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移藩移民

  第230章 移藩移民

  咸寧四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宗室藩王朝會上,皇帝讓朱簡烜宣布了撤藩和移藩的聖旨後,就宣布朝會結束了。

  皇帝和皇太子依次離場,其他的幾十個宗室親王和藩王們鬆了口氣。

  內地的宗室親王們仍然頗為小心,沒有敢在大殿上隨意喧譁議論,而且這次的事情也跟他們無關。

  但是海外的藩王們,早就習慣了一國之君的身份,沒有那麼多的顧慮。

  等皇帝離開之後,藩王們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一邊不緊不慢的往大殿外走,一邊小聲議論起來了:

  「果然如傳說那樣,皇太子給的出路確實是移藩,還是陛下出面宣布的……」

  「咱們現在倒是不用擔驚受怕了,但是要開始發愁了……」

  「你們怎麼想的?是撤藩還是移封?」

  「要是去應天府居住還行,十萬銀鈔的俸祿也不算少。」

  「這順天府跟個軍營似的,城內一個百姓都沒有,會喘氣的全是在衙門當差的。」

  「連做飯的廚子都是皇商的夥計!」

  「反而就我們這些宗室,在這個城裡是真的無權無勢,陛下若是不照顧,指不定被官員怎麼欺負的。」

  「以往咱們在海外,好歹都是一國之君,到了順天府就變成亡國之君了。」

  「當這樣的親王還不如去非洲當國王呢。」

  「誰說不是啊,要是能跟崇禎以前那樣,在地方府城內建個王宮也行啊。」

  「你們想什麼好事呢,崇禎以前的規矩到崇禎朝就沒了,咱們這些宗室只有去海外開荒才能有權,」

  「這哪是移封啊,這又是去開荒,和崇禎年一樣的……」

  「話雖如此,該去還是得去,崇禎以後內地宗室爵位是要代降的,出五服之後直接出籍為民。」

  「就算是我們能接受,子孫也接受不了……」

  「非洲的天氣……應該跟南洋差不多,咱們在南洋習慣了,去了非洲應該也不至於水土不服。」

  「哎——走吧,走吧——」

  已經當過國王的藩王,與尚未建國的親王,思維方式相差甚遠。

  南洋藩國的君主們,大多都是從小生長在南洋的,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南洋的生活,同時並沒有長期體驗本土的生活。

  已經當了多年實權國王,習慣於在一國之內唯我獨尊,就很難放棄現有的身份和權力。

  而且,藩王不只是要考慮自己,還要考慮自己已經成年的子孫們的想法,貿然決定撤藩留京可能會導致父子反目。

  非洲雖然是更加遙遠的海外,但南洋同樣不是什麼好地方……

  甚至於,就算是有些藩王現在南洋的封地不太好,現在還希冀著到非洲之後重新選封地,新封地能比原來的封地更好。

  結果現有的三十三個海外藩王,最終只有四個撤藩,剩下的二十九個決定繼續去非洲開荒。

  咸寧四十三年八月十九日,大明皇帝朱仲林再次在武英殿舉行朝會,召見大明本土所有外姓藩鎮君主。

  崇禎所授藩鎮,只有公、侯、伯三種,公使用單字國名封號,侯、伯使用雙字封號,大多是地名或者是區域名。

  沒有郡伯、州伯之分,也沒有子、男封號。

  所有的外姓藩鎮,本來以閩國公鄭芝龍、蜀國公張獻忠、渝國公李定國、鄂國公左良玉、黔國公沐天波五個本土國公為首。

  現在鄂國公因阻礙北伐被廢,淮南侯以北伐有功進封,還是五個國公。

  崇禎中期的時候,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也有一些候、伯級別的小藩鎮,最初的君主是當地的士族家族。

  是崇禎南遷之後,為了重建和控制南京朝廷,將這些地頭蛇封到了地方。

  崇禎中期以後威權越來越盛,也逐步掌握了更多的軍事力量,再加上南洋地區也逐漸開墾出來了。

  崇禎就半威逼、半強迫的,將這些武力虛弱的中小藩鎮遷到了南洋。

  朝廷控制了淮河以南的南直隸大部分地區,浙江、江西、湖南、廣東的絕大部分地區。

  但是封地廣闊,主要是掌握著大量軍隊的大藩鎮,實在是折騰不動。

  現在終於有機會動一動他們了。

  老皇帝升座,再次讓朱簡烜宣旨。

  首先正式宣布,因鄂國公、淮安伯阻撓北伐、勾連清虜,罪無可恕,奪爵治罪,當事人處死,家族親屬終身勞役。

  然後宣布閩國公世子、淮南侯協助北伐有功,閩國公世子鄭瑞安封州伯爵,淮南侯進封皖國公。

  最後宣布本土和南洋不再保留藩鎮,現有全部全部藩鎮撤藩或者移藩非洲。

  撤藩和移藩的條件與宗室藩王類似。

  以現有封地財政和人口支援新封國的建設,不過支援的周期比宗室更短。

  普通藩鎮為十年,自咸寧四十四年開始算起,每年減少百分之十。

  有功藩鎮特批,皖國公由湖北布政使司支援,周期為二十年。

  閩國公由現有封地支援,周期為三十年。

  朝廷為國公提供一個師的新步槍裝備,為侯爵提供一個旅的新步槍裝備,為伯爵提供一個團的新步槍裝備。

  朱簡烜也給了所有人三天的時間考慮,是撤藩還是移藩。

  外姓藩鎮的選擇比宗室更加的果斷,全部都決定移藩去非洲開拓,沒有一個決定留下的。

  宗室藩王就算是撤藩了,名義上也還是天下最尊貴的人。

  他們這些外姓藩鎮就不同了,撤藩之後頭上不但會壓著一批宗室王爵,關鍵是還會有一批實權的新勛貴。

  他們這些舊勛貴,在新朝廷是不可能得到信任的,也沒有機會得到實際權力。

  未來在京師的生活,肯定會被新勛貴不經意的擠兌,甚至可能會被故意打壓,故意迫害以讓自己犯錯好徹底奪爵。

  所以外姓藩鎮更加不敢選擇撤藩。

  朝廷的安排和藩鎮的決定確定之後,朝廷開始辦理移藩冊封的手續了。

  宗人府和禮部提醒他們,雖然朝廷聖旨上

  到了九月份,朝廷的官方手續辦完,藩鎮拿到了新的冊封詔書。

  然後無論是移藩還是撤藩的藩鎮,都趕緊離京返回現在的封地,立刻開始準備「搬家」。

  朱簡烜的兄長們是新設藩鎮,而且是朝廷的宗親藩鎮,第一座城市就是王都,將由朝廷給協助他們建立。

  他們的稅收支援,從王都城市建立之日開始計算,所以不需要著急儘快建立王都城市。

  他們手上也沒有實際權力和資源,就算是心裡著急也沒用。

  而普通藩鎮的稅收支持,是直接從咸寧四十四年開始算的,無論有沒有建立城市或者居民點。

  後續的稅收支持會迅速降低。

  所以要在前期稅收支援最多的時候,展開最大規模的建設。

  也就是要儘快開始移民。

  他們首先要組織一批精銳部隊,等朝廷的通知去指定地點領取裝備,然後護送第一批移民前往新封地。

  最先行動起來的還是閩國公。

  閩國公府曾經安排了三萬部隊,由鄭瑞安率領參與了北伐行動。

  他們在濟州島駐紮,接受過朱簡烜主力師的訓練,已經換裝了新的步槍和裝備,後來還參與了一些小規模的戰鬥。

  現在朱簡烜直接讓三萬人帶著裝備返回閩國公府,隨時可以直接乘船出發。

  閩國公鄭海康回到泉州之後,馬上就集合了自己家的武裝商船隊伍,組織第一批移民前往非洲開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