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所謂的文化衝突
朱簡烜對楊遇春的處置,在朱簡烜和楊遇春自己心中,都有不同的考量和分析。
而在這兩個直接當事人之外,其他人也有各自的想法和揣測。
在普通大明軍官和士兵看來,這是皇帝知道楊遇春在前線胡作非為,親自派人來整頓軍紀了。
他們看到的是楊遇春被免職並處罰,同時調離直接指揮作戰的實權部門,有類似行為的各級軍官也被以類似的方式處罰。
其實那些處罰的軍官的同伴,過去幾個月看著他們搞俄國女人,欺負俄國男人,本來也都蠢蠢欲動了。
如果朝廷真的不管,總督和軍法司也不管的話,他們也不介意去外面放縱一下。
主要是總督楊遇春帶頭,性質實在太過惡劣了。
下面的軍法司都因為楊遇春這個總督帶頭,在沒有皇帝命令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現在看著楊遇春都栽了,所有人都趕緊收束了心態。
由於楊遇春這個總督帶頭放縱,導致這支部隊的軍紀出現了滑坡的跡象。
現在這種趨勢在萌芽狀態就被遏制了。
朱簡烜懲治楊遇春,算是表明了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隨軍的軍法司算是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軍法司隨即開始按照大明律法和軍法,嚴格管束和處置違紀的其他軍官。
同時也開始正式按照同樣的制度,管束這裡的俄國人。
在投降的大部分俄國貴族和少部分俄國知識分子眼中,朱簡烜這次的行為就是要在占領區強制執行大明法律。
大部分俄國貴族都和前沙皇亞歷山大一樣,覺得這種法律過於不合理了。
不合理到了無法理喻的程度。
男人如果跟妻子或者妓女之外的女人睡覺,要被大明官員抓起來打到半死。
除了妓女之外的普通女人,如果跟自己丈夫之外的男人睡覺,同樣也被大明官員抓起來公開打到半死。
關鍵是不問身份直接打,總督和皇后都要打。
而且打完之後,仍然不允許當事人在一起,還要交給原有的家庭去管束。
就算是原有的丈夫將其逐出家門,相當於在歐洲的法律層面離婚了,也不允許跟曾經通姦的人結婚。
只要一男一女不合法的在一起了,那就永遠禁止兩人再次在一起。
完全不允許先上車後補票。
因為按照神洲的法律原則,懲罰是為了教育當事人改過自新,同時警告並禁止其他他人模仿。
並不是讓做了錯事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是因為神洲的法律經過了儒家的長期包裝,已經變成了君父和聖人對世人實施教化的工具。
既然目的是為了實施教化,那不是錯誤與代價的交易規則。
不是說當事人犯錯被發現並認罰之後,就能可以繼續做錯事了,他仍然是不能做的,屢教不改要加重處罰的。
反觀歐洲的法律很多時候就是交易。
他們只要接受法律規定的後果,那他們就可以去做這件事情了。
甚至連後果都是可以討價還價的。
因為歐洲此時的法律有兩個主要來源,其中一個就是城市商人和工匠協會的公約。
那本來就是一種合同性質的交易規則。
所以歐美法律大多允許司法交易,當事人可以用主動承認輕罪為條件,要求免除暫時難以確認的重罪指控。
歐洲法律的另一個重要起源,就是鄉村莊園裡面的封建貴族的命令了。
這裡面充滿了暴力和規則掌控者的詭辯。
強姦犯可以迎娶被強姦者,進而逃脫強姦罪的處罰,就是基於這種社會背景實現的。
大明與歐洲的文化傳統相差甚遠,甚至與某些傳統是相反的。
在歐洲的中世紀早期,很長的一段時間時間內都有搶婚傳統,後來變成了用強姦和通姦的手段,換取結婚承認的傳統。
歐洲早期法律不僅處罰強姦者,同樣也處罰被強姦者,被強姦者為了不被懲罰,只能接受強姦者的求婚。
在歐洲古典時代,強姦罪雖然也是重罪,但在社會實踐之中卻很難判下來。
從古羅馬時代開始,歐洲貴族就長期聲稱,男女的結合需要女性配合,如果女性不配合就無法完成。
所以只要強姦成功了,那就說明女性是自願的,也就不是強姦。
一直到啟蒙時代的伏爾泰都仍然認為,如果女性拼死抵抗的話,強姦就不可能成功。
女性只要活下來了,那就不是強姦。
古羅馬人認為兩情相悅才能受孕,所以強姦必然不會導致懷孕。
反過來只要女性最終懷上了強姦者的孩子,那當時的事情就不是強姦,而是自願的通姦。
這就是規則掌控者的詭辯。
歐洲的封建貴族能夠絕對掌控自己莊園內的一切。
他的理由就算漏洞百出也同樣有效。
這些在神洲人看起來莫名其妙的事情,都是他們的傳統社會認知。
有這種歷史文化傳統在,性許可和墮胎權的問題,才會在近現代的歐美社會上成為社會鬥爭的焦點。
但現在大明來了,那這些東西就被掃進垃圾堆了。
如果這些前俄國貴族現在說話有用的話,那他們現在一定會站出來大聲呼喊,一定會堅決的拒絕不可理喻的大明法律。
但是現在卻都只能忍著。
且不說他們都不是貴族了,就算當上了大明的貴族,那按照大明的法律,貴族也會按照同樣的方法來處置。
只不過大明的貴族可以納妾,可以擁有不止一個合法的女人。
就算是前沙皇亞歷山大都不得不服從,前皇后都按照通姦罪給公開打了個半死。
他們這些低級貴族更加不敢多嘴了。
現在大明對俄國是徹底的征服和全面的占領,是作為征服者宣布對所有人使用征服者的制度。
這可不是在俄國原有的體系內搞修修補補的改革。
改革的最大阻力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既得利益者在征服戰爭中被徹底打敗了,那宣布新制度自然也就沒有實質性的阻力了。
至於俄國的平民,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在剛剛被解放的俄國農奴們看來,這是大明皇帝禁止貴族隨意侵犯他們的妻女了!
不光以前的俄國貴族不能做了,以後來的大明貴族也不能做。
這可真的太好了,大明皇帝真是聖人。
在歐洲平民的角度看,通姦無罪本來就是貴族的特權,與底層平民關係都不大。
對農奴而言更是一種實質性的壓榨。
在社會文明程度不夠,社會監管力量不到位的時候,所有帶著自由名義的方案,通常都會指向最惡劣的可能。
自由只是統治者的自由,而不是被統治者的自由。
對於農奴和底層平民而言,所謂的男女戀愛和結合的自由,意味著貴族和官員霸占他們妻女的自由。
這種事情是歐洲平民日常生活中會實際遇到的悲劇。
禁止通姦是對貴族權力的限制,是對有權力和地位的上層群體的限制,是對中下層群體家庭環境的保護。
通姦和偷情合法化,最為本質的邏輯是歐洲宗教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貴族為了獲得更多的異性搞出了這種法律後門。
這些異性的來源通常就是貴族下級和當地中下層家庭的妻女。
對於歐洲封建貴族而言,他們領地內農奴的妻女,他們本來就是可以合法使用的。
很多地方存在公開的明確的法律層面的初夜權。
即,農奴的新婚妻子,首先要去為領主服務一段時間,然後才會回家跟丈夫一起生活,是直接寫入了法律的領主權力。
普通農奴的女兒大概率沒有姿色,大部分領主也對村裡的醜八怪也沒有什麼興趣。
但他們也不會直接放棄這份合法的權力。
他們通常會要求農奴以繳納財物、提供額外的勞務等等方式,換取領主不再對他們的妻子使用初夜權。
但是,如果恰好有個農奴的妻子很有姿色……
那領主也不一定會主動要求使用初夜權,因為對方正式出嫁之前通常就已經在為領主服務了。
她未來的丈夫通常也會是領主安排的,以確保隨時可以使用。
所以亞歷山大的擔憂確實存在,大明在占領區強制推行大明的法律和文化制度,確實有很大的問題。
這就是事實上的文化衝突。
也會對大明對占領區的控制造成非常特別重大的影響。
但這種影響是正面的。
因為大明此時的文化制度,相比歐洲此時文化制度,本來就是先進的。
歐洲長期處於宗教和貴族統治階段,他們的法律也是基於宗教和貴族社會設計的,本來不適合自由民為主的社會。
歐洲人近代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他們的有志之士持續鬥爭了幾百年。
真正的核心目標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擺脫宗教和傳統貴族影響,建立一個世俗化的自由平民為主體的社會。
反觀神洲這邊,商王稱帝是把宗教權力收歸君主,相當於英國國王兼任英國聖公會領袖。
戰國大變革就廢除了封建貴族,相當於路易十四搞朕即國家。
秦王掃六合相當於拿破崙戰爭。
黃巢和五代十國的混戰,把傳統世家大族徹底打垮了,相當於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
到了宋朝的時候,神洲就已經是世俗化的平民社會了,這是歐洲人到了二十世紀都沒有完全實現的成果。
即便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也因為有美國這個避難所,歐美社會沒有完整的「過黃巢」。
所以歐美直到二十一世紀,仍然有很多類似五門七望的世家勢力存在。
現在大明的法律,本來就是為了管理和協調平民社會設計的,大明現在的文化本來就是以自由民為主的社會孕育的。
所以大明的法律本來就是保護底層普通人利益的,大明的文化本來就是更加適合自由民為主的社會的。
同時在義務教育普及之前,在工業革命全面完成之前,各國的平民基本都是文盲。
這個時代的所謂的傳統文化基本等同於貴族群體的生活習慣。
對於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底層人而言,文化本身就是個無所謂的東西,當然也不會在意文化是誰的。
最為重視文化傳統的人,也是歐洲文化載體的貴族集團,直接被大明總體上摧毀了。
歐洲的傳統文化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孕育的土壤都沒有了。
那大明占領軍歐洲的平民之中執行大明的法律制度,並傳播大明的文化,自然就沒有什麼實質性阻礙了。
巴黎之類的大城市,漢堡等比較純粹的商業城市,這些以自由平民為主的地方,才是事實上文化衝突最為劇烈的地方。
城市的平民之中也有大量能夠讀書識字的人,特別是商人和學者們大多集中在城市。
他們能體會到大明文化與歐洲文化的巨大差異。
但是還是那句話,大明的法律本來就是平民社會的法律,對城市自由民而言比傳統歐洲貴族法律更好用。
大明的文化本來就比偶組別文化更加先進。
再加上大明現在的武力強勢到了極點,歐洲知識分子大多都傾慕大明文化,大多都願意接納大明文化。
啟蒙運動本來就是他們對神洲文化的主動吸納。
現在不用他們自己摸索了,大明朝廷直接來教導他們,那效果自然是更好的。
這也是一次真正的徹底的社會革命。
所以初期的直接衝突過後,歐洲的原有自由民和剛解放的農奴們,很快就接受了大明的基本社會制度。
因為這符合他們的利益。
…………
大陸南部的印度地區,順國首都德里城,這座曾經的繁華帝都,現在已經幾乎變成空城了。
德里是大明印度戰區空軍的重點轟炸對象。
經過大明空軍幾個月的持續襲擊,德里城的普通百姓要麼已經喪命了,要麼已經外出逃難去了。
城中只剩下少量逃不走的老弱病殘,以及沒辦法走的貴族和官員們。
最近這幾天,順國皇帝李策凌似乎感染了風寒,然後很快就臥床不起,以至於意識都開始模糊了。
李策凌不知道自己是正常的生病了,還是感染了大明飛機投放的疫種。
但是李策凌知道自己多半要死了。
李策凌確實死了,但他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病死的,還是被餓死的。
李策凌臥床不起之後,就沒有人給他送食物了。
李策凌最初還能喊話,但是喊來人的時候卻沒有人進來,李策凌也意識到周圍根本人影。
本來應該伺候自己的僕人,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都跑了。
看上去似乎是擔心被傳染。
實際上可能是因為,順國宮廷內外和朝廷上下的大部分人,現在都已經不想李策凌繼續活下去了。
李策凌統一了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絕對可以算是一代英主了。
李策凌也是一個強權君主,順國的臣子不敢違抗他的命令,也沒有人敢直接造反。
李策凌是為了自己的地位,一直堅持要與大明對抗到底,但是順國的臣子卻並不是都這麼想。
本來就有很多臣子不願意與大明為敵,他們本來就因為大明的制裁而非常痛苦,他們已經習慣了大明的產品。
等到大明正式發動進攻之後,特別是奧斯曼和俄國依次被消滅的時候,就有越來越多的順國臣子已經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他們已經知道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了,繼續堅持對抗的越久,自己最後的結局就越慘。
等到順國範圍內瘟疫不斷爆發的時候,包括李策凌的兒子在內的順國朝廷上下,都已經不希望李策凌繼續硬抗下去了。
他們或明或暗的勸說,都被李策凌聲色俱厲的推脫掉了。
所以在李策凌染病之後,他們就正好心照不宣的順水推舟,放任李策凌臥床不起之後就沒再起來。
李策凌又病又餓,身體也可能因為發燒,而意識變得逐漸模糊了。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李策凌有過那麼一瞬間的後悔。
如果自己當初直接投降的話,大明皇帝就算是不會給自己任何好臉色,但也應該不會讓自己這樣死掉吧?
但是現在想什麼都已經太遲了。
到了天工二十三年九月初的時候,李策凌的身體已經涼透了。
李策凌的長子李乾光站出來,率領順國朝廷上剩餘的臣子共同寫了份請降的書信,派人去前線向大明軍隊請降。
李乾光也只是以王子的身份做事,他不知道大明會怎麼處置順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