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匯報,朱由檢也是陷入了沉思。
從八大晉商那裡審問出來的結果,滿清就是要這個月的月底入關,而結合吳三桂的反應,那也就說明,吳三桂這是不打算繼續為朝廷效忠了。
「陛下,吳三桂要是反了,清軍過了山海關便是暢通無阻,而今的遼藩,不光光有八旗兵馬,還有咱們大明投降過去的不少人,除此之外還有蒙古人。」
「這要是放他們南下,頃刻便到京師,到時候便又是一場京師保衛戰!」
吳承恩一臉的慌張,畢竟這才剛剛解決完流賊的危機,眼下就又要面對比流賊更可怕的清軍。
朝廷即便眼下再得民心再有銀子也吃不消。
「想當初陛下對他吳三桂是恩寵有加,眼下卻要叛變朝廷,實在是有悖臣倫!」
朱由檢坐在馬車上氣定神閒。
「急什麼?吳三桂的父親也好,妻妾也罷,此刻就在昌平城內被看押著。」
「他吳三桂要反,也得想一想後果,除非他是鐵了心要做孤家寡人!」
「既然連朕派過去送聖旨的人都敢斬殺,那就別怪朕無情!」
朱由檢知道,滿清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投靠,之所以平遼平了數年都沒有結果,根本原因就是八大晉商暗中走私支持!
以至於缺量缺餉的明軍一投靠滿清,要吃的有吃的,要軍餉有軍餉,要女人有女人。
說白了還是在兩個字上,銀和糧!
「眼下八大晉商被掃清,我大明朝沒了家賊,滿清即便南下後勤也堅持不了多久,打仗打的可不是一腔孤勇,打的是銀子和糧食!」
要知道,關外雖然土地肥沃,但是滿清終究還是遊牧民族,所以這些肥沃的土地至今也都是大荒原。
龐大的軍隊所需的糧食,其實大部分都來源於八大晉商暗中的走私。
而朱由檢此刻面對著即將入關的八旗軍,內心卻是波瀾不驚。
歷史上李自成之所以會在清軍面前潰敗得那麼厲害,一個原因是因為清軍之中大多數為騎兵,而李自成的順軍大多都是步卒。
其次的原因是李自成即便是攻下了京城,但是因為劫掠京城不得民心而清兵打著的旗號卻是為了崇禎報仇。
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八旗軍南下,瞬間就切斷了順軍的後勤補給,而順軍又不能南下,回陝西的路也被堵死……
而現在自己將八大晉商抄家抄了個乾乾淨淨最不缺的就是銀子糧食。
明軍能敗給李自成是明軍連半餉拿不到,但是自己要是給明軍發三餉,戰鬥力又是一種說法。
「工部那邊催的手雷煙霧彈都送過來了嗎?」
王承恩聞言趕緊從一個包袱裡面翻出來一個金黃色的摺子。
「這是昨日秦總斌那邊轉過來的摺子,工部說,這幾日又將整個火藥司擴了一倍,手雷和煙霧彈各產了數萬枚!」
「現在已經開始分批次轉運!」
說著,王承恩又從一堆雜亂的摺子中挑出來一個本子。
「這是戶部遞過來的,現在京師已經全面開始推行新政,所有的商鋪,抽稅都是抽盈利的三成,皇家商幫現在開始正式運行,然後因為朝廷在昌平大勝,京師前來參軍的百姓又多了不少。」
「這幾日京師已經募了三萬人,正在校場上練兵!」
聽著王承恩的匯報,朱由檢點了點頭。
「眼下天下生亂,最重要的其實是因為百姓們因為沒有了生計離開了自己的故土,進而成為流民,流民要想活下去就必須要燒殺搶掠,流民所到一處,便動亂一處。」
「如此往復,流民聚眾便成了義軍,進而天下大亂!」
「所以還要再推行一條國策!凡是身體健全,正值壯年的流民,只要加入明軍滿六年便可變成民籍,返還故里,由朝廷安頓田宅!」
朱由檢一邊說,王承恩一邊記。
其實歷史上所有的動亂,願意都是因為社會上的年輕勞動力脫產,進而造成的。
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以工代賑,但是眼下兵荒馬亂,滿清即將入關。
所以把這些流民全部都招攬成兵馬,去和滿清八旗軍戰鬥,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王承恩在記完這些東西後,不由得稱奇起來。
「若是陛下此法實行下去,不出數月明軍就能擴到數十萬人!」
朱由檢點了點頭。
「還是要多虧了八大晉商的這些老財啊,不然朕就是想把這些流民招攬成明軍,也是不可能的。」
數日後,就在秦良玉焦急等待的時候,朱由檢率領著數萬大軍趕到了昌平城外。
看到御駕的一瞬間,秦良玉趕緊率人出城迎接。
秦良玉在看到朱由檢的第一時間,就拿出了一封密報。
「陛下,這是從山海關送出來的一封密報,信裡面說,吳三桂已經和滿清談好了,先秘密投降,放關外的大軍入關!」
「等拿下京城,吳三桂就明著反!」
本以為看到密報的朱由檢會略微詫異的秦良玉卻發現,此刻的朱由檢出奇地平靜。
「這密報是何人所送?」
秦良玉隨即道:
「是吳三桂手下的朱國治!是他派親信送來的信,而且信中還說了,朝廷派過去的使者,全部被吳三桂虐殺。」
聽到這話,在場的將領紛紛憤慨起來,殺送聖旨的使者,和欺君就沒什麼兩樣了。
「繼續和朱國治聯絡,告訴他和吳三桂先保持一致!」
「秦總兵,接下來的幾日,最重要的就是將這方圓百里千里的流民全部招攬到軍中進行練兵。」
「有多少就招多少,現在朝廷最不缺的就是銀子。」
說到銀子,朱由檢朝著身後看了看。
「都把東西拉進來!」
隨著朱由檢一聲令下,數千大車的糧食和銀子被拉進了城。
「這還是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全都運回京師去了!」
王承恩看著秦良玉震驚的神色,解釋了起來。
而看著這麼多糧食和銀子的秦良玉也是內心駭然。
「區區八大晉商,不過是些行商坐賈之輩,竟然有此等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