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兩個母親的夜談
宋老太太自宋茹歸家後,就為她的未來發愁。
如今有門好親事,她迫切地想讓女兒抓住。只是身為女方,到底要矜持些,所以她強壓下焦灼的心情,反反覆覆教導女兒該如何應對婆婆、長嫂、繼子繼女。
「趙家老太太,吃齋念佛的性子,想必也難纏不到哪裡去,最多是寡婦婆婆的共性,見不得兒媳婦和兒子關係親密,你在她面前就注意些便是。她不是愛念佛機嘛,你別吝嗇銀子,給她把齋菜、佛經、佛珠都預備齊嘍,讓她忙起來,也就沒空盯著你了。」
「至於趙家大嫂,聽著是個好強又愛面子的,那你就把面子給她搭起來,別和她爭鋒,也樂得清閒。」
宋老太太雖然讀書不多,卻有著多年為人媳婦的智慧,哪怕早就對女兒說了不知多少次,此刻還要再叮囑一番:
「茹娘,你記住,旁的都是虛的,自己過得好才是真的。娘就是後悔,當年聽了你爹那老古板的話,讓你學了那麼多沒用的東西,以至於在馮家苦苦熬著。」
宋茹低了頭,她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當年沒學那麼多女則女戒,是不是就不會受那麼多苦?
但是,女人不都是這樣嗎?忍著受著守著,才會迎來老了之後的好日子。
更何況,如果不是那些教導,她在馮家守寡後的日子就更難熬了。
想到這裡,宋茹搖了搖頭:
「我知道爹娘是為我好。」
「說這些也沒用了,你就記住一件事兒,學你嫂子,進門後先伏小做低,等生了兒子傍身,就要學會為孩子打算了。至於婆婆妯娌,大面上過得去就行,別自苦。」
宋茹和沈氏關係還不錯,畢竟守寡的小姑子,在兄嫂家一住好幾年,還能自自在在地過日子,全靠嫂子寬和了。
因此,她替嫂子說好話:
「嫂子挺好的,對娘很恭順,對哥哥也體貼。」
宋老太太沒好氣地看了眼女兒:這木頭腦袋,重點是嫂子好不好嗎?
「我知道,我沒說她這樣不好。但凡有點腦子的婆婆,就知道不能把兒媳婦調教成唯唯諾諾的受氣包,這樣的兒媳婦,以後怎麼撐起家來?」
說著,宋老太太又來氣了,再一次吐槽前任親家:
「那馮家兩口子,就是蠢貨,天天想著怎麼折騰兒媳婦,卻不想想,他們是老妖怪嗎?能活千世萬世?」
「你那大嫂,是個好的,可惜沒碰到好公婆,更沒碰到好男人,兒子再不爭氣,她怕是難熬了。」
自從馮家做了那檔子事兒,宋老太太隔三差五能找個理由把他們拉出去損一通,同時又對宋茹的前任大嫂極力讚揚。
宋茹對馮家也是恨的,最無助的時候甚至都想好了哪怕是死也要把馮家毀了。
如今回了娘家,她又有了在乎的人,也不想和馮家兩敗俱傷了。至於報復或者其他,那是以後的事兒了,她現在並沒有這個能力。
不能報復,宋茹也不願多提這家人,為了轉移話題,反而問起了親娘,該怎麼和兩個孩子相處。
宋老太太犯了難,她沒做過別人後娘,對親生的孩子,打了罵了,沒人會說什麼。後娘就不是了。
說句不好意思讓女兒知道的話,宋老太太自己,也不是沒有對那些繼室指指點點,覺得她們對繼子繼女不好。
如今攤到自家女兒身上了,她才知道做人繼室有多難:管得嚴格了,人家說你欺負沒娘的孩子;管得鬆了,人家又說你故意把他們養廢。
更何況,趙雁林原配娘家在府城,想找麻煩不過是抬抬腳的事兒;自家卻是在縣城,再想替女兒撐腰,也是鞭長莫及。
這一刻,她開始希望趙雁林的兩個孩子能被過繼到大房了,倒不是怕分家產,而是怕他們讓自家女兒難做。
只是,人家娶媳婦,不就是為了開枝散葉、照顧子嗣嗎?
她只能寬慰女兒:
「也沒什麼難做的。聽說他家丫鬟婆子不少,也不必你親手照顧,你只要多問問情況,把衣食住行安排妥當,也就夠了。」
夜,隨著母女倆的說話聲,隨著宋念和沈氏的低語聲,慢慢變深了。
這時候,剛剛應酬完、略有些醉意的趙雁林才回了趙家五房的老宅。
因著他沒回來,趙家老太太也沒就寢,而是配著壺濃茶,在正廳等著兒子。婆母未睡,兒媳婦自然不能心安理得去休息,趙家大嫂也陪坐在側,等著小叔子回家。
婆媳倆相對坐著,卻誰也沒有講話,氣氛冰冷而凝滯,連身後的丫鬟婆子也放輕了動作,生怕觸了主子們的霉頭。
到底是趙老太太更沉不住氣,又一次老話常談:
「你但凡把操持家務的功夫拿出一分放在澤哥兒的子嗣上頭,我兒也不會膝下荒涼致此。」
趙家長媳,自嫁了趙家,就沒受過婆母磋磨,這固然是趙老太太不是個能豁的出去鬧事的,但也有她底氣足的緣故:出身好,父親又是趙雁澤授業恩師。
只是,在子嗣上頭,她也有些心虛了。雖然這麼想並不符合如今對婦德的要求,她還是不願讓妾生子繼承她辛辛苦苦打理的家業,
她還在等某個契機,能讓她的女兒名正言順繼承這一切。若是不能,再過繼小叔家的兒子也不遲。
因此,她並未反駁婆母,卻也沉默著不給個准信。
趙雁林回來看到這一幕,並沒有覺得意外,而是先勸母親回房,並承諾一會兒去見她,又勸嫂子回去休息。
兩個女人離開後,趙雁林有些頭疼地捏了捏額角,讓貼身小廝去廚房要了碗醒酒湯。
喝了湯,換了衣服,他才去了正院。
趙老太太坐在床榻上,用厚厚的毛毯蓋著腿,等著兒子的到來。
趙雁林進了房門,看到厚厚的毛毯,先皺了眉:
「娘,你又腿疼了?我和大哥都說了,讓你以後少跪著念經。」
趙老太太被兒子訓了,卻不生氣,語氣溫柔地回著:
「娘沒事兒,年紀大了,都這樣。」
她怕兒子又要拿她念經說事兒,急忙轉移話題:
「二郎,宅子也打理得差不多,能招待客人了,我們什麼時候去宋家?」
恨不得化身觸手怪,趕快寫夠五萬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