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喊殺聲震天。
無數的清軍被逼到城牆邊哭嚎著請求收留,完全忘了他們昨日還與同夥放聲狂笑,商量著要怎樣用屠刀毀滅這座繁華至極的城池。
「臣遵旨!」
史可法聞言也顧不上往城下吐口水,連忙整理衣冠,拉著史德威從城牆垛口上下來,恭敬行禮道。
踏踏。
朱由檢走上前,目光冷淡的看著城下成千上萬的潰敗之軍,輕輕抬起手。
霎時間。
空中雷雲密布,無數雷光傾泄而下,城牆外紛雜的哀嚎蕩然無存,強力除蟎。
「嘶!」
史可法與史德威父子二人倒吸一口涼氣,嚇得抱在一起瑟瑟發抖。
皇上在天上混的這麼開嗎。
竟能驅雷策電。
……
建奴中軍大帳中。
鄭森身披大氅,手中大刀滴答著鮮血,冷眼掃視中軍大帳中的一眾投降建奴的漢臣,冷冰冰道:
「背叛朝廷、坑害民族,與蠻夷勾助賊人殘害百姓,爾等當真不知羞恥嗎!」
他親率劉峰與一眾武將,從西北一路殺穿殘餘的清軍,所過之處清軍如同一群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雖然鄭森的再三謙讓,但仍抵不過眾人的勸說,最終無可奈何的親自拔下中軍大旗。
拿下奪旗軍功。
他此言一出。
帳內三四十位曾在京城身居高位的文官目光閃爍,面露羞愧之色,雖時常以識時務者為俊傑自居。
可今日被數落罪行,這塊遮羞布被扯破,即便他們做了無數心理建設,仍覺得羞愧難當,深深的低著頭,用帽子遮擋那條醜陋的小辮子。
幾位文官仍在狡辯解釋道:「這位將軍,老夫等人身在清營心在明,若非老夫等人連連勸阻,多鐸殺伐更多啊!」
這一番話。
算是給大家找個了心理慰籍,不再垂首低眉,反而一個個據理力爭,努力證明自己清白。
就如同當初努力向清廷表示忠心一樣。
「我等無一日不盼著光復大明,雖在清廷,但也只不過借清軍之手平定賊寇,為先帝報仇,僅此而已,絕無二心啊!」
「是啊將軍,投降就是這樣,你不投降你不懂。」
這些文官紛紛開口。
能考中進士,進京當官的都是人精,能隨清軍南下的基本全是身居高位者,屬於人精中的人精,給個話頭就能說出話來。
鄭森聞言驚愕,氣急敗壞的罵道:「本將不投降不懂?你個軟骨頭是不是勸降勸習慣了!」
那位文官不自然的低下頭。
他確實幹的就是勸降的活,甚至南下沿途投降者,官升一級都是他上疏給多爾袞的計策。
鄭森怒哼一聲:「劉峰,把這些漢奸走狗全部綁好!跟多鐸丟在一起,戰後交由陛下處置,」
「是,將軍!」劉峰一提見皇上瞬間來勁頭了,幹勁十足的抽出繩子給諸位臣公綁的結結實實。
忽然。
一道聲音響起。
「不必這麼麻煩。」
朱由檢踏步走來,身後跟著史可法父子,冷聲道:「這些敗類拖出去剮了都不足慰籍無數百姓上天之靈。」
「陛下!」
鄭森聞言一驚,連忙單膝跪地,高呼萬歲。
見皇上忽然出現在軍中也不意外。
因為他便是朱由檢親自帶回南京的,對皇帝的種種神異手段敬畏至極,深有體會。
武將集體叩拜高呼:
「臣等叩見陛下!」
其中以劉峰最為狂熱,嗓子眼都快喊破了,聲音大的出奇。
讓朱由檢瞥了他一眼。
陛下?
那群文官懵了,難不成是小福王弘光皇帝?
他不是被幽禁南京了嗎。
眾位文官小心翼翼的抬頭看去,猛然嗡的一聲,大腦一片空白。
這誰?
崇禎皇帝!?
他們曾在京城擔任重要職務,其中品級最高者位居禮部侍郎,其餘也是六科給事中,都察院御史這個級別的高官。
當然六部九卿多爾袞是不放心他們南下的,全部留在了京城,畢竟他自己都不自信,既然漢臣能投我,自然也能反水。
所以只讓這些品級稍低一兩級的官員隨軍南下,以便接管南京事宜。
以崇禎的勤勉程度,他們自然不止見皇帝一面兩面。
可以說熟悉的很。
朱由檢也看著不少熟面孔,冷笑道:「怎麼,眾位愛卿見朕也不行禮,看來你們的二主調教的不錯啊。」
「臣,臣等不敢!」
眾位文官聞言咯噔一聲,不約而同的惶恐大喊道:「陛下!臣等萬死難辭其咎啊!」
朱由檢掃視這群人,悠悠說道:「你們這些文官終其一生所為的便是名與利,雖有能者治國安邦,卻仍止不住貪念。」
「走後門、受賄賂、忠其錢、辦其事,等到名利雙收,致仕之後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萬古流芳。」
朱由檢說的他們心中惴惴不安,他頓了頓,眸光如同利劍,鋒芒刺骨:
「可天下人是長眼與耳的,古來被吹捧至極的三楊,楊榮子孫為禍鄉里,致使上百位無辜百姓死亡,自州縣至府省無一敢揭發,百姓上告無路只得獨自忍受。」
「楊士奇兒子楊稷在江西仰仗父勢,暴虐無道,殘殺百姓數十人,種種惡行罄竹難書,難道身為父親,身為祖父的楊榮楊士奇就絲毫不知情嗎。」
「子不教,父之過,其中齷齪朕不願多說,你們粉飾的太多太多了。」
朱由檢罵的他們頭也抬不起來,冷笑兩聲開口道:「鄭森。」
「臣在!」鄭森連忙上前一步。
朱由檢頷首微笑:「命軍中文官史官編著貳臣傳,奸佞錄,將諸位愛卿的事跡全都寫上。」
「對了,多鐸南下一路屠殺,朕覺得諸位愛卿居功甚偉,不要忘了多加筆墨,這種殘害同族的事跡不可落下。」
「還有一件事,加上諸位愛卿祖上三代與子孫後代的名字,愛卿們愛好名聲,那就讓他們萬古流芳吧。」
「是!」鄭森聽的冷汗直冒,心中都感到一陣悚然。
這對文官來說簡直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
日後朝廷若是文官掌權,這貳臣傳與奸佞錄肯定是三天一小燒,七天一大燒啊。
朱由檢頓了頓,笑道:「將貳臣傳與奸佞錄的全部內容,錄在各州縣的縣誌之上。」
「另在鄉一級的地方留有石碑。」
完了!
這誰要留下名字,那真是要遺臭萬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