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豐收的季節(第十五更)

  武家大少爺出世,母子平安,這一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陽穀縣城。

  整個陽穀縣城都沸騰了。

  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暫且不論武府為人處事如何,現在的陽穀,90%的人都是跟著武家混飯吃的,而且混的還都挺好,起碼要比其他郡縣的百姓要強的多。

  何況武大對陽穀的百姓一向是懷柔的,很是親和,就連原本陽穀縣城一霸西門大官人都從良了,他手底下那幫地痞流氓也搖身一變成了武府護院。

  從那之後,就再也不見他們欺負人了。

  這些,都是武大為陽穀百姓帶來的福音。

  武家大少爺霸氣啊,他這一出世,整個陽穀縣城都安靜了許多。

  莫要說大聲說話,就連重建作坊的工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在無意之間驚擾了武家大少爺睡覺。

  武府很大,即使街道上的聲音再大,也不可能傳到後院,這是街坊們對武家的一種尊敬。

  童英在收到消息後,拎著一個巨大的禮盒,火急火燎的就跑來了武家。

  「恭祝武家子孫延綿,萬世隆昌!」

  武大與他擁抱了一下,童英又說道:

  「家父提前派人送來了一尊紅珊瑚,我家的家將正在往武家運,一會兒就該送到了。」

  武大笑了笑,「多謝伯父。」

  之後趕來的就是私塾里的眾多世家子弟,紛紛送上了賀禮。

  最後就是街坊們送來的雞蛋和老母雞。

  他們不會說什麼俏皮話,只知道傻樂呵,甚至有很多都不敢登門,只是推舉了幾名年紀大的老人上門恭喜。

  百姓是最淳樸的,這些也是武大最喜歡的。

  金蓮為武大生了兒子後,之前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也都不見了,理直氣壯的支使武大。

  沒辦法,女人都這樣,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德行。

  其實金蓮之前之所以有那些怪心思,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武大。

  童雪兒自從上次在武府被李師師用迷藥迷暈了之後,就被童貫召回了西北,可是與武大有千絲萬縷的牽扯的李師師還在府上。

  再者說,武大出去了一次,又領回來了一個成熟少婦袁青柔,安排在了城東。

  這些事情武大不會刻意去瞞著金蓮,再說想瞞也瞞不住,金蓮身為武府主母,雖然不怎麼拋頭露面,但武府的那些丫鬟自然會把這些事情都悄悄的告訴她。

  北宋這個年月,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金蓮平時又不敢說,只能在產子之前才終於說了出來。

  而如今,她為武大生了個兒子,地位穩如泰山,就徹底安了心。

  除了金蓮與武大之外,最開心的就是武鬆了。

  整日冷著臉的打虎英雄現在逢人就笑,嘴巴都快咧到後腦勺了。

  武家就他跟武大兄弟倆,現在武大有了孩子,等於他們武家有了後人,他豈能不樂?

  再有就是西門慶了,不過他沒時間樂,武大在抱孩子,迎來送往的事情都需要西門慶去做,再者說,他還需要飛鴿傳書給梁山諸位好漢,以及河北的盧俊義和摩尼教方臘。

  武大極為堅決了拒絕了請奶娘的提議,讓金蓮自己奶孩子,這讓金蓮喜不自禁。

  爾後,武大閉門謝客,安心伺候月子。

  聽武府的下人說,是因為武大官人覺得自己虧欠金蓮良多,所以這次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照顧老婆孩兒。

  這話是從武家主母潘金蓮的貼身丫鬟「小翠」嘴裡傳出來的,可信度極高。

  只是,沒有人發現,最近這些時日,武府家將中的張良、張平以及吳剛,似乎往後院跑的太勤快了一些,似乎老有事情需要像武家家主武植請示。

  某日,一直在梁山訓練兵馬的林衝突然回來了,在武府待了一夜,然後就悄悄出了城,不知所蹤。

  ……

  悠閒的日子總是過的那麼快,一轉眼,孩子滿月了。

  德高望重的兩位蘇老,親自執筆,為武家大少爺取了一個名字,「哲」。

  從此,武大大少爺便名為「武哲」。

  武家有後,孩子滿月了,這種大喜事,自然要喝滿月酒。

  與孩子剛出生時不同,這次武府大擺酒席,不但邀請了附近的街坊,連私塾里的學子也都收到了邀請。

  這讓他們受寵若驚。

  另外,除了方臘未能親自前來之外,梁山晁蓋與宋江,以及河北盧俊義都來了。

  不過,方臘專門派石寶前來解釋了,他摩尼教上次針對七星盟的動作過大,有很多隱患需要消除,忙的不可開交。

  滿月酒是在武氏酒樓舉行的。

  午時,金蓮抱著孩子露了一下面兒,接受了大家的祝福,爾後回府。

  周侗以及兩位蘇老出場,他們三位的輩分最大,酒宴正式開始。

  宴會上的事情自然無需多說,未免讓讀者看著煩,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就不再刻意描述了。

  宴後,重頭戲來了,武大帶著所有人都進了武府,來到了南瓜園。

  武大種下的南瓜,已經全部成熟,爬的整個院子裡到處都是。

  而且,或許是由於大宋的土地相較於後世的土地要更好一些,果梗粗壯,個個都極為豐碩。

  武大臉上帶著毫不掩飾的笑意,驕傲的說:

  「這是一種新糧食,耐旱,也不需要種在耕地,只需灑在荒山野嶺便可成活,產量驚人,可以做粥,當然,也可以做主糧。只要有了它,我們陽穀,將永無饑荒。」

  周侗等早已知情的人還好,梁山諸位好漢以及陽穀縣百姓推選出來的那幾位年老德高的老者就不行了,滿臉震驚。

  沒有經歷過饑荒,就永遠不會明白永無饑荒是一個什麼概念。

  前文說過,大宋的百姓,能夠一日兩餐的,就已經算是極為殷實的人家了。

  毫不謙虛的說,大多數的百姓,在武大來到陽穀之前,從來都不知道「吃飽」是一種什麼感覺。

  「諸位如若不信,可以盡情採摘,武某親自下廚,請諸位品嘗。」

  宋江首先回過神來,遲疑道:「如果這些真的是一種新糧,我等就不要貪圖這一口口腹之慾了,留下做種子吧。」

  武大洒然一笑,「無妨,我會提前把裡面的種子取出來,諸位隨意即可。」

  此言一出,在場的誰也無法保持鎮定了,全都瘋了似地去摘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