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章)功成身退
北風中,帳篷一地。
對於左賢王來說,有個好消息。
好消息是,雪化了。
還有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從長城到戈壁灘邊緣,所有冬季牧場都被霍海給拔了。
總共四萬七千人口,已經屬於大漢了。
整個漠南,被直接攔腰斬斷!
左賢王部,除了進入戈壁大漠北上,再也沒有第二條路了。
以前左賢王既可以走漠南西去,也可以北上,但是現在只剩下一條路了,只剩下一條路,就沒那麼容易跑了。
他還有另外一個好消息和另外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霍海斬斷了漠南時,他才得到了霍海進入漠南的消息,同一時間,霍海打穿漠南的消息是一起來的。
好消息是,霍海要撤軍了的消息也是一起來的。
現在大青山呼市往北,一共有四個大據點,四個據點分別有一萬人口,還有至少一千漢庭匈奴兵和至少三千漢兵。
根據以往的戰鬥經驗看,一萬匈奴人口如果願意為霍海而戰,就能選出四千戰士,也就是說一個據點有八千戰士。
如果要野戰,攻打五千匈奴兵,左賢王需要派遣八千匈奴兵才行。
如果要攻打三千漢兵,那需要至少也是八千匈奴兵。
也就是要一萬六。
但問題是,與消息同時來的,還有一個魔幻的消息,大漢搞出了一種能把土變成石頭的技術,現在四個據點本身就有的四個小城堡,周圍被做成了類似於長城以南的關隘一樣的城市據點!
這意味著,攻打一個據點,需要至少三萬人!
這意味著……此路不通。
很簡單的道理,左賢王一共就只有二十多萬人口,其中可以拎出來作戰的,是百分之三十五,就是八萬左右。
如果要從漠南逃命,不可能讓漠南狹長的地帶上有大漢的據點,因為老弱病殘經過的時候會被偷襲,牛羊經過時如果被偷襲,直接就是前軍全部餓死。
所以,左賢王要想過去,就要把四個據點一起拔了。
拔除一個據點需要三萬人,就算算緊一點,兩萬五,四個據點都需要十萬人。
左賢王一共才八萬戰士。而且是極限情況下可以動用八萬戰士,但凡死個幾千,馬上就能崩。
這種局面下,根本不可能通過漠南了。
這個裡面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霍海剛打下這些匈奴人,匈奴人為什麼會聽霍海號令的問題。
但是現在對於左賢王來說,他完全不懷疑這個問題。
因為兩個消息也同時送到了他的穹廬里。
消息一,左賢王自己派去這些部落鎮守的兒子,親戚,全被抓起來殺了,不是漢軍動的手,是匈奴降將和降兵動的手。
消息二,霍海給每個匈奴部落都承諾,沒有疾病的成年匈奴男性,人人都會得到一份月薪五百大錢的工作,沒有疾病且家裡沒有成年男性的女性會得到一份至少三百大錢月薪的額工作。家裡沒有成年壯年男女的家庭,將會得到大漢朝廷每個月一百大錢的補助。
左賢王都懷疑自己耳朵壞掉了。
這他媽不是送錢嗎?!
草原不是長安!草原上羊才特麼二百多大錢一頭!
五百大錢?意思一個普通騎奴,能擁有購買兩頭羊的月薪?
就算草原不產糧食,但草原也是有糧食的,而且價格不比長安貴,這個工資,一個成年騎奴,都可以養活八口之家了。
要知道目前騎奴在匈奴貴族麾下,既沒資格吃肉也沒資格吃穀物,而是靠奶製品和其他低等級雜糧過日子的。
霍海宣布的事情,在整個部落里引起了多大的震盪,遠隔千里的左賢王都能想像得到。
左賢王知道,有第二個消息保底,早就受夠了欺壓的那些賤人騎奴們殺死自己的兒子也是可以想像的。
而因為殺了自己的兒子,這些人再也不可能被自己接納,自己無論怎麼承諾他們都不會相信的,所以他們已經鐵反了。
什麼?你說霍海一路征服過去,殺的部落戰士,他們的親密戰友和鄰居?
他阻礙偉大的大漢將軍來拯救我們,簡直是該死啊!
的確,因為每年冬天都需要搬家的緣故,所以匈奴每個部落內部驚人的團結。
但是,因為每年冬天都要冷死餓死,所以匈奴每個人都對食物有著驚人的忠誠。
別說五百大錢,要是有人在草原上給每個人發一百五大錢一個月,他都會被推舉為單于。
現在有人給所有人發五百大錢!他他媽就是祁連爺派到凡間的使者啊!
什麼,你說是大漢皇帝派他來的?那大漢皇帝不就是特麼的祁連爺麼!
左賢王根本沒有任何功夫去管霍海。
左賢王只有兩個工作要做。
第一派遣自己的心腹,立刻趕往靠南邊的所有部落。但凡有人在部落中傳遞五百大錢的故事,就地砍了,直接掛起來鞭屍。
第二,雪已經化了,立刻從小部落聚攏成大部落形態。
雪剛化,小部落不一定願意這麼快搬,不願意搬的部落,砍殺幾個,全族祭天,這樣的話,其他人就願意搬了。
只有幹完這兩步,局勢才穩定,左賢王才有功夫去對付霍去病。
等解決了霍去病,再轉頭去解決漠南也不是問題。
因為沒有追兵,四個據點就不足為慮了。
因為沒有追兵,自己就不用跑。
不用跑,就可以大軍去秦長城。
只要把大青山占下來,得不到糧食補給的四個據點的人就必須出據點。
出據點就是野戰。
野戰就不需要十萬人了,只需要五萬人,就能把他們殺光。
這就是計劃。
而此時,霍海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計劃。
彭衣興奮的細數著最近的新發現。
開刀接骨手術,做了八十多台!破膛接腸子手術居然都有一例保住命的!
輸血手術,彭衣發現,人和其他動物的血是不一樣的,進而又發現似乎人內部也有好幾種不一樣的血,而大漢人和匈奴人的血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內容都一樣。
這些都是最先進的知識,可以拿回去繼續研究的。
此外彭衣還發現,目前研究院研究了好幾種不同的有殺毒功效的東西,其中兩種擁有手術消毒的效果,做完手術後能降低感染率。
這兩種東西也能在感染後遏制感染。
其中一種是高度酒精,另外一種是石碳酸。
其實彭衣從長安帶來了三十多種不同的東西,在研究院裡面搞出了很多東西都有殺死黴菌的能力,但是,能用在活物身上的很少,也不知道哪些能用在人體表面。
所以這些東西都被彭衣帶來用了。
其中一種,是煤焦油里提取的。
當初發現了低溫蒸餾和高溫蒸餾能從煤焦油裡面提取出不同的東西後,這項技術可不只是被用來在石油里提取煤油。
而是繼續對石油,煤焦油,木焦油等東西進行了各種不同形態的提取。
包括高溫蒸餾,低溫蒸餾,高溫蒸餾後低溫蒸餾,高溫蒸餾後冷凝然後低溫蒸餾,高溫蒸餾後冷凝然後高溫蒸餾,低溫蒸餾後冷凝,低溫蒸餾後減壓然後冷凝……
無數種方法,反正就是排列組合。
反正那麼多工匠加入了研究院,楊連成就想知道煤炭和石油裡面到底能搞出多少種性質不一樣的東西,就瘋狂的做實驗。
最終提取了一種可以有效的殺死細菌的東西。但是直接對活物使用有很強的腐蝕性和刺激性。
現在實驗得出結論它用來給手術設備殺毒,作用比蒸煮法,火烤法靠譜不知道多少倍。
而這種東西被取名為石碳酸。
霍海想了好久都不知道這玩意兒是什麼,最後霍海猛然醒悟,這怕不是苯酚吧!
霍海其實對化工也不是很懂,自從科學院那邊都開始在石油和煤焦油里研究後,霍海就無能為力了。
這就顯示出霍海知識的缺陷了。
天天看短視頻,是知識面廣,什麼都知道點,但是稍微深入點,專業點的東西,那就要看趣味性了。
有趣的,還能知道點,無趣的知識,那是一點都不知道。
苯酚這種知識屬於化學,是霍海前世讀書時最討厭的東西,能記住苯酚煤油什麼的,那都是成年後看短視頻稍微記了點,要讓霍海以學生時代的知識去搞,那大漢的化工業就完犢子了。
現在要回去了,彭衣居然還有點不捨得。
因為回去後,就沒有人體能拿來做試驗了。
現在在匈奴,又是戰爭狀態,很多傷員不治療就得死,所以彭衣可以毫無顧忌的做實驗。
如果回了長安,哪怕也是匈奴人,醫死一個,人家得翻臉的。
戰爭狀態的確很適合醫生做實驗,所以彭衣有點不想走了。
哪怕回去長安能封侯,畢竟他抓了韓王,但他不想走了。
霍海卻一定要讓他回去,是,研究是重要,但是把已經證實的知識傳遞給其他研究人員,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戰爭以後一直會有。
彭衣:「以後的戰爭很難有這麼大的傷亡了,未來的敵人肯定是望風而逃。」
霍海:「不要急,以後有人給你做實驗,你也知道,匈奴人和我們是一樣的人,做實驗也不人道,總不能為了你做實驗,我們專門把對方多傷百十來個吧?」
彭衣撓頭:「既然這種實驗不太好,那未來哪有人給我做實驗?」
霍海:「東海往外有個島,有個地方的人,身體結構和我們一樣,但是他們有人的身體沒有人的魂,未來我安排你去那兒。」
彭衣只能收拾起來跟霍海走了。
霍海現在對整個草原據點安排已經完成了。
首先,本來霍海的重點是建設據點,但是實際操作下來,霍海的重點變成了讓趙信納投名狀,還有分解趙信的勢力。
因為,不是絕對的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
這句話的政治意味,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懂的,但是對於霍海來說卻是一種本能。
政治,有兩種理解方式,可以理解為一種博弈,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拉鋸。
無論是哪一種,政治是需要時間去進步的,去積累經驗的。
對於目前的時代來說,秦始皇的手段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所以,誕生出了郡縣分封同時存在的局面。
而漢武帝,推動郡縣吞併分封,實際上是在幫助更多的人有資格進入這間名為政治的房子裡。
這個時代是春秋戰國的延續,還有一種思維,那就是天下人達成了共識,共識就是有一個共主。
但思潮是免不了變化的。
按照歷史的波動,到了西漢末年出現了整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實驗。
那就是,明明天下人還過得下去日子,卻突然思潮轉變,認為天命除了劉家能有別的人家裡也可能有。
於是出現了王莽。
王莽的失敗讓天下人轉變了思路。
既然別的姓當不了皇帝,那就做門閥。
三國時代,直接讓門閥和普通人分了家。
到了魏晉南北朝,出現,政治的定義都變了,按道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南北朝人們在實驗另一種可能『別逼逼了,直接打吧』。
最終,證明了這種思路是錯誤的。
到了李世民時代,世人都以為李世民是七世紀最能打的男人,其實不是,倒不是說他不能打,而是說他根本不是在打。
李世民已經又回歸了王道,用政治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戰爭。
李世民意識到了一件事情,戰爭不是目的,戰爭是手段,自己的目的應該是滅掉敵人的勢力。
所以,李世民開發出了各種組合技,滅掉了一個個的敵人,而戰爭在他手中是最鋒利的一個技能。
因為領先時代的思維模式,所以李世民舉世無敵。
而後,後面的聰明人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武則天就迅速把這個東西玩兒到了巔峰。
歷史總是在左右搖擺中前進的,經過了武則天之後,大家猛然意識到,這東西是好,但是不能亂用,否則天下崩塌。
於是後世人一直在修正。
但這些人還是一直在學李世民學武則天。
到了五代十國,大家猛然發現了政治的根本。
人家李世民是為了青史留名不被罵太慘,才鋪墊那麼多,要不然人家早就直接逼宮了,人家是歷史頂級選手為了史書上好看點才多廢了五年,我什麼東西我跟他學?
李世民是為了讓唐不要重演南北朝舊事,才鋪墊那麼久。
我就單純想要當皇帝,我他媽管什麼天下未來如何,我死之後管它洪水滔天?
於是,他們更直接了,兵變一直不停。
到了趙匡胤,他發現這一切不能繼續下去了。就好像當初李世民理解到不能讓南北朝繼續了。
所以,歷史上才有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說法。
不是因為他們的文治武功,而是因為他們的政治能力,各自代表了一個時代,到他們為止,總結前人,往上進步一個台階。
所以後世人討論文治武功,總覺得趙匡胤這個菜狗名字怎麼能跟著唐宗後面?其實那是因為評價他們的人根本不是評價的文治武功,而是別的東西,真正走這條路的人才知道他們的厲害。
在『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之時,後面的聰明人才知道更厲害的手段是什麼。
歷史以來,所有的分分合合,其實是思潮的變化,只有政治的進步,才是真正的進步,否則一切都是白搭,因為天下終將在同一個水平的無數個幕後黑手的撕扯下撕裂。
歷史以來,所有最厲害最聰明的人都在重複一句話『我想進步』。
有些人想要進步到當代第一,有些人想要進步到青史留名,有些人想要進步到……歷史第一,至少是歷史到目前為止的第一。
而霍海,不是唐宗宋祖那種可以理解一切,並且總結時代,然後進步的聰明人。
但,霍海是一個看到過這些手段的人,他不需要自己去進步,他的起點,就比這個時代的終點劉徹都要高得多。
霍海以前是很少用政治手段的,但是對於趙信,霍海不得不給他上點強度了。
霍海乾了四個事兒。
請趙信給自己帶路,然後每攻下一個地方,就留下趙信一部分本部兵馬幫忙鎮守。
趙信當然同意啊,因為每占據一個地方,都是他的人守著,那這兒等於成了他的基地,成了他的政治本錢,他成為降將後本來無依無靠的,現在終於有自己的地盤了,為什麼不同意?
霍海又幹了第二件事情,請公孫敖在這些地方築城。
未來要圍繞這四個地方發展畜牧業,匈奴公司的人也要到這兒來發展畜牧業。
在霍海帶著趙信的人去了下一個戰場後,霍海的人才在這兒干第三件事情。
給趙信的手下封官,封的是匈奴公司的官,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成為了匈奴公司的中層。
然後霍海的人,鼓勵趙信的手下,在這裡娶妻。
原因有二,第一,趙信投降大漢後,一直帶著本部兵馬,本部兵馬都是匈奴人,在大漢特別是在長安很難娶老婆。第二,霍海一路征服,殺死了不少匈奴戰士,各個匈奴部落有很多寡婦,沒有男人。
現在,兩者待在一起,天作之合。
給男人發女人,給女人發男人。
給他們中有威信的人官職。
趙信帶不走他們了。
趙信是想要借兵出去漲利息,卻不知道霍海看中的是他的本錢。
這些兵為什麼對趙信忠誠?
因為他們沒成家,因為他們在大漢是無根浮萍,他們沒法紮根,只能跟著花頭飄。
既然如此,給他們一個家,扎了根,成片的浮萍自然就散了。
在第四個據點,趙信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被耍了。
因為霍海在第四個據點,當面給趙信最後一撥人的中高層們分了官。
一路過來這麼遠,前面三個都是背著趙信做的。
這一次,霍海已經提前和他們都談好了。
這些中層,是不會在這兒成家立業的,霍海跟他們談定的條件是,他們可以在草原上賺三年,這三年是大漢征服草原的三年,他們可以在這兒立功賺錢,三年後他們調回長安做辦公室工作。
這些人直接就投了。
跟著趙信混和跟著霍海混,很容易選。
當然了,也有人不同意。
不同意的霍海沒動他們,給趙信留著。
但是霍海也警告過他們,誰敢吱聲就把他們和趙信一起殺了,直接埋在草原隨便一片土坡下。
此時,趙信眼看著自己的人居然被霍海安排了新官職,自己的兵居然和部落里的寡婦和小姑娘混在了一起。
趙信才發現不對勁。
趙信不明白為什麼。
趙信這時候才想起,公孫敖之前針對自己。
自己這一下,動了左賢王的人,想要反叛都不可能,又被吞掉了兵馬,自己突然沒兵馬了。
霍海拿起一封信給趙信看:「看看吧。」
趙信拿起來看,看完後忍不住顫抖:「為什麼?!」
書信是霍海寫給劉徹的。
羅列了所有有功勞的人。
這一次,建立四個據點,拿下四萬多人口,牛羊七十多萬頭,擊殺敵人共計四千多。
這功勞,根據以往的經驗,可以有四個侯爵八個關內侯五十個千石職務,一百個五百石以上的職務。
四個侯爵,分別是彭衣,落下閎,羅烈,趙信,八個關內侯是八個羽林衛子弟。
霍海甚至沒有給自己的親信皇甫華分功勞。
原因是皇甫華暫時不會走,他會留在這裡配合卜式的匈奴公司運作計劃,等他回歸時,肯定是要封侯的。
霍海自己也沒提自己,原因是霍海是一路隊伍的統帥,雖然只有一千人,但也是一路大軍,統帥的軍功是要在大局面打開後做總結時才定的。
趙信:「用侯爵,換我四千兵馬?為什麼?!這種局面我願意,但是為什麼不是先找我談?」
要知道,渾邪王,上交了四萬人口!二十萬牛羊!才換取了一個侯爵。
趙信以前的翕侯聽起來像是侯爵,實際上是一個官職,是專門給胡人準備的官職,現在也算是鳥槍換炮了。
但問題是,這種手段讓趙信不爽。
再說了,你對我這麼做,陛下怎麼想?
霍海:「因為你有可能對整個大業有影響,我不知道是為什麼,但是我給你一個機會。」
「我給你的這個機會,你不能不要。」
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我知道你要反叛,我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在我手裡你反不了,你無所謂你的兵我有用,我要跟你交換,你同不同意輪不到你選。
趙信瞳孔緊縮,他不知道霍海是怎麼知道的,他都還沒開始動!
霍海盯著趙信,更加確定趙信的反叛不是隨緣的,而是早有預謀的了。
歷史上恐怕趙信是左賢王的殺手鐧,他以為趙信反叛能讓霍去病受損。
結果沒想到的是,霍去病根本不受影響,殺的匈奴丟盔棄甲。
而匈奴大敗後,手握四千精兵的趙信在草原上收攬潰敗的匈奴殘部,反而成了草原上尾大不掉的一股巨大勢力,最終建立了趙信城,兩次跳反,完成了從小部落到頂級部落的升華。
但是霍海扼殺了這一切。
起身後,霍海:「我還是太仁慈了。」
「我本來可以給你們在草原上找一塊風水寶地的,最後我還是把這塊風水寶地留在了長安。」
趙信明白了之後也不說話了,直接走上了回程的道路。
而霍海也要回去了。
霍海和霍去病早就談過了,霍海跟霍去病約定好了,至少要瓦解整個左賢王部,霍去病才會帶兵北上去找匈奴單于庭,他手裡有幾千火槍兵,雖然槍械不如羽林衛手裡的好,但是也夠了。
霍海知道自己的大哥絕對不是那種按部就班的人,只要一有機會找得到理由,他就會去幹大事。
但是無所謂了。
霍海帶著落下閎在草原上看星空,重新測算距離,畫了一幅新地圖。
新地圖給了葛三。
葛三已經帶了一隊人,從長城內去了右北平方向。
他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去把地圖送給霍去病,第二個任務是從右北平往北探索,一定要探索到一個永遠不會融冰化雪的地方,再回歸。
至於人馬,就是路博德前期做準備時,那些四處收集情報的人,加上在右北平再次組隊,應該就夠了。
有了指南針望遠鏡,還有現在的新式軍裝作為越野裝備,葛三應該能摸到白令海峽。
這或許在其他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霍海心中,這件事情比拿下匈奴左部都更重要。
安排完這件事情,霍海毫不猶豫撤出了戰場。
剛剛來到呼市的霍海,立刻見到了衛青。
公孫敖和趙信進入大漠後,按道理應該是曹襄前突到呼市的,不應該是衛青這個大統帥動。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一切還要回到股市上匈奴公司還沒開始漲的時候說起。
劉徹經過在股市上以及經濟市場上大殺特殺一年,總算是搞清楚了經濟學的基礎規律。
所以劉徹對於莊家的玩兒法非常清楚。
劉徹在霍氏開始規劃購入股票之前,就在購入匈奴公司的股票了。
因為劉徹知道,自己錢多玩兒得起,自己是唯一可以不要利好消息人工抬高股價的人,所以自己任何時候收入股票都不可能虧本。
於是劉徹肆無忌憚的購入匈奴公司的股票,並且一直等著這一仗的到來。
那天晚上,戰報送入太子宮時,劉徹直接就興奮地瘋了。
要知道,他不只是後購入了匈奴公司的股份,他手裡還有百分之五十的原始股呢!
這一戰,劉徹手裡的股份直接漲價一倍!直接成了他手裡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而且劉徹還知道,這還沒結束!
所以,劉徹立刻做了兩個決定。
第一,再次批准四千條槍進入軍方,由衛青的部隊持有,衛青親自指揮。
第二,衛青帶兵往前前突一步,大力發展呼市,把呼市發展為重要商貿集合點,把武川發展為匈奴公司代表性牧場。
這兩個舉動混合戰勝的消息,毫無疑問成為了超級強心劑,這一針打下去,整個匈奴公司的股票一直在漲一直在漲,目前已經到四十五萬了!
當然了這是長安那邊的動靜。
這個舉措最主要的影響就是衛青兵臨前線,從蹲在指揮所,變成了蹲在呼市。
一旦左賢王孤注一擲從武川等四個據點通過,就必然被衛青迎頭痛擊。
別忘了有四千條槍正在來的路上,不久之後,衛青手裡精銳部隊的戰鬥力那也是超進化,直接堵死了左賢王唯一的活路。
衛青看到霍海回來,也是感到意外。
霍海以前是個黑瘦子,到了長安後養的白白胖胖的,這一次過來,居然又黑了,又不是夏天,這可是冬天啊!
「你可是真吃不了半點苦。」衛青拍了拍霍海的肩膀:「回去休息吧!」
「作為衛霍兩家唯一一個文化人,你在長安寫一篇文章,比在戰場上殺人更重要。」
衛青在長安時,根本不敢和霍家人有任何交流,或者說是為了避免無端的挑撥和猜疑。
但是到了這兒,私下見面自然是作為長輩,還是非常欣賞霍海的。
霍海擺了擺頭:「回去不了。我要去五原,我們要在五原北岸建立一個新的城市,名叫懷朔。」
衛青有點疑惑:「是為了西進計劃?」
霍海小聲:「是為了征服海洋。」
衛青懵逼了。
整個大漢,距離大海最遠的就是五原郡吧?!
去五原郡,搞一個征服大海的計劃?
有沒有搞錯?
還真沒搞錯。
在蒸汽機火車出來後,蒸汽機的小型化和超大型化一直在研究之中。
最近半年成果頗豐,小型化意味著工業化,大型化,意味著輪船。
霍海一開始想要製造小型汽輪,但是劉徹聽完霍海對於海洋的介紹後,決定要研究大型汽輪。
長安,是不具備大型汽輪生存的空間的。
長安到渭河黃河口的直線距離,是一百二十公里,但是渭河河道,是四百五十公里。
渭河整個歪歪扭扭,到處都是淺灘,根本沒法通過大型船隻。
之前劉徹有兩手計劃,一手是把鄭國渠開大,作為航運,另外一手準備是挖漕渠。
為什麼後來漕運叫做漕運?就是因為漕渠。
所謂漕渠,就是長安到黃河渭河口的一條人工運河,距離是一百五十公里。
在沒有帆船的時代,黃河口到長安走渭河,運送六百萬石糧食需要九個月一刻不停。
而漕渠,預計需要三個月。
別看現在六百萬石的運量比景帝時期的三十萬石提高了二十倍,卻根本不夠看。
去年幾大運輸公司成立後,這個數字正在迅速往兩千萬突破。
劉徹乾脆加快了漕渠的挖掘,今年撒錢不少,並且還擴寬了漕渠,讓漕渠能通過中型船隻。
但是……還是太小了。
因為劉徹也知道大海上的一切都很大,船隻要比現在的大型船隻還要大十倍才能用。
所以,劉徹和霍海決定,製造蒸汽巨輪的地點定在五原郡!
從五原郡下來到三門峽之前,能經歷四個可以建立大港口的城市,這一定會帶飛這四個城市的經濟,這樣一來,長安以北,包括鐵路沿線的銅川和神木,合起來就有六個城市會迅速發展。
加上即將開始策劃的安洛鐵路,加上南方的成都,以及正在做漆樹種植的揚州,正在經略,未來將會收回的南越國,還有規劃中未來要作為海運基地的南北以及長江口三個城市。
就形成了未來大漢的第二層經濟中心架構。
按道理來說,長江比黃河適合航運,運量把黃河吊起來打,但問題是現在全國百分之六十的人口聚集在黃河中下游這一片區域,如果要發展,移動這麼多人口太難了,所以,必須要先發展這些城市。
而黃河因為三門峽的關係,會斷成上中,下游兩個航運段,這個地方未來要修建鐵路反覆修建鐵路以及用運河來連接。
而現在,新的計劃的第一步是。
在五原對面的草原邊緣,建立新的縣城——懷朔縣,一方面作為西進運動的基地,一方面作為港口,作為船塢。
之所以選這兒,是因為霍海知道黃河哪幾個城市能建立港口,也知道黃河北岸什麼地方能養活這麼多人口。
更是霍海對於歷史的一種防禦。
如今,武川,懷朔,都成為了想要發財的人擠著去的地方,而不是被強制派著去的地方,那麼未來,武川懷朔六鎮之亂還存在嗎?
雖然現在的武川和懷朔和歷史上的武川懷朔分別有二三十公里的距離。
但,至少應該不存在了吧。
雖然工業化一定可以遏制這一切,但是……霍海儘量扼殺歷史上所有的大雷和內亂,為大漢打下一個牢不可破的核心基礎,中央之國。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