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火車運營純暴利(第二更)

  第1092章 火車運營純暴利(第二更)

  「火車怎麼個好?值得花一千萬緡?」李潭年歲小,卻也願意了解一下。

  「我製造的機頭,從長安去洛陽,專門裝貨,中途不停車,六個時辰到地方……」

  李易為李潭介紹火車有多好。

  他告訴李潭,一列火車有十二個車廂,一個車廂裝一百五十石的貨物。

  跑一趟,一千八百石,六個時辰。

  從洛陽裝貨,要用去幾個時辰,又六個時辰跑回長安。

  不,是空的車廂先裝,車頭過去直接換,然後轉身再回來,需要補充煤和水。

  按照現在的煤炭價格和水費,以及維修費用、人力費。

  跑一次,不到兩緡,裝卸貨另外算錢。

  李易那個時候列車,比較省錢,設備也先進,成本低,比蒸汽機的強多了。

  運一百噸的貨,看是什麼貨,不同的貨物價錢每公里相差幾分到幾毛錢。

  正常跑一百公里,三百多元。

  裡面包含了利潤和各種費用,折舊費、基建費等。

  李易造出來的車,滿載後加上自重,二百來噸。

  人工和煤便宜,折算後的大概成本就是跑一趟兩緡。

  他那時的一元錢跟現在的一錢不劃等號,大唐京兆府的人,一天能賺三十錢,屬於高收入人群。

  一千八百石的東西,加上裝卸費,從長安到洛陽,增加三百錢?

  一石一百二十斤,一個麻袋,一千八百個麻袋裝車用一百五十錢不?碼頭搬運工一天扛多少東西?賺多少錢?

  李潭聽了微微張嘴,他不敢相信兩緡錢能把一千八百石的東西六個時辰送到地方。

  「用馬車走馳道,一千八百石要多少錢?」李潭不清楚運費價格。

  「從長安到洛陽,馬車走馳道,單馬拉五石,其中有自己的草料和水。

  若太重,八石的車需要馬車足夠結實。

  要走四天,中間休息。

  兩匹馬拉五石,兩天路程,中間休息。

  現在從洛陽到長安運輸軍用東西,是兩匹馬,一天到地方,有驛站給換馬。」

  李隆基知道情況,兩匹馬拉五石的東西,中間在驛站更換馬匹,一天一夜運到長安。

  不是十里一更換,有馳道,跑起來輕鬆,二三十里換一次。

  普通人換不起,換的馬屬於租賃馬,不然自己的馬怎麼換?

  馬要是跑慢了,後面有快車,慢車需要到最近一個上道的地方給讓路。

  每百丈就有一處,等快車過去再回來。

  要不別走馳道,在旁邊路走。

  李潭稍微一算,馬上明白火車有多厲害。

  「兩緡三百錢,商人可運輸一千八百石,商人會高興瘋吧?」李潭覺得商人日子好過了。

  「我們會哭瘋,兩緡三百錢是咱們送東西的成本,不是給商人。

  鐵路不是錢?火車不是錢?從長安到洛陽,中間要停三次。

  一個是方便當地人帶貨和乘坐,另一個是加煤加水,不能一下子跑八百來里。

  一次二百里,煤和水就差不多消耗完,不能多帶,多帶占自重。

  如此,還能多掛幾節客車廂,買票乘車,像城裡的公交車一樣。」

  李易搖搖頭,兩緡給跑一列,開什麼玩笑?

  跑一趟怎麼也要收費五十緡,嫌貴的話自己用馬車運,那個馳道不收錢。

  試試從洛陽把一千八百石的東西用馬車送到長安花費多少?

  對,有船,黃河不到枯水期、冰封的時候拿船運,慢慢運唄。

  從洛陽到長安,一路逆流。

  跟行船的人講價,講到四十九緡就便宜一緡。

  想到水運,李易嘟囔:「從洛陽運兩千石東西到長安多少錢?」

  永穆公主出聲:「我知道,六十緡,需要縴夫、帆、槳。

  回去便宜,回去順水,給個二十緡就行。」

  「這麼貴?」李易算一下,六萬錢運兩千石,一石加價三十錢。

  李旦此刻插一句:「運費便宜,以前的皇帝為什麼要跑去洛陽吃飯?說好聽叫幸洛陽,實際上是吃不上飯了。」

  「那咱們的火車從洛陽到長安七十緡,從長安到洛陽二十五緡,給航運一條活路。」

  李易再次調整價位,一去一回賺九十緡,兩天跑三次,每天一百三十緡。

  加上客運,一年能賺五萬緡。

  鐵路修到連雲港,海運通了,一百個車頭,一年五百萬緡,兩年回本。

  李易盤算,他計算的是滿載,而且隨時有貨物。

  實際情況不可能,從長安回洛陽,或到海州,有那麼多的貨物運嗎?有那麼多的人乘坐嗎?

  從洛陽也不可能每兩天運五十四萬石的貨物到長安,關鍵是運啥?石頭?

  要是運煤和鐵,屬於給朝廷運,跟畢構收一次七十緡,畢構不會給吧?七緡他都不給。

  李易查資料,查到第一條鐵路,說是當時一年十六萬人次,就三十里的路。

  上座半圓錢,即五百文,中座二百五十文,下座一百二十文。

  算算客運一年賺了多少,當時日不落投資才二十多萬兩白銀。

  然後清政府一看不行,吃虧了,這麼幹,你們日不落幾年就回本了。

  搗亂,政府出面,最後花了不到二十九萬兩白銀給買回來。

  買回來之後,清政府不運營,給拆了。

  「唉!」李易突然嘆口氣,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李郎怎麼了?」永穆公主看到李易一臉悲憤,趕緊問。

  「沒事兒,想起個故事,很悲傷的故事。我先把蒸汽機造出來弄船,叫羽林飛騎幫忙製造鐵軌。

  一起行動,好在有黃河,不然蒸汽機還不好運呢,零散的和整體的都不方便。

  讓軍艦直接過來改裝吧,哪怕一路拖回來,總比送過去改裝好,我總不能過去。」

  李易把清政府甩出腦海,不想,不會再有清政府。

  他要加快速度造東西,集中力量,鐵路早一天鋪出來,火車早一天開通,才能賺更多的錢繼續修鐵路。

  不修永遠都不會有,修了,每年修出去千八百里,幾年就把鐵路修到重要的位置。

  隨技術提升,他拿出更好的蒸汽機。

  沿運河修一條,轉個彎去廣州。人乘坐的話便宜一點,加強流動和物資運輸。

  反正鐵礦、銅礦、煤礦自己拿出來,屬於國有,沒有什麼外部壓力,不需要換外匯。

  這章晚了,查資料兩個多小時,各種計算,農家算得腦袋疼,後來發現,成本可以去估算,不用計算鍋爐的性能和消耗的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