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勝負一念間
時間回到7天前,在洛陽得知岑彭蛇形走位,一路差點打到成都的劉瀚自然開心無比,這一統天下近在眼前了。👻💥 🐼🐠
「好一個得隴望蜀,他之才華絲毫不下於馮異。」
當年,大將岑彭隨光武帝劉秀親征隴西,將隗囂圍在西城(今陝西安康西北)。
公孫述為了救援隗囂,增兵上邽(今甘肅天水;邽音guī),牽制了漢軍的大量兵力。
光武帝見西城、上邽兩城一時攻不下,便留了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山蜀虜。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一發兵,頭須為白。」
大概意思是:「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總是不知足,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發兵,頭髮雙鬢都白了。」
岑彭觀察了西城一帶的地勢,決定採用水淹。他叫士兵每人背上一個布袋,裝上泥土,將山谷間的水流堵住,引往西城。
但這時城內地下水也湧出,城牆內外壓力平衡,反而不坍。
雙方正在相持之際,去向公孫述討救兵的隗囂部將,帶著大隊蜀兵趕到。岑彭見敵兵眾多,本軍糧草已盡,便下令退兵,並撤回了包圍上邽的漢軍。
漢軍撤退,隗囂帶領兵馬尾追襲擊。岑彭親自斷後,掩護漢軍順利東歸,避免了損失……
後來,隗囂的兒子隗純歸順了光武帝。岑彭奉命領兵攻蜀。他首先拿下了荊門,接著攻破平曲。
岑彭吩咐部下堅守陣營,自己率精兵從水路攻入四川,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巴蜀腹地。
岑彭率軍攻下武陽(今四川彭山東),又指揮精銳騎兵進襲成都。漢軍攻勢凌厲,蜀兵聞風潰散。
公孫述只當漢軍尚在千里之外,聽說岑彭離成都只有幾十里了,不由大驚失色,以杖敲地說:「是何神也!」
……
這便是得隴望蜀的由來,只是在後世這個成語通常被看作貶義詞,用來比喻某人貪心、不知滿足,得寸進尺。
但其實仔細分析,會發現得隴望蜀的原意可能並非如此,它不僅沒有貶義,反而帶有褒讚的意思。
從劉秀給岑彭寫的信中,可以讀出這樣幾個信息:
首先,劉秀自己必然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看到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欲建偉業,平天下,就必須拿下隴、蜀兩地。
其次,劉秀的信也是對岑彭的鞭策和鼓勵,人最怕驕傲自滿,沒有上進心,劉秀無異於告訴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志你仍需努力」。
此外,這封信也透露出劉秀創業的艱辛,不然他不會發出「每一發兵,頭鬢為白」的感慨。
可以說,劉秀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興」大業。可見,「得隴望蜀」不是指貪心,而是指要為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奮鬥。
如今,岑彭離得到蜀地只有一步之遙,只要徹底攻破成都,一統天下的功業就有他輝煌的一筆。
「只是這公孫述會不會又狗急跳牆?」
雖然已經提醒過,可劉瀚不放心,很多事情,有一就有二,一番思考後,又寫信給了劉秀,劉秀看到自然大驚失色,後悔自己忘記來洛陽的時候劉瀚說的話。
「陛下,應該不會吧?有了來歙將軍的前車之鑑,岑彭將軍應該會加強防範的。」
劉秀憂心忡忡的說道:「這個事情,不能有一點馬虎,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小心謹慎,免得公孫述又耍陰招。」
不得不說,劉秀的眼光和格局是強大的,他立即派人去通知岑彭,但還是晚了一步。
就在前線漢軍士兵都以為平蜀大業可由岑彭獨自承包之際,一個人的悄然出現,瞬間改變了這一切。
那個人叫伏廬,是公孫述大成王朝的第一刺客,來歙就是死在他手下,他刺殺來歙成功後,公孫述送了他十個美人,豪宅大院,黃金千兩……
當時,岑彭駐軍在彭亡(在今四川彭山東北十里江口鎮)。之所以叫這個怪名字,是因為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曾亡於此。
這個人就是傳說中壽活八百歲的老神仙彭祖,他老人家也不知是犯了傻驢勁,驢游至此羽化登仙,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就將此地稱為「彭亡」。
安營紮寨完畢後,岑彭問起當地的人,「此地叫什麼名字?」
「回將軍,叫彭亡。」
「嗯?」岑彭明顯愣了一下,隨即面露不悅,還對親將說:「本將名為岑彭,此地卻叫彭亡,怎麼聽怎麼彆扭!」
岑彭有心移營,只是當時天色已晚,多有不便,只能吩咐眾人,「你們小心戒備,明早立刻拔營。」
「諾!」
就在眾軍準備休息之時,突然來了一個親兵闖入岑彭的大帳內。
「將軍。」
「怎麼了?」
「將軍,一個蜀中逃亡之人,說有重要軍情回稟。」
岑彭聽說後大喜過望,「快,帶他來見我。」
立即召見來人,來之前自然搜身的,使得那人身上沒有武器。
「你說有重要情報?」
「是,將軍。」那人長得挺猥瑣的,「蜀地目前只有……」
他直入主題,開始講情報,極正經地和岑彭講成都的事,講著講著突然暴起發難,一把搶過軍卒的武器刺向岑彭。
正在考慮如何快速攻取成都的岑彭來不及反應,竟被刺中要害,大口吐血,眼見就活不成了。
「啊!」
「將軍。」
帳下士卒亂成一團,一擁而上殺死刺客,也沒得及問清他的姓名,這都些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
岑彭嘆氣說道:「天命如此,好一個彭亡。」隨即氣絕身亡。
《後漢書》有言:「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唯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
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乃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全其慶也。昔高帝(劉邦)忌柏人之名,違之以全福;征南(岑彭)惡彭亡之地,留之以生災。
豈幾慮自有明惑,將期數使之然乎?贊曰:膠東(賈復)鹽吏,征南(岑彭)宛賊。奇鋒震敵,遠圖謀國。」
主將被刺,孤軍犯險的漢軍自然不敢再進攻成都,只得先行撤至安全地方,等候新的命令。]|I{•------» «------•}I|[
洛陽,劉秀得知此事,淚流滿面。
「朕悔不聽強兒之言!」
隨即特旨將慕名來歸的邛谷王任貴進貢的方物悉數賜給岑彭家屬,並賜諡壯侯,以表彰其千里迂迴展現出的軍事智慧和勇氣。
當時,吳漢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畢率所部三萬人溯江西上。適逢岑彭遇刺,劉秀便讓吳漢兼領其軍。
有人小聲的說道:「陛下,太子說吳漢喜好劫掠,南陽的舊事還歷歷在目,現在讓他做主帥,是否有欠妥當?」
「確實,可如今還能找誰頂替吳漢?這樣吧,朕會叮囑他不可多造殺戮的。」
不得不說,憤怒會讓人考慮欠妥,短短不到半年,公孫述就兩次成功地將光武帝劉秀精心準備的北線、東線兩條戰線的兵團主帥全部刺殺成功。
而征南大將軍岑彭也成為了雲台二十八將之中唯一在前線陣亡的將軍。
這是個人都得生氣,恨不得馬上殺了公孫述。他馬上命令還待在夷陵的大司馬吳漢火速趕往岑彭那裡接管部隊,口氣竟然帶有急迫、嚴厲。
建武十一年(35年)十二月,接到光武帝劉秀命令的大司馬吳漢從夷陵出發,率領三萬生力軍溯江而上,匆匆趕往前線。
公孫述派兵進行沿途的「圍追堵截」,決心全力阻止吳漢與岑彭的部隊合兵一處。
但是,遭到怒髮衝冠、決心報仇的吳漢迎頭痛擊。
漢軍士氣大漲,吳漢屢戰屢勝、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並按照光武帝劉秀的命令奪取了廣都(今四川雙流縣東中和鎮),兵鋒直指成都。
公孫述的將領們感到大勢已去,就開始紛紛逃亡。即使公孫述誅殺了逃亡將領的家人,也還是不能制止。
這個時候,光武帝劉秀可能是覺得公孫述敗局已定、再無翻盤的機會;也可能是擔心公孫述故伎重演,再派出厲害的刺客對付吳漢。
於是,劉秀再一次展示了他博大的心胸,十分大度地給公孫述寫信勸降,一方面告訴他不追究刺殺來翕、岑彭的仇恨、待遇照舊;
另一方面,也是最後通牒,做最後一次「友情提示」。
不謂言之不預!
劉秀的心胸算是華歷史上最寬廣的皇帝了,沒有之一。
小長安聚,他二姐,侄女,還有好多親人死的,一定程度上是岑彭的主意,但他饒恕的岑彭。
他的親大哥被朱鮪、李軼等人逼死了,甚至羞辱他,想趁機把他也幹掉,阻止他去河北鎮撫,但他對著洛水發誓,饒恕朱鮪,也說到做到。
劉玄算是害死他大哥的主謀了,但他替人家收屍,還有劉盆子,那可是當過皇帝的,他也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讓他善始善終……
即使明明知道劉秀寬容,但公孫述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他說自己絕不會向劉秀低頭認輸。
當過皇帝,特別是實權皇帝,享受過權力的人,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權力是極其可怕的,歷史上,給人類造成最大危害的,不是天災、不是瘟疫、不是饑荒,而是不受制約的權力。
權力具有破壞性、擴張性、麻痹性、排他性、毀滅性、瘋狂性、好戰性、對抗性、任意性、腐敗性。
所以權力需要限制、監督、分解、制衡。
在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不是炫目的科技、不是震撼的藝術、不是經典的著作、而是成功實現對權力的馴化。
公孫述可能到最後一刻,也捨不得放下權力。
況且他現在手裡還有十幾萬精兵強將,不到最後一刻,他是不會束手就擒、引頸受戮的。
時間流逝,古代打仗不像後世,往往以一月或者年計算的,仗打到公元36年,建武12年七月份的時候,遠在兩千里外遙控指揮的光武帝劉秀寫信給吳漢。
提醒他公孫述還有十幾萬的部隊,他如果困獸猶鬥、負隅頑抗,還是不好對付的。這個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戒驕戒躁。
最好的策略就是堅守廣都養精蓄銳、以逸待勞,等著沉不住氣的公孫述來進攻,千萬不要主動出擊與他們正面硬剛。
如果他們不敢過來,伱再率領大軍慢慢前進、逼迫他們,一定要採取後發制人,將他們拖得疲憊不堪時再發起攻擊,這樣就可以大獲全勝!
同時也告訴吳漢,千萬不可劫掠,不可對普通老百姓下手。
不得不說,劉秀的計劃是非常好的,這叫做以靜制動,讓敵人主動露出破綻。
可惜,但現在連戰連捷、鬥志旺盛的吳漢可不是這麼想的,他反而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他還等著滅蜀呢。
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他認為這樣雖然穩妥但是費時費力,明明可以一刀削死他幹嘛還要玩這麼多花架子?
吳漢本身性格好強、每次出征,劉秀都放心不下。諸將見戰陣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懼,失去鬥志。而吳漢意氣如常,正整理武器,審閱兵馬。
劉秀知道後嘆道:「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難有人是完美的,不是誰都是劉秀,他手下最強的將領當屬馮異和岑彭了,可惜,馮異病死了,岑彭被暗殺了。
如今最強的只剩下吳漢,他有缺點,很衝動,還喜歡發脾氣,但優點也多,勇敢,忠心,捨生忘死……
他認為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現在自己這邊士氣高昂、以一當十;公孫述那邊士氣低落、臨陣脫逃的比比皆是。
只要自己這邊敢於「亮劍」,勇敢的莽過去、大膽殺,很可能只需要發動一場象徵性攻擊,就可以大獲全勝,攻入成都了。
於是,吳漢自己親自率領精銳步、騎兵二萬人主動進攻、威逼成都。在離成都十餘里在長江的北岸紮營,並架起浮橋。
同時,命令副將、從北線趕來的武威將軍劉尚率領一萬多人在長江南岸安營紮寨。兩座軍營相隔二十餘里,可以遙相呼應。
當然,吳漢還是忠心劉秀的,他安營紮寨完畢後,將自己的進攻方案報給劉秀,像是後來的馬謖在街亭布置完畢後,寫信報告諸葛亮。
劉秀看到後十分震驚,「這個吳漢,怎麼能如此,早知道不用他。」
「陛下,臨陣換將可是大忌呀。」
「唉,罷了,朕寫一封旨意給他。」
劉秀急忙寫信責備吳漢,首先斥責他不聽自己的建議,自作主張、輕敵冒進;接著幫他分析分兵進攻的危害。並命令吳漢馬上更改計劃、率軍返回廣都。
大概內容是:「朕對你下過許多指令,為什麼事到臨頭又亂套了呢?既輕敵深入,又與劉尚另建營壘,如事情急迫,就來不及了。
敵軍如果出兵牽制你,而以大兵攻劉尚,劉尚被攻破了,你也就敗了。幸虧現在沒事,你趕快引兵回廣都。」
但是,這一切都太晚了。畢竟成都到洛陽來回四千多里,即使是「六百里」加急也得七天左右的時間。
詔書尚未趕到,公孫述馬上就敏銳地發覺並立刻部署實施反擊,他是劉秀最大的對手,若是換一個人,說不定一統天下的就是他公孫述了。
公孫述派出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率領十萬軍隊,分成二十多營,從正面輪番出擊、強吃吳漢;同時派遣其他將領率領一萬多人控制浮橋、牽制劉尚、使他不能救援。
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結果寡不敵眾的吳漢戰敗,被迫退回軍營進行防守。
這個時候吳漢才明白自己與光武帝劉秀之間巨大的謀略差距。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自己與劉尚被分割包圍,如果不能找到解決辦法,破除危局,很有可能被一一擊破,那最後失敗的可真就是自己了。
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吳漢思考一番,召諸將訓話:「如今與劉尚二處受圍,勢既不接,將來的禍患難以估量。如今要潛師尋得劉尚於江南,合兵一處共同禦敵。
若是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必立;如其不然,敗必無餘。成敗的時機,就在此一戰了。」
吳漢的戰鬥經驗相當豐富,先是秣兵歷馬、犒勞將士,進行一番戰地動員,調動將士們破釜沉舟、絕地求生、繼續奮戰的高昂鬥志;
然後,布置迷陣,製造錯覺。關閉軍營大門,高掛免戰牌,三天保持靜默狀態。在軍營里多豎旗幟,多生炊火、使煙塵不斷。
等到半夜,發現對面的敵軍沒有動靜,吳漢悄悄率領軍隊前去與劉尚匯合。這一真假難辨的「空城計」居然真的就瞞過了對面的謝豐。
第二天,被蒙在鼓裡的謝豐依然按照計劃兵分兩路,分頭攻打吳漢和劉尚。
吳漢率領全軍將士對他迎頭痛擊,
「殺啊!」
「沖啊!」
戰鬥非常激烈,從早晨一直打到下午,吳漢終於大破敵軍,陣斬公孫述派來的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大獲全勝。
得勝之後的吳漢不敢怠慢、趕緊向光武帝劉秀髮去捷報,並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評。
劉秀很高興,「這吳漢很懂得臨場應變,不錯,朕始終沒有看錯他。」
隨即寫信誇讚吳漢,然後說:「你回廣都,很是適宜,公孫述必不敢忽略劉尚而攻擊你。
如果他先攻劉尚,你從廣都五十里率全部步騎赴敵,剛好遇到他的危困,必可破蜀兵。」
此後,兩軍激戰於廣都、成都之間,漢軍八戰皆捷,圍困成都。
一時間,似乎成都被破,公孫述的滅亡又近在咫尺。
可惜世間的事往往是不如人意,盛極而衰,反覆折騰,當一個人最得意的時候,離成功最近的時候,往往需要謹慎再謹慎。
不然,一念之間便是天堂和地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