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開城投降

  第190章 開城投降

  咸寧四十二年八月一日,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率清廷文武百官出城請降。

  乾隆本來還以為,他需要整個白布包頭上,再帶個棺材出去,這畢竟是古代王朝投降的基本操作。

  但是朱簡烜都不需要,只要他們一起出城朝拜吳王就行了,已經確定不會殺他們了,就不用整棺材裝模作樣了。

  城內八旗駐軍首先出城,在北伐軍的監督下,將武器丟在幾個指定的地方,然後到劃定的區域等待。

  在南海子的北正門外的大街上,乾隆朝拜率領清國朝廷的文武百官,向朱簡烜行四拜親王禮。

  奉上清國的印璽、地圖、職官名單、宗室名冊,以及一式五份的降表。

  降表一份呈送應天府存放,一份吳王自己留存,另外三份用於招降清國下屬地方機構官員。

  吳國的工匠們前兩年就已經搞出了照相機,只是用起來仍然仍然比較麻煩,需要提前準備和等待比較長的時間。

  今天是工匠們提前準備好了相機,乾隆等人上降表的時候要一直跪著不動,正好可以拍幾張照片紀念。

  朱簡烜讓段玉裁收好,等相片洗出來之後,一起送到應天府去,呈給自己老爹順便報喜。

  朱簡烜稍微打量了一下乾隆的樣子,感覺對方似乎已經衰朽到了極點,很可能已經命不久矣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乾隆活到了八十九歲,這是古人中罕見的高壽。

  說明他是有長壽的天賦。

  但是天賦只是基礎,能不能真的長壽,還要看生活的環境和條件。

  他前世是掌握著絕對的權力,擁有世間最高的地位和資源,才能安安穩穩的活到了八十九歲。

  但是這個世界上,他可就沒有那些條件了。

  權力地位的衰退,資源的緊張,精神上的壓力,都會降低他的壽命。

  朱簡烜考慮了一會兒,讓段玉裁宣布一份令旨。

  主要是說明對他們的安排。

  勒令滿人全部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語,用漢字,廢除所有八旗、包衣、奴才等稱呼。

  愛新覺羅·弘曆改名趙弘曆,愛新覺羅·永琰改名趙永琰。

  鈕鈷祿·和珅改名盧和珅,章佳·阿桂改名章阿桂。

  按照滿族的傳統,他們自己需要一個漢姓的時候,關外的覺羅氏通常會用趙,關內的通常會用金。

  因為關外保存了更多的滿語傳統,在滿語中趙的讀音跟覺羅很像。

  當時的滿族中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說覺羅氏是宋徽宗的後代,所以覺羅氏本來就是趙。

  因為宋徽宗和宋欽宗為首的北宋皇室,在靖康之難後被金國俘虜去了北方,宋徽宗在東北也確實留下了幾個孩子。

  以至於很多人對覺羅就是趙的傳說深信不疑。

  但是朱簡烜記得,按照後世分子生物學的檢測結果,覺羅氏是純純的通古斯,跟宋代皇室沒有什麼關係。

  不過朱簡烜也無所謂他們是誰的後代,用比較常見的漢姓方便登記就是了。

  然後按照清廷提供的名單,將清廷宗室人員編為建州左衛,內務府人員編為建州右衛,所有吏員家庭編為建州前衛,滿州文武官員編為建州後衛,漢人文武官員編為建州中衛。

  再把順天府城內外無官身的普通滿漢居民,已經被俘虜的普通滿漢士兵,編為滿州前後左右中五衛,並將繳獲的清兵武器發給他們,同時安排基本的軍事訓練,作為民兵使用。

  同時從吳國的十二個主力師中抽調軍官和老兵,去擔任建州五衛和滿州五衛的軍官。

  一下子組建了十個衛,這實際上又是一次大規模晉升,很多軍官可以直接跳兩級,很多老兵可以直接當上百戶。

  最後,從建州五衛的宗室、八旗、官員中抽調在清國範圍內最知名的人員,組成三個負責招降的代表團。

  各自帶好一份降表,跟隨北伐軍的一支部隊,前往草原、東北、北美的各處地區,要求當地的駐軍和官員向大明投降。

  調派一個吳國主力師,率領滿州五衛的居民,乘坐蒸汽帆船先一步去遼東,接管遼東地區的府、州、縣、屯。

  建州五衛的剩餘人員,也就是絕大部分的清國高層,則行軍去慢慢走去遼東。

  清國奉天府盛京留守的宗室、八旗、官員,按照與順天府相同的標準,全部編入建州五衛和滿州五衛。

  以滿州五衛為主,建州五衛為輔,負責開發歷史上的鞍山鐵礦、撫順煤礦、本溪煤鐵礦。

  以奉天將軍轄區設立遼東省,改奉天府為瀋陽府。

  恢復曾經的遼東都司,將當地遼東漢人整編成衛所,控制關鍵地方和土地。

  逐步沒收所有八旗貴族土地,分給漢人衛所直接耕種,八旗子弟編入滿州和建州衛,負責開發煤鐵礦場。

  朱簡烜的令旨宣讀完畢,投降儀式也就算是結束了。

  弘曆為首的清廷貴族和官員們聽完了令旨,都是非常的茫然。

  雖然段玉裁早就說了,吳王給他們的唯一保障,就是能讓他們活命。

  但是段玉裁也同時說過,大明會給他們什麼待遇,都是大明的安排,他們不准自己索要。

  所以他們也多少有一點期待,大明會給他們一個基本的空頭爵位,就像古代被吞併的國家君主那樣。

  但是現在朱簡烜什麼都沒給,直接把他們編成了幾個衛所的普通居民,一個最低級的官身都沒有。

  不過迷茫歸迷茫,已經主動出城投降了,在大明的士兵的槍口之下,他們也沒有辦法反抗了。

  只能帶著惶恐和忐忑以及不安再次叩拜領命。

  然後讓他們更加錯愕的事情發生了,吳國主力師對他們的整編馬上就開始了。

  段玉裁帶領提前準備好的秘書府官員,與幾個主力師的一大批基層軍官配合,重新給趙弘曆等人登記身份。

  然後就讓軍官帶著他們再次進城回家,給他們所有人的家眷也重新登記身份。

  全家登記完畢後,就讓主力師士兵驅趕著他們家庭內的所有人,一起離開順天府城。

  上到紫禁城的後宮嬪妃,皇帝子嗣,下到普通官宦子弟,全部都要出城。

  無論是皇子王孫,還是最低級的小吏的妻子,也都不准攜帶任何金銀財物。

  所有人都只能攜帶衣服、被褥等最基本的用品,而且只限於一個人自己能夠攜帶的物品,每個人只能攜帶兩套衣服。

  無論原來的身份是什麼,他們在大明的衛所體系中,都只是普通平民了。

  所以哪怕原來是貴妃、王子,也都不得再依賴任何人的幫助,只能自己拿著自己的東西。

  吳國主力師將建州五衛的家眷驅趕到城外,與建州五衛的戶主們匯合後,就要直接啟程步行前往遼東了。

  這些清廷核心統治集團的家中僕人,也與他們一同被趕出城外,免得他們盜竊財物。

  這些普通僕人將會被編入滿州五衛,另外單獨管理。

  北伐軍各師陸續進城,維持順天府城的秩序,也負責將城內的居民按照身份分批驅趕出來,用衛所結構整編之後送走。

  此時的整個順天府內外兩城有七十多萬人,內城有五十萬出頭,外城有二十萬左右。

  內城名義上是皇宮和八旗的地方,名義上不允許漢民擁有房屋。

  實際上有很多房子被租給了漢人居住,外城的市民更是大部分都是漢民。

  但這些城內的所有漢民,也都是清國中央朝廷的邊沿人員,最起碼是為清國朝廷和八旗服務的。

  再加上朱簡烜需要一個完整的,完全空出來的順天府城,所以他們也要被清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