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崇禎說出詔安流賊四個字後,滿朝文武支支吾吾無一人敢言。
范景文在心裡嘀咕:「如果詔安能解決問題,大明朝早就沒有流賊了。」
崇禎七年車廂峽之戰。
明軍本已經把高迎祥、李自成、張妙手、張獻忠等人圍困在峽谷之中。
時任四省總督的陳奇瑜相信了對方的投誠,在得到崇禎的批准後,這些人全被官軍接納。
流賊得到休整之後,再次復叛。
有史料記載:流賊與奇瑜兵揖讓酣飲,易馬而乘,抵足而眠。賊之無衣甲者皆整矣,無弓矢者皆礪矣,數日不食者皆飽腹矣。
這些話不一定真實,畢竟明朝文官的筆桿子是殺人的利器,就算陳奇瑜再蠢,也不會讓官軍與他們抵足而眠。
其實這也不能怪崇禎的決策,畢竟後人都有上帝視角。
首先,在當時的崇禎和朝廷眼裡,這些人本質上還是大明的老百姓,只不過是吃不飽肚子一時造反。所以只要能投誠,朝廷就會接納。
其次,官軍欠餉嚴重不願意打仗,聽到對方願意投降後,從下而上表示支持。
最後,此時的李張不成氣候,朝廷沒把他們放在心上。
是否復叛倒是其次,關鍵是詔安誰?
現在流賊有兩股勢力,分別是李自成和張獻忠。
詔安李自成?
他先是毀了朱家的祖墳,隨後在陝西稱帝,圍困北京之後又將附近的皇陵建築焚毀。
現在兵敗退守宣府,誰敢詔安?
張獻忠?
他剛殺了楚王,如何詔安?
況且這是皇帝一廂情願的想法,就算朝廷同意,此二人也不一定會接受詔安。
內閣首輔李邦華對崇禎的觀點表示懷疑,他拱手道:「不知陛下要聯合誰對抗建奴?」
「張獻忠!」崇禎緩緩開口,說出了這三個字。
「用合縱連橫之策讓張獻忠牽制李自成,我軍則與建奴兵鋒相對!只要在關內擊敗建奴一次,兩年之內他們定不敢再次入關劫掠。」
朝堂上靜悄悄的,沒有聲音。
京師被圍了這麼久,他們對於南邊的戰況一無所知。別說張獻忠,就是官軍的位置他們也都把握不住了。
李邦華見無人說話,只能再次開口打破僵局:「陛下...就算張獻忠願意接受詔安,他也不會出兵攻打李自成。他接受詔安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藉機休整,趁機復叛!如果這麼做的話完全等於養寇自重啊!」
「所以朕開出的條件是讓他牽制李自成而不是攻打李自成!朕和大明需要時間進行休整,他張獻忠也需要時間休養生息!」崇禎並不怕養寇自重的事情發生。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北方現在的情況是無兵無將,南面的情況則截然相反。
歷史上大明朝人才濟濟,在北京陷落南明朝廷混亂的局面下,南明尚有張煌言,鄭成功,黃得功,閻應元,袁繼咸,呂大器,何騰蛟,曾英等人力挽狂瀾。
至於大順和大西方面的人才,崇禎就有些無能為力了。
建奴不入關,李自成和張獻忠不死,他們就不會向明廷靠攏。
就算真的把張獻忠養肥了,他寧願把天下送給張獻忠,也不能讓建奴漁翁得利。
崇禎詔安張獻忠還有一個原因,他盯上了李定國,得想辦法把這個人才搞過來。
大明不缺將才,缺帥才。
尤其是像韓信那樣的帥才。
遼東戰場屢戰屢敗,就是因為缺乏李定國這樣的帥才導致的!
崇禎繼續說:「當年太祖皇帝起兵反元,目的就是為了驅逐韃虜!現在朕要效仿當年的太祖皇帝,驅逐韃虜,中興大明!至於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只要百姓們吃得上飯,他們早晚自潰。」
看著「自信」的崇禎,滿朝文武不知道說些什麼,只能站在原地沉默。
「既然諸位意見不合,那就暫且退朝吧!回去後論功行賞,各司其職!」
眼看時間到了中午,崇禎直接宣布退朝。
其實聯賊制夷的策略他只需要說服內閣即可,有李邦華在,他不需要擔心朝堂。
在朝堂上,他故意說把那些話說給文武百官聽。
他的話就是態度。
態度是什麼:與建奴勢不兩立!
朝會過後,崇禎將內閣四人全部留下,並讓尚膳監在乾清宮內準備午飯。
君臣五人邊吃邊聊。
李邦華三兩口便吃完了飯,他坐在凳子上說:「陛下,臣知道陛下的意圖。但內賊不除,外患沒辦法解決。李闖賊剛剛兵敗,短期內應該不會再次出兵。而張獻忠不同,他在正月時剛剛攻破夔州,直奔重慶和成都而去。此時詔安,定不會同意。」
崇禎放下筷子說道:「所以,朕需要一場大勝!只有把張獻忠打怕了,他才會老老實實的接受詔安 !」
李邦華愣了一會,目光堅定的點了點頭。
皇帝說的沒錯,只有勝者才有談判的資格。
失敗的人,沒資格談條件。
「只是京師被圍困數日,西南的塘報均已送往南直隸,不知道張獻忠此時正在何處作亂。」
崇禎認認真真的想了想:「如果朕沒猜錯的話,張獻忠已行至萬縣一帶,因水患停滯不前。」
李邦華雖然不知道崇禎是如何知曉的消息,但他沒有懷疑,直接從隨身攜帶的囊袋(類似於後世的公文包)里拿出輿圖放在眼前。
上面密密麻麻的標註著大明朝的州衙府縣,以及最新的駐兵情況。
「張獻忠在萬縣一帶,萬縣附近可用之兵...」
不等李邦華說完,崇禎打斷了他:「李閣老,等朝廷的消息傳遞出去就已經是四月下旬甚至四月末了,萬縣附近就不要考慮,看看重慶附近還有哪些兵馬吧!」
李邦華想了想也是,京師距離四川將近四千里,目前驛站已經沒有了六百里加急的運力。按照每天兩百里計算,到達重慶四川至少需要二十天。
李邦華看了一會,說道:「四川巡撫兼兵部右侍郎陳士奇手中有三萬七千兵馬,但此人愛好文墨,做事儒雅風流,軍備廢弛,不適合帶兵。所以去年冬天廷議後,讓龍文光代為四川巡撫。龍文光在川北一帶,拖家帶口很是不便,臣估計他此時尚未到任。」
「四川總兵劉佳胤手中有三千兵馬,駐紮重慶以北三百里的順慶。」
「秦良玉將軍麾下兵馬不足一萬,駐守重慶下游三百多里的忠州。」
「寧南伯左良玉麾下兵馬十五萬,雖然良莠不齊,但勝在人多。他剛剛收復武昌(武漢),如果逆流而上的話,正好可以截斷張獻忠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