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道之爭

  第20章 大道之爭

  劉據不明白了:「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是御醫提高水平,而是要太子穩重呢?」

  「都怪御醫水平差,我都不能蹦蹦跳跳了。」

  霍海笑了:「御醫自然應該提高水平,太子也應該小心摔倒。」

  劉據繼續問:「為什麼骨折沒法醫治?」

  霍海:「因為骨頭折斷後,重新癒合期間沒有對齊,就會長歪。」

  劉據:「對齊不就行了嗎?」

  霍海:「就算治療的時候對齊,可是骨頭癒合需要一百天呢,中間還是會歪的。」

  劉據:「既然這樣,那把骨頭固定住不就行了嗎?」

  霍海摸了摸劉據的頭頂:「太子殿下真聰明,御醫們不知道動腦子,不會治療骨折,而太子殿下動了腦子,已經想明白怎麼治療骨折了。只要研究出用什麼材料什麼技術能固定斷裂的骨骼,就能治好骨折了。」

  劉據興奮了,這好像是很了不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啊!我劉據也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嗎?

  董仲舒順著兩人一問一答仔細一想,還真就是這麼回事。

  難道,骨折這種非死即殘的傷,居然這麼容易醫治嗎?!

  想到這裡,董仲舒猛然甩頭。

  糟了,墨家比戰國時候強太多了,來者不善啊!

  「霍海!」

  霍海疑惑的抬頭:「董大人。」

  董仲舒:「你覺得萬事萬物背後都有他們的道理嗎?」

  霍海擺頭:「有些東西背後是沒有道理可言的,但是任何自然現象背後,都是有道理、規律可循的。」

  一問一答之間,代表著兩個流派的對撞。

  董仲舒以為自己在和墨家對撞。

  其實,他是在和墨家所代表的科學精神的成果對撞。

  不過霍海還是挺佩服董仲舒的,這個人是塑造華夏的關鍵人物之一。

  為什麼儒家能在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封建王朝用來統治的工具?

  因為儒這個字本身是周朝巫祝的意思,其代表的是規矩,是禮。

  任何事情,不一定要按規律來運轉,只需要按禮來運轉,就大概不會崩潰,就會很穩定。

  而一個王朝,穩定是第一位的。

  所以,禮壞樂崩這個詞,一直被歷代儒家掛在嘴邊,天天警示皇帝和群臣。

  第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知識是會自己找出路的。

  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那些擁有墨家典籍作為家學的人,會放棄自己養家餬口自己家族的生存根本嗎?

  法家呢?兵家呢?

  不會,他們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的東西,變個樣子,變成儒的一部分,傳下去。

  於是,這就塑造出了儒家的第二個特性,海納百川。

  什麼都可以是儒。

  你是罵人的儒,他是跪地的儒。

  你是錚錚鐵骨,他是歷朝二臣。

  你經天緯地,他誇誇其談。

  你兩袖清風,他被抄家百萬。

  你為天地立心,他利益薰心。

  你為生民立命,他嗜錢如命。

  你為往聖繼絕學,他用往聖升官發財是一絕。

  你想為萬世開太平,有他在,萬世就得不到太平。

  這,都是儒。

  雖然在清朝時,腐儒們終於完成了董仲舒『六藝之外皆禁止』的提法,不過那時候華夏已經被塑造成型了,影響已經不那麼大了。

  當然,儒的海納百川和對歷代的穩定性的貢獻,不代表霍海要感謝他們,崇拜他們。

  因為經歷了苦難之後人得到鍛鍊而成功就感謝苦難?因為列強侵略而奮發向上後感謝列強?這種邏輯肯定是錯的。

  所以,霍海只是佩服董仲舒,而不感謝董仲舒。

  華夏的形成有很多辦法,儒家雖然是個標準答案,但毫無疑問算不上最好的答案。

  特別是,公羊學落寞,穀梁學的壯大,更是讓儒家一步步成了毒瘤。

  此時,兩人針尖對麥芒的盯著對方。

  董仲舒:「人為什麼會死?」

  霍海:「因為人會衰老。」

  董仲舒轉頭指向旁邊的一棵樹:「那樹為什麼衰老後還能又一春?」

  霍海:「因為落葉並不是衰老,落葉只是冬天太乾燥了,樹要保水,所以把葉子掉光,避免水蒸發而已。」

  董仲舒聽不懂。

  霍海補充:「翻過秦嶺,到了蜀地,你就知道冬天大部分樹其實不會掉光葉子了,到了南越國,更是沒有冬天這一說,自然更不會有落葉季了。」

  董仲舒雖然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但董仲舒知道,在這種正式場合下,霍海不會亂說的。

  董仲舒:「既然都是大地之上,為什麼北方有四季,而南方一直炎熱?」

  霍海:「因為大地是個球,南方靠近中間,冬天被太陽直射,北方則並不被太陽直射,太陽在偏南的天空中。」

  董仲舒笑了:「荒謬。」

  霍海:「董夫子,你若有興趣,可以去南越國看看天上的日頭究竟在哪兒……要不然你說說為什麼?」

  霍海知道,這是儒家的死穴。

  儒家,本質上是一門社會學科,講究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研究的也是這個。

  而自然科學,是儒家的巨大漏洞。

  因為,很多事情如果要刨根究底,你很難保證,你要挖掘的真相是否會毀壞皇帝統治的合法性。

  如果去研究雞為什麼下蛋,一路刨根問底,最後證明了皇帝其實不是天子。

  那樂子就大了。

  但世上就是會有人喜歡思考,所以墨子發現了儒家的問題,從而走向了求證求真的道路,開創了墨家。

  但,儒家也有自圓其說的理論,董仲舒:「自然是上天決定的,上天決定南方熱,北方冷。」

  霍海已經看出來董仲舒想幹嘛了。

  劉據此時也在看熱鬧,他的小腦瓜子,其實也沒法判斷誰說的是對的。

  但,儒家說的簡單!

  簡單的東西,更好學!

  董仲舒這種人精,根本沒準備過要爭論,也沒想過要在理論上折服對手。

  董仲舒只需要讓儲君選自己就行了。

  這就是儒家。

  誰跟你玩兒真相啊,大家比的就是聲音大。

  理論越短,口號越短,聲音越大。

  我管你什麼這啊那的,儒家就一句『天定的』。

  霍海對董仲舒發出了靈魂拷問:「是,你這樣說,無論是太子,還是未來的太子,下下任太子,都會選擇你沒有錯,但卻是在你我之中選擇你。」

  「但是,你別忘了公羊學最致命的弱點。」

  「自從高祖以來,皇親貴胄越來越多,而這些人的封國對歷代先皇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所以,你們公羊學中那條『皇親與庶人無異』才被認可。」

  「可是現在陛下推恩令推下去,未來所有稱得上皇親的,全都是當朝陛下的親兄弟姐妹或者親叔叔,到時候他們還會推崇公羊學嗎?」

  「你是可以靠這種手段讓皇家選你們,但未來,穀梁學也會用一樣的辦法,讓你們煙消雲散。」

  霍海的話,拉動了董仲舒心中的一根弦。

  公羊學,說白了是一種熱血學問,別問,問就是砍,誰不服砍誰,有仇必報。

  不只是國讎方面這麼提,家恨也一樣,公羊學講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支持任何人報血仇。

  哪怕對方是皇親。

  當然,皇帝除外,因為皇帝是天子,你爹被皇帝殺了,說明你爹是該死,皇帝替天行道了。

  這套理論毫無疑問是受到任何中下層階級支持的,很容易發展壯大。

  但……穀梁學可不是這樣的,穀梁學認為人生來就尊卑有別。

  穀梁學這一套,比公羊學還穩,當然在太平年代更能得到統治者的認可。

  更何況,上下有別,幫助貴族和世家形成了天然的階級護城河,何樂而不為?

  所以,華夏歷史就成了,『尊卑有別』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交替。

  如果穀梁學用今日董仲舒糊弄人同樣的辦法來對付公羊學,公羊學根本不可能支撐得住。

  ————

  新書入庫漲了好多收藏啊!要養書的書友記得周二來看書喲!喜歡每日追讀的書友們本書每天凌晨新的一天開始就即刻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