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

  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只是劉徹看熱鬧,不少大臣也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特別是李蔡,看的特別興奮。

  今天這大熱鬧一出來,誰還管我的馬夫議論陛下的事兒?

  也有大臣倒吸涼氣:「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嘶~這評價倒是貼合我對孔夫子的尊崇,不愧是霍二公子,這文章也寫的忒好了!」

  「誰說不是呢,要不說人家厲害呢,不像我,只會說孔夫子好強大,不會說別的。」

  眾人一邊討論,一邊吃瓜。

  孔安國可不敢拿孔子說話,不過拿亞聖說話他就敢:「聖人不見得一定是對的,就比如亞聖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這兩個觀點就相反,至少有一個人是錯的,你說呢?」

  朝中,潁川荀家的人瞪大了眼睛,孟家後代也是提起了精神。

  作為武將的荀彘,下意識就去腰間摸刀,摸了個空。

  作為經學大家的孟卿,下意識的就去荀彘的腰間拔刀,摸到了荀彘拔刀的手。

  兩人甩開手後,一起看向了孔安國:好你個孔安國,你特麼……

  孔安國可不怕,你們只是亞聖后人,誰叫家祖真聖人呢?

  霍海卻根本不在意:「的確,二位亞聖,至少有一個人是錯的,或者……都是錯的。」

  此話一出,朝堂所有人都驚了。

  好傢夥,董仲舒這麼多年都致力於把荀子盤出去。

  孟子就是被抬出來對抗荀子的。

  要不然孟子根本沒法和荀子齊名。

  你現在把爭了這麼多年的雙方一起得罪了?你很勇啊!

  而霍海:「戰國列子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兩小兒辯日》,諸位應該不陌生吧?」

  現場,所有人都面面相覷。

  兩小兒辯日?

  什麼玩意兒?

  霍海一看所有人的狀況,就知道完啦,出事啦。

  自己學這玩意兒的時候,說是戰國列子寫的,現在看來,這怕又是魏晉時期第二輪編經大賽時的人編的吧。

  霍海:「哦,那我可能看的是孤本,你們沒看過,我跟你們講一下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霍海講完後,大家也陷入了思考。

  咦?到底太陽是早上近還是中午近?怎麼好像都有道理啊?

  霍海笑著給所有人去理解去思考的時間。

  其實,根據儒家思想,還真是孟子的性本善比較吃香,荀子那個或多或少是受了道家影響。

  不過,兩個人的目的是一樣的。

  孟子說性本善,誇別人生來就善,其實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被道德約束住,行善事。

  而荀子說性本惡,是在宣傳學習教育的重要性,來凸顯『禮』字。

  此時腦子快的人,已經理解了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霍大人,你剛剛不是說孔夫子無所不能嗎,怎麼現在又說孔夫子也決斷不出?」

  霍海:「孔夫子當然是無所不能的!但是,是在他自己的領域裡面無所不能,論讀書,論做人,論教書育人,孔夫子無所不能。」

  「而孔夫子之所以是孔夫子,是聖人,最關鍵的就是孔夫子不會不懂裝懂,不會在不懂的事情上亂下結論。」

  大家恍然大悟。

  也有人就是要抬槓:「那就是說,孟夫子荀子是不懂裝懂咯?」

  霍海:「錯,孟夫子和荀子,不是道德問題,不是不懂裝懂,而是能力問題,因為他們不是聖人,所以沒有辦法真正的從全局的角度看到一件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們都有片面的一面。」

  「自從荀子之後,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孟子荀子的觀點是互相對立的,但其實,二位亞聖的觀點是一樣的,互為補充。」

  此話一出,群臣不服氣了。

  好好好,我看你怎麼編。

  一個性本善,一個性本惡,而且條件都是人之初。

  你說兩人觀點是一樣的?還互為補充?

  孔安國也是:「哦?性本善性本惡是一樣的觀點?」

  霍海:「要不說雅言容易引發誤會呢?你們覺得亞聖會犯大錯誤嗎?亞聖有缺陷的可能大還是亞聖犯錯誤的可能大?」

  在場的人都不敢言。

  大家都是要混飯吃的,誰敢說這個?

  霍海:「那肯定是亞聖有缺陷的可能比亞聖犯錯誤的可能性大啊,所以,人之初性本善,你們翻譯錯了。」

  「你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本來是性情善良的?」

  「大錯特錯,這句話應該翻譯成,人一出生,本性的本源里,就有善良。同理,荀子的話,翻譯出來就是人剛一出生,本性的本源里,就有惡念。」

  如果是在後世討論,霍海肯定是一句『你們雙方非要當二極體是吧』?

  但這是在大漢朝,那就得舉例說明了。

  霍海:「我小時候聽說過一座山,叫做廬山,非常漂亮,我就問去過那座山的人,廬山長什麼樣。」

  「一個人看廬山回來後,給我說廬山是嶺,我就想像著廬山的連綿不絕,結果有一次另外一個去過廬山的同鄉又給我說,廬山是峰。」

  「咦,我就奇了怪了,廬山它到底是峰還是嶺啊?這讓我想像不出廬山究竟什麼樣了。」

  「後來我才知道,第一個人是站在廬山橫向的方向,看到了好多座山,並列成了廬山,所以說廬山是嶺。而第二個人站在縱向看過去,廬山最高的那座山把其他山都擋住了,所以他說廬山是山峰。」

  「這就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霍海剛剛念完,喜好文學嗑瓜子看戲的劉徹就高聲:「好詩!不過這是什麼格律?」

  眾人看向偉大的皇帝陛下。

  現在是欣賞文學的時候嗎?現在是論道啊陛下!

  劉徹縮了回去繼續嗑瓜子:你們繼續。

  的確,不是孟子錯了,也不是荀子錯了,是兩人本身也是人,所以從人的角度去看人性,因為出發點就不同,所以看到的就不同。

  就好像,不是太陽距離大地遠也不是太陽距離大地近,是因為我們站在大地上,所以沒法客觀的評價。

  明白?

  真的在考慮這個問題的人都悟了。

  啊?原來是這麼回事,對啊,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人性真面目,只因為我們都是人啊。

  有人嘀咕:「孟子荀子都是人,所以從人的角度看人性看不清,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那孔夫子豈不是不是人?」

  旁邊的武將削了他後腦勺一巴掌:「笨,都說了孔夫子是聖人。不是普通人。」

  而朝堂上,思考過荀孟之爭的人,都覺得,這才是真相,以前自己爭論荀孟,實在是太傻了。

  而朝堂上,壓根沒思考過善惡,只想用善惡之爭攪風攪雨的人,都盯著霍海。

  這個人,太能講了,也太能寫了。

  出口成章,詩句張口就來,關鍵他還沒成年,這都隱隱有跟董夫子剛正面的氣勢了,這要是等他四五十歲,那還了得?

  而朝堂上還有第三種人,掉錢眼裡的劉徹和霍海。

  劉徹:我笑那霍海無能,群臣少智,若是朕,此時應該念GG詞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