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皇帝與太子
劉大牛放火之後沒有逃跑,面對錦衣衛也沒有反抗,被當場抓獲送進了大牢。
大火一直持續了大半天,到第二天下午才勉強控制住。
劉大牛親手殺死盛永昌一家十三口,放火燒毀兩條街道八座新建宅院,導致六十八人在火災中死亡,兩百多人重傷。
整個大明朝廷上下內外震動,大明皇帝責成應天府尹迅速調查清楚。
面對應天府尹的詢問,劉大牛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應天府也也用最快的速度寫出了案卷報告。
大明咸寧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大明應天府紫禁城武英殿。
應天府尹向大明皇帝呈上了一份調查報告,說明了劉二狗案和劉大牛案的詳細情況。
按照應天府尹的報告,這兩個案子的情況都非常簡單。
劉二狗與湖北武昌籍工人李三等人因口角發生衝突,雙方互毆導致劉二狗重傷,送醫治療無效身亡。
劉大牛為給弟弟治病,向東家盛永昌借錢被拒,劉大牛因此懷恨在心。
劉二狗死亡後,劉大牛於八月十五日夜闖入盛家新宅,在盛永昌一家人聽戲賞月之時痛下殺手。
而後又因仇恨盛永昌等東家富戶,在盛永昌新宅所在街道上大肆放火。
劉大牛所作所為異常殘暴,罪大惡極,依律當斬。
皇帝看完之後板著臉反問:
「就這些嗎?」
應天府尹老老實實的回答:
「稟陛下,兩案情況簡單,事實清楚,劉大牛對所作所為供認不諱,情況確實就是這些了。」
皇帝明顯有些不滿:
「劉大牛和劉二狗案是今年第幾起類似的案件?
「朕指的是本地工人與外來災民鬥毆,以及工人襲擊殺害東家掌柜的案件。
「你有沒有統計過兩者的具體數字?
「這分別是今年第幾次,這個月的第幾次,每個月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應天府尹聽到這個問題,額頭冷汗頓時就出來了:
「稟……陛下,工人和災民鬥毆,這是今年第……一千五百六十三次,本月第兩百零六次。
「自五月開始,數量逐月增加……
「工人襲擊東家掌柜的案件,這是第三十七次,導致東家死亡的是第十一次。
「但殺害東家全家並縱火,造成嚴重破壞的,這還是第一次。
「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也是在迅速增多。
「情況也越來越惡劣了。」
皇帝聽應天府尹報告的足夠清楚,說明他基本還算是稱職的,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
「那你以為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應天府尹馬上說:
「臣請陛下安排更多錦衣衛巡查,調派都督府衛戍部隊進城鎮守。」
皇帝不是很滿意,但也沒有直接提出調整的意見,就揮手讓應天府尹先回去了。
然後轉臉看向一直在旁邊站著的皇太子:
「老大你怎麼看這些事情?你有什麼應對方法嗎?」
大明皇太子朱簡燦,大明皇帝朱仲林的嫡長子,今年四十七歲,年齡還不算很大。
但是現在整個人都非常的憔悴,鬍子頭髮都已經成了花白色。
朱簡燦自從九歲被封為太子,到現在已經當了三十八年的太子了,本來精神壓力就已經很大了。
前幾年又出了一個絕頂天才的幼弟,這幾年又有持續不斷地天災和流言醞釀,更讓作為太子的他精神壓力大到了極點。
如果不是朱簡烜前幾年發明的蒜油神藥,太子可能已經在偶爾感染的各種小病中薨了。
面對皇帝父親的問題,太子小心翼翼說明自己的看法:
「兒臣以為,劉二狗好勇鬥狠,死不足惜。
「劉大牛殺人放火,藐視律法,罪大惡極,也是罪無可恕。
「但是他們做出這些事情,也是有其原因的。
「若沒有大量災民湧入應天府,讓應天府的工人工錢持續下跌,劉二狗也不會與外地災民起衝突。
「關鍵很大概率不會直接變成如此暴力的鬥毆。
「若劉大牛有一定的積蓄,若應天府的醫館診治費用沒有那麼高,劉大牛兄弟二人能夠出得治療花費。
「那就算是劉二狗最終還是因為治療無效死亡,劉大牛大概率也只會怪自己兄弟命不好。
「多半不會因此遷怒報復無辜之人。
「所以兒臣以為朝廷應該有所作為,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兒臣以為,加派錦衣衛和衛戍部隊只能治標,要治本還得管控好應天府周圍的災民。
「應天府是大明京師重地,必須保持絕對安全穩定。
「災民湧入雖然能提供足夠的工人,但是一無所有的災民本身就是不穩定因素。
「他們壓低了工錢會直接導致本地工人怨憤。
「未來不能再往應天府周圍聚集災民了,必須把災民分散遷移到其他的地方去了。
「兒臣建議,選擇一個水運方便而又孤立的島嶼,專門建設用於賑災的營地,比如說崇明島或者舟山島。
「現在和未來再有大批災民的時候,都先輸送到這些專門的災民營地去。
「讓足夠多的軍隊在當地集中看守管理。
「同時控制工人和農民的戶籍,不能讓失地農民和災民隨意到工廠做工,也不能隨意到異地去做工。
「本地工廠只能招募本地城區戶籍的居民做工。
「外地農民逃難到本地,都只能在災民營等待輸送到海外後,按照當地藩王的安排去開荒或者當工人。
「這樣能夠避免災民影響京師穩定,也能避免災民與本地工人發生衝突。」
皇帝聽完之後稍微考慮了一會兒:
「你想的頗為周到,災民確實應該集中專門管理了,主要是這幾年的災民太多了。
「地方就選在崇明吧,江船和海船都能抵達,正好在這裡交換物資和人員。
「至於工人和農民戶籍限制,雖然肯定有利於穩定城市秩序,但必然會同時導致用工成本迅速飆升。
「這會反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工廠主和東家們肯定會全力抵制,肯定很難實施。
「現在朝廷的主要任務是處理災民,以前沒有大規模災民持續湧入城市的時候,城市和工商業秩序也沒有問題。
「偶爾有小規模災民湧入,以及持續的失地農民湧入,是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
「所以戶籍管理的問題先不要做了。」
皇太子馬上躬身拱手答應著:
「兒臣遵旨。」
皇帝盯著大兒子看了一會兒,又不置可否的告訴了他一個想法:
「我準備把你十六弟叫回來一趟了。」
皇太子瞳孔不由自主的收縮了一下,但是整個身體和臉上表情完全沒有變化:
「烜弟已經在外五年了,也確實應該回京覲見父皇了。」
皇帝帶著幾分抱怨的情緒說:
「這小子去美洲的時候說會回來看我,結果回到澳洲就直接停那兒不動了。
「他今年已經十八歲了,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了,卻完全沒有給我報告這方面的事情。
「我得把他叫回來,給他把婚事辦了,在京師成家生子,再說正式就藩的事情。
「明年我也要七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再不回來就說不過去了。」
皇太子心中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嘴上不敢發表任何看法。
關於父親的年齡,關於自己這個特殊的弟弟,這兩件事情都實在是太敏感了。
皇太子現在的心情也是複雜到了極點。
既希望天下的災荒快點結束,又害怕弟弟回來的時候正好結束。
皇帝念叨著朱簡烜,親自寫了一封信,安排鴻臚寺送去澳洲吳王都,招吳王朱簡烜進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