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灣府17天晴

  大灣府的官倉看起來很滿,那真的只是看起來滿。

  裡面堆得滿滿當當的糧食確實做不得假,可是糧食都是從糧行調來的,並且抽空了各地的民倉和義倉。

  民倉和義倉幾乎都有「救濟救災」的特點,大多數民倉還有宗族共有的屬性,它們是官府倡議、帶頭建起來的主要由平民百姓捐贈糧食的這麼一種倉庫,儲量小,幾乎是等同於「棺材本兒」。

  為了應付李咎,大灣府的官署把老太太的棺材本兒都拿出來堆在了官倉里,數量七七八八地湊夠了,但是只要李咎一對糧行的帳本,再多問幾個人,現在官倉糧食的來源就會立刻暴露。

  糧、稅、人口,這是地方官員考評的基礎,是他們每個人性命所系。

  現在是稅和人口持續不見增長,大量財富往地方豪強家裡集中,而糧食甚至出現了缺口。

  這樣的情況下,張郡守就算是個鐵面錚錚的清官,也該背個「刻薄無能」的評語,收拾包袱回老家坐館教書去了,何況他根本就不是清官。

  這方面李咎不是特別在行,不過老錢和姚闊是箇中好手。張郡守這樣的官兒,他們見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上下這麼一番就知道從哪著手。

  用撫民無方、經營不良為理由直接削他的考評,配上官倉糧食的帳本,可以直接抬走。

  整個事情里最難辦的其實還是明心書院。

  別看李咎擺事實講道理,扛住了第一波攻擊,但是後面的事非常棘手。一個不好,說不定要引發百官、生員一起圍攻皇帝陛下的。

  皇帝陛下仁慈,多少讓底下的官員膽大了起來,而讀書人的底氣最足,性子最傲,他們本就看不起駙馬這種裙帶勳爵,也看不上在商人、工匠堆里打轉的青山李,更因為技術站的事對李咎懷有偏見。這次李咎把明心書院懟了回去,明心書院的下一步不是向京里求援,就是要糾結更多人攻訐李咎。

  尊師重道這四個字在大雍太重要了。

  大雍立國不過四五十年,官員數量偏少,遠遠沒達到「冗官」的地步,皇帝陛下還依賴科舉系統為他挑選合適的官員,李咎直面科舉系統,必然弱勢。

  李咎讓蘇秀才去帝京緊急要的旨意只和本地官署相關,並沒有提到明心書院,大大出乎老錢和姚闊的預料。他們本來建議李咎無論如何也要讓皇帝陛下提前知道這裡的情況,以免被打個措手不及,順便再讓皇帝陛下出面保他們一保。

  「侯爺,還是早做準備吧。咱們家那邊兒,仙逝了的尤老太爺、現掌著家業的尤大老爺、說得上話的徐家、黃家、楊家,都和您有過命的交情,各種手段萬不能往您身上使。您不曾見過他們的筆刀子殺人,不曉得『書生意氣』四個字,難惹啊!」

  李咎這日在驛館裡檢查這些天收集到的所有物證和口供,力求把所有事都理順了,形成一個完整的立體的全面的情況概述,再仔仔細細地寫成奏章,把所有人的所有事都交代清晰,以完此節。

  聽了老錢的進言,李咎不以為然:「那裡到那份上?若往前推個七八十年,前朝末年,黨爭激烈,不站隊就得死,權力都在大學士和安撫使手中,連當時的皇帝廢立都在朝臣手中操縱……若按那時候的情況論,我若是得罪了書生,我確實會怕。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啊,一則本朝還沒有以言廢人的先例,二則我對陛下、國庫、天下還有大用,三則陛下大權在握,又深知地方事宜,沒那麼容易被書生左右,是以我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頂多就是被下旨申斥一番,給陛下做個面子。大灣府的書生格外愛空談,就算他們告了御狀列述我一百條罪狀,陛下隨便多問幾句,比如問我怎麼和他們過不去啊,我說了哪些不敬尊師的話啊,我那些話怎麼就不敬尊師啊……他們萬萬答不上來。再者——」

  李咎想起自己在大雍所見的書生,不覺有些好笑:「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有那造反的能為的人,自然不是凡人,他就能看得出我在做什麼,不會和我為敵。您往前想想,鄭老先生都只是縱容他的學生與我論辯,自始至終,這位老前輩可沒在公開場合說過我一個字的不是。吳老學士倒是沒少彈劾我,然而他致仕後,他的同僚、女婿,誰還管我?倒是他親家腆著臉找我做生意來著。您說,我怕什麼?難道怕他們半夜裡暗殺?」

  錢內官看著李咎隆起的胳膊肌肉,吞了口口水,這可不興打架啊!

  才說到這裡,姚闊邁著輕快的步子飄進來:「侯爺!侯爺!天大的好消息啊!」

  李咎背著手,轉身道:「淡定!有事直說,別和我繞彎兒。」

  姚闊當幕僚久了,說話辦事自有一套章程,賦比興用得純熟無比,換而言之,寒暄客套的廢話極多。

  他被李咎噎了一句,把一大堆話頭咽了下去,直奔主題:「前兩天那個帶著人來衝擊侯爺辦差的方教諭,辭職回家當隱士啦!他還給明心書院換了影壁,上面寫了個短文,勸學生們凡事須往來處想,追聖人之仁德,懷萬民之勞苦,立身需在百姓中,萬丈高樓從頭數……嘖,這是開悟了呀!」

  李咎和錢內官都愣了一下,這確實是他們沒想到的發展。

  李咎微微沉靜片刻,說道:「原以為他是食古不化之人,又或者根本就和那些奸商、昏官沆瀣一氣,倒沒想到,他之前是真的傻,真的被人蒙蔽了?」

  錢內官也奇道:「竟是我想錯了,想來此人知錯能改,可謂是『知恥者勇』了。恭喜侯爺,此處的事,不難辦了。明心書院既然服了軟、認了錯,只剩個官署,反而簡單。」

  李咎點點頭,指著書桌上兩疊厚厚的新抄的紙說道:「你們倆再帶個人,去送他一程,不必和他多說什麼,我這裡有謄抄的本地五年來糧、稅、人丁數量變化的簿子,還記錄了方家、李家擴張產業的速度和手段,把這些給他送去,他自然懂的。夫子教人們讀書,是為了學以致用,若是連『苛政猛於虎』的道理都悟不出來,也是白讀一世書了。」

  錢內官和姚闊應了聲是,私底下商議著去辦,這往後,大灣府的事兒就極好辦了。

  本地官倉缺著數十萬石糧食,現在倉里的糧食都是糧行調來的,欠條還打著呢,只這一件事,足夠皇帝陛下把大灣府官署從頭擼到底。

  大灣府及所轄三縣的八成官員都被撤職,命回京問罪。僅有兩成純技術官員和因為同情百姓或有遠見而選擇了明哲保身的人還留在原職。

  從翰林院擇四人充任大灣府官員,從六部和其他地方調了十六人任別駕、主簿等職。

  現任郡守、縣令撤職後到新人官員上任期間,大灣府的事情暫由李咎做主,皇帝陛下給與李咎絕對的自主權——李咎不適合碰官員任免的事宜,但是對付幾個奸商還是沒問題的,至於參與縱火行兇的工人,考慮到其情可憫,也交給李咎做主,或殺或放,或嚴或寬,京中都不再過問。

  派遣翰林院學生六人來到大灣府,受李咎調遣,由李咎主持將大灣府這些年圍繞工廠、機器發生的事情編纂成冊,點明其中利害關係,傳與各地參考。若再有這樣因私廢公的情況發生,那地方也一樣,從頭擼到腳。

  ……

  大灣府的天總算是放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