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將星隕落

  第258章 將星隕落

  也是這一年,建武九年(33年),祭遵在軍中去世,他是後來的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也是最早在河北追隨劉秀的一批人。

  此人少愛讀書,曾為縣吏。投奔劉秀後,執法如山,平定漁陽,討伐隴蜀,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劉秀稱帝後,任征虜將軍,封潁陽侯。克己奉公,喜愛儒術。

  其遵靈柩到河南縣,劉秀詔遣百官先到治喪場所會齊,他身著白色喪服駕臨,望著哭泣哀慟。

  回經城門,閱過喪車,劉秀涕泣不能自已。喪禮成,又親自以太牢之禮祭祀,如宣帝辦霍光喪事一樣。

  詔大長秋、謁者、河南尹護喪事,大司農負責費用。等到安葬,劉秀車駕再親臨,贈以將軍、侯的印綬,用漆紅了輪子的車子裝著,讓武士們排成軍陣送葬,諡封為成侯。

  安葬完畢,劉秀再親臨其墳,妥為安置其夫人家室。

  但讓劉秀悲痛的不止如此,時間邁入下一年,建武十年,不幸的消息又傳過來來。

  銚期病故,劉秀繼續親臨治喪,賜予斂服,贈衛尉、安成侯印綬,諡號為忠。

  此人身材魁梧,容貌威嚴,以忠孝著稱,在馮異的舉薦下,投靠劉秀,成為劉秀落難洛陽之時的少數心腹之一。

  參與平定河北,消滅王郎以及銅馬、青犢等起義軍,長期鎮守魏郡,為建立東漢立下赫赫功勞,歷任偏將軍、虎牙大將軍、魏郡太守、太中大夫,受封安成侯,累遷衛尉卿。

  不止如此,也是這一年,馮異與諸將攻落門。落門尚未攻下,馮異便病死於軍中。劉秀得知後,悲痛不已,賜諡號為節侯。

  論曰:「中興將帥立功名者眾矣,唯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焉。

  若馮、賈之不伐,岑公之義信,乃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全其慶也。」

  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劉秀拿著馮異曾經的笛子,站在西宮大殿盡頭,看向遠方,眼中有淚水。

  回憶又在呼嘯,淚划過眼角,殞落在人潮,風又起葉落地,思念更濃郁,自別離未停息……

  陰麗華還不知道,看著劉秀在哪裡獨自神傷,默默走過去。

  「陛下?怎麼了?」她柔聲詢問起來。

  劉秀淚流滿面,拿著竹笛,轉頭看向她,淚水模糊雙眼,「公孫薨了。」

  陰麗華愣住了,回憶襲擊劉秀的心頭。

  遙想當年,大殿內,劉秀招待他,馮異吹笛子。

  「好,詞曲甚秒,朕與公孫約定,待朕一統江山的時候,公孫在為朕吹奏此曲如何?」

  「臣願為陛下效勞。」

  兩人相視一笑,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若早知如此,朕必然不會派他去的,讓他好好修養,他給朕說過身體大不如前,可朕竟然還讓他操勞,朕實悔呀!」

  劉秀說著,捶打自己的胸口。

  陰麗華寬慰起來,「陛下莫要自責,是馮將軍自己要求去的,馬革裹屍是將軍的宿命,他是為大漢盡忠,為陛下盡忠……」

  劉秀手下有雲台二十八將,其中不乏讓人敬仰的英傑。但許多人獨對大樹將軍馮異,神往不已。

  那一年,劉秀看著階下囚的馮異,準備釋放他給予任用,而馮異卻要求放自己回去,因為老母還在城裡,並許諾日後必拿五城來報答劉秀。

  劉秀聽後感念他的一片孝心,也不管他是不是騙人,不顧眾人的反對,笑笑放走了他。

  不久,馮異堅守父城,先後擊敗了更始的十餘次圍攻只為等他到來,當劉秀最落魄時,馮異開城迎接劉秀獻上了五座城,只為當初的一份承諾和信任,又推薦許多同鄉,如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

  那一年,劉縯遇害後,劉秀迎接來最黑暗的時光,他表面不能表現一絲悲傷,一次次隱忍,隨時可能被殺害,他被誤解,被監視,只能在獨居時常哭泣……

  也是馮異前去寬慰,並趁機進言,勸劉秀乘機收攬人心以發展自己的勢力。

  那一年,劉玄屢次欲派遣劉秀經營河北,部下諸將皆以為不可。當時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任尚書之職,頗有權勢,也是馮異勸劉秀與之交好,各方經驗,他還暗中調查各郡太守對於劉秀是否同心。

  最終,他陪著劉秀走出旋渦,離開的長安,撫鎮河北!

  那一年,王郎在邯鄲起事,大肆逮捕劉秀,劉秀狼狽逃竄,率部眾自薊城疾馳南下,如同過街老鼠,許多人當想拿他的頭換取黃金和權力,到達饒陽治下無萋亭時已經深夜。

  正值天氣嚴寒,大家都感到飢餓疲勞,又是馮異不離不棄,急忙煮好豆粥供應。

  次日,劉秀對諸將說:「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等到了南宮縣,又遇到大風雨,劉秀率領隨從到道旁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飢。

  劉秀入據信都後,命馮異至河間一帶招收兵馬,並授偏將軍。此後,馮異隨劉秀擊破王郎、大敗鐵脛農民軍,平定河北,因功被封為應侯。

  那一年,劉秀平河北後,下一步便是洛陽,更始帝劉玄派出了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與河南太守武勃率共計三十萬大軍鎮守洛陽。

  劉秀為鞏固在河北的統治,只能自率大軍回師掃蕩農民軍,命馮異為孟津將軍,統率河內、魏郡二郡駐軍,抗禦朱鮪、李軼。

  又是馮異,他探知朱鮪、李軼不和,為了分化瓦解,致書李軼曉以禍福,指出劉玄政權已危在旦夕,而劉秀勢力則蒸蒸日上,勸其「覺悟成敗,亟定大計」。

  李軼自從通書後,不再與馮異交鋒。馮異利用這個時機,北攻天井關,攻取上黨郡兩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東十三縣,這些地區豪強割據的屯聚也都一一平定,歸降者十餘萬人……

  一時間神勇無比,天下大震動,更始政權搖搖欲墜。

  隨即,繼續分化離間朱鮪和李軼,趁機率所部渡河攻朱鮪,朱鮪逃歸洛陽,馮異軍直追至洛陽城下,圍城一周而歸。

  那一年,捷報傳到河北,諸將慶賀劉秀,並勸他即位稱帝。劉秀遣使令馮異來鄗邑計議,馮異也勸劉秀稱帝。劉秀告訴他:「昨夜夢乘赤龍上天,醒後,心中動悸不安。」馮異認為這是天命所示,並與諸將定議上尊號,大漢帝國又建立了。

  那一年,長安鄧禹屢屢大敗,赤眉囂張至極,劉秀幾面作戰,危機時刻,又是馮異代鄧禹率兵入關,主持關隴地區軍事,劉秀親自送到河南,賜以七尺寶劍……

  赤眉軍自長安東歸,與馮異所部相遇於華陰。兩軍相持六十餘日,又是他馮異收降五千餘人,穩住局勢。

  那一年,大司徒鄧禹與車騎將軍鄧弘引兵東歸,也到達華陰,並要求與馮異合兵進攻赤眉軍。

  鄧弘領兵攻赤眉,被赤眉軍擊潰,馮異不得已只好同鄧禹一起率兵前往救援,赤眉軍後退。

  他勸鄧禹暫且收兵,可鄧禹貪功追擊,被赤眉軍揮戈反擊,打得大敗,士卒死傷逃散,潰不成軍,鄧禹逃奔宜陽。

  危機時刻,又是他馮異收集潰卒並糾集附近地主武裝數萬人,整軍復戰,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著赤眉軍服裝,假扮赤眉軍。

  然後縱兵會戰,俟赤眉軍疲勞時,伏兵盡起。赤眉軍不別真假,驚惶失措,大敗於崤底,餘眾十餘萬東奔宜陽,陷入重圍之中,被迫投降,他穩定了關中。

  那一年,公孫述派遣將領程焉隨從呂鮪出駐陳倉。又是他馮異與趙匡迎擊,大破程焉,程焉退走漢川。

  馮異追戰於箕谷,再破程焉,回軍攻擊又破呂鮪,營保投降的很多。後來蜀又多次派遣將領乘間而出,馮異常給予摧垮挫敗。

  招來百姓,申理冤屈,前後只三年工夫,來上林歸附的人很多。

  那一年,有人上奏章說他在關中獨斷專行,殺了長安縣令,威望權力很重,百姓心中歸服,稱他為「咸陽王。」

  劉秀派人把奏章給他觀看,他上書謝罪,回洛陽自證清白,交出兵權,君臣一心,大漢穩固。

  那一年,劉秀因派遣的將領在隴右被隗囂打敗,改命他進軍栒邑。馮異還沒有到,隗囂派部將王元、行巡率領二萬多人下隴,因而分遣行巡攻取栒邑。馮異即刻驅兵,準備搶先占據栒邑。

  隨即,他使用計謀,騙過對手,暗中進城關閉城門,偃旗息鼓,行巡不知道,奔往栒邑。馮異乘其不意,驟然擊鼓建旗殺出,行巡軍驚慌錯亂奔走,馮異追擊數十里,大破行巡……

  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直到他死的時候,還是死在了軍中,馬革裹屍!

  這就是他大樹將軍,就是馮異,每次打完仗諸將們都爭論功勞,而只有馮異一個人悄悄的走去,坐在大樹下面,不居功,不自傲,謙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不僅戰功赫赫,收豫州,定關中,虎步關右,橫掃涼州;而且文武雙全,治軍有術、撫民有方。

  所以征討關中時,劉秀親自賜予馮異七尺玉劍並告誡他,此次西征並非為了征伐,而是以安撫為重,馮異領旨前去,一路布施恩信,降者無數。

  後世俠義無雙的太史慈,就曾以馮異自比,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劉秀的其他大將基本上都有劫掠的事跡,而馮異卻沒有,可謂是東漢開國最優秀的武將。

  與馮異有關的成語有「坐樹不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披荊斬棘」、「畏天知命」、「以逸待勞」、「引車避道」等……

  這便是他馮異的一生,一個傳奇名將的一輩子,可惜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他死了,但他一統天下的心愿還得繼續,劉秀會替他完成的。

  建武十年(34年),耿弇、來歙、蓋延等將領攻破落門,隗純投降。光武帝劉秀親繼續讓劉瀚建國,自領兵征討高平,未能攻克,便派寇恂到高平,催促高峻投降。

  高峻派軍師皇甫文出城拜見寇恂,表面言辭謙恭,卻表現出不屈的姿態。寇恂大怒,準備處死皇甫文。

  眾將領勸諫說:「高峻有精兵萬人,多數持有強弩,西遮隴道,連年無法攻克。現在想讓他投降卻反而殺了他的使者,恐怕不合適吧?」

  寇恂不答應,便殺了皇甫文。寇恂派副使回去告訴高峻說:「軍師無禮,已經殺了他。你想投降,就趕快投降;不想投降,就堅守城池。」

  高峻驚恐萬分,當即打開城門投降。眾將領都向寇恂祝賀,並問道:「敢問殺了其使者而迫使城池投降的原因是什麼呢?」

  寇恂回答說:「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謀臣,他拿出的計策都是致我們於死地的。今天他來辭行,言辭不屈,必定沒有投降的心意。保全他則皇甫文會用反間計挑撥我們與高峻的關係;殺了他則高峻會因失去心腹之人而膽怯。所以我們就讓他投降了。」

  眾將領都說:「我們比不上您啊。」於是便將高峻押送洛陽。

  岑彭、吳漢、臧宮等將領調動南陽、武陵、南郡的士兵,桂陽、零陵、長沙的水兵六萬人,在荊門會合。

  漢軍因為水兵耗費糧草,就討論解散水兵。岑彭認為蜀軍勢力強大,水兵不能解散,便上奏皇帝說明情況。

  「這個水軍耗費糧草,吳漢、臧宮等人都想解散了,但岑彭認為蜀軍勢力強大,水兵不能解散,你們認為應該如何?」

  朝廷內,劉秀看向眾人,詢問起來。

  已經十歲的劉瀚開口了,「父皇,水軍培養不容易,哪裡能隨便解散,南方多水路,天下一統,必然要水軍,哪裡有蜀地還沒有攻打下來,天下未曾一統就解散水軍的道理?這不是自斷臂膀嗎?」

  三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培養水軍雖然耗費錢財,但真不容易,後來曹操如果有足夠多的水軍,赤壁之戰就不是那個樣子了,已經一統天下了。

  劉秀點頭,「嗯,強兒說得有道理,可是這糧草?」

  這些年,劉強時不時來朝廷上晃動,看著還年輕,但大家都熟悉這個太子了。

  一旁的鄧禹開口了,「省一省吧,陛下,太子說得有道理,哪裡有天下還沒有一統,就裁撤水軍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便不裁撤了。」

  這邊得到批准,岑彭在軍中招募搶攻敵人浮橋的勇士,許以重賞。偏將軍魯奇應募,率勇士駕船逆流而上,直衝浮橋。

  結果戰船被江中攢柱阻住,難以前行。魯奇一面率軍士死戰,一面用火把焚燒攢柱,將橋樓燒毀。岑彭盡起全軍,順風並進,所向無前。

  蜀軍大亂,溺死者數千人。漢軍斬殺任滿,生擒程泛,而田戎則逃回江州。

  岑彭保奏劉隆為南郡太守,自己則率領臧宮、劉歆進占江關,並嚴肅軍紀,號令軍中吏士,不得虜掠百姓。

  所到之處,百姓都奉獻牛酒,犒勞部隊。岑彭接見當地長者,對他們說:「大漢哀愍巴蜀久見虜役,故興師遠伐,以討有罪,為人除害。」並堅決不肯接受牛、酒等物。

  百姓大為喜悅,爭著開門歸降。劉秀遂任命岑彭守益州牧,而每攻克一個郡,岑彭都先兼攝太守職務……

  這一下,一統天下近在眼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