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人生不易當自省(第二更)

  第1324章 人生不易當自省(第二更)

  叮叮噹噹的敲打聲響起,工匠們大冬天的光著膀子開始掄錘子。

  一下又一下,李易不幹活,他在旁邊瞅。

  瞅著瞅著嘴裡嘀咕:「八十,八十,八十……」

  「李郎,八十是什麼?」小蘭聽了片刻,實在是無法把八十與現在的掄大錘結合起來,只好詢問。

  「八十分,相當於八角,掄一錘子八十分,哎呀,『分錢』實在是太傷人了。」

  李易說著『典故』,開始難過。

  一分一分的錢,李家莊子的作坊在印刷。

  賠錢,不夠成本,百姓偏偏需要。

  「李郎,不如不印,就印角的。」永穆公主一同心疼,她早把李家莊子當成了自己的家。

  她帶著小蘭努力學習會計,李家莊子有會計和出納,分開的。

  先學會兩個職業的技術,再學審計,審計的要求更高。

  等將來接手,李郎不願意管帳目,只是不得不管。

  「沒事兒,能賺回來。」李易思忖一下,笑著與永穆公主說。

  「使用次數多,就賺了?」永穆公主了解過這類情況。

  「不,我要印完了以後,單獨保存一大堆,成套的,把貨幣變成紀念幣,稍微炒作一下,價格就上來了。

  包括郵票,郵票一印一大版,我故意印錯幾版,就成了稀缺品。

  關鍵在於海外,一分錢購買力不足,長安一分錢買不了什麼。

  往後咱家的一分錢,在海外,至少應該買到一隻大肥雞。」

  李易又不愁了,短時間內印刷小面值貨幣賠錢。

  幾年後,什麼貨幣的購買力都會超過製作成本。

  李易印象中,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內的真皮的皮鞋,牛皮的,需要四百元以上才能買到。

  出口同樣的皮鞋,一雙七十多美分。

  一個是因為對方的皮革材料太多,不值錢;一個就是人家是全球貨幣。

  企業出口這個價格賠不賠?單純論,賠。

  不過有補貼,賣一雙鞋,補貼錢,同時還不收稅,管理費用也不要了。

  國家需要外匯,即便是賣血也要拿到外匯,艱苦的歲月中,打落牙齒和血吞。

  既然當初自己的國家能那般,如今的大唐,其他的地方也感受一下,讓他們難受去吧。

  「一分錢買一隻雞?」小蘭算不明白帳了。

  「前提是咱們願意買,不願意,一分錢也多。」李易仰仰下巴。

  「好霸道哦!」小蘭眼睛裡出現小星星。

  「更多的藥,他們生病得買藥吧?咱們的藥好,買不買?咱們就要李家莊子的兌換券,命值多少錢,在於其擁有多少錢。」

  李易簡單講解下,現在中藥中醫,壓制全球。

  其實以後也很好用,主要在於不發展了,吃前人的經驗,並且有人使壞。

  中醫手段好不好用,看打籃球的一些什麼BA的就是那個北美國家的。

  就發現了,身上咋有一個個的黑色、紫色、紅色的圈圈?

  哈!拔火罐了是吧?

  還有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刮痧了對吧?

  至於針灸,看不出來,除非灸的時候出現過意外,灸傷了。

  要麼就是剛剛針灸完,按照傳統手法,需要在入針的地方抹艾蒿的灰,封針眼用的。

  現在那邊連放血療法都沒有呢,也沒有鴉片療法。

  李易說著停筆,寫完了,兩不耽誤,說話不影響寫字。

  旁邊的人拿過去看,有四個人看,然後這封信就讓羽林飛騎送回去印刷到報紙上。

  四個人各自拿起筆來寫,就這麼快,過目不忘,等寫完,四個人的一起對比。

  李易知道根源,讀書不易,沒有書。

  管別人借書,借一次欠一次人情。

  世家大族喜歡往外借書,學子們借了,回去有點錢的抄,沒錢的背。

  當有一天世家需要你的時候,你拒絕,你就絕了自己一生的路。

  在找書不易的情況下,大家都會努力去背。

  李易有過特殊的記憶經歷,小學兩節課,兩千字的**的故事需要背下來,然後『演講』。

  那兩節課別的孩子去山上玩兒,他自己一個人在教室中背,用手捂著耳朵,念。

  一節課加上課間二十分鐘,六十分鐘,兩千字全背下來了。

  關鍵是他一邊『演講』一邊把自己感情投入進去了,眼淚都流出來了。

  當時他才八歲,就可以做到這等程度,還沒接受過專門的訓練。

  孩子一旦認真起來,珠心算學起來跟玩似的,記憶東西特別快。

  此刻能被帶來寫起居錄的人,他們的速記能力差一點都不行。

  他們寫完,沒有多少字,李易只寫關鍵的東西。

  互相對比,然後有人認可別人說的,成稿。

  接下來用鐵筆在鋼板蠟紙上寫字,準備印刷。

  整個隊伍中就沒有一個是濫竽充數的,必須在某一個方面具備絕對的優勢,才能跟隨隊伍。

  「東主,家禽和牲畜的肝臟已全部收集完畢。」宋德跑過來,向李易匯報。

  「醬了,晚上吃過飯再趕路,臘月二十二,能回去。」李易吩咐。

  醬鹵肝只有兩種用途,下酒菜、零嘴兒。

  不屬於下飯菜,除非炒和紅燒,然後多帶汁,就飯吃。

  ……

  太陽終於到了正中,此刻的天氣不錯,陽光普照,紫外線比較強。

  「冬日裡的碧空流雲,二位不想寫個詩?」準備吃飯的時候,李易笑著問孟浩然和王維。

  兩個人一齊搖頭,不,不寫,心不在其事,思不存其間,根本寫不了。

  「不寫就對了,等回去,就過年,臘月二十二,我允許你倆走驛站送信。

  孟兄到時寫家書,用不上幾天,至少在過年前送到家裡。

  你把嫂嫂和儀甫帶過來吧,我幫你給母子定個身份。」

  李易說著詩的事情,忽然想起孟浩然家裡的情況。

  有老婆孩子,就是因為老婆的身份不怎麼好,出自花柳。

  人家不准入祖墳,不給名分。

  孟浩然就處在了父母和妻兒的名分中間,鬱悶。

  真正的壓力來自與父母,父母一副我為你好,我把你養大,現在你找的這個媳婦兒不行,生的孩子我們也不認。

  我們為你好啊,你要懂得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李易看來,事情明朗了,什麼好不好的,無非是話語權。

  我讓你怎樣,你就得怎樣,你不服,我就讓你難受。

  你是我孩子,我說得算,你不聽你屬於大逆不道。

  然後經過一番抗爭,孩子如果贏了,父母就開始養狗,當孩子養,一口一個兒子、女兒。

  真正的兒子和女兒也養狗,同樣喊著兒子、女兒。

  很正常,追求話語權的人,通過養牲畜來得到成就感,似乎有了足夠的社會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