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騎兵之貴

  第66章 騎兵之貴

  軍營中,演武場地內,漢武帝,霍去病,衛青,劉瀚,還有李息這些都在。

  「這就是你說的能提高騎兵作戰里的東西?」漢武看著馬鐙,有些疑惑。

  騎兵三件套,馬鞍,馬鐙,馬鐵蹄。

  馬鞍已經有,布馬鐙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但都是單邊的,還沒有雙邊的,也沒有普及。

  馬鐙又被西方馬文化研究界稱為「華夏靴子」,馬鐙包括兩大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由騎者踏腳的部分,即鐙環,二是將馬鐙懸掛在馬鞍兩側的鐙柄或鐙穿。

  馬鐙發明以後,使戰馬更容易駕馭,使人與馬連接為一體,使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

  「這是馬鐙,陛下,如果沒有它,我們一般騎馬是有些難的,因為當馬飛奔或騰躍時,騎手坐在馬鞍上,兩腳懸空,只好雙腿夾緊馬身,同時用手緊緊地抓住馬鬃才能防止從馬上摔下來。

  所以我們大多時候,都是一隻手拿著兵器去砍人,另一隻手握住馬鬃,除非騎術特別高超的人,才可以雙手都放開,而且騎兵要連續訓練好幾年,才能上戰場,有了它,可以大大縮短訓練的時間,在馬上射箭和使用兵器也更方便了。」

  劉瀚說著,翻身上馬,拿上弓箭。

  「駕!」

  他一邊騎,一邊射箭。

  「咻!」

  箭正中靶心,

  「鐺」一聲,箭羽在顫動。

  「咻咻!」

  又是兩箭,也中的靶心,他甚至站起來射箭。

  「好,好箭法,不比去病差,不愧是朕的好侄子。」

  看著劉瀚連續射中,人和箭靶距離有百步了,說一句百步穿楊也不為過,漢武帝很高興,其他幾人也是連連點頭。

  「吁!」

  一番演示之後,他來到漢武帝面前,翻身下馬。

  「陛下也試一試,感受一下?各位將軍,旁邊也有幾匹馬,都試一試。」

  「好,朕試一試。」漢武帝從小就會騎馬,他的騎術也是相當不錯的。

  「你們看著點。」衛青有些擔心,對著幾個內侍說著,他怕漢武帝墜馬。

  墜馬可不是小事,一個弄不好就會受傷,甚至殘廢。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就是墜馬,後面成了跛子的。

  「朕的馬術,你還不放心?沒事。」

  漢武翻身上馬,大喊道:「拿弓來!」

  侍衛立刻遞給他一張精美的弓箭,還幾隻箭。

  「駕!」

  「咻!」

  「鐺!」

  「好,陛下好箭法。」

  漢武帝射箭也中了,但不是靶心。

  「比起伱們確實差了些。」

  漢武帝感慨一聲,也沒有在意,他不用打仗,然後騎著馬轉了好幾圈,「不錯,不錯,確實不錯,好一個馬鐙,你們都試一試。」

  「諾!」

  霍去病和衛青也上馬去試一試了。

  「駕!」

  「咻!」

  「驃騎將軍好箭法。」

  「大將軍神射!」

  他們都箭箭中靶心,一旁的人誇讚起來。

  「吁!」

  幾人下馬,霍去病感慨起來,「確實和劉弟說的差不多,節省力氣,不用再要大腿夾住馬了,手也能空出來了,對我而言,雖然也有好處,但效果沒有那麼大。

  那是因為我馬術特別好,沒有馬鐙也影響不大,可對於那些才會騎馬,或者馬術一般的士兵,絕對可以說是巨大的提升。

  這樣一來,只要我們有足夠多的馬,一兩年就能快速拉起足夠多的騎兵。」

  衛青也感慨起來,「是呀,咱們現在戰馬有全國五十多萬匹,可騎兵也就十萬,訓練騎兵費錢,費時,費力,匈奴人則不同,他們從小就在馬背上,精通騎射,不用訓練,翻身上馬,就是騎兵,這有了馬鐙,訓練騎兵作戰至少省去一半的時間了。」

  大漢人很多,是匈奴的十倍以上,全國的馬其實也不少,但不是有多少馬,就能有多少騎兵,訓練騎兵太難了。

  古代騎兵的訓練是極其艱苦且複雜的任務。

  首先,騎兵需要具備出色的馬術技能,包括控制和操縱馬匹、熟練地馳騁、轉彎和停穩,這需要騎兵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與馬匹建立默契和信任的關係。

  其次,騎兵需要掌握各種武器和戰術技能。他們需要學習如何操縱長矛、弓箭、劍和其他近戰武器,並且在馬上保持平衡和穩定的同時進行戰鬥。

  他們還需要學習如何協作和配合其他騎兵,進行集群攻擊和防禦。

  騎兵的訓練還包括身體素質的培養和強化。

  騎兵需要有出色的耐力、敏捷和力量,以適應長時間馬上行進和戰鬥的要求。

  他們還需要學會從馬上射箭、躲避和反擊敵人的攻擊,並且在戰場上保持冷靜和勇敢。

  此外,騎兵還需要接受戰術和戰略方面的培訓。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在戰場上有效地移動、包圍敵人、保護盟友以及執行各種任務。

  他們還需要學會讀懂戰場形勢,做出正確的決策,並在壓力下迅速反應。

  不僅如此,戰馬的培養也非常耗費錢財。

  不是所有的馬都能當做戰馬的,要選擇優良的馬匹,漢武帝甚至多次引進西域的優良馬匹進行配種。

  歌訣云:「選戰馬,要四大三高兼二小,雙長兩短一灣平,蹄堅骨秀形如鶴,耳小眼大胸膛闊。」

  其中四大說的是要眼睛大、鼻子大、雙鳧大、袖囊大;三高說的是壽旋高、膝高、馬掌骨高;二小說的是耳朵要小、山三骨要小。

  這樣的馬匹能適應長期作戰。

  挑選好戰馬,接下來就要好好飼養了,古語云「馬逢君子,勝活十年」,足以說明飼養方式的好壞對戰馬的重要性。

  古代所說的秋高馬肥,指的是夏秋之際草場上各類草料生長茂盛、草籽結實,所以馬匹這個時候長膘最快。

  一般的馬吃些草料就行,戰馬可不行,它不能光吃草的,還得吃更有營養的,因此在平時飼養所用的飼料基本上是草料和其他作物的混合,其中就有粟麥,稻草,糯米,豆子……

  更可怕的是,戰馬是要定期吃鹽的。

  戰馬適量吃鹽有助於身體健康,鹽含有豐富的鈉元素和氯元素,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於馬的血液和體液中,能保持動物體內滲透壓、酸鹼平衡和水分平衡,也能使機體得到能量平衡和恢復,有利於放鬆神經、緩解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

  選也選了,餵也餵了,然後就是對戰馬進行訓練了,畢竟人要訓練才是兵,馬也要訓練才能打仗。

  訓練戰馬除了要衝鋒強勁、奔跑迅速之外,還要吃苦耐勞、善於長驅。

  畢竟中原跟遊牧民族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小規模的侵襲與反侵襲作戰,需要騎兵能夠長途奔襲或者長時間行軍,因此持久力是非常重要的訓練項目。

  總的來說,古代騎兵就像是現代的坦克,他們的訓練是一個非常嚴苛和艱難的過程,需要騎兵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努力和毅力。

  他們需要掌握馬術、武器技能、身體素質和戰術戰略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成為出色的戰士,戰馬的訓練和餵養也是非常花費時間和金錢的。

  騎兵是高級,但養起來真的是花錢,大漢帝國,從文景之治,再到漢武帝的改革和積累,快一個甲子的時間,才有現在的規模,可想而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