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傳庭和陳繼泰殺了錦衣衛,帶領兒子孫世瑞和百餘死士歸順舜王張順以後。
張順一邊安排張胖子前往韓城北部神道嶺說降「亂點兵」黨守素、「皂鷹」張汝魁,一邊帶領孫傳庭、王定、王忠及陳繼泰一干人等返回西安府。
剛到西安府,幕僚長洪承疇及秦王府長吏呂維祺、王后李三娘一干人等早迎了出來。
一番繁瑣的禮節以後,張順遣散了眾人,獨留洪承疇、呂維祺和孫傳庭三人,陳繼泰陪在下首。
張順這才道:「我觀這崇禎小兒自尋死路,恐怕這大明支撐不了太久,我等須早做打算才是!」
「什麼?」幕僚長洪承疇和呂維祺聞言簡直是石破天驚,不由面面相覷。
「舜王,咱們先前早已經議定,先把陝西三邊四鎮和豫西等地整合了,再作打算,如何今日又變卦了?」洪承疇聞言皺了皺眉頭道。
而長吏呂維祺亦提醒道:「今年夏糧幾乎耗盡,而秋糧不過剛剛開始徵收而已。」
「即便秋糧額高於夏糧,恐怕也僅僅滿足二十萬大軍開支之用。」
這兩人先後從戰略角度和經濟角度給張順一記重擊。
「如今賦稅如何?」張順想了想,先不談戰略,反倒問起了錢糧。
「夏糧計徵收一百二十萬石,張三百又走丹水運來三十萬石,勉強可用到年底。」呂維祺聞言如數家珍道。
「只是這一百二十萬夏糧之中,其實有七十二萬石乃是義軍沒收的王府田畝和清理的屯田。」
「當初義軍糧餉短缺,只好按年徵收,每畝一十二石,秋糧已經無法再征矣!」
「不過張伯鯨、李自成他們如今正大力清理延安、綏德和慶陽三地屯田,估計明年初能征四十萬石,算是意外之喜!」
「除此之外,西安府秋糧還能征五六十石,其他平涼、寧夏能征一二十石,總計不超一百二十萬石。」
「這……秋糧還不如夏糧啊!」張順不由感慨一聲道。
原來明代稅收基本上以秋糧為主,夏糧為輔,兩者比例大致在七三、六四之間。
只是當初義軍寅吃牟糧,先行利用暴力全額徵收了一整年的子粒,導致秋糧數可能還趕不上夏糧數。
「不成,不成!」張順不由搖了搖頭道,「鳳翔、鞏昌、臨洮、慶陽和延安諸府,不論多寡亦要納稅。」
「以上諸府抓大放小,留作補貼當地之用即可!」
啥叫「抓大放小」?
就是反正人手不足,無法如數徵收。
不過那也不要緊,專撿大戶徵收便是。
征多少算多少,好歹充作當地糧餉或者賑濟糧食之用,強似從別地兒人吃馬嚼的運輸。
「好!」呂維祺聞言點了點頭,估計了一下道。
「如此,當可再入十餘萬石,至少能征夠一百二十萬石之數!」
聽起來似乎這一百二十萬石秋糧也不太多,但是若和大明徵收情況一比,便知這已經是很好的徵收結果了。
如果按照明朝自己徵收標準,整個陝西一年本色不過一百七八十萬石而已。
就不說那雜七雜八的折色,但就義軍在延綏災荒嚴重的情況下,前後徵收出來二百四十萬石,已經是崇禎想都不敢想的數額了。
然而,就這點糧餉夠用嗎?
遠遠不夠!
楊嗣昌為了對付義軍,曾計算過調用一十二萬大軍,所耗糧餉二百六十二萬八千兩白銀。
雖然義軍以糧為綱,糧餉利用效率遠超官兵,但是按照每個士卒月餉一石計算,一年下來也要吃下二百四十石糧食。
「河南府情況怎麼樣?」張順皺了皺眉頭,心道:果然還是原計劃穩妥。
如今西安府和榆林鎮已經穩固,延安府災情也得到了救助緩解。
若是明年再往其他諸府派遣官吏,可以再多征三五十石。
若是等義軍統治穩固,再多招文吏,丈量田地,估計最一年能徵到三百萬石。
只是可惜時不我待,他不得不早做打算。
「河南府額糧四十八萬一千石,汝州額糧十四萬七千石,南陽府額糧十一萬四千石。」呂維祺聞言不由計算道。
「總數不過七十四萬兩千石。其中旱災、兵災及人手不足無法徵收,造成了不少損失。」
「幸李百戶帶來番薯、玉米等物,增產不少,再加上王府田畝,一年頂天也就徵收百十萬石而已。」
「其他購糧之數,吾實不知。以吾度之,南陽、禹州和洛陽各有百萬石,以備非常!」
「舜王,這究竟是怎回事?」洪承疇半天見張順說不到正題,不由焦急的又問了一遍。
「這事兒終究還要問他!」張順聞言大手一指,指向孫傳庭道。
「我?」孫傳庭也不由吃了一驚。
他自從投靠了張順以後,還未來得及獻計獻策,便被秦王拉著一路趕到了西安城,到現在他還沒迷糊過來。
「你把山西的事兒,且與大夥說一說!」張順提醒道。
「好說,好說!」孫傳庭不由乾咳一聲,把自己的遭遇簡單的向眾人述說了一番。
「不是,這也沒有什麼相干啊?」這下子連洪承疇都迷糊了。
「孫傳庭投靠義軍固然可喜,可是和咱們大舉用兵有什麼關係?難道舜王準備攻下大同營救孫氏家眷族人不成?」
「什麼亂七八糟的?」張順聞言差點被他們氣樂了。
「孫先生既然在此,大明朝野上下反倒不敢隨便動其家眷族人,本王這點威名還是有的!」
「說來說去,說了半天,感情你們還沒轉過彎來!」
「我義軍非特與大明爭天下,亦與遼東後金爭天下也!」
「如今大明如同年邁黑熊,我據於前,後金虎視於後。」
「故而除非我等能夠拒後金而獨享大明,不然只能從長計議。」
「不意崇禎小兒愚昧魯莽,自壞『擎天柱』、『萬里長城』。我怕回頭大明一擊即潰,宣大薊遼四鎮官兵投敵,到時候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
「這……這不能吧?」眾人聞言不由面面相覷。
特別是孫傳庭更是一臉懵逼,誰是大明「擎天柱」和「萬里長城」?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