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穿越女的光環,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第91章 穿越女的光環,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沈氏如何不想多掙錢呢,只是他家沒有什麼手藝,也沒商隊,很多鋪子是開不起來的。

  若是讓家中女眷做針線掙錢,說實話,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更何況,宋家的底子還沒差到要靠女眷做針線補貼的地步呢。

  不過,雖然她不覺得女兒會有好辦法,還是出於引導她多思考家事的目的,多問了一句:

  「娘是沒什麼好法子了,筠姐兒你看呢?覺得做什麼生意比較好?」

  關於開什麼鋪子,宋筠已經思考很久了,哪有穿越女不發家致富的呢?尤其是她還有個空間, 雖然不能聯網, 電腦和手機里卻雜七雜八有不少文件和穿越文,哪怕她高中學的化學知識忘了個底朝天,拼拼湊湊也能試出個香皂配方、香水配方。

  至於玻璃、水泥、火藥,這就不要想了,她還想踏踏實實活到一百歲呢,這種能掙錢又有重要用處的方子拿出來,分分鐘是被強行占據的結果,好一點的給個買斷費用,壞一點的直接把宋家害了。

  哪怕是做香皂香水,宋筠瞅了眼沈氏,又想想三十歲就考上舉人的宋念,還是默默放棄了這種需要一定技術含量的生意。

  如果這是本瑪麗蘇配角降智文, 別說她六歲了, 就是三歲, 發明香皂都只會被各種誇誇夸。

  但這是真實的古代啊,古代人智商不見得比現代人高多少,卻也不低,她今天把香皂方子拿出來, 明天家裡就該找神婆道士來驅邪了。畢竟借屍還魂,古而有之。

  想到這裡,她身上一抖,默念「低調,苟著,苟著就是勝利」,最後還是決定從衣食住行入手:

  「娘,一開始,我們可以先從衣食住行入手,去集市逛街的時候,我就覺得人最多的店面都是賣吃食的鋪子。其實我們也可以開。」

  沈氏對女兒的這個思路比較滿意,沒有好高騖遠,還能考慮到什麼生意的客流量大,這個年齡能想到這些,著實不賴,她循循善誘地問:

  「那你覺得做什麼吃食比較好?先說明,咱家可沒傳下來什麼食譜,怕是不能提供現成的方子。」

  要說開什麼店,宋筠分分鐘能說出七八種,從蛋糕麵包到漢堡炸雞,從麻辣燙到過橋米線,她不能說多麼精通,但的確能做得出來,再摸索摸索,在古代開個店鋪應該不成問題。

  只是,開店絕不僅僅是靠好點子和技術的,重點還是原材料是否能夠大量、低廉地得到供應,以及時間成本的控制。這兩點哪個沒考慮到,分分鐘就涼了。

  現代還好,絕大多數小吃店都有例可尋,有機器可用,只要不貪心去鋪設得太大,很難賠光。

  古代就不好說了,頭一個難題就是食材。

  這可是香菇都是野生而非種植的時代啊,海產品在北方的進貨量還少、且貴,味精沒法提取,那湯水類食物的鮮味就難以保證穩定供應了。

  像麻辣燙、米線之類的小吃,湯底一旦打了折扣,又沒有紅油,她可不敢保證自家店的生意能搶得過餛飩攤子呢,畢竟那家的餛飩真的很好吃啊!

  想到這裡,她也有些饞了,拉了拉沈氏的袖子,央求道:

  「娘,我們去吃餛飩吧,我邊吃邊想,而且也能看看集市都有什麼樣的小吃店。」

  沈氏忍不住笑了,還是個孩子呢,說風就是雨,一陣兒一陣兒的。

  她說:

  「那我們得去問問你祖母,總不能讓她自己在家呆著吧。」

  宋老太太一聽這娘倆要出去吃,有點不高興:

  「錢多得燒的慌,家裡這麼多飯菜,還有廚娘,你們出去吃什麼。難道他們做的就比咱們家做的好吃?」

  沈氏解釋道:

  「因著要給滿丫頭和雅維準備添妝,我這些日子一直在整理庫房和帳本,看著家裡積蓄不多了,就想著怎麼再掙些銀錢。筠姐兒聽到了,建議我們開間食鋪。我就想著,帶她去集市走一走,看看旁人家怎麼做生意的。」

  「嫁妝」、「家裡銀錢不足」,這簡直是老太太的軟肋了,誰讓她閨女再嫁又從家裡得了份嫁妝呢。她也沒話講了,只能同意:

  「那就一起去吧,丫頭也大了,正好帶她看看咱家的鋪子。」

  宋筠心裡給自家娘親豎起了大拇指,一擊即中,這才叫一擊即中啊。就宋老太的腦袋瓜,還真不會覺得沈氏是故意說這個,估計還覺得兒媳婦辛苦呢,又是給她女兒出嫁妝,又是給她外甥的女兒出嫁妝的。

  吃過餛飩,宋老太太半是不想讓自家丫頭操心家裡銀錢,半是想在兒媳婦和孫女面前炫耀一番,帶著宋筠和沈氏去了家裡開了幾十年的家俱鋪子。

  宋老太太揮揮手讓來招呼他們的掌柜和夥計去做自己的事,然後對宋筠介紹道:

  「這是你曾祖父開的鋪子,他當年是縣裡有名的木匠,找他預定家俱的,能從月初訂到月尾,當時多的是人家嫁女兒,早早來咱家鋪子訂婚床的。」

  宋筠看了眼有些破舊、一個客人都沒有的鋪子,有點半信半疑,按理講以宋念和沈氏的精明,怎麼也不至於把家傳鋪子經營成這個德行把。

  她懷疑地看了眼祖母,這老太太慣常愛炫耀,但是對著人氣幾乎為零的鋪子都能炫耀的得起來,也夠有能耐了。

  宋老太太被宋筠懷疑地目光刺痛了,解釋道:

  「這可不是我說假話,不信回家問你爹去。只是後來你曾祖父去世了,你祖父沒學到他的手藝,精細活就不怎麼接了。後來你爹又考科舉,咱家只能請木匠來做工,手藝也一般,慢慢地才只能做些普通柜子椅子了。」

  這麼說倒是很合理,開這種鋪子是很吃手藝的,一個好手藝人能帶火生意,一個差手藝人能把生意搞塌。

  說不好聽的,有店鋪的人力成本和運營成本加在裡頭,自家店的賣價絕對不會比接單在家做活的木匠低。若是只買些普通不雕飾的柜子,那人家何必來店鋪高價購買呢?

  感謝永遠多遠1,書友130412,書友201908,kk190819,哈,@@,coloryan1976,xiǎo惠的推薦票。

  感謝書友130412,xiǎo惠投的月票。

  我最近很喜歡聽張露的《小木馬》,特別歡快的一首老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