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搞錢,殺人

  「哦?上策是什麼?」崇禎盯著李邦華問。♤🎃 6➈𝕊𝕙Ǘ𝓍.𝒸ㄖ𝐦 ♥😳

  「臣以為陛下應固守京師,遣太子去南京監國。若京師告破,陛下殉國,大明還有半壁江山!」

  臥槽!

  大殿內所有人心中同時罵了一聲。

  吳夢明咽了口唾沫,除了他,沒人敢當著皇帝的面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李邦華的嘴真是又臭又硬!

  「大膽!」不用崇禎說話,旁邊的王承恩馬上站了出來。他指著李邦華的腦袋怒道:「大膽李邦華,竟敢誹議當今聖上,按律當斬。」

  李邦華毫無畏懼,繼續說道:「京師乃我朝根本,不可廢棄。況且吳三桂千里勤王,正在趕往京師的路上,若陛下此時棄城而走,大明最後一支精銳將拱手讓人。」

  「反觀流賊,暴政匪兵,必不能久,遼東的建奴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有京師在,建奴不敢長驅直入。若是京師易手,建奴以此為根據揮師南下,大明危矣。」

  崇禎眉毛一挑,不由得對李邦華刮目相看。

  他說的太好了,把當前各方勢力的局面,未來的局勢,分析的一清二楚。

  簡直和歷史一模一樣!

  這位左都御史是個人才。

  「那李御史再說說流賊必不能久的原因。」崇禎繼續考驗。

  「是。」李邦華見崇禎不但沒生氣反而很是高興,頓時把心放回了肚子。

  他將額頭上的冷汗擦乾,繼續說道:「賦稅乃朝廷之本。」

  「朝廷賦稅來源無非田賦,里甲正役和雜稅。流賊宣稱免田賦,那麼能征的稅只有里甲正役和雜稅,雜稅中以商稅最多。」

  「商稅的來源是商人,流賊一路來將商人鄉紳盤剝殺戮,十去七八。」

  「無稅收的流賊只能不停地搶,等有一天搶不到錢糧,他們自己就散了。」

  李邦華的觀點,崇禎非常認同。不止他,歷史學家們也認同。在那個農業為本的封建時代,均田免糧的政策註定行不通。

  據統計,明朝百分之七八十的稅收來自于田賦。

  免了這部分,無異於自掘墳墓。

  崇禎對李邦華的表現十分滿意,他站起身,擺手讓吳夢明、王之心還有李若璉離開。

  等他們走出殿門後,崇禎來到李邦華面前說道:「李御史果然才識過人,朕打算讓你入閣擔任首輔,如何?」

  皇上想讓我當首輔?李邦華心中大呼不妙。

  崇禎當了十七年皇帝,換了十九個首輔。

  輕則免職,重則砍頭。

  權力看似很大,風險卻也很高,有時還得替皇帝背鍋。

  現在文官們,已經沒人願意爭取這個燙手山芋的內閣首輔之位!

  但是。

  越是這種時候越要迎難而上才行!

  快速思考後,李邦華覺得這是個機會。

  連忙說道:「陛下,內閣事巨,規矩繁多,但向來是先入閣再提任首輔,臣直接擔任首輔有些不合規矩。」

  崇禎淡淡一笑:「朕的話就是規矩。」

  李邦華見狀,不再猶豫,跪地謝道:「臣李邦華,謝陛下隆恩。」

  「別謝這麼早,朕的話還沒說完,李邦華你怕死嗎?」

  李邦華愣了下,想了想認真說道:「若是陛下讓臣死,臣就不怕死。」

  「為什麼?」

  「臣這一世,所圖不多。或位極人臣,或腰纏萬貫,或史書留名。」

  「今日陛下讓臣擔任首輔,位極人臣的願望已經實現;能讓陛下殺的人,定會史書留名。臣不在乎是好名聲還是壞名聲,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會被歷史遺忘。」

  李邦華的話說進了崇禎心窩裡,他站在原地,靜靜地看著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

  此時的他只有一個念頭:李邦華就是老子要找的人。

  不過。

  在此之前,還有件事需要確認。

  崇禎轉過身,聲音肅穆:「朕需要一個權臣,能鎮壓朝堂的權臣。」

  「朕會給他天大的權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臣,宦官,勛貴,宗親,他想殺誰就殺誰,朕不會管。只要能弄來銀子,貪的不過分,朕也不會管。」

  「朕活一天,就能保他一天的榮華富貴。」

  「但是!」

  「朕若是死了,那人的下場可能比嚴嵩還要慘!」

  「他可能青史留名,也可能遺臭萬年,亦或是毀譽參半。」

  「你能承受嗎?」

  王承恩不可置信的看著崇禎,感覺眼前這位皇帝的身影很是陌生。

  皇爺這是要放權?

  他登基以來最討厭的就是權臣。

  而且。

  正值內憂外患之際,此時放權會不會加劇大明朝的風險?

  李邦華抬起頭,蒼老的臉頰上滿是皺紋,唯獨那眼睛炯炯有神。

  他認認真真的站起身,再次跪地磕頭:「請陛下放心,臣不想當嚴嵩,只想做張江陵(張居正)。」

  「好!李御史暫且退去,朕要朝會了。」

  「遵旨!」李邦華退出偏殿。

  等李邦華走出大殿,崇禎才從他身上收回期待的目光。

  他這麼做有兩種原因。

  首先,崇禎自登基以來殺了太多人,二品以上的官員就有十八人,二品以下的更是多達百餘人。

  內閣更不用說,他執政十七年,換了十九任首輔(其中有兩人復任兩次)。

  這裡面有權臣奸賊,也有國家棟樑;有貪腐之輩,也有克己奉公之人。

  往往是新首輔還未站穩根基,便被換了。

  導致政令出不了京城(出了京師也沒用,黨爭忠心已經由朝堂轉移到州府之中),國家越來越亂。

  運氣好的被免職,運氣差的被處死。

  有道理嗎?

  沒道理!

  於是官場上人人自危。

  崇禎後期,東林黨已經沒了實權,朝堂上的黨爭進入到平穩階段。

  矛盾去哪了了?它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一部分轉移到州府,另一部分變成了君臣的矛盾。

  崇禎想幹什麼,他們就反對什麼。

  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價值。

  重用李邦華的目的是重啟朝堂上的黨爭,把君臣的矛盾轉移成黨派矛盾。

  他要借李邦華的手,搞錢,殺人!

  錢從何來?

  短期靠抄家,長期靠稅收。

  殺誰?

  內鬥的文臣,貪腐的朝臣,富可敵國的勛貴,投敵叛國的商人!

  崇禎理了理情緒,吩咐道:「王承恩,召集百官朝堂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