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這些貪官,其實都可以,咱都喜歡!
大海之外。
這四個字,對朱元璋來說,卻有些敏感了。
現在帝國以閉關鎖國為主,自陳友諒和方國珍死後,朱元璋便開始關了海禁。
雖然後面逐漸有開海之勢,但小島國又開始內部動盪,並波及到大明沿海,朱元璋不得已,再次將海防給嚴控死守。
也就老爹這麼說,朱元璋才會思考並且聽進去。
換做其他人和他說大海事情,他直接一頓批鬥過去,如果是不太熟悉的人,更是直接讓他滾蛋。
而眼下,
老爹透過雄英所說的大海之外,再加上手中的紅薯….
這紅薯作物給朱元璋帶來的衝擊,仍舊讓這個垂垂老矣的老人,眼神中帶著幾分嚮往。
嚮往中,更多的是糾結。
當聽到還有比紅薯,更加犀利的糧食作物,朱元璋眼中熠熠生輝。
只是.…開海何其難也!
且不說朝廷那些守舊儒家的阻力,單說海上那些未知的兇險,以及大明朝兒郎即將面對無休止的海上孤獨感等等。
這些,無一不是考驗。
朱元璋將此事記在心裡,他再次貪婪的看了一眼紅薯,道:「這玩意兒也能生吃?」
朱雄英點頭道:「按師尊說法是可以的,要不,我給您老洗一個。」
朱元璋點點頭:「去書房,一會兒咱還要給你看兩封奏疏,臨到年關了,奏疏太多,老頭子一個人忙不過來,你幫咱捋點。」
朱雄英一喜,他最喜跟在老爺子後面批閱奏疏,尤其這些天,他將老爺子送來的兩本政書看的七七八八。
不得不說,老爺子送來的那兩本政書,真對朱雄英受益無窮,他幾乎已經將大明的內政國體掌控的大差不差了。
朱元璋灑脫一笑,先自顧自去了書房。
朱雄英則去洗了兩塊紅薯,隨後便跟著來到書房。
「我去!這麼多!」
看著書桌上堆積如山的奏疏,朱雄英有些不知所措。
朱元璋道:「多嗎?咱已經處理過一半了。」
「咋的,和你師尊干坐著修仙可以,讓你處理點政務處理不來?」
「呃,不是不是。」朱雄英不斷搖手。
隨後,他又肅然起敬的看著老爺子,由衷道:「大明有爺爺您,是大明百姓子民之福。」
想到一個耄耋老者,還依舊奮鬥不止,朱雄英略感羞愧。
「這玩意咋吃?」朱元璋拿著紅薯端詳起來:「難不成要剝殼?」
「哈哈!」
朱雄英捧腹大笑:「原來也有爺爺您老不懂的作物啊?!」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咱沒見過麼,一回生兩回熟,咋吃?」
朱雄英道:「直接嚼啊,不吃皮就行。」
嘎嘣!
說著,
朱雄英脆生生咬了一口,將皮吐了。
朱元璋若有所悟,有樣學樣,嘎嘣嚼了一口,咂摸咂摸嘴道:「不錯,脆,甜!」
「還別說,這玩意兒還真是好東西,煮粥抗餓,當零嘴吃味道也不錯,大明之福,大明之福啊!」
老爺子會心一笑,眼神中帶著濃烈到掩飾不住的開心。
「來,坐下,看奏疏。」
朱雄英點點頭,走到朱元璋旁邊,剛要坐下,老爺子隨手拿個墊褥放在太師椅上:「天涼,墊個褥子。」
朱雄英有些暖心,忙不迭道:「謝老爺子。」
「批吧。」
朱元璋坐在旁邊,自顧自端詳著手裡的紅薯,嘎嘣嘎嘣的嚼著。
朱雄英也開始翻開奏疏。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認真的樣子,不禁莞爾一笑。
這孩子,最近跟著咱爹待一起,看起來也越來越像他老人家了啊。
孩子,現在你還沒辦法御前聽政,想要了解這冷冰冰的帝國,就必須從這上面入手。
大孫,好生學,可可比聽政要強多了。
朱元璋有些感慨,亦是有些若有所思。
朱雄英眯著眼,定睛看著奏疏。
自從看了大明兩封貼合當下國體的政書之後,朱雄英感慨頗多。
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亦或者退一步說,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臣僚,這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只有先洞悉這個帝國的內政和缺點,才能在以後做出相應的改革。
任何的改革,都是建立在以前的制度之上,必須要貼合實際。
就好比當初朱雄英和老爺子的理念不和,朱雄英認為師尊說的對,國朝現在上來就該大力發展商業,現在仔細回想,卻顯得那麼不成熟,那麼不不切實際。
越是深入大明,這種感觸越深。
很多事,千萬不能拍腦袋想啥改革啥,或許認為的好東西,指不定會給大明帶來滅頂之災。
要真正能適應這個時代,真正能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好處,才是好東西。
滿朝中樞大臣,各個都是兩榜進士,他們或許有些迂腐,但在治理國家一事上,他們的能力和看法,遠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朱雄英也不好高騖遠,現在正是夯實打基礎,去了解這個帝國的時機,人的一生,機會不多,抓住了,就該珍惜。
朱雄英很珍惜這個機會,這個機會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
朱雄英也很慶幸,他認識了旁邊對自己無微不至關懷的爺爺!
第一封奏疏是來自淮北的。
淮北這一年來不太平,在經歷水災之後,現在又在經歷雪災。
淮北亳州府上疏:因今歲天災橫至,索幸無多百姓傷亡,治下糧食勉強多日,然明年或恐讓百姓增添負擔,臣斗膽叩請陛下,免除兩府百姓夏稅。
朱雄英看完後,對老爺子道:「此乃彰顯天威之事,可免除百姓賦稅。」
朱元璋笑著點頭:「對!」
「以往咱只是讓你簡單批個可或者否,現在你嘗試著,將自己的想法,在奏疏上寫出來!」
「嘗試著,如果真讓你批回復,伱該怎麼寫。」
朱雄英點點頭。
以前老爺子也教自己批過幾封奏疏,不過那時候,都是一些簡單的,淺嘗輒止的。
朱雄英只要簡單的批是否就行,從沒有批過自己的意見。
老爺子讓自己大膽放手的去批,但朱雄英知道,這種國家大事,自己還是不能亂來。
他先在旁邊的宣紙上,試著寫下自己的意見:即命鐲其稅,著戶部給事中核淮北旱災之地百姓人口,免除夏稅,以安民心,以顯天德。
汝等牢記,不可好大喜功,不可瞞報災情,以彰政績,此數十萬人口生計大事,若有紕漏,汝等愧對百姓,著以謹記於心。
「爺爺,您看可否。」
朱元璋還在嚼著紅薯,隨意瞥著頭,看到朱雄英先在宣紙上試著寫出意見,不由點頭道:「家國大事,不可馬虎,你此舉很不錯,讓咱來看看。」
朱元璋伸著頭過去,看完之後,臉色愣了愣,不可思議的抬頭看著朱雄英,道:「好小子!你這批的老練至極,比咱都不相上下!好!批的不錯!這些日子,沒少看書?」
朱雄英有些不好意思撓頭:「師尊督促的,您老給我的兩本政書,我經常帶去天雲觀,有天師尊給看到,就督促我要先學會裡面內容,裡面重要。」
「在師尊的監督下,我都快看完了。」
嚯!
果然還是咱爹!
不過….
臭小子,倒是也有毅力!
有的人即便督促他也學不上心,因為沒那個心,而自家大孫看來是有這個心的。
朱元璋很滿意,點頭道:「繼續批,直接在奏疏上批!出啥事了,咱頂著!放心的批!」
老爺子喜笑顏開,面色紅潤,顯然高興極了。
朱雄英將方才的話,原封不動的搬運到淮北府的奏疏上。
然後繼續看著下一封奏疏。
這是一封來自關中西安府的,也是雪災之事,不過卻是都察院彈劾上奏的。
「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史林上陳陛下,今有藍田縣縣令,與地方豪強士紳瞞報天災,私吞田產,掩蓋真相,欺瞞今上,其罪之大,無可饒恕。」
左僉都御史上書的奏疏,洋洋灑灑很多,核心點就是藍田縣令和地方士紳聯手,欺騙皇帝,瞞報天災,迫使百姓將肥沃田產,轉讓給大地主大士紳。
大明的土地兼併,在這封奏疏上,朱雄英可看到冰山一角。
原來所謂的土地兼併,這裡面,還有許多文章,以前朱雄英對土地兼併的理解,只是乾巴巴的四個字,現在真實的觸碰到這些骯髒的手段,利用天災人禍去侵犯百姓利益,他稚嫩的臉上,還是忍不住浮現一抹怒氣!
朱元璋見朱雄英神色不對,不聲不響的側目看過去,看完之後,淡淡的道:「這樣的事,在國朝屢見不鮮,你第一次見,難免有怒,殺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冰冷的一席話,卻仿佛帶著濃濃的殺意朝朱雄英席捲而來!
朱元璋手指有節奏的敲著案牘,淡淡的道:「這些年,咱殺了太多這些人了,不是弒殺,是不得不殺。」
「然而怎麼殺,都杜絕不了這種情況出現,每逢天災,總會有人試圖想著怎麼發財,卻從不想想怎麼去給百姓便利,怎麼力所能及的幫襯百姓,要是都如淮北府那般免稅,咱難倒不同意麼?」
「一群國朝蛀蟲!就是他們在啃食著大明江山!不殺,不足以立朝廷之威信!」
老爺子言語中,帶著前所未有的淡漠和冰冷。
朱雄英嘆口氣道:「堵不如疏,一味的殺,是殺不絕,得找個約束的機制去管理才成。」
漸漸的,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朱雄英腦海中誕生。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欲言又止,開口道:「你說吧,有啥想說的,說說看。」
朱雄英點點頭,對朱元璋道:「既然這些貪官污吏殺不完,那能不能嘗試著提前預防?」
朱元璋來了興趣,眯著眼道:「繼續說說看,怎麼個提前預防法?」
朱雄英道:「我記得師尊說過此類問題,譬如獨立於都察院之外,再設一部,專門負責監察天下吏治,肅清吏治清明。」
朱元璋沉思一番,道:「你師尊問你沒,怎麼設置,設何職權?」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都察院可風聞天下,大到貪腐謀反,小到官吏作風,一經發現,便可上陳。」
「師尊說,可以試著設一個專門只是負責監察吏治的衙門,以其監督官吏貪污腐敗。」
這種設想,就和後世那種廉政公署差不多。
是朱長夜無聊時和朱雄英說的。
或許連朱長夜都沒想到,朱雄英竟然把這事給記了下來,而且因為朱雄英修仙的原因,記憶力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記得都很清楚。
朱元璋繼續問道:「他們有處置之權?」
朱雄英回道:「當有,因此才能震懾地方官吏。」
朱元璋閉目沉思,朱雄英則小心翼翼看著他,補充道:「當然,師尊提過,這衙門不是說建就建的,還需要許多肱骨大臣商議。」
朱元璋卻是睜開眼,壓著手道:「厲害!」
朱雄英一喜:「您老也認同?」
朱元璋沒好氣的道:「我說你師尊厲害!敢想敢做,敢於推陳出新,這是好事兒,守舊的思想要不得,有了只會退步。」
「但咱得問問,這說的獨立於政體之外的衙門,是不是取代了都察院?他們也有執法權,是不是也取代了三法司。」
「按照你師尊的設想,這衙門內部,是不是還要配備衛所兵以為緝拿之事?」
「常言說,宋亡於冗官,你師尊此舉若是設下來,朝廷的官吏體制會漸漸擴充。」
「宋人也是這麼想的,遇到問題,就想著多設衙門,樞密院替代兵部,三司分財權,乃至於兵部、戶部等各衙門養了一批閒人,生生的將大宋給吃垮了。」
「宋朝經濟如此繁饒,饒是如此,都因為冗官問題逐漸滅亡。」
「咱長說以史為鑑,那麼如果咱大明也開始效仿舊,多設各種衙門,分散原本衙門的職掌,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久而久之,官員推諉,養閒白供等等一系列問題就會滋生。」
「這些,都考慮過嗎?」
朱元璋若無其事的盯著朱雄英,隨口便是結合宋史,將當下國體給分析的一針見血。
他對宋史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並且還把修學宋史,告訴每一位大明子孫,同時也是大明子孫的必修課。
朱雄英有些驚愕的張開嘴:「這個麼.…師尊倒是沒說過如何解決。」
誠如他自己想的那樣,很多事,師尊的想法都很好,他聽起來都不錯,所以提了出來。
可要是放在大明,依舊與國體不符。
「咱皇帝殺貪官不錯,但儘管如此,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無腦一鍋端,貪可以,但不要傷害百姓利益,幹吏和貪官,其實你爺爺更喜歡貪官。」
「啊?」
朱雄英撓撓頭,有些狐疑的看著老爺子:「您老不是說最恨貪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