候與濟爾哈朗矛盾重重,對他屢屢打壓。

  好不容易把他踢了下去,濟爾哈朗竟然又重新舉薦!

  難道濟爾哈朗喜歡被打壓?

  其實濟爾哈朗這麼做也屬無奈之舉。

  攝政王也好,輔政王也罷,必須得有兩個以上才能互相制衡。

  也就是說,他不可能一家獨大。

  代善死後,有資格當攝政王的除了豪格就是多鐸。

  多鐸掌握正白、鑲白兩旗,有錢有權,實力雄厚!

  豪格同樣不弱。

  他最早領鑲白旗,皇太極繼位後改領鑲黃旗,後來才成為正藍旗旗主。

  與他們兩個相比,水師總兵多爾袞簡直弱到爆。

  如果讓他選對手,他首選多爾袞!

  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代善死亡消息的傳來後,布木布泰(孝莊)第一時間找過他,問他有沒有合適的人舉薦。

  濟爾哈朗裝糊塗,表示沒有。

  隨後布木布泰分析利弊,向他舉薦多爾袞。

  並表示如果他能在朝堂上舉薦,會給予他一定的好處。

  濟爾哈朗本就有些猶豫,在利益加持的驅使下立刻答應下來。

  福臨看著跪在地上的濟爾哈朗,內心波瀾起伏。

  在朝會開始前,他的母親布木布泰(孝莊)就告訴他同意多爾袞復任攝政王的提議。

  起初他還納悶誰會舉薦多爾袞,沒想到竟然是濟爾哈朗。

  換做之前,他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但...

  他已經十二歲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從繼位至今,他最討厭的就是多爾袞,沒有之一。

  如果讓多爾袞復任攝政王,比殺了他還難受。

  在他看來誰都可以當攝政王,唯獨多爾袞不行。

  一念至此,福臨率先看向索尼:「索尼,你可有舉薦之人?」

  「臣...」索尼聲音拉的很長,「沒有。」

  福臨的臉開始僵硬,他轉動目光問另一人:「譚泰,你可有舉薦之人?」

  「臣沒有!」譚泰低著頭回答。

  「圖賴,鞏阿岱,錫翰,蘇克薩哈!」福臨連續點了四個人的名字,「你們可有舉薦之人?」

  四個人同時叩首:「臣等沒有合適人選,請皇上恕罪!」

  他們不是沒有合適人選,而是提前接到了布木布泰的通知,希望他們能權衡利弊。

  這些人雖然都是旗人,但並不想牽扯到事關皇權的內部爭鬥當中。

  他們大部分人只想自保!

  所以面對福臨的詢問,他們用不表態,不站隊的方式回應。

  福臨的臉變成了鐵青色。

  身為皇帝,在朝堂上竟然得不到一個人的支持。

  這皇帝的位置,還有什麼意義?

  目光流轉間,他看到了一個魁梧的身影:鰲拜!

  鰲拜擅騎射,少從軍,屢立大功。

  最初在正黃旗擔任護軍校,後授騎都尉世職。崇德二年(崇禎十年)克皮島,進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

  巴圖魯是滿清的一種榮譽稱號,主要為了表彰表現英勇之人。

  下至普通士卒,上至王公大臣都可以獲得此稱號。

  但也僅僅是稱號。

  被賜稱號的人不會因為稱號而升官加薪,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歷史上的滿清前期獲得巴圖魯稱號的人並不多。

  其中努爾哈赤時期有六人,皇太極時期有十七人,順治朝有兩人。

  康熙時期沒有找到相應記錄,但不代表沒有。

  雍正時期有三人獲得巴圖魯稱號,後來又將其中兩人的稱號革去。

  到了乾隆時期,巴圖魯稱號的含金量直線下降。

  他前前後後賜給六十八人巴圖魯稱號。

  福臨看著大清巴圖魯鰲拜的身影,深吸一口氣問:「鰲拜,你可有舉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