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劉秀並不完美

  第247章 劉秀並不完美

  除了封郭聖通為皇后,封她的兒子劉強為太子,為了安撫河北部眾,在南陽將領的授意下,耿純回到京師,主動說:「臣本是官吏家子孫,有幸逢大漢復興,聖主即位,我備位列將,被爵為通侯。現在天下略已平定,臣無處施展才志,願意試治一個郡,盡力報效。」

  劉秀自然知道他的打算,「你既治武事,又想修文治嗎?」

  耿純點頭,他只是為了躲避風波,劉秀就拜耿純為東郡太守,當時東郡還沒有平定,耿純視事數月,盜賊都清靜安寧了。

  本來算是暫時安慰了,但沒有想到一個壞消息傳過來了,西征軍鄧禹大敗。

  劉秀一登帝位,就派使者持節拜鄧禹為大司徒。並說:「詔令前將軍鄧禹:深執忠孝,與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孔子說過:『自從我有了顏回,弟子們日益親密。』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功勳尤著。如果百姓不親,缺少五常的訓導,你作為司徒,應對百姓施行五常的教化,五常的教化在於寬厚。今派遣奉車都尉授你印綬,封為酇侯,食邑萬戶。」

  鄧禹這時只有二十四歲,二十四歲封侯拜將,那是相當厲害的,不愧後來能成為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鄧禹這傢伙,是人才,年輕時就是神童,遊學長安,與劉秀交好,新莽敗亡後往投劉秀,勸其以河北為基地,收攬民心,待機取天下,以此深得信任。

  後率軍鎮壓銅馬起義軍,又破更始將王匡、成丹諸部於河東,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搞內政,出謀劃策,這傢伙厲害無比,但軍事能力在二十八將眾並不突出,常常打敗仗,被人調侃為常敗將軍,不是人人都是諸葛亮,六邊形戰士,全方位無死角的。

  韓信攻無不勝,戰無不克,但要他搞內政,遠遠不如蕭何。

  鄧禹在劉秀帳下不僅僅是負責行軍打仗和出謀劃策,他還經常向劉秀舉薦一些韜光養晦的人才。

  而劉秀在任用和派遣將領之時也會向他徵求意見,所以雲台二十八將中排第二的吳漢,第三的賈復以及第五的寇恂等人的任用其實都有鄧禹的推薦的因素在其中,而後來他們的表現也都證明了鄧禹的識人之明。

  這傢伙干蕭何或者張良的事情都可以,而且能幹得非常不錯,但唯獨干韓信的事情不行,打仗要死人的,沒有一點天賦,不經過長期磨鍊。

  除非天賦異稟,如同霍去病,不然難成名將的,而且霍去病又有漢武帝給他支持,那是全國性的,鄧禹雖然有劉秀支持,但劉秀遠遠沒有一統全國,敵人很多。

  趁著赤眉、綠林兩大起義軍反目之際,鄧禹被劉秀安排領軍向西攻入關中,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並且分給他麾下精兵兩萬人,但鄧禹一路的進展其實並不算順利,光是河東郡他便攻了十天,可謂是一波三折。

  更始帝劉玄也對鄧禹的進攻重視起來,派出了由王匡等人合軍的十餘萬大軍前去圍攻鄧禹,鄧禹此番遭遇了大敗,甚至還損失了手下的大將。

  其他將領想要勸鄧禹撤退,但鄧禹並沒有答應。結果第二天原本該乘勝追擊的王匡卻因為這一天的日子不夠好,選擇了避戰,可笑吧,打仗還看日子,這為原本已經危在旦夕的鄧禹軍隊送來了寶貴的休整時間。

  等到第二天王匡再次進攻時,鄧禹誘敵深入,一直到王匡的軍隊到達軍營下才發起進攻,最終大敗王匡,並得以徹底平定河東郡。

  平定了河東之後的鄧禹繼續西進,順利擊敗了更始政權組織的抵抗軍。

  不過,這時赤眉軍也攻入了長安,綠林和赤眉的反目成仇最終由赤眉大獲全勝。

  赤眉雖然擊敗了更始政權,但由於赤眉軍對關中的百姓過於殘暴,導致關中百姓都不願意接受赤眉的統治,而這時候不斷取得勝利還擁有嚴明的軍紀的鄧禹軍就成了關中百姓所嚮往的統治者。

  於是對鄧禹的部隊望風而降的人越來越多,每天都有上千人前來歸降,甚至達到了號稱「百萬降軍來投」的程度。

  這個時候的鄧禹可以說是極其順利,所向披靡呀。

  更厲害的是,鄧禹每到之處,常停車住節,慰勞問好,父老童稚,白髮垂髻,擠滿在他車下,莫不感激歡樂,於是鄧禹名震關西。劉秀對此非常高興,幾次寫信讚揚他。

  鄧禹的部眾都皆勸他入關,直接進攻長安。但鄧禹卻取持重態度,不欲速進,便對眾將說:「不然,現在我部眾雖多,但能打仗的卻少,前面沒有可依賴的積蓄,後面也沒有可供轉運的資財。

  赤眉軍剛剛攻取長安,財富充實,士氣銳不可擋。然而盜賊群居,無整天的打算,財谷雖多,變故萬端,哪能堅守下去呢?

  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廣人稀,穀米牲畜多,我們暫時整軍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察赤眉軍的弱點,才可以設法進攻他們哩!」

  於是引軍北至縌邑縣,鄧禹所到之處,擊破赤眉軍別將諸營保,郡縣都開門歸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兒子手奉鄧禹曉諭各地的文書歸降,鄧禹派遣他到國都去。

  很多事情往往勝極而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劉秀因關中未定,鄧禹又久不進兵,遂下詔催促鄧禹進兵長安,詔令說:「鎮撫西京,司徒,是堯;亡賊,是桀。長安的官吏民眾,惶惶無所依歸。應掌握時機進討,安定撫慰西京,以維繫百姓的心。」

  可鄧禹仍堅持前意,他穩重是好的,太穩重也不好,繼續派軍攻取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諸縣,留將軍馮愔、宗歆守枸邑,自統主力平定北地(今甘肅慶陽和寧夏吳忠一帶)。

  但馮愔、宗歆二人爭權相攻,馮愔遂殺宗歆,因而反擊鄧禹,好傢夥,這還沒有怎麼打,手下自己反叛了?

  鄧禹看情況是不對,在雲陽屯兵,立刻遣使問計於劉秀,劉秀問使者馮愔最要好的人是誰,使者說是護軍黃防。劉秀猜馮愔、黃防不能久和,回報鄧禹說:「逮捕馮愔的人,一定是黃防。」

  鄧禹按照劉秀的指示,招降叛軍將領的好友黃防,最終使得叛軍內訌,黃防反叛馮愔,將其捉拿服罪。

  雖然叛亂得以順利平定,但鄧禹的軍威從此便受到影響走了下坡路。

  處理完內亂的鄧禹繼續西進進攻赤眉,而赤眉軍則因為長安的糧草已經耗盡而向西朝扶風郡進發,原本長安對鄧禹來說已經唾手可得,可是赤眉軍並未就此罷休,整肅軍隊後對鄧禹進行反撲。

  結果可想而知,鄧禹大軍繼續遭遇慘敗。壞消息可不止這一個,鄧禹在招降漢中王劉嘉的過程中,又因為斬殺了倨傲無禮的漢中國相李寶,導致李寶的弟弟攻打鄧禹,鄧禹再次損兵折將,接連慘敗逼得鄧禹敗走高陵。

  甚至他的軍士飢餓,都靠吃棗菜度日。劉秀於是讓鄧禹回來,詔令說:「赤眉缺糧,自然會向東而來,我只要折斷策馬的杖去鞭打他就可把他打敗。不是諸將值得憂慮的,不要再妄動進兵。」

  鄧禹以受任而功不成為慚愧,幾次驅飢餓之兵去征戰,常不利。

  常敗將軍名不虛傳呀,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手下的士兵經常吃不飽,他又不能像赤眉一樣劫掠,所以戰鬥力自然一般。

  本來以為鄧禹戰敗,已經夠讓劉秀頭疼的,結果左邊王霸,右邊馬武兩人又帶來了一個個壞消息來了。

  看著他們欲言又止的樣子,還有痛苦的表情,劉秀只能無奈揮揮手,「說吧,又有什麼壞消息?」

  這麼多年,劉秀已經鍛鍊了一個強大的心臟,畢竟是上過戰場的,死人堆里爬出來的,能力和接受力也是槓槓滴。

  右邊的王霸率先開口了,「陛下,西線鄧禹失利,被赤眉軍所困,北邊漁陽彭寵叛亂。」

  劉秀捂著頭有點無奈,自言自語的說道:「派兵嗎?派誰去剿滅他?」

  還沒說完,一旁的馬武又開口了,「陛下,不僅如此啊,東邊劉永,濮陽五校軍作亂,危及洛陽……」

  劉秀一時間想發怒,但又無法發怒,他只感覺腦袋在發疼,腦瓜子嗡嗡的,「又是四線同時作戰,伱們都下去吧,朕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劉秀說著站了起來,或許是太猛了,差點摔倒下去,兩人連忙扶著他,「陛下,陛下你千萬保重龍體,以天下為重。」

  劉秀深吸一口氣,「朕知道,朕知道,沒事,沒事,慢慢來,還會比當初朕和你們被王朗追殺的時候更壞嗎?」

  他嘴裡雖然這麼安慰自己,但多少有些失落,這困難當真是多,而且特別是的彭寵反叛,對他打擊確實有一些大了。

  想當初,劉秀還在征討王朗的時候,彭寵在後方為他徵調幽州突騎、轉運糧草,物資供應、源源不斷,可以說是劉秀的「蕭何」,兢兢業業、勞苦功高。

  所以,剛做出來一點成績,彭寵就開始有些飄飄然,以老資格自居,當然,他資格確實比較老。

  彭寵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親彭宏在漢哀帝時任漁陽太守,因為不肯依附王莽,與何武、鮑宣一起被王莽殺害。

  彭寵少年的時候,就在南陽郡做郡吏。王莽地皇年間,朝廷從四方招募來的優異之士,授予官爵,稱為元士。彭寵由於才能卓越,被推薦到長安做到大司空士。

  公元22年(地皇三年)四月,彭寵跟著主將大司空王邑去宛城平叛,圍剿舂陵軍。

  昆陽之戰慘敗之後,彭寵跟著王邑逃到洛陽(今河南洛陽)。驚魂未定之際,彭寵突然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有人告訴他說,他的胞弟也參加了宛城漢軍。彭寵嚇的心驚膽戰,擔心自己遭受連累,就與同鄉人吳漢一起逃出洛陽,到漁陽郡尋找父親彭宏以前的老部下,以求暫時安身。

  後面新莽被劉玄滅亡,更始帝劉玄下詔任命彭寵為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代理太守職務),又任命吳漢為漁陽郡的安樂縣令,作為彭寵的屬下。

  就這樣,拿著劉玄的任命書,彭寵繼承父業,做了漁陽太守,彭寵確實很有才幹,到任後整飭武備,撫慰軍民,漁陽郡很快就安定了下來。

  劉秀來河北後,他也算是不留餘力的支持劉秀,可是,一心向前拓展的劉秀沒有想到、更沒有滿足彭寵不斷膨脹的期望。

  結果彭寵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於是,憤懣、不得志的彭寵就有些心懷不滿、牢騷滿腹。

  等到劉秀稱帝,開始論功行賞、加官進爵。結果,吳漢、王梁這些彭寵當年的部下,因戰功並列為三公。

  特別是大司馬、廣平侯吳漢都享有四個縣的封地,而唯獨彭寵沒有同時更進一步,止步不前。

  於是彭寵的不滿終於開始爆發了。

  他認為,以前在他手底下的小縣令吳漢、王梁,見到他都得立正、敬禮、畢恭畢敬,現在居然能位列三公,那自己這個老上級、也有過突出貢獻的創始元老,那不得更厲害,結果你好像把我給忘記了。

  所以,被鬱悶、不解、憤怒遮蔽雙眼的彭寵,堅定地認為:「是劉秀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用完自己以後,把自己給遺忘、撇一邊了。」

  有老句話咋說的?

  雞不會妒忌擁有整座糧倉的主人,卻難以容忍另外一隻雞比它多啄一粒米。

  彭寵求封無望,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只好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北方各郡,因為戰爭的破壞,民生凋敝,殘破不堪。

  只有彭寵治理下的漁陽郡,沒有遭到大的兵燹,經濟比較富裕。另外,漁陽郡靠近大海,礦藏富足,西漢時期就設置有鹽鐵官。

  因此,彭寵鼓勵郡中諸縣煮鹽冶鐵,然後到各地去販賣。把賣來的錢有買成糧食、珍寶囤積起來,日子過得非常富裕。

  其實到這個時候,他雖然心有埋怨,但還沒有想著反叛劉秀,好死不死,為了統一幽州十郡的指揮領導,劉秀下令:「任命朱浮為幽州牧,旨在對北部邊陲加強控制。」

  朱浮年輕有為,想要在幽州做出一些事業。這就跟彭寵的想法發生衝突,彭寵依仗老資格,拒不執行年輕上司朱浮的命令。

  你什麼東西,老子投靠劉秀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幹啥呢?憑什麼指揮老子?

  而且幽州牧朱浮一向驕矜急躁,自以為高人一等。又是文人出身,自然看不起武將身份的彭寵;

  而一方諸侯出身的彭寵,本來就心氣不順,加上性格倔強,不肯退讓半步。這下可好,針尖對麥芒!兩人之間的嫌隙怨恨越來越深。

  朱浮決定先發制人,向劉秀秘密上奏,其中有不少是挖坑、陷害彭寵的。說他集結大量軍隊和糧草,意圖很難預料,建議劉秀早點下手。

  這個時候,劉秀的做法就有些令人不解、耐人尋味了。

  他先是將朱浮上奏的話故意泄露給彭寵,讓彭寵知道朱浮正在舉報他圖謀不軌,想要以此來脅迫彭寵、讓他擔驚受怕,收斂一些。最後,再下詔令徵召彭寵入朝,然後自己寬慰一下,留在身邊,估計事情就過去了。

  其實,不論幽州牧朱浮上奏的是事實還是誣陷,劉秀此時對彭寵在漁陽背著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非常不滿了。

  你想想,作為開國皇帝,如果自己的地方將領跟朝廷派來的文職長官搞不好關係。

  更重要的是他還手握重兵、擁兵自重、到處囤積錢糧,是不是令你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善用帝王權術的劉秀對彭寵採取的是恩威並施、先當頭一棒、敲山震虎,再給胡蘿蔔的先壓後拉的懷柔之術。

  而且,估計他也是想將彭寵調虎離山、徵調入朝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更為穩妥。

  但是讓劉秀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詔令下達以後,彭寵並沒有馬上執行,而是上疏說了一個要求,「陛下要臣去洛陽去也可以,但是陛下必須答應臣一個條件!幽州牧朱浮再也不能繼續任職了,臣要和他一起到朝廷中去對質!」

  劉秀看到彭寵的奏章後很不悅,認為彭寵實在是不象話,居然膽敢幹涉朝廷官員的任免,還與自己討價還價,你是得寸進尺呀,要不這皇帝你來當?

  因此,劉秀嚴詞駁回了彭寵的提議,命令他立即動身,不得延誤時日!

  本來彭寵還想著跟朱浮一起進京,當面在光武帝劉秀面前辯論一番,他堅信自己能夠得到劉秀的支持,也覺得只要說清楚,劉秀就不會殺他。

  可是,劉秀卻只讓他一個人來,朱浮卻留在幽州,這一下子更加重了彭寵的疑心,我能說得清楚嗎?

  對彭寵來說,這是個極為敏感、極為危險的時刻,已經開始鑽進牛角尖,要咽不下這口窩囊氣了。

  此時,如果有個賢內助,對他進行疏通、勸導、安慰、鼓勵。

  或許,彭寵還有「懸崖勒馬」、「浪子回頭」的機會。

  可惜,他沒有!

  正在彭寵愁眉不展之際,他的夫人發話了。這個女人性格剛強,見到丈夫莫名其妙地受這麼多窩囊氣,也為丈夫感到憤憤不平。

  於是,她就私下勸彭寵不要去洛陽,她說:「如果夫君應徵去了洛陽,您不僅會受制於人,而且還可能有生命危險。好端端地呆在漁陽多好!這麼富裕的地方做官,跑到洛陽去做什麼?!」

  她不但沒有對彭寵進行開導、勸解,堅決反對彭寵去洛陽。

  反而,利令智昏、野心膨脹、狂妄至極的勸彭寵,趁天下還沒有最後平定,讓彭寵起兵背叛劉秀、割據自立。

  彭寵極度動搖了,但還沒有下定決心,可已經有想反的想法了,他準備最後跟自己的親信商議,結果一商議,大家都怨恨朱浮、一致認為不能去洛陽。

  於是,彭寵終於開始秣兵歷馬,準備反叛。

  這邊,劉秀一看詔書下達結果彭寵遲遲不來。也反思自己的行為有些過激、不妥,就立刻派彭寵的堂弟回漁陽去勸導彭寵,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來到洛陽,與自己一起共商國事。

  只不過,這一切補救都來得太晚了。

  可以說,彭寵的反叛有他自己的過激行為,也有朱浮的煽風點火,可劉秀自己有些地方也處理不妥當。

  當然這個時候劉秀才當了一兩年皇帝,自然沒有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之後那麼有力量和遠見,當皇帝也是要學習的,沒有誰是完美的,劉秀也是如此,他並不完美,但他在接近完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