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挖了,收工!收工!」
多爾袞搖搖晃晃被攙扶起來,歇斯底里的吼叫道。
在場人數極多,看不到他的臉色。
但聲音中蘊含著的恐懼,任何人都能聽得出來,每一個音節都在顫抖,一部分是被電的,一部分是被嚇的。
浩浩蕩蕩的來,灰頭土臉的倉皇逃竄。
黃羅蓋傘都跑丟了兩頂。
場面竟還有些壯觀。
鹿馬山南麓一處高地。
朱由檢負手而立,身側是朱媺娖與朱慈炤,他淡笑道:「看到他那根金錢鼠尾辮沒有,這個就叫抱頭鼠竄。」
「父皇神威蓋世!」
朱慈炤眼裡被近乎瘋狂的熾熱填滿,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想學嗎。」
朱由檢拍了拍大女兒的腦袋,溫和笑道。
「想。」朱媺娖乖巧點頭。
「父皇教你。」朱由檢微微一笑。
感覺甚是不錯。
至於一旁的朱慈炤……
就一旁待著吧。
「好了,大軍應該已經過鐘山,隨父皇回去吧,待平定天下,這神通術法便傳授於你。」朱由檢揉了揉她的腦袋。
「嗯。」朱媺娖用力點頭。
一副父慈女孝的場面。
外加冤種四兒子。
朱慈炤的怨氣都能養活一頭邪劍仙了。
但沒什麼用。
沒人在意他有沒有怨氣。
「到時候姐傳授給你。」朱媺娖揉了揉他的小腦瓜,低聲說道。
朱慈炤小臉一呆,感激涕零。
長姐的身形在他眼中無限拔高,幾乎等同於朱由檢。
太偉大了!
「但你要聽話。」朱媺娖小聲道。
朱慈炤小雞啄米般點頭,感激的說道:「只要不讓我聽話不學,什麼話我都聽。」
朱媺娖眨了眨眼,歪著頭想道:「那我換一個條件。」
朱慈炤認真道:「長姐,只要你不難為我,從今往後我就是你的走狗!最忠實的走狗!」
「嗯?」
朱由檢聞言毫不猶豫一巴掌扇他後腦勺,訓斥道:「太祖爺剛頒布的除官員外百姓無需跪皇帝、官吏條例,讓大明兩萬萬百姓從此站起來,這個消息是沒通知到你嗎。」
確實沒通知到啊。
朱慈炤捂著腦袋一臉的委屈。
但他不敢說。
只能弱弱的問道:「敢問父皇,這個條例什麼時候頒布的。」
「什麼都問會害了你。」
朱由檢面無表情道。
朱媺娖小聲道:「父皇,洪武年間並沒有這個條例啊。」
朱由檢笑了笑,解釋道:「哦,這是太祖爺剛跟海瑞研究出來的新制,確實還沒有。」
「沒有那您打我!」朱慈炤委屈的抱怨了一句。
啪!
朱由檢又打了他一下。
朱慈炤這才心滿意足的閉嘴了。
「話那麼密呢怎麼。」
朱由檢訓斥道。
朱慈炤委屈極了,看了看底下不遠處的生母田妃墓,又看了看父皇對長姐近乎溺愛的態度。
總結出來一句話。
我是後娘養的!
「太祖爺?海瑞?」朱媺娖迷茫了。
這怎麼越聽越迷糊呢。
是父皇活叉劈了,還是……
朱媺娖瞪大眼睛,驚訝道:「您是說地下的太祖爺跟海瑞嗎?」
「你也可以這麼理解。」
朱由檢只能讓他們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先接受這一切,然後再慢慢的消化。
至於太祖爺與海瑞在小世界裡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窺探中。
海瑞主張民不拜官。
是為了打壓士紳的囂張氣焰。
朱元璋主張官拜帝。
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的權力。
兩人一琢磨,這兩者好像並不衝突,百姓不用拜官、拜皇帝,官員需要整日叩拜禮節。
在某種形式上,算是打壓了士的含金量,拉高了農的地位。
拿著官印能賺錢,跪著!
大明朝的文官地位要被打壓到塵埃里,想要當官就不要想發財,不要想權力與地位,因為沒有地位!
而且並不用擔心國家運作問題。
明朝的內閣是五千年以來最高效的政務處理機構,即便是未來全世界各國都在用。
明朝滅亡之後。
全世界都流行起了內閣制度,只有清朝將內閣逐漸廢除。
而後便是攻守易形,全世界都在以極快的速度高效發展,只有清朝在開歷史的倒車。
所謂開拓版圖……
富庶的南方一點沒打下來。
在荒無人跡的西方弄了不少土地,那地方根本就沒人,如果認真來算,那是子任先生定鼎的。
那裡的百姓對子任先生發自內心的崇拜。
准格爾就是以前的瓦剌,瓦剌在北方混不下去了,才回到的那裡,明朝時期瓦剌還有五十萬人口。
而且每年都給明朝交稅。
駝二百峰,馬一千匹。
這是沙俄記載的事實。
到了清朝,准格爾就只剩三十五萬人了。
就這麼點人……
而且清朝的條約並非清後期,而是從康熙開始就籤條約,割讓給沙俄不少土地,乾隆簽俄約……到了後期更是不堪入目。
只能說。
當年老佛爺付的錢,現在還沒用完。
「父皇,皇兄如何了?」朱媺娖消化過後,想到了什麼,開口問道。
神色帶著些焦急。
朱慈炤還好,雖然被抓住了但人沒什麼事,但朱慈烺可是走散在亂世之中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麼些年朱慈烺也是白白嫩嫩的,在亂世中簡直比糧食還誘人。
朱由檢笑了笑說道:「他沒事,已經在南方監國,等定鼎北方,父皇會讓他繼位。」
朱媺娖鬆了口氣,聞言連忙道:「父皇您,您為何要退位,皇兄天資聰穎,但比之您實在是螢火與皓月,此事還要三思啊。」
「他可以,父皇放心。」
朱由檢笑著說道。
而後斜著眼瞥了一眼朱慈炤,淡淡說道:「要是老四這副德行,朕就不是很放心了。」
「兒臣不敢!」
朱慈炤一驚,連忙說道。
他自然知道那個位置不是他能貪圖的。
……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這支軍隊的水平在當今世上絕對是最頂尖的,其中完全火器化部隊,有十萬餘人。
身經百戰的順軍十餘萬。
銳不可當的清軍十餘萬。
士氣如虹的明軍上百萬。
別說打跑清廷,就是打穿頭頂上的沙俄都不費吹灰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