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混世王、韓廷憲身死,化作猛將曹文詔的功勞的時候。此時張順與「紫金梁」、「闖將」已經來到了西山營地,於此同時陳長梃拍馬趕回,給他們帶回了總兵梁甫的首級。
「紫金梁」見此不由感慨道:「『擎天柱』其何有幸哉,竟得此猛將,斬一總兵如同屠一雞耳!」
張順連忙謙虛一番,順便將「二關公」陳長梃介紹給諸位義軍首領。諸人紛紛誇讚道:「果然有關帝聖君之風,好武藝!好忠義!」
陳長梃和他們客套一番,便趁機提出道:「諸位將軍,那左良玉圍我營地已久,早已兵疲馬乏,惜乎我手中無甚精銳兵馬,不得擊敗此人。」
「如今左良玉新敗,士氣低落,人心惶惶。我等宜一鼓作氣,徹底擊敗左良玉一部,以解除官兵對太行山以東的威脅。到時候天大地大,任我等來去自如!」
「紫金梁」與「闖將」聽了,皆有此意。只是張順踟躇了一下,問道:「義兄之事我已知矣,困守山上營地已久,日夜不得安穩,如今將士疲憊已久,尚可戰乎?不若義兄且在營地休息,等我等消息便是。」
陳長梃聞言哪裡肯依,連忙分辯道:「將士雖然疲憊,卻士氣高昂。那左良玉圍困我等許久,將士們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以解心頭只恨。」
張順聞言便命令張慎言全面接管西山營地,主持戰後善後事宜,使李際遇輔之。而徐子淵等人則抽調出來,跟隨自己一同前去追擊那左良玉。
卻說那左良玉一路敗走,逃到內丘縣內,才收攏士卒,重整旗鼓。不曾想總兵梁甫戰死,左良玉清點了人數以後,發現自己實力不降反升。他包括總兵梁甫的麾下人馬在內,竟然收攏了三千餘人,反倒比自己的原本的昌平軍還要多一千餘人。
左良玉此番安穩起來,回想起當初陳長梃擊敗自己之事,才反應過來:賊人兵馬並非多於自己等人,只是因為情報不明,一時間吃了個悶虧而已。若是此番再來開陣勢,當面鑼對面鼓,未必不能再次擊敗賊寇,反敗為勝。
想到此處,左良玉心中便熱切起來,顧不上立足未穩,連忙向臨城縣派遣斥候,探查義軍消息。
結果斥候很快來報導:「賊人援軍眾多,約莫有兩三萬人馬,正離了西山營地,一路朝內丘縣奔來。」
左良玉聞言哪裡敢戰?自己剛剛從兩千士卒擴大到三千餘人馬,結果對手就從千餘敢戰之兵,瞬間膨脹到兩三萬,端的不當人子。
左良玉忍著罵娘的衝動,連忙帶領麾下人馬,一路南下逃到武安縣內。
等到義軍趕到順德府,聽聞到左良玉已經逃入武安縣內,那「紫金梁」不由哈哈大笑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來,左良玉危矣!」
張順很不喜歡別人在自己面前裝逼的行為,不過好歹這人是三十六營盟主,自己些許給他一個面子,便接話道:「二當家何故發笑?」
「我笑那左良玉缺智少謀,竟然自投羅網。那武安縣之地,不是別處,真是咱們『闖將』的巢穴。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那左良玉不過一蟲耳,正是自蹈死地!」
張順聞言,臉都綠了,心想:你這廝裝逼就好好的裝逼,為了亂插旗子?
幸好「闖將」這時候也站出來說道:「此地我最為熟悉,由我帶隊搜尋那左良玉,定叫他無處藏身。」
張順根據和「闖將」打交道這段時間的經驗,還頗為信重此人,才放下心來,率眾和「紫金梁」、「闖將」等人一起進入到武安縣內。
武安縣後世隸屬河北邢台,而此時卻隸屬於山西磁州。地處太行山余脈與華北平原接觸部,其地多山地、丘陵和盆地,地形頗為複雜。
義軍來到此地以後,深知勢力遠超官兵,行事頗為肆無忌憚。眾人先是在「闖將」的帶領下,趕到武安縣城附近。義軍見左良玉並沒有率軍駐紮此地,便使大軍將這武安縣先行圍了,再作計較。
這武安縣縣令乃是張國柱,人如其名,頗為忠義。見賊人滿山遍野的趕來,也沒有被嚇破了膽,反而任命御史冀體之次子弼良守城。
這冀弼良頗善用炮,率領千餘丁壯和炮手防守武安縣城。義軍試探性的攻擊了一下,結果都被冀弼良給輕鬆擊退了。
義軍本來志不在此,便一邊圍起來武安縣,一邊繼續尋找那左良玉。
「闖將」親自帶人尋了許久,都沒有尋得,也不由有些赧然。張順頗不死心的問道:「武安縣一縣之地,險要隱蔽之處不過數處,如何會尋不得此人?難道那左良玉還能插翅飛了不成?」
「闖將」不好意思的解釋道:「各處都找過了,除了我在武安的營地未曾搜尋以外,實在找不到此人。或許此人率眾偷渡到別處,亦為未可知!」
張順一聽到這裡,頓時想起來自己當初逃難的時候,第一反應便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雖然當時自己鬧了笑話,可是這左良玉未必不敢如此。
於是張順連忙問道:「距離黃兄營地最近的地方,可有隱蔽險要之處?」
「闖將」聞言一愣,回答道:「摩天嶺附近頗為險要,小兄弟的意思是左良玉或許藏在此處?」
「是與不是,不過多走一趟便是!」張順笑道,「若是左良玉依舊不在,我們再攻武安縣不遲。」
「闖將」一聽,也是這番道理。於是「紫金梁」派遣「左金王」率領五六千人圍困武安縣城,他們三人則帶領兩萬餘人直接奔向摩天嶺跟前。
結果義軍剛到此地,還未來得及進去探查一番,便挨了一頓火炮,十幾人頓時橫屍當場。
這下「紫金梁」與張順、「闖將」聞此炮聲,不驚反喜,這正是總兵左良玉隱藏之地。眾人連忙派遣義軍將這摩天嶺附近團團圍住,逐步收縮包圍圈,以圍困那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