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不在智商在科技(第四更)
「在你家莊子免費住宿的考生們,今年報了同一個科,你可知道?」
李隆基放下一個事情,提起另一個。
「明法,他們不適合考進士。但凡心中對自己才華有點信心的人,不會願意到莊子聚居區住。」
李易手上抓了一串煎的豆腐,分析學子的心理。
「你是用降低好處來分辨人?」李隆基似乎明白了。
「他們不想回家鄉,嫌丟人,又明知道待遇下降了像羞辱,還願意過來,實則是走投無路。」
李易說完吃一塊豆腐,等咽下去,繼續說。
「他們學習已經學懵了,對自己不自信了,若朝廷放棄,他們真就被放棄了。
我借著宋璟的吏部尚書送禮,把他們安排到免費為百姓訴訟。
在幫助百姓之後,他們對專科非常了解,並願意去努力。
考科舉當然選擇明法,至少有個出路,不然怎麼辦?」
「原來如此。」李隆基想起來當初說起這些學子時候的事情,李易當時就說會有安排。
謀劃之深遠,用心之良苦,已經沒法說了。
李易又喝口酒:「他們不是一無是處,專一科才厲害。將來大唐司法要單獨拿出來,他們正好用上。」
「現在也是單獨的。」李隆基想到了御史台、刑部、大理寺。
「那只是朝廷上的獨立,要地方上司法獨立,地方上刑判依舊是縣尉、縣令來管。」李易搖頭。
大理寺和御史台只針對高官,品級低的七品和百姓,由刑部處理。
地方上去哪找刑部?地方官員的權力太大。
沒有制衡,刺史、節度使、都督都不用說了。
縣令,又管行政、又管意識形態、又管司法。
不管的情況下該腐敗都腐敗呢,管的時候豈不是更腐敗,誰來制約?
李隆基端著酒碗停住:「和陛下要建的救災的部門一樣,獨立,地方管不了?包括審計?」
「對,垂直管轄,不過司法是直接由陛下來管,其他的人無權,大唐第一巡查團可以舉報。」
李易給一大群考明法科的學子們安排好了後路。
誰說他們考上了不如進士科的?要看怎麼用?說給權,就有權。
人家如此信任李家莊子,跑來住,得叫人家看到希望。
「給的俸祿是不是要很多?」李隆基想到另一個情況。
「高薪養廉,陛下不給,地方行賄。不但要給高薪,還要灌輸想法,像羽林飛騎一樣。」
「他們是只花錢,不賺錢?」
「百姓更加信任朝廷,本身朝廷就是賺了。百姓守法,官員貪贓枉法的時候,他們出手,查處官員家產……」
李易說著停下,賺錢可以的,抄家。
一個縣抄一個貪墨厲害的官員,啥錢都回來了。
李隆基喝一大口酒:「好,此法好。考明算的是否能去當審計?」
「可,不過要先學,我的書快寫完了,裡面涉及到了許多問題和算法,包括定理,不好學。比考試的內容難多了。」
李易說大實話,現在考的算術太簡單了。
他那個時候的初中畢業的一律輕鬆解答,不存在困難。
不,也不是,他那時的初中畢業生,甚至高中畢業的,估計能答上來的不多。
難,不是難在題本身上,是難在文學功底上。
比如有個池子,單獨灌水,八個小時滿。
單獨放水,十二個小時放空。
問同時開放,多長時間可以把池子灌滿四分之三的水。
答案很簡單。
換成大唐的問題就不是了。
他會出題:一池盈滿猶斤半,流盡余滴日輪換。三季比年共入出,且作同位得幾算。
學文學的都要琢磨,一個池塘灌滿,是斤的一半,八兩。
全流出去是太陽升起落下又升起,十二個時辰。
三季比年就是四分之三,告訴你單位算是一樣的,來,寫出答案。
這個考的不是數學題,大多數初中生看完題,直接就不寫了,換下一題,看不明白。
高中生能看懂的有,不過等著研究明白了,答完這道簡單的題,已浪費好多時間了。
還有什麼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共燈三百有八一,試問塔頂幾許明?
真正的功夫都放在了讀題理解上,根本不是人作的。
現在的明算就這麼玩兒,哪怕是孩子學的數學再好,文字功底差,答題的時候就一腦袋漿糊。
李易想著,忍不住笑出聲。
「易弟因何發笑?」李隆基看看自己的身上,沒問題,又摸摸臉。
「沒事沒事,我就是……哈哈哈哈~~~我寫的會計和審計方面的,比較淺顯,一般能識字的,仔細琢磨一下就懂了。」
李易趕緊說話,不然他覺得吃不下去飯了。
「淺顯好。」李隆基想一想,表示明白。
他發現李易說起另一種套路的話,自己和大臣們聽著也頭疼。
「如此,以後願意考明法科的人便多了。」王皇后想到司法獨立的情況,分析。
「其實只要是從地方上一步步考核升上來的,不在乎之前考的是哪個科。
學子們學習的渠道有限,才造成了進士科難考,主要失敗在策論上。
不然能考明經的人,他們對書籍的了解可是很深的,背得多,只不過是對大唐各種政策不了解。
報紙上最近開始增加相應內容,寫得淺顯。不但學子可看懂,百姓亦能知曉。」
李易不認為考哪個科,最後就必須干哪個事情。
現在的學子們又沒有網際網路,甚至新聞聯播也看不到。
知識儲備量和時事了解差太多了,要是有個能上網的手機,大唐的學子們會瘋狂的。
還買什麼書啊,不會的在網上找,自己見解不同的人有好多,去看別人說得對不對。
一件小事兒,可以分成幾十個意識形態。
自己家沒有凳子,想做一個,不用找工匠,有視頻,照著來唄,第一個沒做好,第二個改進。
雷州那裡有賣香蕉,買五斤,給二十錢,三天內給我送到長安就啥都不說,讓我等到第四天早上,差評。
「我必須得把發動機給弄出來,先弄船上的,然後火車,不行就繼續挖礦,把冶煉技術傳出去。」
李易嘟囔了一句李隆基和王皇后都沒聽懂的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