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東漢的輪迴 (東漢幼兒園)

  第294章 東漢的輪迴 (東漢幼兒園)

  勒石燕然,竇憲把被匈奴徹底打趴下了。💗✎ ➅➈𝓼нυ𝔵.𝓬ᵒM ✌👹

  然而另一個更為強大的敵人正在悄悄崛起,在北匈奴土崩瓦解之時,迅速席捲了蒙古高原,成為接下來的草原霸主。

  那便是鮮卑,但不光是鮮卑,對於此時的東漢王朝來講,更要命的邊患問題出現了,那便是羌亂。

  羌人又稱為西戎,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共有150個部落,在商周時便已出現在我國歷史上。

  到了漢代,羌人的分布範圍大致如下:以西海郡(今青海)為中心,東到扶風(陝西西部),南至蜀郡、廣漢郡(四川西北),西北鄰接西域,北達隴西、天水(今甘肅一帶)。

  到東漢時,由於朝廷將羌人徙置於天水、隴西、扶風一帶,與漢人雜居;東漢地方官吏及豪強對羌人加重剝削和搜刮,肆意虐待他們,激起羌人的憤滿。

  因此,羌人不斷起兵反抗,爆發大規模戰爭。

  第一次反叛是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夏,漢朝廷強迫金城、隴西和漢陽三郡的羌人隨征西域,被征羌人因「懼遠屯不還「,在行至酒泉時相繼逃散。

  漢發令各郡縣截擊逃散的羌人,「或覆其廬落」,羌族部落被迫反抗。漢羌間第一次大規模戰爭爆發。

  結果不言而喻,朝廷大敗。

  羌人勢力日益強大,繼續攻漢。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春,諸羌攻打三輔,漢派騎都尉任仁督諸郡屯兵前往解決。多次戰鬥均處不利。

  第二年春,羌人又反覆進攻褒中(陝西勉縣東南),漢中太守鄭勤急於反擊,率兵大戰羌人,結果大敗,3000人被殲,自己也戰死沙場。

  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羌人又不斷進攻漢地,攻入河東(山西部分地區)、河內(河南部分地區)。

  漢軍無力制勝於羌,不得不採取消極防禦辦法,在趙、魏以及常山、中山(河北部分地區)大建塢堡作為屏障,先後「繕作塢候616所」,屯兵20餘萬。

  發展到後面,朝廷為了平亂,只能再次選擇全面放棄西域。直到20年後,班超的兒子班勇又玩了一次橫掃西域,才再次把西域收回,一直維持到東漢末年。

  羌人內附的問題,在劉秀統一之前就已經出現,畢竟隨著氣候變冷,青藏高原凍得受不了,所以越來越多的羌人跑到涼州甚至關中地區。

  詳細來看,羌亂大致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羌人湧入,土地和資源不夠分。

  第二是漢朝的官吏豪族沒把人家當人,各種勞役,各種剝削。

  第三是西北地區的自然災害,這些沒錢沒地位的羌人根本就無法抵抗。

  歸根結底就是羌人沒法活了,只能反了。

  第一次羌亂了,從青藏高原波及到華北平原,用了12年才平掉,從公元107年開始,直到118年才結束,國庫被掏空,死亡百姓不計其數。

  第二次羌亂,用了五年平定,從公元140年開始到公元145年,說明有經驗了,但同時發財的經驗也有了。

  涼州的豪族在利益的驅使下,會聯合羌人對抗國家,而國家撥的巨額平叛資金卻源源不斷地裝進了某些官員和將軍的口袋裡,而且形成了直接到頂的利益鏈,上面有人,我光明正大的貪污都沒事兒。

  上面知道我貪污,下面知道我貪污,同行和我一起貪污,黑,真他媽的黑!

  將領們都在忙著搞銀子,部隊一片混亂,所以平亂的周期拉長了,士兵的傷亡加大了。

  東漢的羌亂已經不是單純的漢羌矛盾了,而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了一個讓國家不斷衰弱,讓百姓不停遭殃的惡性循環,他們在吸血,這些國家的『頂樑柱』們已經成了一堆蠶食國家的蛀蟲和吸血鬼。

  所以,羌亂怎麼能平定?

  朝廷倒是找到了應對方式,用涼州本地人對付羌人,給他們職位,給他們權力,鼎鼎大名的涼州三明都是當地人,他們便是皇甫規、張奐與段熲。

  可以說,羌亂幾乎貫穿東漢王朝。國家對羌耗費千億錢,卻無法完全平定涼州,最後只能靠大量發行銅錢來解決財政問題,引起後續一系列問題,最終使國家越來越虛弱。

  此時的羌亂,有點像是明末的遼東,只能拿錢砸,但國家越來越窮。

  涼州將領涼州兵,管涼州人,很容易形成當地利益集團,只要軍隊統帥能力強,是完全能夠一呼百應的。

  萬一鬧事兒,你國家還管得了嗎?

  你可以在平亂後解除涼州三明的兵權,但如果遇上臭不要臉的,你該怎麼辦?

  董卓就說了,我底下這幫人揪住不讓我走啊,我一走,他們指定鬧事,伱朝廷有辦法嗎?並沒有。

  鮮卑在北邊進行轟炸,南匈奴接連反叛,還有遍地都是頭上裹著黃巾的教徒在叛亂,涼州你還真不敢輕易管。

  這就是東漢崩塌的外部因素,但和內部因素比起來,是真的一點都不可怕。

  東漢的內部已經腐爛到無法挽救的地步,而這一切還得從東漢一個神奇的現象說起,那便是皇帝短命。

  劉秀和劉協,一位是東漢帝國的開創者,一位是漢末亂世的見證者。然而,這兩人無論是在位時間還是壽命,在東漢14位皇帝中都是絕對的第一梯隊。

  中間但凡有幾個皇帝的壽命有他們那麼長,東漢的壽命估計奔著300年去了,而不是只有195年。

  其餘的皇帝們,除了劉莊活到了47,剩下的11位,能過30,都算非常長壽。

  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享年六十三歲,諡號光武,在位32年,廟號世祖,安葬於原陵。

  漢明帝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享年四十八歲,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於顯節陵。

  漢章帝劉炟(56年—88年4月9日),在位13年,活了三十三歲,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安葬於敬陵。

  漢和帝劉肇(79年-106年2月13日),在位十八年,終年二十七歲。諡號孝和皇帝,廟號穆宗(後除),葬於慎陵。

  漢殤帝劉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東漢第五位皇帝,漢和帝劉肇少子,享年兩歲,在位八個月,諡號為殤,史稱孝殤皇帝,葬於康陵。

  這就離大譜了,還沒有斷奶吧!

  漢安劉祜(94年-125年4月30日),在位十九年,在位享年三十二歲,葬於恭陵,諡號孝安皇帝。

  少帝劉懿,漢章帝劉炟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只有十歲左右,當了一個月皇帝,涼涼了。

  漢順帝劉保(115年—144年9月20日),算長壽,活了三十歲左右。

  漢沖帝劉炳(143年-145年2月15日),活了三歲,幼兒園沒有畢業!

  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也就活了八歲,勉強上二年級了。

  漢桓帝劉志(132年-168年1月25日),這個活得久,快36了都,厲害呀。

  漢靈帝劉宏(157年—189年5月13日),也活了三十歲左右,相當不錯!

  劉辯(173年10月14日-190年3月6日),活了十七歲,當了一年皇帝,被董卓弄下台,還給毒死了。

  最後,便是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算是長命的,但一生都在妥協,是傀儡。

  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在大一統王朝中可以說是最低的,沒有之一,生卒年份可考的13位帝王,平均壽命僅26.71歲(前少帝劉懿出生年份不可考)。

  不僅遠低於之前西漢的37.67歲,而且也是歷代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低於30歲的。

  這還只是他們的壽命,他們的登基年紀那更小了,小得沒法看了。

  皇帝短命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在當代,還有下一代,因為即便你活到30歲,你的孩子也不可能成年。

  而皇帝們的普遍短命,讓東漢王朝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從第四位皇帝開始,清一色的未成年,有的甚至沒斷奶,長達130多年。

  小孩不懂事兒,這權力得有人把控吧?這國家得有人治理吧?誰來呢?

  當然是當媽的來。

  誰來輔助呢?

  肯定是舅舅姨母外公之類的親戚嘛,也就是外戚。

  不過小皇帝他總會長大,這權力就得拿回來了吧,回不來。

  外戚不願意撒手,因為權力會上癮,有時候,他比世間任何毒藥都厲害。

  既然不給,就只能搶。

  可皇帝單槍匹馬也沒法搶,所以得有團隊。

  找誰呢?肯定要找信得過的人呀?

  沒有誰會找不信任的人來幹這些事情,而毫無疑問,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宦官無疑是首選,他們沒有根,不可能篡位,只能依靠皇帝。

  所以皇帝和宦官組隊幹掉外戚,這權力就回來了。此時的宦官有了第二個身份,功臣,他們有權了。

  然而,皇帝的短命必然會出現新的外戚,小皇帝也會再次長大,雙方也會再次火拼,所以東漢王朝陷入了無盡的輪迴。

  外戚和宦官之間長期亂政長達百年,而無論是他們誰來代行皇權,都是隻手遮天,因為東漢的皇權無法制衡。

  當年劉秀為了鞏固皇權,先是清退功臣集團,採用文官治國,軍權牢牢把住了,然後將領尚書事這個頭銜去了,設了尚書台,由皇帝親自管理,政權牢牢把住了。

  而且還把三公的部分權力分到了上書台。

  這一下,皇帝不僅全權掌控內朝,連外朝的事兒都要管,皇權穩如泰山。

  但皇帝一下管理這麼多事兒,需要能力呀,東漢的未成年皇帝有能力嗎?

  也許有,也許沒有!

  不知道,因為能力還沒發揮,人就沒了。

  於是,這麼大的權力就落在了外戚手裡,外戚能搞得定嗎?

  能,東漢外戚和西漢外戚可不一樣,那都是有頭有臉的世家大族,曾經的開國功臣,但凡掌權人家家族團隊立馬就過來了。

  除了皇帝短命,外戚的干政也是促成這個輪迴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有的時候明明能立個年紀大的皇帝,但他們為了能長久掌權,外戚偏偏要立小的。

  於是就促成了連續11位皇帝繼位的時候,都是未成年的神奇現象。

  挨個看看這個神奇現象下面的各種產物,看看一個王朝的內部是如何一點點腐爛的。

  劉肇繼位後,掌權的是西北竇家,竇憲為了豁免死罪,強行北伐,幹掉了匈奴,直接一躍成了東漢第一權臣,那必然是更加的囂張無極限,這本來就是囂張的幾點的人了,這還不得上天?

  →

  在竇憲眼中,他最牛,誰都不放在眼裡,包括這位小皇帝,「小朋友,你敢囂張,我就換了你。」

  他甚至產生自己當皇帝的想法,但看看王莽的下場,還是猶豫了。

  竇憲平定匈奴後,威名大盛。於是以耿夔、任尚為爪牙,以鄧迭、郭璜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攬朝政,占據要津。

  一時刺史、守令等官員多出其門。

  尚書僕射郅壽、樂恢因為違忤竇憲之意,相繼自殺。

  朝臣震懾,望風承旨。竇篤進位特進,竇景為執金吾,竇瑰為光祿卿,兄弟當朝,貴重顯赫,傾動京城……

  劉肇也清楚,人家滅自己還真是輕而易舉,因為朝廷的人都是人家的,不過身邊的宦官還算信任,那和自己是一榮具榮,一損具損呀!

  所以14歲的劉肇暗中找了幾個人開始政變。

  劉肇先來到北宮,命北軍關閉城門,誅殺竇家黨羽,接著派人收繳竇憲的將軍金印,改封他為冠軍後,遣送回封國後命他自盡。

  竇憲到死都懵逼的了,因為他根本沒想過自己不放在眼裡的小皇帝竟然會玩政變。

  或許劉肇確實有驚人的政治天賦,也或許這孩子背後有高人指點,反正最終竇家被敲掉,劉肇拿回了權力。

  然而13年後,劉肇駕崩,享年27左右,他對內寬和愛民,對外兵略妥當,使「齊民歲增,闢土世廣」,締造「黎元寧康,萬國協和」的局面,使東漢國力達到全盛。

  同時,鼎盛之後必然是衰弱,這是萬事萬物的規律。

  他死後,繼位的是誰呢?史上最年輕的皇帝漢殤帝劉隆,剛過百日。就三個多月,不是不想立大的,而是存活率太低,十幾個孩子全部夭折。

  當然,劉隆堅持了半年也夭折了,於是將清河王的兒子劉祜被扶上皇位。

  這孩子13歲,掌權的是鄧太后,鄧綏,這是個牛人,武則天一樣的角色。

  但這鄧家也挺扯淡,最經典的事就是鄧太后的哥哥鄧騭去平羌亂,結果這傢伙各種打不過,但回來就被封為大將軍,這反向操作,簡直是沒把朝廷中的人當人呀。

  永初二年(108年)冬天,鄧騭派征西校尉任尚、車騎將軍從事中郎司馬鈞率領各郡郡兵,在平襄同滇零率領的數萬羌軍交戰,羌人假裝投降,隨後再度反叛,任尚和司馬鈞大敗,八千多人戰死。

  羌軍聲勢大振,實力強盛,朝廷無法控制。湟中地區各縣的谷價,每石達一萬錢,死亡的百姓無法統計,糧食運輸十分艱難。

  同月,鄧綏命鄧騭回師,留下任尚駐紮漢陽郡,負責各軍的調度。漢安帝因為鄧太后的原因,派使者迎接鄧騭,任命他為大將軍。

  這種操作,要是劉秀知道,估計氣得從棺材裡爬出來了。

  鄧氏外戚掌權的這些年,除了羌亂就是羌亂。

  羌亂完了,劉祜也長大了。隨著鄧太后去世,劉祜將早已看不順眼的鄧氏家族挨個清理乾淨。

  不過沒幾年,劉祜也頂不住了,享年32歲。

  繼位的是冀北王的兒子劉懿,掌權的是閻太后,並非劉祜沒有兒子,而是11歲,有點大,所以找了個更小的。

  不過,這孩子不到一年就頂不住了。在閻氏家族商量繼位人選之時,宦官集團行動了。

  他們將劉祜的兒子劉保擁立為皇帝,緊接著發動政變,將閻氏家族全部誅殺。

  接下來,誰來掌權呢?先是宦官,後面還是外戚。

  劉保這孩子比較懦弱,把權力先後交給他的老丈人梁商和大舅哥梁冀,梁家外戚隻手遮天。

  劉保30歲左右駕崩,繼位的是兩歲的劉炳,結果沒幾個月崩了,然後九歲的漢質帝劉纘被扶上皇位。

  不知道從哪裡學了個詞語,叫跋扈,他活學活用,指著梁冀張開就來了一句,「此跋扈將軍也!」

  結果被反手送了個毒餅毒死了。這外戚殺皇帝還能殺得如此隨意,確實很跋扈。

  在曹騰的推薦之下,梁冀將15歲的劉志扶上皇位,就是後來的桓帝。

  《出師表》中:「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其中的桓就是漢桓帝。

  這個曹騰可了不得,他是曹魏王朝中六個擁有帝號的人物之一,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唯一一個被正式授予正統皇帝稱號的宦官,他是曹操的爺爺,不是親的那種,也算是親了,他爹是曹騰的養子曹嵩。

  在沒有後代的情況下,養子和親兒子其實差不了太多。

  這漢桓帝如坐針氈、如芒刺背,萬一這貨哪天給我個餅,我吃呢?還是不吃呢?

  不能給他這個機會,所以先隱忍,然後找機會幹他。

  劉志當了13年的孫子後,決定動手,在廁所召集了五名宦官歃血為盟,然後召集近臣宣布梁冀的罪狀,其他不說,光是毒死皇帝就是應該誅殺九族的,接著派人包圍將軍府,奪下蔣軍印,梁冀自殺。

  劉志下令將梁氏家族不論老小全部誅殺,而梁冀的黨羽被誅殺的、免職的多達數百人,朝廷瞬間為之一空。

  當年廁所歃血為盟的五位宦官皆被封侯,桓帝封單超為新豐侯,邑兩萬戶,賜錢一千五百萬;

  封徐璜為武原侯,邑一萬五千戶,賜錢一千五百萬;

  封具瑗為東武陽侯,邑一萬五千戶,賜錢一千五百萬;

  左悺升任中常侍,封上蔡侯,邑一萬三千戶,賜錢一千三百萬;

  唐衡升任中常侍,封汝陽侯,邑一萬三千戶,賜錢一千三百萬。

  因五人同日受封,故世人謂之「五侯」。

  這一下,宦官集團獨攬大權。

  這宦官集團可並非就那點人,人家有各種親戚,各種乾兒子,甚至有人專門自宮請求加入。

  這一下,宦官的勢力是越來越大,他們沒有根,享受不了美色,心裡多少也些變態,只能貪贓枉法,胡作非為,拼命搞錢,搞得百姓民不聊生。

  不僅如此,豪族的利益,官僚的利益也讓他們各種搶奪,人家肯定要反擊。

  所以士人集團站了出來,這當官的還有太學生,都屬於士人集團。

  面對胡作非為的宦官集團,這些知識分子便組團開懟,甚至和宦官直接發生衝突。

  但人家劉志和宦官是拜過把子的,還是在廁所,所以通過宦官操作,經過一次舉報,劉志以黨人的罪名下令抓捕亂黨,然後在宦官的嚴刑逼供之下,供出了200多人。

  神奇的是,被當做黨人對於知識分子來講反而成了一種榮耀,很多沒進名單的人都表示,快來抓我呀,即便後果是終身禁錮。

  而這些人被放出來後,還真就成了英雄,還搞起了各種段位,從青銅到王者,還挺全乎。

  太學生把敢於同宦官進行鬥爭的清流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稱號,表示對宦官集團的不滿和蔑視。

  這第一次黨固之後,隨著劉志的駕崩,也就翻篇了。

  接下來,漢王朝的最終索命人入場了,那便是《出師表》中的漢靈帝劉宏,而士人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終極決戰也將正式打響。

  在最強王者,也就是「三君」之一竇武的號召下,天下士人紛紛響應,打算徹底滅了這群宦官。

  無論實力還是名義,竇武這邊都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但你這麼大張旗鼓,人家宦官當然會得到消息,而且如此敏感的政治鬥爭,你卻沒有殺伐果決的能力,想依賴自己的女兒竇太后幹掉宦官。

  然而他的女兒又是一個優柔寡斷之人,所以黨他們還在糾結怎麼辦的時候,人家宦官已經搶先行動了。

  17個宦官歃血為盟,先是控制了劉宏和竇太后,接著派人抓捕竇武。

  而這個時候竇武在幹嘛呢?

  你萬萬想不到,他竟然在休假。

  天呀,他是真沒把宦官放眼裡啊,你這不死誰死呀!

  公元168年(建寧元年)九月,宦官王甫、曹節等,眾宦官歃血為盟,當晚發動政變,史稱「九月辛亥政變」。

  竇武得知消息後,立馬逃到侄子那兒,召集了5000人進行對抗,結果兵敗自殺,其他參與者要麼被殺,要麼自殺,相關人員被清洗掉一大片,朝廷為之一空。

  後來永昌郡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結果劉宏大怒,活活把他打死,然後下令將所謂的黨人徹底打清掃,朝廷為之大空,國家的棟樑之財全沒了,你拿什麼治國,拿什麼立國?賦稅誰來收?百姓誰來管?宦官嗎?

  就算張讓是您爸,趙忠是您媽,可他們能行嗎?他們只會橫徵暴斂,欺壓百姓,並不會幫你治理國家。

  劉宏表示,急什麼急?職位空缺的不正好拿來賣嗎?朕賣官的錢難道還頂不上那點稅收嗎?

  賣官的賣官了,有錢的全款,沒錢的分期,除了朕皇帝這個位置,其他官隨便挑隨便選。

  三公這種級別的咱得拍賣,價高者得,賣的錢都是我劉宏的私房錢,這貨除了掙錢沒節操之外,花錢更是沒節操。

  除了廣收天下珍寶,還在後宮搞了條商業街,讓宮女太監們和他一起玩劇本殺,天天駕著四條毛驢拉著車,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漢靈帝劉宏成年之後,沉迷美色無法自拔,但凡是有點姿色的宮女,只要被劉宏看到,基本都逃不過魔爪。

  最巔峰時期,劉宏曾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臨幸了上百個宮女。

  為了便於自己行樂,劉宏還發明了「開襠褲」,要求所有宮女只能穿開襠褲,只是為了省去脫衣服這個步驟。

  除了發明開襠褲外,劉宏應該也是第一個提出「露天泳池」概念的人,他命人在後宮修建了一個大型游泳池,還讓嬪妃宮女一絲不掛入池,整日陪著他嬉戲玩鬧。

  至於所謂的江山社稷,早已被劉宏拋在腦後。

  甚至這個一國之主,還帶頭學起了胡人文化,他身著胡人衣,拉起胡人樂,滿朝文武為了討好這個昏庸的皇帝,竟讓狗穿著官服招搖過市,簡直就是離了個大譜……

  反正他所做的一切都在變相的讓士人失望,讓百姓絕望。

  戰亂、兼併、剝削、災害全都瘋狂砸在百姓身上,遍地都是盜匪,遍地都是流民。

  此時,一個口號即將響遍大江南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