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8章 不可抨擊則稱讚(第四更)

  第1498章 不可抨擊則稱讚(第四更)

  「趕緊過去,愣神呢?」李易對大弟子說,沒看你師娘出去了嘛。

  「師父我想吃糯米糖。」小丫頭眨著大眼睛,提要求。

  「我看你是想吃砒霜!」李易瞪眼,慣的。

  「師父我不和你好啦,我去找我師娘。」小丫頭跑了,過去當翻譯。

  喧囂結束,生活還要繼續。

  大家不可以始終想著夜未央,沒有生活負擔的人,才敢肆意放縱。

  像李易抄的歌中的:歌在唱、舞在跳,長夜漫漫不覺曉,將快樂尋找。

  李易本身做不到,以前就沒做到過,需要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

  到了大唐,他現在可以,卻更不去做。

  缺少了精神支柱的人才容易放縱,尤其是帥氣的男人和美貌的女人,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異性的投資性資源。

  哦,也有同性的。

  大唐的同性就很多,實際上也不算是同性,屬於雙性。

  不止是中華才有,李易那時西方那邊的一些個藝術家,也有。

  同性達到什麼程度呢?糞便、梅毒,等等。

  說好聽的,叫人類的認知超脫了生命的本源,升華了。

  說實在的,就是腦子灌水了,受社會、家庭、交友圈子影響,不能總指責個體。

  比如一個八歲的孩子因為老師找家長後被責罵跳樓了。

  一個事實出現了,看法就有許多種。

  有人發評論,現在的孩子太不行了,一點小事就承受不了,我當初如何如何、怎樣怎樣。

  李易看到過這種評論,還找人分析和研究過,一般發這種評論的人,生活質量都不怎麼……

  沒有大局觀的人,按照比例來說,生活中的快樂少。

  總盯著個體看,而不是看大環境,眼界就那一點點。

  要是有個機會,突然叫這樣的人當鎮長。

  對,鎮長,縣長都不行,他不懂,可簡單了。

  叫他當一下鎮長,看,有村子裡的人受窮,怎麼辦?

  他一看,立即嗤笑:『太傻了,告訴你養羊,你還不養,你就算自己錢不夠,你借呀。

  啥?你連借都借不到?哎呀臥槽,你太廢物了,我要是借錢,至少有幾個哥們兒……

  這樣的不值得同情,說明他為人差,我……』

  這就是格局小的人,本身他永遠當不上鎮長,村長都不行,他考慮的是他顯擺,哪怕要飯都要跟其他的要飯人顯擺一下優越感。

  所以別人孩子出事兒了,他去攻擊別人的孩子,反襯出自己更優秀,哪怕他已經不是孩子了。

  社會永遠不缺少這種人,社會的進步卻永遠不是因為這種人。

  「當一個官員無法去教導民眾,當一個師者無法去教育學生,不要把錯誤歸在百姓和學生身上。」

  李易對旁邊的桃紅等人說,他們一邊吃一邊記憶。

  「回頭我整理一下,別那麼痛苦,你們提個關鍵詞就可以。

  當一個體制中的個體去抨擊受害的個體的時候,這個個體本身上升不到改變體制的層次。

  面對強者,弱者在跪下的一刻,更願意去欺負同樣的弱者,而非反抗強者,這叫普遍人性。

  每一個政權都利用這種普遍人性,當政者只考慮自我的權利,權利,利潤的利,而不是力量的力。

  在自己地位和權利不夠穩固的時候,他們可惜犧牲其他同類的利益,包括生命。

  比如說紅……啊不,說挑起白皮膚族群的變態種族主義。

  這是最後的手段,說明當政者無能了,廢物了。

  咱們不要學,因為有我在,均衡利益、普世精神、和諧共存。」

  李易說著還得中途改變一下,沒辦法,所有的政權都言論『自由』嘛!大唐也不例外。

  「李東主,這也太紅果果了,百姓怎麼想。」記錄的人好難過。

  「你不讓他們知道不就行了嘛!咱們主要是提高大多數人的生存機會。

  如果自己不行,就貶低別人,甚至說謊,轉移矛盾。

  最擅長這個事情的就是以後咱們會接觸的白皮膚的人,他們其實什麼都懂,就是不要臉。」

  李易繼續教導,他不培養書呆子。

  告訴學的人,整個世界,弱肉強食。

  當對外無法做到的時候,對內玩兒種族主義,這樣的領導人最他嗎的失敗。

  在教導中,夜終究過去,李易半夜的時候於島子上睡著了。

  太陽升起,陽光普照。

  「哎呦我草,渾身上下,骨頭節都疼,咋這麼潮呢?」

  李易起來了,昨天晚上喝不少酒,依舊沒問題。

  睡覺之前他吃了碗麵條,吃米飯其實也行。

  喝酒的時候他沒吃多少菜,因為吃多了會吐,吐著可難受了。

  基本上就是吃幾口菜,味道鹹的菜。

  等喝完了,再吃麵條,要麼來一碗米飯。

  這樣第二天早上才不難受,沒有宿醉的感覺。

  李易控制著飲食,宿醉是沒有,但潮濕有啊。

  諾魯這個地方吧,留不住水,會滲透下去。

  說明下面的土質有疏鬆,白天熱呀,熱氣蒸騰,冷氣孔洞返上。

  現在是天越熱,返潮越厲害。

  李易在沙灘上睡覺,他覺得自己沒半身不遂就是勝利了。

  『咯吱咯吱』李易做熱身運動:「小寶寶咋樣了?」

  「醒來兩次,口渴,喝完水又睡,體溫三十七度七、三十七度九、三十八度二,現在三十八度六。」

  輪班看守的護士說數據,還燒著呢。

  「帶走吧,今天治不好,中午就走,不等晚上了。」李易一聽就知道情況。

  不是他有多聰明,是他見過太多相同的情況。

  孩子體溫壓不下去,說明炎症依舊存在。

  按照規律,到中午的時候,精神狀態應該會不錯,體溫依舊高,因為磁場和陽光都在,只要補充水分就行。

  晚上保證還是體溫升高,藥也壓不住,除非使用特殊的藥。

  從醫學角度來說,不會死,保證能治療好。

  從個體的孩子角度,可難受啦,迷迷糊糊的。

  喘氣都是熱的,想咳嗽卻咳嗽不出來。

  大多數的家長看不出來,只看醫生,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

  李易時代的醫生,一般只看具體情況,至於患者難受與否,他們其實很多都不知道,或麻木。

  李易知道,他看病不是為了錢,他跟四歲的小寶寶患者感同身受。

  「加氧,透視看看有沒有痰,不,聽診,有就吸出來。」

  李易把聽診器放到孩子的胸脯上,有沒有痰一聽就能聽出來,他習慣了,因為多個透視不就多賺份錢嘛!

  至於聽診器,越來越成為一個擺設,像裝飾品,或者是敷衍,為之後的設備收費做鋪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