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京師。🎅😾 ❻9𝐒𝐇𝓊𝔁.c𝕆爪 🐉♧
皇極殿內,氣氛壓抑。
內閣首輔李邦華正在匯報軍情。
「陛下,唐通兵敗居庸關,正率領七千殘兵退往京師,現已到達昌平一帶。流賊大軍緊隨其後,來勢洶洶!此戰我軍損失三千餘人,流賊損失萬餘人,但七成是被流賊裹挾的百姓。」
方岳貢攥著拳頭,狠狠的咬著牙齒。
百姓在流賊眼睛裡已經不是人了,甚至豬狗不如。因為流賊不會用豬狗在前面當擋箭牌!
「流賊劉芳亮部已到達京師西南五十里處,預計明日抵達京師城下。」
「通州官倉的糧食已經全部運抵京師,存放在離京的勛貴和朝臣家中,並派有重兵把守。漕運已全部停運,所有船舶離開通州停靠在天津碼頭。」
「勇衛營昨夜回京,除一人受傷外,並無其他損失,此次出征共斬殺流賊探馬二十七人,俘獲流賊兩人,戰馬二十九匹。」
勇衛營的戰報按理說會直接送到皇上手裡,但是他們的糧餉和殺敵的獎勵同京營一樣歸兵部辦理。李邦華得知後為了振奮軍心,選擇念出來。
「左都督劉文耀及麾下一萬三千兵馬已到天津城外,預計三日後抵達京師。考慮到屆時流賊已經圍城,臣提議讓劉文耀駐守天津,等待時機。」
「太子乘船入海,現已到達海州附近,諸事順利。」
隨著一封封塘報從李邦華的嘴裡念出來,朝堂上的氣氛也越來越壓抑。
雖然早就知道流賊會來,但真正來到時候人們還是會表現出畏懼。
流賊的所作所為早已傳遍了京師。
所有人心裡都有一個想法:京師,守得住嗎?
守住了還好,若是守不住,結果會怎樣?
搶錢?搶糧食?搶房子搶女人?
會殺人嗎?
還是說...會被屠城?
崇禎面無表情,表現的很平靜。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已經做了,結局如何全看天意!
況且他是皇帝,是百官和京師的主心骨,不能表現出任何驚慌。
「李閣老,這些天招募了多少百姓?」
「回陛下,共招募百姓七萬八千二百四十七人,均已配發武器。但盔甲不足,工部又忙於製作紙殼火藥,只能暫時這樣。」
崇禎皺著眉點了點頭。
京師現在滿打滿算還有八十萬人,募兵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已經夠多了。
盔甲的事他也沒辦法,無論暗甲還是棉甲,製作都很繁瑣,一時半會做不出多少來。
等等...
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李閣老,范尚書,退朝後你們來一趟乾清宮,朕有事需要確認一下。」
「臣遵旨。」
「方尚書,遷徙了多少百姓?」
方岳貢出班拱手:「回陛下,京師方圓五十里的百姓已經全部遷入城內,五十里之外的地方...鞭長莫及。遷入城內的百姓少部分安置到百姓家閒置的房子裡,大部分沒有去處,露宿街頭。」
崇禎點點頭,沒說什麼。
沒辦法,不可能每個百姓都有地方住。好在已經到了三月中旬(農曆),雖然還很寒冷,但沒有二月時的那般冷。
京師的三月乾旱無雨,露宿街頭也能承受。
→
「好了,諸位回去後準備一下,明天與朕一起登上城樓,看看流賊到底長什麼樣子!」
「退--」王承恩的話剛說出一半便被打斷了。
「陛下!」文臣里站出來一個人。
「臣彈劾定西伯唐通!」
崇禎愣了下,彈劾?
聽到這兩個字他眉毛一抖,起了殺心。
都什麼時候了還搞彈劾那一套,這特麼不是搞內訌嗎!尤其重要的是,他要彈劾的人是在居庸關抵擋李自成十多萬大軍的唐通。
歷史上的唐通先投降李自成,後投降多爾袞,從這些表現看他必須死!
但不是現在,更不是這個時候。
都察院右都御史房可壯站出來說道:「前山西總兵周遇吉手中只有七千人,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尚能在寧武關阻擋流賊十數日。最後流賊雖然攻破寧武關,但損兵折將七八萬人!」
「居庸關乃京師門戶,唐通麾下八千兵馬加上之前的兩千守軍共一萬餘人,兵力比周遇吉多,糧草比周遇吉充沛,如果浴血奮戰一定可以將李自成擋在關外。」
「就算不敵,也能多擋十幾日!」
「可唐通不但丟失關隘,甚至折損的兵將與流賊相差無幾!」
「臣請陛下治唐通的罪!治他作戰失利,畏敵不前,臨陣脫逃之罪!」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在右都御史房可壯的帶領下,三四個御史、給事中站出來彈劾唐通。
「房御史言之有理...」崇禎表情凝重的點頭。
他早就知道朝中有壞人,現在李自成圍城在即,那些隱藏極深的壞人忍不住跳出來了。
既然如此,不如將計就計。
「可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治他的罪有些不合適吧?」
「陛下!」戶部右侍郎吳惟華說話了。
「聽說唐通據守居庸關時與流賊有書信往來,臣以為唐通可能已經投降流賊,此次回京是要做流賊的內應!裡應外合打開城門,放流賊進城!」
「陛下慎重啊!」
崇禎表面上點頭,心中的殺意已經爆棚。
聽說...以為...可能,用三個模稜兩可的詞就想殺了唐通。
哪是想殺唐通,分明是想扼殺將士們的忠心!
他們在前線浴血奮戰,乾的是賣命的差事,後面這幫文臣不幫忙就算了,盡然還想拆台!
如果真那樣做了,將士們還有忠心嗎?忠心沒了,大明也沒了!
吳惟華,你真該死啊!
不對,壞人不止他一個,肯定還有!
果不其然,就在崇禎思考的時候。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拱手出班,「陛下,唐通敗退居庸關前留下大批物資,據說有糧食、火藥,火銃還有紅夷大炮。」
「這是明顯的資敵行為,請陛下治他的罪!」
又一個據說!
這幫文臣很有心機,除非有實打實的證據,否則彈劾時一律用據說、可能這種詞。
被揭穿了也不要緊,反正彈劾時沒有把話說死,可以圓回來。
又等了片刻,見沒人附議彈劾唐通,崇禎緩緩說道:「朕已經知曉眾卿的意思了,此事關係重大,容朕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