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外放為官大部分都是得罪了皇上或者得罪了朝廷中某一勢力,被群起而攻之,才會被外放,一般能在政治中心站穩腳跟的官員,輕易皇帝是不會外放出去的。
雖然被外放的官員,不一定是做了比在長安城中小的官,但是那絕對是明升暗貶,至於降低官職的那更不用說了,基本是出去了就不要在想回來了。
大多數官員寧肯在長安城中做一個七品官,也不會願意在遠離長安城的地方做一個六品或是五品官,不在長安城裡面做官,就代表接觸不到政治核心圈子,甚至是連在朝堂裡面站隊的資格都沒有。
而且外放還代表著官員離李二同志遠,離李二同志遠,就代表升遷的機會不大,就算在地方做出了政績,那也是要靠頂頭上司去給李二匯報的,如果上面不報,就算在地方再得民心,那也是無濟於事。
所以說外放不是什麼好事情。
雖然大唐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都認為外放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張楠就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一,因為去了外面,山高皇帝遠,自己做什麼事情約束比較少,對於張楠來說,在什麼地方做官關係並不是很大,而且在外面張楠還感到自由一些。
被李二這麼一問,張楠倒是被問住了,如果自己就這麼直接告訴李二自己想去外面挖煤,那李二肯定是不會把自己放出去的,而且很有可能把煤炭像鹽一樣,列為國家資源給掌控起來,那到時候自己還賺什麼錢呢?
所以張楠想了想,還是決定對李二編一個瞎話。
「皇上,臣想外放,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臣只是想在外面建立一所書院罷了。」張楠道。
「辦書院,辦書院幹什麼?」李二無法理解張楠的想法。
其實唐代專門學習的地方還真是不少,由中央直接設立的學校有「六學」、「二館」。中央六學屬於直系,包括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二館」是崇文館和弘文館,屬於旁系。
而皇族子孫另立皇族小學。
由地方辦理的學校,在各府有府學,各州有州學,各縣有縣學,所有府州縣市各學校統屬直系,由長史掌管。
但是這些東西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接觸得到的地方,對於老百姓來說,雖然想讓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博一個功名是好事,但是大都數人還是不會選擇送孩子去上學的,因為大唐的蒙學教育實在是落後,至於各地設立的學所,那也是為士族子弟設立的,根本不是寒門能接觸到的東西,就算寒門幼年能識字,長大了可以進地方的學所,那必定也是受排擠的。
所以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希望,孩子長大之後對家庭來說,那就意味著勞動力,意味著生存,把孩子送去念書,就意味著家中會多出來一個吃乾飯的閒人,所以大多數的百姓不會選擇送孩子去讀書。
這也就是為什麼士族們把握著整個封建社會最上等的資源,而出身寒門的孩子卻很難躋身於上層社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的一生那是從出生就定好了的,在古代更是如此,想要從一個階層跳到另一個階層去,那幾乎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皇上您不覺得朝堂上面的中流砥柱全部都是世家的人嗎?您要實行什麼政策,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在看大臣們的意見,而是在看世家們的意見。」張楠道。
被張楠這麼一說,李二立馬皺起了眉頭,說道:「你繼續往下說。」
「所以啊,這就突顯出來了辦書院的好處了。臣的書院一旦建立起來,那絕對是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張楠道。
「可是各地也是由書院的呀,怎麼沒見朝堂上面的官員變成寒門子弟,倒是世家們一年一年為朕輸送大量的人才。」李二繼續皺眉道。
「人才?」張楠顯然是對李二口中的人才嗤之以鼻。
「皇上,您覺得世家的人給您的真的是人才嗎?會寫一手錦繡文章就是人才了?會對朝事發表意見就是人才了?這民間能寫一手錦繡文章的也不再少數,至於對朝事發表意見,皇上您現在隨便去東西市拉個百姓問問,百姓都能對現在的朝事談論一二。」張楠道。
「你說的倒也不無道理。」李二道,在報紙的推廣下,現在長安城的百姓們都已經是習慣性的會每天去聽聽報了,所以他們對於李二的政策,有可能比一些偏遠地區的官員還清楚。
「皇上您覺得世家他們之所以能為皇上您輸送所謂的人才,是為什麼?」張楠問道。
「這」李二一時語塞。
「還不是因為他們世家識字,能夠給幼兒做啟蒙,而且他們有錢,能夠保證自己家餓不死的情況下讓孩子讀書。多數農家孩子都是只會種地,而臣敢保證,所有世家的孩子也就只會讀書,他們沒有體驗過百姓們的艱辛,皇上,您派這麼一堆人去各地為官,有德行的還好說,這要沒德行的。」張楠說道此處,便不再多言。
「你繼續說,朕聽著呢。」李二聽完張楠的話,已經開始在心中盤算著所謂書院的事情了。
「所以搞清楚了源頭在哪裡,我們就能知道怎麼解決了,畢竟治病要從根上解決嘛,其一,世家他們能讓幼兒識字,他們能,那臣建立的書院也能,只要能讓兒童識字,那今後普通百姓的孩子,一樣能夠看懂書中所言。」張楠道。
「至於錢財,只要把孩子送到我這個書院來念書的百姓,所有成績好的孩子,我每年都會給他們發獎學金,以資鼓勵,這樣既不會讓百姓們的生活有負擔,反而能讓他們改善生活。而且臣這個書院實行的可是一條龍服務,只要你把孩子送進來,一直到孩子長成人,學到一身才華,那都是在臣這個學校裡面完成的,所以皇上不必擔心忠誠問題,畢竟是百姓的孩子嘛。」張楠繼續說道。
「而且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這樣的書院真的能成功的話,二十年,不,十年之內,他們也都會成為官員裡面的中流砥柱,因為臣的書院裡面教的,不是怎麼樣寫一首錦繡文章,而是要教他們如何做人,當然書院只是一個基礎設施。」張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