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劉秀起義
地皇三年(22年),夏秋之季節。
南陽地區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饑荒,使得原本是一個富饒的農業城市南陽已經變得滿目瘡痍。
大片的農田因為長時間的乾旱和蝗災,已經變得顆粒無收。
曾經是稻田的地方,現在只剩下一些乾枯的稻草根在土裡。
原本繁忙的市集也變得冷清,商人們關門歇業,街上只有一些衣衫襤褸的難民在遊蕩。
在這個艱難的時期,人們為了生存,開始變得六親不認。
家族、朋友、鄰居,甚至是親人,都難以倖免。
每個人都在為食物而奔波,甚至有人開始偷竊和搶劫,這些原本安靜的鄉村,現在變得混亂起來。
官府根本沒有作為,他們忙著打仗,剿滅起義軍,每天都有人餓死。
而劉秀因為善於經營田產而避免了饑荒,但他哥哥劉縯所收攬的門客中有不少人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甚至很多人乾脆去參加綠林軍了,劉秀因此差點受到牽連。
好在劉秀在災荒之年收穫了不少糧食,於是為了躲避官吏追捕,他逃到商業繁榮的宛城去賣糧食了。
而這個時候,宛城有兩個精神小伙,準備幹大事了,這兩人叫李通和李軼。
李通的家族世代以經商出名,可為是家財萬貫,他的父親叫李守,身長九尺,據說容貌與常人特別不同,為人嚴肅堅毅且刻板,居家如處官廷。
李守最開始的時候是跟著劉歆混飯吃的,算是半個弟子,也喜好天文歷數和預言凶吉的圖讖之學,曾經擔任新朝的宗卿師。
平帝五年,王莽攝政,郡國置宗師以主宗室,蓋特尊之,故曰宗卿師也。
李通因為父親的提攜,混得不錯,擔任五威將軍從事,後來出任巫縣縣丞,有能幹的名氣。
後來有一次,李通聽見父親李守說過圖讖上講「劉氏復興,李氏為輔」,心裡經常想著這件事,他是要幹大事的,要封侯拜見將的,怎麼能幹一個小小的縣丞?
他當即決定,這誰愛干誰干,反正老子不幹了,說辭職就辭職,很是任性。
當然,他有任性的資本,人家家裡很富足,是鄉中第一。
恰好這兩年,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興起,感覺都快打到南陽來了。
李通感覺機會來了,他的理想有可能會實現了,便找到自己要好的堂弟李軼,商議說:「現在四方擾亂,王莽這老傢伙的政權眼看就要垮台,漢朝當興起。
南陽的劉氏宗室,只有劉縯兄弟能泛愛並容納豪傑,可以與他們共謀滅王莽興漢朝的大事。」
李軼笑著說:「大哥和我所想的一樣呀,不愧是兄弟呀,劉秀如今就在宛城,咱們去找他吧。」
「你引薦一下吧。」
李通立刻就派李軼去迎接劉秀,劉秀不知道要幹啥,但感覺李通是個士君子,故而敬仰,所以自然答應前去見面。
「次元兄,久仰大名,幸會幸會,今日相見真是三生有幸。」
「哪裡哪裡,文叔兄是正兒八經的帝族後裔,又進過太學……」
兩人見面先是一番吹捧,然後相談甚歡,談了很久,握手極為歡暢,都快成為知己了。
大概感覺火候到了,李通拉著微微醉的劉秀說道:「文叔兄,王莽能當皇帝是因為一句讖文,你可知道?」
劉秀一愣,好傢夥,你直接稱呼王莽的名字,他如今是皇帝,被人知道要殺頭的。
但他沒有糾正,這說明李通信任他,而且如今對於王莽這個皇帝,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人尊敬了,民間咒罵的他不計其數,直呼其名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知道,元始五年,孟通在疏浚水井時挖到了一塊白色的石頭。這石頭上圓下方,怪異的是,身上還有紅色的字,寫道:宣布安漢公王莽為帝。」
所謂讖文,很早就有,「讖」是巫師或方士等以讖術製作的一種隱語或預言,作為吉凶的符驗或徵兆,又稱讖語、符讖、符命、圖讖。
早在秦始皇那裡就有了,而且非常出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當年覺得這個讖言中的「胡」自然是指的胡人,也就是北方的匈奴,於是令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以絕亡秦之患。
後來,始皇帝還覺得不穩妥,又令蒙恬修築萬里長城,以防胡人南侵。
可秦始皇哪裡知道,這「亡秦者,胡也」中的「胡」指的是「胡亥」,而非胡人,大秦果然亡在胡亥手中,在他手中快速衰敗。
同樣,楚南公在楚國滅亡時曾預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意思是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族屈、景、昭,也還是定要滅亡秦國。
而最後,項羽確實給了大秦致命一擊,背水一戰,坑殺秦軍,為大秦敲喪鐘。
而後,《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
劉病已果然成為了漢宣帝,大漢中興呀。
所以,王莽為了自己當皇帝,自己埋石頭,讓人挖出來,弄出了『宣布安漢公王莽為帝」的讖文,他也真當上皇帝了。
這一下,導致好多人不得不信這讖文,加上古代封建迷信,神學大行其道,大家自然更篤定這些有的沒的。
這些東西吧,信則有,不信則無,相信的人多了,也許真就有了。
就連劉歆,因為一部《河圖赤伏符》的古書,上有一句讖語:「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他從讖語中看出,有一個叫劉秀的將要成為天下之主,遂改名劉秀。
「你知道嗎?文叔兄,我看到一個讖文說『劉氏復興,李氏為輔』呀,這王莽篡位,如今才多年,就天怒人怨,災禍四起,漢室當興呀,文叔兄你心思敏銳、聰明睿智、仁義無雙、學富五車,當復興大漢!」
李通就講了全部讖文的事,拉著劉秀的手很是激動。
劉秀開始很意外,連忙說:「次元兄秒贊了,我凡夫俗子,一屆農夫,怎麼敢?」
其實對於這些讖文,劉秀沒有那樣相信,他前些年經歷過的,當時拜訪太師劉歆的時候,劉歆對劉秀這個名字很注重,劉秀當時只是疑惑,後來才明白原來是因為那個讖文。
一位隱居在宛城的叫蔡少公的算卦先生,劉秀20出頭的時候,還是個一無所成的窮小子,有一天,他和姐夫鄧晨,還有一幫朋友去參加一個宴席,蔡少公也去了,席間蔡少公也說了一句「劉秀當為天子」,
當時的劉秀愣住了,他忽然明白國師當年問他名字的原因了。
所以在座的都認為是國師公劉歆,劉秀開玩笑地說了一句:「難道就不是會是我嗎?」
他其實真是在開玩笑,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
所以,今天聽見李通的「劉氏復興,李氏為輔」,他也沒有特別在意,傻乎乎的以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
但他還是選擇了答應李通,進行起事。
因為他想到哥哥劉縯結交了許多豪俠人物,有成大事的希望,而且自己平時也觀察出王莽已到了敗亡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做出一番大事,他怎麼娶陰麗華?
如今他都28歲了,還沒有成親,不是娶不到老婆,而是對陰麗華一見鍾情,念念不忘!
他時時刻刻記得當時在長安說的志向:「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他們雖然說是起義,但其實在朝廷眼中這就是謀反,要禍及家人的,而李通的老爹李守還在長安。
劉秀就看著李通說:「既是這樣,你父親該怎麼辦呢?」
李通早就想清楚了,「我已經有辦法了。」
因此,他向劉秀詳細陳述他的計劃,劉秀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與李通相約結,定下謀議,計劃在立秋那天趁都試騎士的機會,劫持前隊大夫甄阜以及屬正梁丘賜,因而號令大眾宣布舉事。
商討完畢以後,李通讓劉秀與李軼回到舂陵,去找劉秀的大哥劉縯,商量舉兵相應,派堂兄的兒子李季去長安,把計劃告訴李守。
而這一邊,劉秀的大哥劉縯早就想起兵了,他老早覺得王莽這老傢伙太不是東西了,竊取了我們老劉家的江山也就算了,關鍵他還不好好當皇帝,把這大好河山弄得烏煙瘴氣的,不能慣他這毛病,必須迎頭痛擊,把老我劉家的江山搶回來。
他不光有想法,而且勇氣驚人、乾脆利落,說了做、定了就辦,決不拖泥帶水、瞻前顧後。
這些年,他都在努力,暗中緊鑼密鼓地開始招兵買馬,他要搭台子唱戲,自己當主角,成為下一個劉邦。
這邊,劉秀帶著李軼找到他,把想和李通造反的事情一說,本來應該一拍即合的,可劉縯竟然不答應。
「你們弄吧,別帶上我。」
「大哥,這是為何?你不是最想起兵的嗎?如今怎麼不答應了?」劉秀很疑惑,劉縯看了看他身邊的李軼,將自己弟弟劉秀單獨拉到房間裡來。
「你是不知道,我和李家有私仇。」
「怎麼回事?」
「當年,你還小,父親病重,我讓李通的堂哥李儒來看病,他架子大,蠻橫無理,還詛咒咱們父親,我就殺了他,如今他們和我們合作,這可是謀反,要是他們從中作梗,如何了得?」
「大哥,如今他們都參與了,如何從中作梗?都是要殺頭的,他們只能一條道走下去了,況且咱們起義,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最終,在劉秀的一番勸說下,劉縯答應一起起兵,又派劉秀去宛城聯繫李通。
可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劉秀一到宛城,便發現李通全家被殺,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屍於宛城,只有李通逃出來了。
原來,李通派李季去通知老爹,這人在路上病死。
他只能再派幾個人去通知李守,這人多了,消息自然會泄露,李守得到消息,想逃亡回去。
李守素與同鄉人黃顯相友善,黃顯時為中郎將,他也聽到消息了,連忙對李守說:「現在關門把守很嚴,你的形狀相貌特別,你這樣將往何處去?不如去朝廷請求自歸。現在事情還沒有發生,只要能脫身就可免禍。」
李守聽從他的話,即上書請求歸鄉,奏章沒有來得及上報,留在宮中。
這個時候,消息傳到宮中了,王莽知道後,先是一愣,隨即暗自微笑,喃喃自語:「劉秀,你終於要起兵了,朕看來也快死了,先生會保護好你的,我按照歷史走就對了。」
他隨即,就把李守逮捕入獄。
黃顯為李守求情說:「李守聽說兒子犯了大罪,不敢逃亡回去,遵信守義,歸命於你。我黃顯情願帶著李守到東邊去,曉諭他的兒子。如果他的兒子真的要造反,我就命令李守面向北方自刎,以謝大恩。」
王莽裝作打算同意,這時前隊甄阜上書奏明李通要暗中起兵的狀況,王莽又裝作大怒,準備殺掉李守,黃顯為他爭辯,於是李守、黃顯一併被殺,連同李守在長安的家人也全部被殺。
南陽方面得到消息,就殺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屍於宛城。
這邊,劉秀知道情況,人都傻了,這是出師不利呀,他也找不到李通,連忙帶著李軼馬不停蹄的趕往舂陵。
公元22年10月,劉縯感覺時機終於成熟了,加上已經和弟弟約好了,內部的準備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外部的綠林三軍也鬧騰得風生水起了,甚至馬上就要干到南陽來。
他覺得這是幹大事的好時機,於是便宣布造反了。
可是,劉縯宣布造反,效果卻沒有他意想之中的那麼好,在他的想法中,應該是她他振臂高呼,周圍的人一呼百應、全力支持。
然後,他一路卡瓜切菜,就可以建立高祖一樣的事業了。
結果,現實很殘酷,大多數地方族人都覺得這小子是吃飽了撐的,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帶著大家往火坑裡跳幹嘛?
甚至他們老劉家的宗親們直接破口大罵:「劉縯這小子是要把我們大家都害死才善罷甘休呀!」
這他媽還能起兵嗎?大家都不支持呀,弄得劉秀的老哥劉縯很是尷尬,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就在這個時候,劉秀趕過來了,他穿的非常莊重,穿著武士的衣服,戴著高高的帽子,打扮的非常亮眼,一時間就驚艷了眾人。
他一進來,就大聲說:「各位叔叔伯伯兄弟們,我大哥說的很對,如今正是我們復興漢室的時候,沒有發現我們劉氏越來越衰敗了嗎?你們怎麼忍心讓賊寇奪取我們劉家的江山?
而且百姓處於水火之中,我們留著高祖的血脈,自然要救百姓於水火……」
劉秀因為平時辦事踏實、為人謙恭、見識不凡、風度翩翩也挺招人喜歡的,而且這些年他務農、求學、經商,遊歷四方,也積攢了很多人脈。
更為關鍵的是,劉秀身上有當時在社會高層中廣為流傳的「劉秀當作天子」這塊金字招牌,使得很多人對他都很有期待。
不得不說,這劉秀當作天子這句話還是有影響力的。
反正他一番微言大義,這劉氏家族人一看,這麼靠譜的劉秀都起兵了,大家就決定幹了。
於是,起義馬上要拉開帷幕了,可隨後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差點使得起義夭折。
我越來越感覺這些寓言是有人這麼說過,很多人相信了,許許多多人相信,慢慢去推動它,最終把它變成了事實。
很多事情往往是要相信才能看到,一個事情,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又怎麼能夠做得到呢?
就像那些先烈們,他們看不到今天,但他們相信自己的後代會過上現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他們為之努力,飛蛾撲火,為之流血犧牲,為之不顧一切……
所以才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有時候千萬人的信念,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因為相信,所以看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