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

  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

  清早,項緒駕車,霍海坐在車上打哈欠。

  新年前的最後一天,是早就定好的朝會的日子。

  本來朝會這種事情,霍海是不會來的,不過這一次朝會要討論的事情,全都跟霍海有關,想不來都不行。

  霍海大概能想像到,這應該是歷史上那一次鹽鐵中朝,只是被自己搞成了煤鋼大朝會。

  到了皇宮,一名羽林衛立刻上前,說是引導霍海去朝堂,實際上鞍前馬後,又是墊小凳子讓霍海下車,又是幫霍海掌燈。

  雖然天其實已經很亮了。

  霍海看著這年輕的最多和霍光差不多大的羽林衛:「你叫什麼。」

  一邊問霍海一邊往前走。

  羽林衛低頭弓腰:「上官桀。」

  霍海腳步停了下來。

  上官桀?

  聽著耳熟。

  霍海:「你家還有親人嗎?」

  上官桀小心翼翼的照路:「老母親還在,父親戰死了,我還有個妹妹。」

  霍海:「沒有權貴親屬?」

  上官桀擺頭。

  這小孩能在這個年紀正式成為羽林衛,很難得了。

  一路上霍海都在思考上官桀是誰,最終只是記得,這個名字經常和金日磾桑弘羊霍光這些名字一起出現。

  四大輔臣之一。

  這個人原來是羽林衛。

  羽林衛的來歷霍海可還是記得清清楚楚的,所有的羽林衛,都是良家子的後代,準確的說是,主動參軍的良家子的後代。

  而且,百分之一百全是孤兒。

  都是將士戰死留下的遺孤。

  想通之後,霍海大呼上當。

  以前看短視頻,看到某知名王姓作家,說漢武帝時期,戰死的將士見不著屍體死了失蹤了的,全家人充為奴隸,霍海信以為真。

  等知道羽林衛的由來後,才知道,搞了半天,抹黑是吧。

  到了宮門口,霍海看到路博德迎了上來,這傢伙笑嘻嘻的,看來最近有好事。

  霍海:「你笑的臉都快爛了。」

  路博德哈哈大笑,直接笑出聲:「我的研究有點成果,義妁終於答應和我一起去看燈會了。」

  霍海歪頭:「你怎麼知道有燈會?」

  燈會是為了刺激消費的又一舉措,是留在元宵節那天的。

  目前來說元宵節其實應該叫做上元節,後面還有中元節下元節,就是紀念三一主神的和後世的三元節還不太一樣。

  霍海要把上元節推動成元宵節,搞一個標準夜市出來。

  這既可以積累經驗,又可以給以後的夜市夜生活打個樣。

  不過路博德作為羽林衛副統領,知道也正常。

  「爽了是吧。」霍海笑著。

  路博德:「可惜不久之後我就沒辦法繼續研究了。」

  霍海擺了擺頭:「你安心研究吧。」

  路博德可能以為他要外派掛職然後準備出征了?其實還需要些時日。

  路博德擺頭:「可能沒那麼輕鬆。」

  兩人聊了一會兒,霍海才看向路博德:「這小子挺會做人的,照顧一下。」

  路博德尬笑:「這不好吧,我哪兒敢往陛下身邊調派人。」

  霍海:「誰說讓你把他調到陛下身邊去,你把他調到能往上爬的地方去就行了。你不願意的話我找我哥做。」

  別忘了路博德只是羽林衛的二把手,霍去病才是名義上的一把手。

  路博德:「這個簡單。」

  上官桀投來了感激的眼光。

  上官桀這種要背景沒背景要錢沒錢的小孩,能一步步成為四大輔臣,證明他的能力絕對是人中俊傑。

  只可惜他還鬥不過霍光。

  但是,如果現在有機會,那只需要一手提拔,他就成了自己人了,何樂而不為?

  等進入朝堂,霍海才發現,今天的形勢格外嚴峻。

  甚至群臣都不插科打諢了,很明顯,所有人今天來就是來開戰的。

  雖然前幾次朝會霍海都沒來,但前幾次發生了什麼,霍海很清楚。

  鹽鐵鋼煤的討論,已經激烈到了極限。

  鹽鐵已經夠恐怖了,而鋼煤還在鹽鐵之上。

  畢竟柴米油鹽醬醋茶,排名老末的茶都恐怖如斯,而鹽也就排在七個的第四位。

  而煤,是代替柴的存在,或者說是升級版的柴。

  這是多大的利益,不是傻子都知道。

  既然知道,那就要爭。

  群臣都不說話,霍海也不說,霍海拿著一把椅子,在角落裡靠柱子坐了下來。

  靠著倒頭就睡。

  很快,劉徹就來到了朝堂,霍海都還不知道。

  附近幾個人也沒人喊霍海的。

  等霍海一覺睡醒時,正看到東方朔在高談闊論,大談埃及梨軒如何如何。

  霍海又仔細聽了兩句,才發現,東方朔是要組建使節隊伍去埃及的梨軒(亞歷山大港)訪問。

  又聽了會兒,才知道剛剛內瑟斯上朝堂給群臣講述了埃及的情況。

  現在已經退出去了。

  東方朔直言使節隊伍是假,要安插間諜探查一路上各國的情況才是真。

  不少大臣認為,現在大漢對於匈奴是優勢狀態,西域各國不敢造次,所以這一次出使,不會像張騫那麼費勁,應該加大規模。

  劉徹同意了之後,東方朔退回了大臣們之中,非常滿意。

  在前面幾年,東方朔除了當噴子噴一些看不慣的事物之外,沒有提出過任何建設性意見。

  簡單來說大漢無敵破壞王。

  如今在朝堂上抒發己見,主導一次大的外事活動,讓東方朔總算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覺自己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退下來的東方朔還看了一眼霍海,投來感謝的目光。

  霍海也不敢說這事兒是自己的功勞,但內瑟斯這事兒霍海的確出了一些力氣,對著東方朔比了個大拇指。

  不少人都看在眼裡。

  很多人都在嘀咕了起來:霍海這個無利不起早的傢伙,有他參與的事兒,就沒有不賺錢的!他盯上了遙遠的埃及?

  此時,李蔡走了出來,拱手:「陛下,臣有本奏。」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漢中央之國有陛下坐鎮,而江都國卻失其君。」

  在場的人很多都不知道這回事兒。

  霍海裝不知道。

  之前趙禹那傢伙想要搞霍海,讓霍海看了劉建的卷宗,霍海對裡面的事情一清二楚。

  這個江都國以前叫做吳國,七王之亂造反就是吳國帶的頭。

  景帝又把吳國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非。

  劉非允文允武,同時推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多次立下戰功,是諸王代表。

  江都國總算是脫離了政治影響,好起來了。

  但好了沒多久,劉建這個變態,又是亂搞男女關係,而且還是在小媽愛好者,還搞骨科,還亂殺人,還搞人獸研究,本來就死路一條了,他還偷偷詛咒劉徹,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他還對其他王的造反知情不報。

  所以,幾個月前他就『自殺』體面了。

  李蔡口中卻是另一套說辭:「劉建此人荒唐至極……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蔡,不知道李蔡要推薦誰成為新的江都王。

  李蔡話鋒一轉:「既然無君,就該收歸中國,建議陛下改江都國為廣陵郡。」

  「聽聞陛下的第四子已經誕生,這過個幾年,也好再封廣陵王廣陵國。」

  劉徹:「眾愛卿以為如何?」

  一群人都稱好。

  這個時候,一個小女孩走上了朝堂。

  大概十三四歲的樣子。

  李蔡:「當初劉建自殺後,其妻妾妃子都被拋棄在了大街上,無人管,但他還有一個女兒,名為劉細君,乃是皇室後裔,所以被官員送到了長安。」

  霍海在後面嘀咕:「什麼狗屁被拋棄在了大街上沒人管,是當地貴族豪強把他那些個老婆給分了吧。拖油瓶沒人要。」

  劉徹瞥了一眼後面:「霍海,你在嘀咕什麼?」

  霍海:「臣說!劉建不是個東西!居然為了私慾弄得老婆孩子沒人管,簡直是對不起高祖陛下!死了就行嗎?建議拖出來鞭屍。」

  「給諸王提個醒。」

  劉細君轉託看向霍海。

  十四五歲,其實都可以嫁人了。

  只是皇室後代,沒人敢動而已。

  她當然也明白事理了。

  雖然老爹不是個東西,但是當女兒的,也不能任人罵啊,瞪了過去。

  劉徹:「劉細君是翁主,按理說應該可以嫁人了,但是又沒有好的人選,在長安又沒有去處。」

  「這個事情,就交由你來安排了。」

  霍海左看右看:「誰?」

  劉徹:「你,霍海,夠不夠清楚。」

  霍海只能拱手:「臣遵旨。」

  劉細君又仔細的看了看霍海:他就是霍海?

  劉細君可是個喜歡文藝的貴族女,當然了,這個時代沒有哪個貴女不喜歡文藝的。

  聽到霍海就是霍海後,劉細君對霍海更多的是好奇。

  劉徹捏了捏鬍鬚,心中暗笑:狗東西,你還想尚公主,要是劉細君看上你了,朕就下旨賜婚。

  劉徹已經看霍海不爽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辦法也沒有理由阻止霍海靠近衛長公主,現在終於有轉機了。

  看到劉細君主動走向了霍海,劉徹更是笑麻了。

  霍海內心卻在想:我剛剛罵了她爹,她會不會一怒暴起,捅我一刀?

  不過什麼都沒發生,劉細君就站在了霍海身旁。

  接著衛青拱手:「陛下,臣有要事,要用地圖。」

  劉徹手一揮,王內侍帶人把捲起來的巨大的牛皮地圖給放了下來。

  這是大漢地圖。

  上面標註了大江大河,十三州以及所有城市的位置。

  衛青指著黃河幾字型彎兒裡面:「這個地方,秦時叫做九原,是秦長城所在。」

  「之後卻一直在匈奴手中,但在六……七年前,我們把這一部分收了回來,在這裡建立了五原郡。」

  群臣都在點頭,這個事情大家都還記得。

  百年來一次的開疆擴土,想要忘記都難。

  衛青指著其中一個地方:「去年,我們在朝堂上討論過,要在這裡分為,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雲中郡。」

  所有人都看向了霍海。

  本來,匈奴投降的四萬人就會被安排在這五個地方,形成新的四個郡加上原來的五原郡,成為北境五郡。

  但是,現在匈奴人沒上去。

  衛青:「壞消息是,匈奴人被留下了,沒法派他們去擴充郡城。好消息是……」

  衛青總覺得說這個話有點怪。

  但還是開口:「好消息是,去年河洛受災,大量百姓趕往長安。」

  「其中有一部分經過函谷關時,關守怕放他們到長安會惹事兒,於是給指了歪路……於是這群難民多達五萬人,一路順著大河而上,走到了這裡,留了下來。」

  廢話,想要不留下都費勁,那大河也要走的過去啊,那地方本來準確的說就是匈奴人的實際控制區。

  雖然匈奴被衛青霍去病打的節節敗退,但大漢一直沒有對這片土地進行有效的統治,現在是個兩不管地帶。

  很多大臣聽到是這麼個好消息,一口水噴了出來。

  劉細君疑惑:「這算好消息嗎?那麼多難民去了那麼荒蕪的地方……」

  霍海:「你懂個屁,你知道為什麼河洛的人會受災嗎?」

  因為河洛地區本來留做賑災的物資,全部被送去了五郡,為的就是以投降的匈奴人口為基礎,建立五座郡城,這樣一來,黃河南岸在百年之後再度全部成為漢地。

  霍海:「什麼關守指了歪路,分明是陛下故意讓難民去的。」

  要知道這些資源送去那兒,路上起碼要消耗百分之六十。

  這麼大的損耗,送去的資源不用?

  萬一翻年匈奴南下,把那些東西搶了怎麼辦?

  霍海留住匈奴人,或者說劉徹聽霍海的留下匈奴人,是避免南北匈奴政策的弊端,避免形成南匈奴日後造反。

  這個南匈奴長期接觸漢人的技術,又有匈奴人的凶性,未來很不好處理。

  反而留下他們在長安挖煤,是最佳選擇。

  而五郡必須要開,怎麼辦?那就送本來要來難民北上。

  這樣一來,難民用上了準備好的物資,活了下來,五郡順利開拓。

  這話在朝堂上說起來,這麼扯淡,史官估計也是順勢記錄了下來。

  霍海總算是知道自己看歷史的時候總看到那麼多扯淡的事情了。

  當時還以為古人腦迴路不一樣,現在才知道都是扯淡的。

  畢竟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史官都是要記錄的。

  衛青總不能說『陛下把匈奴人都留下給自己挖煤賺錢了,把本來要賑災的難民送去了北方開疆擴土』吧。

  更關鍵的是,關守怕放了難民進長安會惹禍這種胡說八道會有人信?

  長安貴族豪族遍地,從長安西去的陵縣,那可是長達幾十公里的城市帶,一大堆陵縣。

  裡面住的全是有錢人。

  這些人每年都等著難民到長安,然後好分奴隸呢!

  只是今年,難民被霍海一口吃了而已。

  不過這事情也是給霍海打掩護了。

  在衛青看來,霍海吃了,就是霍家吃了,這些人就等於是霍家的了。

  劉細君若有所思似乎逐漸明白了什麼是政治。

  「你們這些壞人。」

  霍海回頭:「還能壞的過你爹???」

  劉細君愣了一下陷入了沉思。

  究竟是擁有權利,利用權利一句話左右數萬人的命運更壞,還是利於權利,玩弄幾個人的生命更壞?

  在事情蓋棺定論之前,誰又能知道這幾萬人的命運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可以說,這次所謂的天災,和難民潮,從它發生,一直到現在的處理結果,全程都在朝堂的控制之下,甚至就是劉徹計劃好的。

  只是中途發生了變故,難民的一部分和匈奴人的一部分發生了命運置換罷了。

  劉細君低下頭去,似乎在思考什麼。

  霍海看得出,劉細君有很強的參政欲望,她可能覺得自己如果在朝堂,做的會比袞袞諸公更好。

  想到這個之後,霍海突然思索了起來。

  劉細君劉細君,這個名字聽得耳熟。

  原來是她。

  「你最好離政治遠遠地。」霍海警告她:「就算是現在朝堂上不為外人知的談論,也只是政治最淺顯的一點東西而已,你根本不懂剛剛朝堂上發生了什麼。」

  此時衛青還在講開五郡的事情,還有築沃野縣城,設立雲中郡什麼的事情。

  他跟最近的小學老師們學的,拿著一根細木棍,指著地圖的點,更方便其他人理解,講述著開五郡的好處。

  當然了,講的全是對大漢的好處。

  劉細君:「那他現在在講什麼?難道不是對大漢的好處嗎?」

  霍海:「大將軍在講,五原雲中常年是匈奴最適合放牧的地方,暗示這裡可以養殖數百萬頭羊,足夠供給全大漢所有人穿上羊毛衣。」

  「這數百萬頭羊,能製造出每年超過十五億大錢的收益。」

  「只要你們同意這個方針,接下來這五郡建立,你們就可以去這兒放牧了,至於這錢誰最後賺到手,那就看誰本事大了。」

  劉細君愕然,又看向了講述對攻打匈奴的好處的衛青,不敢相信。

  衛青什麼時候講這些了?

  霍海繼續翻譯:「現在衛青大將軍講的是,他嘗試過用利誘的方式讓兩個大河北岸并州冀州以北活動的匈奴王,讓他們給大漢放牧,他們不干。」

  「衛青大將軍建議出動小股部隊,乾死他們,免得他們耽誤五郡的建立。如果耽擱了五郡的建立,那就別想放牧賺錢了。」

  劉細君完全聽不懂。

  也看不出衛青哪兒說這些話了。

  霍海旁邊的一個不認識的官員回頭看著霍海,心想這種事情怎麼能說出來呢。

  果然,最後衛青結案陳詞:「臣建議,派遣大軍,從右北平出發,掃平這兩隻匈奴王部落。」

  「臣提議,李廣將軍為帥。」

  霍海愣了一下,沒有再翻譯。

  本來以為只是這麼個事兒,沒想到該李廣登場了。

  也就是說,這事兒其實是劉徹提出的。

  劉徹要再逼李廣一把。

  李廣如果再打不出成績,那就沒有話可以拿出來說了,李廣如果不封侯,就得死。

  至於為什麼選右北平……

  因為李蔡是安樂侯,所謂安樂侯的安樂縣,就是後世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那個安樂公同一個縣,也就是北平!李蔡之前幾年開始轉為親近讀書人,就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

  他以封地安樂縣作為基礎,輻射整個北平區域,培植了不少官員進入朝堂。

  右北平,就是北平東北方向的廣大區域。

  雖然看起來大,但實際上從行政看,官員派遣都很集中。全是李蔡的人。

  加上他跟著石奮、張歐他們學習的誰都不得罪的策略,讓李蔡在這條路上也走的很穩。

  如果一直沒人動的話,李蔡即將完成從隴西涼州土鱉到真正貴族的進化。

  董卓沒做到,馬騰沒做到,丁原沒做到,他們沒做到的事情,差點被李蔡做到了。

  也就是說,劉徹對李家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接下來就是把李廣李蔡綁著出發。

  此戰過後,右北平所有官員都得滾下來,到時候……

  霍海漸漸想通了,難怪路博德說今天的事情不好阻止。

  如果到時候沒成功,李廣得死,李蔡在朝堂培植的勢力會因為戰事不利全部被連根拔起,不久之後李蔡也得死。

  而路博德就會接替李蔡的人成為右北平太守。

  那麼明年,就該霍去病登場了。

  李廣完不成的戰事,由霍去病去,那還不是輕鬆加愉快?恐怕接下來這次,就是歷史上霍去病從東北打到西北打穿整個大漠封狼居胥那一次。

  而,這樣一來,就等於把李蔡的政治資產全面轉換成了霍去病的。

  同時,劉徹還能抬兩個新人上台。

  其中一個是路博德,另外一個,應該是……曹襄。

  兩個人現在一個是皇帝的衛戍,一個是太子的衛戍,不久之後就開始走上朝堂。

  劉徹也就對軍改完成了新的改革,全面讓老一派全部下野,到時候朝堂上除了衛霍之外剩下的也都全是青壯派。

  也就是說,大總攻要來了。

  可惜……劉徹千算萬算沒算到霍去病死了。

  無論是天意還是意外,還是失利益者的反攻,都是一回事兒。

  霍海現在還沒搞出青黴素呢!

  所有人都在講,霍海站起身來:「臣反對!」

  全場所有人都轉頭看了過來。

  都是很疑惑。

  雖然衛家霍家裝的有仇一樣,也只是裝作有間隙,並沒有真正的在朝堂為敵。

  今天這事兒,明明只要李家出問題,那得到這個利益的就是衛霍。

  現在就看李家選,要北平還是要隴西,只能二選一。

  漏下來那個,就是衛霍分。

  現在霍家老二站出來反對?

  你們幹事兒之前沒有互相商量好麼?

  衛青也是疑惑,然後沉聲:「太子舍人長安少尉霍大人,你好像是個文官。」

  劉徹雖然也沒想到霍海會旗幟鮮明的站出來反對,但也要提醒衛青:「如果此次征伐成功,霍海可以說是排頭功的,因為征伐的錢糧,就是要從他治下來的。」

  衛青拱手:「原來如此,陛下,不過霍大人為什麼反對作戰,這事兒臣不明白。」

  劉徹:「你問朕?朕也不明白。」

  朝堂上沒人明白。

  霍海:「臣在研究新的戰爭工具,如果成功,不需要動大軍,只需要一支精兵,就能拿下并州冀州以北的區域。」

  雖然但是,霍海當然不可能主動去承諾什麼打穿大漠,封狼居胥。

  但這事兒也不能讓李家先去跳樓。

  萬一真的是他們下的毒手呢?

  霍海不是憐惜他們,而是怕他們狗急跳牆。

  如果李廣李蔡栽了,接下來李家日子就不好過了,幾年後他們怨氣積壓到了一定程度,惡向膽邊生,搞霍去病,完全是符合邏輯的。

  霍海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做的,但霍海不想擔風險。

  一旦霍去病無了,那自己和霍光,又跟歷史上的走向一樣了。

  除非……自己親自去當將軍從東打到西。

  這還不累死個人?

  霍海當然要把李家排除在外。

  霍海:「陛下,臣研究的東西,足夠改變戰爭的形式,只需要看一眼,大家就知道臣所言非虛了。」

  「等研究成果出來,臣認為,只需要一萬兵馬,兵分兩路,就能解決并州冀州百姓受到的威脅。」

  此話一出,群臣面面相覷,然後哈哈大笑。

  好傢夥,一萬兵馬,還兵分兩路?

  您這是外行話說的內行都笑了啊。

  在場的除了年紀小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當過武將的,都很清楚戰爭是怎麼回事。

  這話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

  霍海:「可如果我說的是真的,一次北上的開支是多少?到時候,我們準備一次大戰的錢糧又能幹多少事兒?」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劉徹也是沉思了起來。

  如果是真的。

  那自己準備打匈奴一次的錢糧,豈不是能掃平帝國四境?!

  霍海:「只需要一個月後,就能見到新式武器的厲害,當然了,計劃中的新式武器不止一件,只是一個月後就能見到第一件的厲害了。」

  「要真正的形成戰鬥力,少則一年,多則幾年。」

  劉徹:「百年大漢都等了,一年有什麼等不得的?」

  「別說一年,只要能穩贏,等五年十年又如何?」

  相比於擊敗匈奴,讓李家做選擇只是小事兒。

  劉徹馬上就把李家拋在一邊了。

  對比起徹底戰勝匈奴,李家算得了什麼?

  如果戰勝匈奴,那河西走廊本身就沒那麼強的意義了,那李家在隴西死皮賴臉的賴著就賴著唄,慢慢分解掉就行了,就不用急著馬上處理了。

  劉徹思索了一下:「時間差不多了,先吃早飯,吃完之後,討論下一個議程。」

  說這個話的時候,劉徹話裡有話。

  所有大臣都明白,馬上開始,就要討論煤鋼的事情了,如果這一次沒爭取到,那後面就沒可能了。

  這個事情,比明年的戰事還重要。

  不過也有大臣在想,大清早的吃什麼飯,早飯是什麼飯?

  等已經習慣了三餐制的其他官員科普,他們才知道,長安現在已經流行一天吃三頓了,吃兩頓已經不能滿足給身體提供強大的動能來幹事兒了,長安現在繁華,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每天要走的路要幹的事兒太多了,吃三頓才能幹事兒。

  吃著飯,李敢瞪著霍海。

  霍海看李敢瞪自己,忍不住擺頭:「蠢貨。」

  虎賁校尉,還真是又虎又笨。

  李蔡摁住李敢的肩膀,把李敢的頭轉向它處:「別亂看。」

  李廣走上前看向霍海:「霍大人。」

  霍海扒拉了一口小米粥,吃了一口水煮蛋:「李大人,有事兒?」

  李廣:「我有個老朋友,在你的研究院工作,我有些東西,想請霍大人幫忙帶給他。」

  霍海歪頭:「你的老朋友?在我研究院工作?誰啊?」

  李廣:「王朔。」

  霍海縮頭,王朔?好傢夥,什麼時候來的?

  李廣講了起來,霍海才反應過來自己會錯意了。

  這個王朔,是一個相士,也可以說是天文學家。

  反正就是和落下閎類似的職業,但水平不如落下閎。而看星象不如太常太史令,但又有兩把刷子那種。

  長安城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李廣去問一個天文學家他為什麼不能封侯,那個天文學家告訴他是因為他殺降。

  原來這個天文學家叫王朔。

  霍海點頭:「行,我幫你帶。」

  李廣:「李家也想做生意,不知道霍大人手裡有沒有好項目可以合作。」

  霍海擺頭:「我沒有什麼要和你合作的,不過項目多的是,特別是要在隴西發展的項目,有很多。」

  李廣明白了,霍海是在拒絕結盟,但又表明態度不會敵對。

  難怪今天要突然解圍。

  但,為什麼呢?

  按道理霍家吞掉李家的全部資源,更符合霍家的利益啊?難道有更大的利益存在而我沒看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