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與五名肅清營千戶交代過後,回頭問道:「大孫,這南明朝廷就沒有可堪一用的人嗎。」
朱由檢當然明白太祖意思。
無非是想給朱慈烺留一個能安邦定國的文武班底。
特別是知道這孩子當過乞丐,流離失所過,更是惺惺相惜,體會過民間疾苦,才不會像那種高坐深宮之中,終生與百官爭權奪利,不曾在凡間度過一日的帝王。
朱由檢沉吟片刻,開口道:「倒是有幾個,至於目前,最為合適的倒是有一人,名為鄭森。」
朱元璋眉頭一挑:「南安伯鄭芝龍的兒子?」
顯然。
這幾日的光景,老朱已經把南明數得上的人物全記了下來。
「太祖爺說的不錯。」
朱由檢點了點頭道。
鄭芝龍是福建本地最大的海盜團伙,以前是江南士紳的武裝商隊船長,負責西洋與南洋貿易。
後面做大做強,創造輝煌,脫離了江南士紳的節制,打造了鄭氏海盜船隊,最終被明朝招安,鄭芝龍官至指揮同知。
到後來降清了。
一力勸自己兒子鄭森降清,但鄭森忠心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完全跟他那不成器的爹不同。
跟他那不成器的老師也不一樣。
他老師名為錢謙益,外號水太涼,又名頭皮癢。
即便言傳身教的父親,與教他忠君愛國,結果自己帶頭降清的老師,全部識時務者為俊傑了。
但鄭森絲毫沒有動搖。
唐王也就是隆武帝簡直把他愛到了骨子裡,常常嘆息四十餘歲無兒無女,否則必然嫁給他一個女兒。
即便如此,賞賜官職的時侯仍要加一句,儀同駙馬都尉,賜予國姓,並賜名朱成功。
而鄭森爺不辜負隆武帝期望。
始終站在抗清前線上,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國姓爺!
鄭森,朱成功。
從來就沒有鄭成功這個名字,朱成功意味著朱明王朝成功。
而鄭成功是什麼鬼?
鄭氏王朝成功嗎。
鄭森要是知道有個鄭成功的名字,怕是得氣的掀開棺材板。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
叫鄭森鄭成功,就跟你叫朱棣明成祖,沒有一點區別。
再不濟,你叫他福松也行啊。
畢竟鄭森是在日本出生,母親是日本人田川松子,至於福松這個名字,由來也很簡單。
按照日本人取名的方式,這孩子是他母親在一棵松樹下生出來的,事實也是如此。
所以取名福松。
鄭芝龍生意做大後,想將老婆孩子接回來,但當時日本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日本人不允許外出。
便嚴詞拒絕。
所以鄭芝龍第一次接人失敗,便回去搖人,第二次來了六百人,登上日本碼頭就打砸搶燒。
要求與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面對面會談。
由於鄭芝龍人多勢眾,足足六百人,德川幕府不得不重視。
實際掌權人德川家光,當時便親自接見了鄭芝龍。
而鄭芝龍的目的只有一個,接走老婆孩子,並送給他一幅畫,德川家光表示,我們得商量商量。
拿著畫就離開了。
到後面把畫一展開。
是雄壯威武的鄭家船隊。
德川幕府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自己鑽了自己的漏洞,咱們是說日本人不能出國,但沒說混血兒不能出國啊。
於是德川家光跟鄭芝龍委婉的表示。
兒子你可以帶走,老婆先留在這裡吧。
給我一個面子。
鄭芝龍還就真給他了一個面子。
畢竟他鄭家船隊足夠龐大不假,但單挑一個國家就有些說笑了,而且還真不至於為此挑起兩國戰爭。
後來鄭森母親也被接回國,可惜的是清軍攻破福建時,將他母親侮辱了。
鄭森接回母親遺體的第一時間,便是剖腹取出腸子,洗了一遍又一遍,方才安葬。
可見其對女真野人的厭惡達到了何種程度。
聽朱由檢說完。
朱元璋頷首點頭,評價道:「此子不錯,比之那個史可法,要強上不少。」
朱由檢深以為然的點頭。
鄭森既有忠心有信仰,還有能力,有手段。
而史可法忠是真的忠,菜也是真的菜!
南明無數次機會,有一半都在史可法身上,都讓他錯過了。
李自成有一大將名為高傑,便是綠了李自成的那個同鄉,高傑與邢夫人有數萬順軍老兵。
在後面投降史可法。
而這時高傑已經死了,史可法立其子高元爵為世子,而這時候高元爵還很小,但邢夫人是個有手段的。
高傑之所以冒著綠李自成的風險,也要與邢夫人結為夫妻,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這個邢夫人手段極為高明,可以說是高傑部第一軍師。
所以在這種局面下,立高元爵這個小孩為世子,顯然是站不住腳,邢夫人便出了個主意。
讓高元爵認史可法為義父。
史可法當場就不樂意了,他本人有政治潔癖,怎麼可能認一個賊寇的兒子為義子,不過他也不好當面拒絕。
便提議說,這樣吧,孩子也別認老夫為義父了,老夫給你推薦一個人選。
誰呢。
太監高起潛。
別看高公公是個太監,但權力極大,早在崇禎朝廷的時候,高公公就是皇上身邊的紅人。
現在更是提督江北兵馬糧餉。
大權在握!
而且高公公一點樂意收乾兒子,畢竟太監就好這口,而且人家高公公現在就有好幾個乾兒子呢。
這專業對口啊。
其中最牛的一個,就是響噹噹山海關總兵,吳三桂!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高公公姓高,高元爵也姓高,這姓不就對上了嘛。
當然。
史可法搖頭晃腦的闡述好處,沉浸在自己牽橋搭線世界中的同時。
邢夫人臉色已經極為難看。
對她來說。
這簡直是對老高家的侮辱。
可以說史可法這一通騷操作,為高傑部數萬老兵,日後降清埋下了伏筆。
朱由檢搖了搖頭,笑著拱手道:「太祖爺,我這便去尋鄭森,慈烺這孩子天資聰穎,還望太祖爺多加教誨。」
「什麼話。」
朱元璋擺了擺手:「你小子跟咱見外什麼,只管去,都是咱的兒孫,不用你操心。」
待朱由檢離去。
朱元璋吩咐道:「給建奴敕書一封,讓他們引頸就戮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