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或生或死

  若是陳金斗在此,看到這所謂的「務虛道人」定然笑掉大牙。原來這「務虛道人」不是他人,正是昨天剛剛「羽化」的馬道長。

  那日張順回來以後,說起「紫金梁」之事,提到「紫金梁」自稱「二當家」,馬道長便留了意。話說張順因為張慎言之事,卻是急躁了;其實馬道長也因為趙魚頭、陳經之等人逐漸受到重用,也有些急躁了。

  馬道長和陳金斗都是江湖術士,坑蒙拐騙還成,若是說出謀劃策、治理軍政,卻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因此與趙魚頭、陳經之同台打擂,卻是半點勝機也無。這次馬道長聽聞「紫金梁」之事,卻是心中一動,感覺到自己摸到了「紫金梁」的脈搏,便有了「詐死」之事。

  於是馬道長對張順說道:「此人自號『紫金梁』,乃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之意,吹噓自己是大才。義軍之中,皆是反賊也,其人為三十六營盟主,能力可想而知也,何必如此自吹自擂?乃是欲將此言說於他人聽也,以表自己心中不平之意。說於何人?唯有說於官府。足以說明此人造反無膽,詔安有心也。」

  「大當家王嘉胤死後,其人仍自稱『二當家』,當知其人既無擔當,亦無遠志也。此人若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理當唯我獨尊,不甘居於人下也。」

  「由此可知,此人只知其弊,不知其利。不甘為人背鍋,做那中流砥柱,是以急於擺脫盟主之位。主公正可趁其弊,而居其位也。如今大明江山尚有餘威,天下百姓尚有餘悸,乃非分崩離析之時。不知主公可敢置之死地而後生,首倡天下之義也?」

  「這哪裡是首倡天下之義?這是為王前驅吧?」張順聞言哭笑不得道,「道長,我已知你心意矣。奈何奪取天下,並不講究先到先得,反而講究後發先至。」

  「其中因由便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雖危,臨死一擊,螳臂當車者皆為齏粉矣。今我士卒不過千餘,缺槍少甲,未及訓練,乃是烏合之眾。如何坐居盟主之位,如何抵擋朱明臨死之前迴光返照也?」

  「這......」馬道長終究不是智謀之士,確實無言以對。他思索片刻乃道:「或許我也可做個『生間』,為主公謀取些許好處?」

  這「生間」之語源於《孫子兵法·用間篇》,前些日子張順讀到「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生間者,反報也。」意思就是用間的方法有五種,其中「生間」便是能活著返回報告的間諜。

  其文又雲「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意思是當年殷商興起的時候,伊尹在夏朝為官;周朝興起的時候,姜子牙呂尚在殷商做官,這便是以「上智」為間諜。

  之前張順讀書的時候,還趁機講解給部下聽,培養手下的軍事才能。馬道長這次的意思便是自己欲效法「伊尹」「呂尚」做一個「上智」的間諜。

  「馬道長,你竟要棄我而去乎?」張順聞言大驚道,「陳州府之事因你而起,亦因你而終。我既無兄弟相扶持,又無父母相庇護,順全憑藉道長之力,才能走到今日。如果連你都要離開我,那真是連上天都要拋棄我了嗎?」

  說道情深之處,張順聲淚俱下,如喪考妣。馬道長也深受感動,感激涕零,指天發誓道:「貧道得遇主公,如諸葛孔明得遇劉皇叔也,焉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是我既無尺寸之功,又無濟世之策,長此以往,何以助主公奪取天下也?懇求主公恩准,讓貧道也有機會青史留名!」

  張順聞言知其已不可留,便沉吟片刻問道:「卿若入『紫金梁』大營,當如何行事?」

  「吾當趁其所好,為主公說之。有好事為主公請之,有危險為主公避之。」馬道長回答道。

  「不!我命你全心全意為『紫金梁』考慮,若其可扶則扶之,若其不可扶,則使我代之!」張順斬釘截鐵的說道。

  「主公!」馬道長嚇得立馬跪下道,「貧道忠心可鑑日月,安能做此背主之事!」

  「非也,非也!」張順笑道,「此非背主之事,乃是忠心之事也。『紫金梁』何許人也?雖然其人無有其志向,但是仍不失一方豪傑,只因不得其勢而已。若遇風雨,便化為龍,亦未可知!今令你全心佐之,正可去其疑慮,以全自家身家性命也。」

  「其用間也,全身為上,身死為下。道長身家性命重於千金,不可輕擲。其法譬如刺客也。養兵千日,伺機數年,擊殺一瞬也。道長亦當如此,理當以幕僚侍之,只待關鍵之時,圖窮匕見也!」

  馬道長聞言,又驚又詫,感激涕零道:「主公以國士待我,敢不以國士報之?但凡貧道活著一日,必不使『紫金梁』不利於主公也,但凡貧道有一絲計謀,必不使『紫金梁』退位讓賢於他人也。」

  於是,二人盟誓道:「臣必忠於君!」「君必信於臣!」君臣相得,頗有劉皇叔三顧茅廬,請得諸葛出山的風範。遂後,張順根據後世影像中神仙模樣,親自設計白色道袍,整理髮型鬍鬚,使之氣質為之一變,便變成老神仙「務虛道人」也。

  隨後,張順便聲稱馬道長不小心染了瘟疫,病重難醫。其時,陳金斗、趙魚頭之輩,欲見之一面而不可得。未幾則溘然而逝,張順親自對外發喪,聲稱「馬管家」去世。

  這陳金斗、趙魚頭、陳經之皆是精明之人,知道其中有詐,亦不敢問詢張順。然後,便是「馬道長」病逝,「務虛道人」出山;張順痛失「馬管家」,「紫金梁」喜得「老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