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袁繼咸與呂大器

  「王承恩,宣李閣老覲見。💔♤ 6➈Ⓢ𝔥𝔲𝕩.ᑕ๏ⓜ 🍩♗」崇禎沒有立刻下達抓捕命令,而是打算先把這件事告訴李邦華。

  「遵旨。」

  王承恩走後,崇禎想了想對李若璉說道:「朕和你商量件事,如何?」

  李若璉受寵若驚的跪地:「臣不敢當,陛下直接吩咐即可。」

  「李閣老是當朝首輔,又是兵部尚書!金之俊任兵部侍郎一職,是李閣老的手下。」

  「金之俊投敵賣國的事一旦宣揚出去,李閣老必定會背上治下不嚴,失職失察的罪名,朕雖然可以保他平安無事,但終究有損李閣老的威名。」

  「這不是朕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朕打算讓你把這件天大的功勞讓給李閣老,好使他將功抵過!如何?」

  李若璉跪在地上怔了怔,猶豫片刻後領旨。

  看著李若璉的表現,崇禎滿意的點點頭。這位大明錦衣衛都指揮使果然是深明大義之人,這份天大的功勞說讓就讓,換做別人絕對不可能的事。

  錦衣衛的差事交給他就對了。

  「稍後去內帑領一萬兩銀子,算是朕對你的補償。」崇禎恩威並施道。

  「多謝陛下聖意,臣...臣那裡還有很多銀子,不缺錢。」李若璉激動的差點哭了。

  錦衣衛是皇帝的私軍,皇帝想怎麼樣便怎樣,別說功勞讓給別人,就是讓他背黑鍋他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而眼前這位大明天子,不但用商量的語氣和他說這件事,甚至打算用錢買這份功勞。

  在那一刻,他有種與皇帝平視的感覺。

  惶恐,簡直惶恐。

  「這是朕賞給你的,莫要推脫。再說有了這些銀子你也可以讓家人過過好日子,同時不被那些言官彈劾。」崇禎的話不容置疑。

  李若璉無奈領命,隨後站在一旁等待李邦華。

  李邦華進門後先是一愣,隱約間猜到了結果。

  「李邦華參見陛下!」

  不用崇禎吩咐,李若璉就把金之俊等人投敵賣國的行為說了出來。

  李邦華聽後震驚的倒退好幾步,如果沒有王承恩的攙扶肯定會摔倒在地。他萬萬沒想到,在衙門裡任勞任怨的金之俊竟然會做出這種行為。

  「李指揮使,可...可有證據?」

  「有楊汝成的證詞。」

  「哎!」李邦華氣的頓足捶胸,緊接著他想到自己也有罪,急忙想崇禎請罪:「臣治下不嚴,請陛下治罪。」

  「此時與閣老無關,你沒有罪,而且李若璉主動把這份功勞讓給你,好使你將功抵過。」

  此話一出,李若璉詫異的看向崇禎。

  李邦華看到李若璉的表現後頓時明白了事情原委,他先是朝李若璉深施一禮,隨後向崇禎跪地謝恩。

  「錦衣衛拿人,李閣老組織三法司會審,決不能放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這是朕的原則!」

  「遵旨!」二人領旨後離開乾清宮。

  等所有人離開後,崇禎再次打開大明地圖,看著湖廣和四川兩地,沉默良久。

  ......

  是夜,九江府一個房間裡燈火通明。

  大明江西、湖廣,安慶,應天總督袁繼咸,和南京兵部右侍郎呂大器相對而坐。

  二人看著眼前的聖旨呆呆發愣。

  尤其是袁繼咸,他以為自己看錯了,再次問呂大器:「呂兄,我沒看錯吧?陛下讓我向左良玉借兵五萬,如果不借就設計除掉他們父子?」

  半年前,他親自前往蕪湖勸說左良玉收復武昌。半年後朝廷一道聖旨就要他借兵,對方不借就除掉他們父子,簡直不可思議!

  呂大器點點頭,雖然沒說話,但表情和袁繼咸一樣複雜。

  崇禎十六年他任江、湖、安、應總督期間,與左良玉合併對抗張獻忠,曾經的戰友馬上就要成為敵人。

  令人唏噓不已。

  良久,呂大器說道:「聖旨里寫的很明白,朝廷讓他進京勤王,他左良玉先時候按年月擬定了一份出兵計劃交給朝廷,等朝廷收到他的計劃時已經將流賊擊退了。」

  「兵貴神速的道理他左良玉不懂?」

  「左良玉擁兵自重,拒不勤王,死罪中的死罪!再加上他屢次搶奪漕運糧船和鹽船,劫掠百姓,比流賊還流賊。」

  「尤其是武昌,張獻忠攻陷武昌時左良玉號稱二十萬兵馬,這些人一觸即潰立刻逃往蕪湖!若不是袁兄你極力勸說,他左良玉豈會在張獻忠離開武昌後反攻武昌?」

  「所以說啊,他該死,而且...」說到這,呂大器捋著下巴上的鬍子目露凶光:「他必須死!」

  袁繼咸一怔,隨後不可知否的點點頭。

  他們都帶兵打過仗,如果遇到敵人總是逃跑,時間久了這些兵會在心裡形成一個習慣:逃跑。

  戰場上人員,裝備都可以差,唯獨氣勢不能差。

  否則必敗無疑。

  左良玉哪怕有百萬之眾,跑習慣了也是烏合之眾。

  「那就按照聖旨的意思辦?」

  袁繼咸是接任呂大器的職位,二人正在進行手續交接,所以有些事還是商量著辦。畢竟九江的兵都是呂大器的老部下,他袁繼咸短時間內還用不熟。

  「你敢違抗聖旨?」呂大器似笑非笑。

  「可是...」袁繼咸有些為難,「我到底是借兵,還是直接除掉他們呢?聖旨上有兩個選擇。」

  呂大器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給他分析目前的局勢:「現在太子爺在南京,武昌下游是九江,九江下游是安慶,安慶下游可就是南京了!」

  「一旦借兵不成,左良玉必定會起疑,如果他帶兵順江而下去往南京控制太子爺...陛下的謀略可就都白費了。」

  袁繼咸聽罷不再猶豫,拿出地圖擺在面前的桌子上,與呂大器開始認真商議。

  「不能帶大部隊去,左良玉生性多疑,一旦發現我們帶兵前往武昌,肯定會有所準備。」

  「那怎麼辦?總不能喊他出來單挑吧?」(單挑這個詞春秋戰國時就已經有了。)

  呂大器和袁繼咸同時沉默了。

  想殺一個戒心很重的人太難了,尤其是左良玉這種老傢伙。

  突然!

  呂大器一拍腦門,臉上的陰霾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笑容:「聽聞太子爺帶來一千多錦衣衛,都是京師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