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此劉秀非彼劉秀

  第227章 此劉秀非彼劉秀

  綠林軍趁著戰勝之威,揮師北進,兵鋒直指宛城。

  這邊,新朝得到消息,王莽假裝表現得異常吃驚,

  「前日還報告大勝呢?那可是十萬大軍,十萬大軍呀!」

  國師劉歆連忙說道:「陛下呀,先前小長安是勝利了,可是對甄阜和梁丘賜大意輕敵,將輜重留在沘水縣的藍鄉,他們率10萬精兵南渡黃淳水,前鋒達沘水,在兩河之間安營紮寨,同時拆掉架在黃淳水上的橋樑,示無還心。

  然後與賊軍決戰,結果先是被截取輜重,隨後一場大戰敗了,一敗塗地呀,被殺或溺水死亡者近兩萬餘人,甄阜、梁丘賜也劉縯被殺死,賊軍士氣大漲,周邊的流寇也都紛紛去投了劉縯……」

  「這反賊劉縯竟然如此厲害?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十萬大軍趕去鎮壓赤眉軍,已經有成效了,如今南陽又出亂子,應該如何是好呀?」

  王莽裝作十分頭疼的樣子,殊不知,他早知道結果,盼著這一天呢。

  「陛下切勿著急,赤眉的叛軍雖然勢力大,但離關中尚且遙遠,而宛城是關中的門戶,若是宛城有失,則我關中危險了,長安、洛陽兩都就難以保全了,為今之計,只有召集天下的雄師救援宛城了。」

  「快快去辦,朕就不信了,朕這幾十萬天朝大軍,滅不了一個小小劉縯?昭示天下,凡殺死劉縯者,獎勵食邑5萬戶,黃金10萬斤,並賜上公的官位。」

  「諾!」

  看著劉歆離開的背影,王莽忽然有些想笑,他心中喃喃自語:「你應該察覺到什麼了吧?過些時日要反了吧,殺劉秀?就是這麼來的,後世那些營銷號,我也是醉了,昆陽之戰呀,早點來到吧,就看先生的手段了。」

  而劉歆心情沉重的回到自己的府邸,把最新命令發布下去,他眼神凝重,他看著天空,眼神有些飄忽。

  「人是會變的嗎?還是權力腐蝕你了?從新野回來之後,你就變了,我們曾經的想法,都忘記了嗎?」

  劉歆是華夏歷史上的文化巨匠,他和王莽是青年時代的朋友,兩人相識相交四十五年,可謂志趣相投,情意深重的好兄弟。

  他年輕時不得志,全靠王莽一手提攜,王莽能建國稱帝,劉歆功不可沒。新朝建立後,劉歆位列四輔,成為王莽集團核心中的核心,可他明顯感覺王莽變了,變得薄情寡義,變得失去的曾經的樣子。

  他沉思沒有多久,一個下人就進來了,「啟稟國師,直道讓公求見。」

  直道讓公指的王涉,他是漢末新莽時平陵東(今山東濟南東)人,西漢曲陽侯王根之子,也就是王莽的堂弟。

  王莽稱帝,認命他為衛將軍,襲爵為直道讓公,以宗族受寵信。

  「讓他進來吧。」劉歆說著,同時心裡有些疑惑,他想著這人這麼晚了找他有什麼事情?

  「諾!」

  僕人下去了,沒有多久,王涉就進來了,如今的他已經50多歲了,但走路健步如飛的。

  「直道讓公,這麼晚了,找我有什麼事情?」劉歆單刀直入。

  王涉看了看四周,劉歆秒懂,讓下人都下去了,單獨和王涉交談起來。

  「國師才學是大漢最淵博的,應當聽說過《河圖赤伏符》,其中有一句話,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劉歆微微一愣,隨後裝作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未曾聽聞。」

  王涉微微一笑,一副你別裝,我已經看透你的樣子。

  「國師當年為何改名呀?」

  「為了避諱先帝的名字呀。」

  「這句話的意思是漢室當復興,國師你劉秀當為天子,如今陛下弄得天怒人怨的,南方赤眉擁兵幾十萬,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率十萬大軍前去鎮壓,結果效果全無,只能眼看賊軍做大,如今南陽又起兵,天下將傾覆呀,國師難道沒有打算?」

  「劉秀為天子」是王莽新朝中後期,社會上流傳的一條讖言,由於劉病已還有胡亥的示範,以及王莽篡朝成功的讖言,大家這個事情對讖言是十分相信的。

  後來人們認為這個「劉秀」就是指光武帝劉秀,但當時的人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時劉秀雖然有點名頭了,但遠遠不夠。

  在大家的眼中這個「劉秀」就是劉歆,劉歆早在漢哀帝登基時,為了避諱(漢哀帝名劉欣),已改名劉秀。

  王涉這次之所以來,是因為他的一個門客叫西門君惠的江湖術士,前些日子對王涉說:「漢室當復興,國師公劉秀當為天子!」

  還搬出了《河圖赤伏符》中的話語,進行了詳細分析,王涉一看,堂哥這皇位怕是坐不穩了,起義軍到處都是,從天鳳5年(公元18年)到如今地皇四年(23年),已經七年了,起義軍越來越強大,絲毫沒有被滅的跡象呀。

  他一合計,感覺這是對的,決定造反,免得隨著王莽一起被滅,他找了第一個幫手,大司馬董忠。

  董忠領中軍,手上有兵權,要想謀反,他是重要的環節。董忠加入後,他決定去遊說劉歆,並請劉歆領頭。

  「直道讓公,你回去吧,我今晚沒有見過你,這話我就當沒有聽過,一切就此打住。」

  對於這個,劉歆雖然心動,但堅決拒絕,他怕這是試探。

  王涉看火候不夠,直接說道:「國師忘記了劉棻、劉泳和劉愔怎麼死的嗎?也忘記了王宇、王獲、王臨是怎麼死的嗎?」

  這下,可把國師劉歆觸動了。

  劉歆有三子一女,分別是長子劉迭、次子劉棻、三子劉泳、還有女兒劉愔。

  總體來說,王莽對劉歆一家也算是關照有加,在將劉歆提拔為四輔,封嘉新公的同時,把他三個兒子都分別封侯拜爵,擔任要職,還將他的女兒許配給自己的三子太子王臨。

  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劉棻和劉泳捲入了的甄豐甄尋父子謀反案中,被殺了。

  其實,在王莽政治集團內部一直存在兩大派系,一派是以劉歆為代表「更天命派」,主張西漢天命已亡,王莽就應該順應天命,取代劉漢建立新朝。

  另一派就是以甄豐為代表的「輔漢派」,主張王莽應該霍光之事,上麒麟閣那種,留下千古美名,不應該改朝換代。

  最終,王莽建立了新朝,甄豐對此很失落,他就想和王莽分庭抗禮,錯以為王莽真相信符命之說,於是決定從符命上做文章。

  出于謹慎,他先借別的事試了一試。說新室應當在陝地設立二伯,甄豐為右伯,太傅平晏為左伯,仿效周公、召公的舊例。

  這道符命呈進去,竟得到王莽的批准。接著他和兒子甄尋野心爆棚,以偽造「符命」,謀娶「黃皇室主」。

  那黃皇室主就是王莽的女兒,漢平帝的皇后,後來的新朝公主。

  王莽自然很生氣,這是蹬鼻子上臉的,怒氣沖沖地叫罵:」黃皇室主是天下之母,怎能做甄尋的妻子?」

  於是,下令抓捕甄尋,甄尋負案逃命,甄豐自殺。

  案件追查的結果是包括「二伯分治」及謀娶黃皇室主的「符命」,都是劉棻等參與偽造的,因此,劉棻和劉泳被殺,劉歆痛失兩個兒子。

  而劉愔死於地皇二年(公元21年),因太子王臨謀反案被株連。

  王莽殺兒子,是絲毫不手軟的,也是,都不是他兒子,想殺就殺唄。

  當年,王莽建立新朝,因為第三子王安恍惚糊塗,估計是被他嚇的,他還沒有篡位之前,先殺了四子王獲,又殺了大兒子王宇,這還不嚇人?

  故而,王莽立第四子王臨為太子。

  當初,王莽的嫡妻因為王莽幾次殺死了她的兒子,眼睛都哭瞎了,王莽為了消除負面影響,便讓太子王臨住在宮中照顧她。

  王莽與嫡妻身邊的侍女原碧有私情,後來兒子王臨也跟她搞到一起,恐怕事情泄漏,兩個人便計劃一同殺死王莽,也可能他們發現王莽不是那個王莽了,被替換了。

  王臨的妻子劉愔是國師劉歆的女兒,會觀察星象,她告訴王臨宮中將會有白衣之會,就是會有喪事發生。王臨喜悅,以為自己計劃的事會成功。

  他還沒有來得及幹掉王莽,就被察覺了,公元20年,因王莽認為「臨有兄而稱太子,名不正」,故封王安為新遷王,立王臨為統義陽王,王臨被打發到外面的宅第居住,他更加憂慮恐懼。

  當王莽的妻子病得厲害的時候,王臨給她一封信說:「皇上對於子孫極為嚴厲,從前我的哥哥長孫(王宇)和仲孫(王獲)都是三十歲的年紀就死了。現在我又剛好三十歲,恐怕一旦母后有什麼不幸,我就不知道會死在哪裡,而且父皇似乎變,我總感覺他不是以前的他了!」

  後來,王莽來探望妻子的病情,看見了那封信,大怒,甚至在妻子死後,不讓他參加喪禮。

  葬禮結束後,王莽立即逮捕原碧審問,原碧完全承認了通姦、謀殺等情況。王莽不想弄出太大政治旋渦,想要掩蓋這件事。

  派人殺死了奉命辦案的司命及屬官,屍體埋在獄中,死者家裡都不知所在,然後賜給王臨毒藥,王臨不肯喝,自殺而亡。

  王莽又逼著國師劉歆推卸責任,他無奈只能說:「義陽王本來不懂得星象,事情是從劉愔發端的,是她蠱惑的。」

  這一下,劉忻也只能自殺了,在王莽的逼迫下,劉歆又忍痛捨棄自己的女兒了。

  好傢夥,短短十一年間,劉歆的二子一女都死於王莽之手,雖然說事出有因,但已經年逾古稀的劉歆,面對兒女的悲劇結局,心中怎麼會不悲憤?

  劉歆的態度雖然依舊,可朝中人人皆知,他心裡估計會怨恨王莽,所以王涉才敢找他。

  「國師若是不信任我,我可以留下印信,我對天發誓……」

  王涉眼淚鼻涕表達誠意,賭咒發誓,古人是注重誓言的,所以劉歆相信了。

  「好,東方必成,待太白星出。」

  劉歆握著他的手,顫抖著答應了,這預示著他和王莽徹底決裂了。

  於劉歆而言,做出這個決定是極其痛苦的,尊崇儒家思想的他,民本思想深種。若是有明君可以挽救瀕臨潰敗的西漢,救百姓於水火之中,那必然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他對王莽改立新朝十分支持,他與王莽情同知己,十分信任這個好朋友,認為王莽會有一番利國利民的作為,所以對王莽十分信任。

  而且,王莽其人,節儉樸素,禮賢下士且關心平民。在劉歆看來,比當朝皇帝合格許多。因此一心一意追隨王莽,為王莽把握政權費心費力。

  可現實是殘忍的,兩個兒子才華橫溢,頗有才能,得王莽器重,最後卻疑因涉及謀反案而被處死。

  身為太子妃的女兒也捲入謀反案而被逼死,想他劉歆一片忠心,只為了心中的理想,兩子一女卻都慘遭疑心而死,劉歆對王莽的猜忌之心和狠毒已經有所不滿了。

  更重要的是,由於王莽大興土木,討伐匈奴和邊境小國,使得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

  加上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流民逃跑成為強盜,一時之間,天下大亂,起義不斷,而王莽對此竟束手無策,無動於衷……

  種種事件,讓劉歆對王莽失去了信心,他能明顯的感覺王莽變了。

  自己一心追隨的明主原來不過是權勢的追捧者,先前王莽表現的愛民親民也都是假象,王莽在位期間並無什麼利國利民的大成就,反而讓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劉歆對王莽的期望值徹底跌落谷底。

  夢醒了,這是他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反王莽,就是反自己此前45年的支持與付出,反自己的理想,反自己的一生,可他不得不反了,他已經看出新朝離滅亡不遠了。

  可他雖然和王涉,還有大司馬董忠達成一致,但在行動日期上,劉歆堅持一定要等到「待太白星出」。

  作為儒生的他是最迷信的,劉歆本人對「讖緯學說」更是迷信得無以復加,可就是這個等待太白星的過程,使他的政變功敗垂成。

  董忠這傢伙,估摸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根本不知道謀反的事情要知道人越少越好。

  好傢夥,他為了政變成功的機率大一點,策反了一名叫孫伋的司中大贅,結果孫伋向王莽告了密。

  然後,董忠便被王莽派人斬殺在皇宮門前。

  隨即,劉歆看事情敗露了,逃了,被王莽下令追殺,批文中說的是追殺劉秀,因為劉歆早就改名了,他這假劉秀也真被殺了,屍體被帶回來了。

  「王莽殺劉秀?後世那些營銷號真會吹,穿越者為什麼只會有一個?可你不是那個劉秀呀,以為改名就是他了?若是他,我怎麼捨得殺?

  人類的想像力,有時候很強,有時候很弱,他們怎麼想得到,我們遊走在歷史之中,卻在時間之外,一切皆有可能呀。」

  王莽看著劉歆的屍體,有些感慨,「何必呢?我其實不想殺你的,畢竟和你相處還不錯的,你文采確實好……」

  「秀呀,我在這裡等你喔,當皇帝也無趣啦!」

  他的目光幽遠,似乎能看到整個大漢。

  此時,在南陽的劉秀,忽然感覺身體一冷。

  「怎麼了?秀?咱們才打勝仗了,你怎麼不高興。」他的大哥劉縯詢問起來。

  「沒有什麼,大哥,只是感覺好像有人在暗中窺探我一般。」

  劉縯看了看四周,發現就他們兩個,笑著說:「哪裡有人呀,你呀,有點疑神疑鬼的,最近打仗壓力大,好好休息。」

  劉秀訕訕一笑,「可能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