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漠北之戰(一 劉瀚的預判)

  第72章 漠北之戰(一 劉瀚的預判)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年,二月初三,衛青,霍去病,兩路大軍正式出征,拉開了漠北之戰的序幕。

  這將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是最艱巨的戰役,它必將名垂千古,永遠鐫刻在華夏的豐碑上。

  他們兵分兩路,第一路,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公孫敖以校尉從大將軍,統一歸大將軍衛青指揮,一共五萬大軍,從代郡出發進攻匈奴王庭,其實主要目標是匈奴的左賢王。

  代郡在今河北省蔚縣代王城,它是戰國時代趙國首設,秦朝四十八郡之一。西漢時屬并州刺史部轄;東漢時屬於幽州刺史部管轄。

  戶五萬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萬八千七百五十四。

  下領十八縣:桑乾縣、道人縣、當城縣、高柳縣、馬城縣、班氏縣、延陵縣、狋氏縣、且如縣、平邑縣、陽原縣、東安陽縣、參合縣、平舒縣、代縣、靈丘縣、廣昌縣、鹵城縣。

  另一路,以霍去病為主帥,劉瀚為副將。

  此外,伏波將軍路博德,匈河將軍趙破奴,宜冠侯高不識,煇渠侯仆多,匈奴小王侯邢山,復陸支,伊即靬,還有李廣的三兒子李敢,都跟隨霍去病和劉瀚出征。

  他們從定襄出發,它在今天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的土城子鄉,轄境相當於今和林格爾、清水河、卓資、察哈爾右翼中旗等地。

  其轄區多有變化,據《前漢書·地理志》定襄郡縣有成樂、桐過、都武、武進、襄陰、武皋、駱、定陶、武城、武要、定襄、復陸等12個縣;《後漢書·郡國志》并州:定襄郡領善無、桐過、武成、駱、中陵五縣。

  這裡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那些風起雲湧的歲月里也成為古代民族融合發展的見證者,因為它是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處。

  《史記正義》記載:按古代諡法「闢地為襄」,「闢地有德,襄」;把一片土地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使之安定下來即為定襄。

  為了確保此戰的勝利,漢武帝又徵集了私人的馬匹4萬匹,步兵五十萬,負責轉運糧草輜重,保障大軍的後勤補給。

  大軍已經部署完畢,可老將李廣卻多次上疏,請求出戰,他李廣14歲參軍,現在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了,與匈奴征戰一生,名氣很大,卻一直沒有建立功勳封侯,所以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這場與匈奴決戰的機會。

  故而他在漢武帝面前嚎啕大哭,一番訴苦,漢武帝之所以不讓他參戰,一方面是因為李廣的年齡確實太大了,另一方面是因為李廣打仗太過冒進,而且運氣一直都不怎麼好,擔心會打亂戰局。

  可看著白髮蒼蒼的老將軍在自己面前哭泣,漢武帝還是心軟答應了他,讓他跟隨衛青一起出征,當前鋒將軍。

  由於張湯的一些話,漢武帝又動搖了,出發前給了李廣一道秘旨,讓他交給衛青。

  靠近邊疆,衛青的大營中,李廣匆匆來到,抱拳行禮。

  「大將軍,我來了!」

  「嗯,我已經收到消息了。」

  衛青點頭,看著四周的將領,右將軍主爵趙食其軍、後將軍平陽侯曹襄,校尉公孫敖,還有李廣。

  「諸位將軍,自從元光二年,皇上發起馬邑之戰至今,我們與匈奴人已經打了快15年了,十五年呀,這些年來,我軍先取河南朔方之地,驅逐白馬王,解除了匈奴人從河朔草原對我長安的嚴重威脅,我軍又重創了右賢王,逼降了渾邪王,盡得河西之地,斬斷了匈奴的臂膀,迫使大單于將匈奴王庭遷到漠北。」

  衛青一邊訴說,一邊站起來,眼神中充滿戰意,還有回憶,十五年呀,不容易。

  遙想當年馬邑之戰,那是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的農曆六月初四。

  漢武帝派遣精兵30萬,命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率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

  將屯將軍王恢與材官將軍李息率3萬多人出代郡,準備從側翼襲擊匈奴的輜重並斷其退路,一舉全殲匈奴主力,漢武帝同時派遣商人聶壹前往匈奴誘敵……

  他們準備得非常好,可惜呀,功虧一簣。

  當時的匈奴單于是伊稚斜的哥哥軍臣單于,他在得到使者的報告後,率領大軍向馬邑方向進軍。

  大軍來到距馬邑百餘里的地方,發現沿途有牲畜,卻無人放牧,這引起了他的懷疑。

  匈奴在此時攻下一邊防小亭,俘獲了雁門尉史。

  在他的威脅下,這個軟骨頭尉史將漢軍的計謀全部說出。

  軍臣單于聽後大驚道:「幾為漢所賣!」

  於是,他下令立即撤軍,出塞後對雁門尉史說:「我得到尉史,是天意啊,天讓你給我說!」於是封尉史為「天王」。

  王恢、李息率領的三萬大軍已出代郡,準備襲擊匈奴的輜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後,非常詫異。王恢一番思考,覺得自己的軍隊敵不過匈奴大軍,只好退還。

  韓安國等率領大軍分駐馬邑境內埋伏,但好幾天不見動靜,遂改變原先的作戰方案,率軍出擊,結果已無匈奴蹤影……

  就這樣,他們喪失了圍困殲滅匈奴大軍的一次機會。

  這種機會,往往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現在的衛青回想起來,都感覺可惜,他們現在要決戰匈奴只能穿越茫茫大戈壁了,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財力了。

  「而現在,我們的機會又來了,皇上的一切輜重都準備就緒,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數十年之積累,就看著這一次了,我們和霍將軍兵分兩路,各自率領五萬大軍,決戰匈奴,匈奴單于估計已經獲得我軍遠征的情報,漠北之戰,是我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決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衛青說得擲地有聲,眼神中充滿堅決。

  「諾!」

  「我等效死!」

  各位將軍士氣高昂,這個時候,李廣不合時宜的嘆息一聲,「只可惜呀,陛下把主攻匈奴單于的重任交給了驃騎將軍。」

  他這麼一說,眾人臉色各異,連衛青都微微變臉,看了他幾眼。

  「我軍的任務是掃蕩王庭,兩方的任務同樣重大,因此,我衛青這一方,沒有絲毫懈怠,散漫的理由,我要提醒諸君,此戰是規模空前的大決戰,我軍任務是尋找匈奴主力,掃蕩王庭,知道了嗎?」

  「諾!」眾人抱拳行禮。

  「大將軍,這是陛下讓我給您的密詔。」

  李廣把密詔遞給了衛青,封存完好,他沒有打開過,也不敢打開。

  衛青拿著密詔,打開看了看,李廣斜著眼睛,想偷看,但又不敢,很是可愛。

  其他幾個將軍也轉眼看著衛青手中的密詔,只是離得遠,只能看見密詔的背面。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但密詔只能衛青看,他們都懂。

  衛青看了幾眼密詔,又看了一眼李廣,眼睛轉了幾下,微微在心中嘆氣。

  「皇上表示,極為關心我軍的動態,期盼著我們勝利的消息。」

  他說完,把密詔合起來,這簡直是睜眼說瞎話。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有一個傳信兵的聲音傳進來了,「報告,輔國將軍派人說有口信送來。」

  衛青疑惑,「水車侯,他讓人送口信,什麼意思?」

  「進來!」

  進來的是熊二,劉瀚的三大門客之一,現在的親兵隊長。

  「拜見大將軍!」

  「水車侯讓你送信,什麼事情,我記得你是他親兵吧?」

  「是的,大將軍記憶真好,我們侯爺突然想到兩個重要的事情,特地派我來稟報將軍。」

  「什麼事情?」

  「兩個事情,第一個,侯爺忽然想到,咱們這一次遠征大漠,路途遙遠,最重要的是水源,千萬要防止匈奴人在水源中投毒,投入死的病牛羊,散播瘟疫。」

  這麼一說,大帳中的安靜下來了,他們深吸一口涼氣,感覺頭皮發麻。

  他們無法想像,匈奴人如果真這麼做,那可麻煩,瘟疫對大軍影響太大了。

  「匈奴人不會這麼惡毒吧?」

  「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他們也要喝水呀。」

  幾個將軍議論起來。

  熊二繼續道:「侯爺說不能心存僥倖,不能小瞧了敵人的惡毒和兇狠,他們守住幾個水源,其他的都投毒,我們又不知道。」

  衛青連忙說道:「嗯,伱們侯爺說得對,水源在沙漠中確實太重要了,那如果匈奴真這麼做,咱們怎麼辦?」

  「侯爺說,多帶幾個有經驗的大夫,喝水前一定要仔細檢查水源是否乾淨,最好抓住當地的匈奴人,問是否被投毒,喝流動的水,注意周圍和上下游是否有死過的動物,水最好煮沸了喝……」

  衛青笑容滿面,連說三聲好,「好,好,好,不愧是水車侯,這些建議很好,我立刻通報全軍,再給陛下派信,多帶幾個大夫,前面我都知道,這個水最好煮沸了喝是什麼意思,喝水還煮沸,多耗費錢財呀?大漠又沒有木材。」

  「侯爺說這沸水一般不會傳播瘟疫,水煮沸了有消毒的作用,就像是我們吃煮熟的東西一般,煮水可以學匈奴人,用風乾的馬糞牛糞羊糞,不能為了省一點,就中瘟疫了,得不償失呀。」

  「還有這種說法,好,我知道了,那個第二件事情呢?」

  「這個第二個事情,侯爺讓我和大將軍單獨說。」

  衛青看了一眼眾人,「你們先下去吧。」

  「諾!」

  看著幾個將軍下去,衛青問道:「現在可以說了吧。」

  「侯爺建議,只是建議,他說大將軍最好不要分兵,免得被匈奴各個擊破,李廣將軍能力還是不錯的,前鋒可以當的,但人別給太多,讓他別衝動。」

  衛青看了他一眼,「喲,他還指揮起我來了?」

  熊二連冷汗直流,忙說:「不敢,不敢,將軍也只是建議。」

  「行,我知道了,會考慮的。」

  我經過多番查找,包括知網還有其他一些資料判斷,匈奴人在漠北之戰中很大可能是沒有在水源中下毒的,他們不知道漢軍具體行軍路線,在每個水源都下毒很麻煩,而且如果是活水的話,你放進去的死的牛和羊不能持續太長時間,它會被水流沖走,一段時間後水源它會自動修復,還有就是很多人說霍去病就是匈奴在水中下毒,瘟疫死的,大概率不是,衛青也走那樣的路,但是他沒啥問題,而且沒有任何記載說漢軍大軍有染瘟疫大批死的跡象,而且瘟疫潛伏在體內一兩年之後才爆發,這個潛伏期有點太長了吧?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霍去病的死只寫了一個卒,這個是正常死亡的寫法,後面也有歷史書說,有人問霍光,霍去病是怎麼死的,霍光說是病死的,所以霍去病大概就是長期勞累,從17歲到23歲征戰,幾乎年年征戰,縱橫沙漠幾千里,殘酷的環境,勞累加上各種,還有他受過傷,司馬遷為什麼不詳細寫?因為在古代20多歲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像後來漢武帝的兒子劉弗陵,雖然是一個明君,但是也就二十幾歲就死了,人家還是皇帝呢。

  但我寫小說就要寫得有樂趣一點,進行再次創作,還是給他寫成真的在水源中投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