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4年,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
1124年大暑時節,原大宋陽穀縣武大官人武植,橫空出世,率領各大勢力,強勢入駐燕雲,正式宣布自立為王,封王之日,北燕王武植冊封五大都督,收復被遼國占據百年之久的燕雲,將燕雲的掌控權重新奪回,由漢人統領,浩浩蕩蕩開啟了燕雲自治的恢宏局面。
而遼國南院大王成為北燕王武植的踏腳石,在其尚未自立為王之前,便慘遭北燕王親手殺害。
與此同時,由於燕雲的強勢崛起,截斷了大宋與遼國的直接正面交鋒,遼國騰出手來,調集兵馬,全力應對金國。
金國原本與遼國一體,乃是造反立國,一時之間,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遼國與金國廝殺不止。
然而,金國的戰鬥力之強,天下皆驚,遼國非但沒能將金國一網打盡,反而損兵折將,倒是小小的金國越戰越勇,韌性十足,隱隱有「蛇吞象」之架勢,氣吞山河。
遼國在萬般無奈之下,向燕雲求援,請求北燕王武植履行當初的諾言,聯起手來,消滅金賊。
這個承諾武大當初在遼國上京城的確說過,但當初是要遼國封武大為異姓王才許下的諾言,然而天下皆知,如今武大早已憑藉個人的實力自立為王,今非昔比,又怎會輕易答應遼國的請求?
但是讓天下人吃驚的是,北燕王武植居然真的答應出兵,封鎮東大都督晁蓋為北方行軍大總管,率領三萬人馬,北上,助遼國一臂之力。
同時,燕雲經略使西門慶傳書遼國皇帝陛下,索要兩百萬貫,作為燕雲出兵之報酬。
兩百萬貫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燕雲如今只出了三萬人馬,但遼國依舊答應了,一來他們怕燕雲落井下石,自南面出兵攻擊遼國,與金國成南北夾擊之勢,二來他們以為只有給了燕雲銀錢,燕雲才會繼續出兵。
整個天下都是這樣認為,但是燕雲再次讓他們大吃一驚。
燕雲的三萬人馬,人數雖少,但卻幾乎個個敢於死戰,尤其是林字營、火字營與山字營三大營,以少勝多,大破金兵,聲震天下。
遼國士氣大振的同時,金國調派更多的大軍,前來應對遼國與燕雲聯軍。
然而就在此時,公元1124深冬,燕雲不知何時組建的水師,逆流而上,順著大海登陸金國大後方,寥寥不到兩千人馬,偷襲金國大本營。
整個天下都以為燕雲瘋了,兩千人馬能做什麼?但燕雲再次讓天下驚爆了眼球。
以雙槍將、轟天營、青焰營三大營為主力的兩千人馬,不攻城,不殺人,專門切斷金國的後勤補給隊伍,來無影去無蹤,致使金國糧草後繼無力。
等金國緩過神來調集兵馬圍剿燕雲這兩千人馬,他們已經再次登船,在大海上游弋。
而金國的戰船剛剛追上去,便被徹底鑿沉,損失慘重。
燕雲水師只派來四艘巨船,以及一些護衛艦,然而其射程之遠,火力之猛,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金國水軍尚未能靠近,他們自己的武器射程還不夠,便被燕雲水師直接轟成殘渣,死傷慘重。
就在天下人都將目光注視在金國戰場上的時候,另外一個消息突然傳遍天下:
大宋境內,淮西王慶與河北田虎,不分先後,同時揭竿而起,反抗大宋之暴政。
石破天驚!
最讓人驚訝的是,這次起義軍造反,與歷史上的截然不同,他們雖然也殺人,也殺害了一些大宋兵馬,但他們沒有大肆屠戮,更沒有趁機攻城,他們更多的是在與大宋兵馬對峙,並未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
尤其是朝廷衙門所在,無數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百姓,扛著各種鐵製農具甚至有人只是握著燒火棍,靜靜坐在衙門門口,請求朝廷開倉放糧,廢黜苛捐雜稅與繁重不堪的勞役。
這等作派,似曾相識,猶記得當初北燕王武植淪落燕雲之處,便曾經用這個法子對抗遼國朝廷。
用屁股去想也知道,如今淮西與河北,是借用的北燕王的手段,亦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是北燕王唆使的!
於無聲處閒棋落子,於無形處屢建奇功。
此事件一出,北燕王武植的名號,已經是徹底響徹天下!
瞧瞧,都瞧瞧人家北燕王,在燕雲穩坐釣魚台,都無需親自出手,便攪動天下風雲!
北擊金賊,南亂大宋,是為大智慧者也!
大宋皇帝陛下宋徽宗勃然大怒,剛欲下令派兵鎮壓,「噩耗」再次傳來。
摩尼教方臘之大本營江南等地,揭竿而起;
梁山晁蓋之大本營山東等地,揭竿而起。
淮西、河北、江南以及山東,四地百姓同時暴動,遙相呼應,稍有差池,極有可能真的演變成為大規模造反。
大宋朝廷束手無策,據傳大宋宋徽宗坐在龍椅上,一口氣沒上來,氣急攻心,口吐鮮血,險些被氣死,幸虧御醫救治得當,方使其龍體無恙。
聲勢浩大的起義潮,讓整個大宋朝廷徹底陷入了慌亂,那些一向被他們看不起的黎民百姓,如今已成燎原之勢,勢不可擋。
也就在此時,陽穀縣武府主母潘金蓮,突然傳書給了周侗,請周侗上朝對宋徽宗進言,武府願意散盡家財,幫助朝廷為大宋百姓解決饑荒,一起共渡難關。
與此同時,駐守大宋的燕雲特使奏上急報,北燕王武植親筆所書,願將其名下作坊開設之機密技術,與大宋共享,便願意命其名下武氏錢莊,無償借給大宋朝廷一大筆銀錢,解決百姓之饑荒。
當然,北燕王武植還說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望大宋皇帝陛下善待百姓,廢黜苛捐雜稅與繁重的勞役、軍役,並嚴懲各地地方官員當中的蛀蟲,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這前後兩道奏摺,也不知是被誰給捅出來了,總之是瞬間便傳遍天下。
一時之間,北燕王武植夫妻伉儷,婦唱夫隨,大濟蒼生,安定天下之美名,被世人所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