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孝死了

  第196章 孝死了

  夜色朦朧,完成登基大典的,皇帝劉據來到了皇宮中,拜見了他的母親衛子夫。

  「給母后請安了。」

  「起來吧,你現在是皇帝了。」衛子夫拉著他,仔仔細細的打量起來,眼中欣慰。

  「以後也時常去甘泉宮,你父皇那裡請安,別怕,你現在是皇帝了,但該有的孝道還是必須有,我大漢以仁孝治理天下。」

  「諾。」

  「明年改元,順便把進兒封為太子,有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你地位就更穩固一些,進兒都二十多歲了,確實該幫你分擔了,聽說王翁須給進兒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這一晃眼,本宮都有重孫了,還沒有來得及去看本宮這重孫呢。」

  衛子夫說著,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她口中的進兒是劉據和妻子史良娣的嫡長子,如今已經二十多歲了,前些年娶了王翁須,此女以歌舞女入太子家為家人子。

  太始年間,王翁須得寵於劉進,今年,王翁鬚生下兒子,其身份升為皇孫妃,稱王夫人。

  除了他,太子劉據還有二個兒子,劉古和劉華,一個12歲,一個5歲,都是小妾生的,還有一個女兒劉紅,是和史良娣生的,已經16歲了,可以嫁人了。

  「兒臣倒是見過,很乖巧,還沒有來得及取名。」

  「沒事,取名不著急,現在重要的是穩固地位,爭取民心,而且特別要小心你那三個弟弟,燕王劉旦能言善辯,廣有謀略,雖然喜好招攬遊俠武士,他應該是不會反你的。

  昌邑王因為有李廣利和劉屈氂的勢力支持,以前對你最有威脅,現在劉屈氂死了,李廣利在逃,他的威脅不大了。

  唯有廣陵王劉胥行為沒有法度,恣意妄為,體魄壯健,力能扛鼎,能空手與熊、野豬等猛獸搏,就怕他做出什麼事情來……」

  漢武帝一生只有六個兒子,他的子嗣相對於其他各朝代的皇帝的子嗣來說,不是一般的少。

  嫡長子是劉據,二兒子叫劉閎,是王夫人所生的,被封為齊王,旦早夭,還無子。

  三兒子就是燕王劉旦,四兒子是廣陵王劉胥,其中三兒子和四兒子都是李姬所生,一母同胞。

  五兒子就是劉髆,是李夫人所生,被封為昌邑王,如今還在京城,都沒有就封,前面兩個都去封地了,唯有這昌邑王在京城,可見漢武帝對他的寵愛了。

  當然,就些年漢武帝老來得子,又多了一個劉弗陵,如今才五六歲,剛剛會讀書識字。

  衛子夫的話不多不少,都是精闢之言,兩人談論到深夜,談了很多,包括他這些兄弟的安撫,包括未來的一些政策……

  直到看著衛子夫有些疲憊,劉據才慌忙道:「這些可以日後再說,兒臣都知道,母親早些休息,千萬保重身體,不可過分操勞。」

  「好,畢竟是皇帝了,以後自稱朕。」

  「在母后面前,兒臣永遠是您的兒子,先是兒子,才是皇帝。」

  衛子夫笑了,揮揮手道:「你下去吧,也注意身體。」

  劉據準備回宮,當他轉身要走的時候,衛子夫叫住了他。

  「母后還有何事?」

  衛子夫欲言又止,還是開口道:「你要小心劉瀚。」

  劉據心裡一咯噔,「母后為何這麼說?」

  「沒有他,你當不上這帝王,可你想封他為王,他都拒絕了。」

  「那是因為,若是封王,太傅就的離開京城了,不能輔佐朕了,太傅為大漢盡心竭力,開疆拓土,母后還懷疑他什麼?像是他這麼把天下百姓裝在心中的人,五百年都難出一個,可謂古之聖賢……」

  「一個人沒有什麼要求,往往是最大要求,沒有欲望,往往有最大的欲望,聖人才是最可怕的,也許他真是聖人,據兒,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母后五十七年的目光,看不透他,你的父皇,統領天下50多載,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什麼人沒有看過,還是輸給了他……」

  「夠了,母后,不要再說了。」劉據的語氣罕見的強烈了起來,「太傅因大漢無後,而且怕是沒有多少時日了,母后怎麼能這麼揣度太傅呢?這會讓他寒心的,此想法,如當年楚王流放屈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母后難道看不見太傅一片赤誠?」

  ……

  兩人有些不歡而散,劉據疲憊的回到自己宮殿了。

  「恭迎陛下。」史良娣如今已經是快40歲了,有些年老色衰了,但劉據沒有過多喜新厭舊,這一點他比漢武帝好,兩人感情一直不錯。

  「起來吧,等明年,朕就封你為皇后。」

  「只要陛下安好,一切都好。」

  兩人四目相對,似乎有千言萬語。

  「陛下估計也累了,小花,去準備給陛下洗漱。」

  ……

  甘泉宮內,自從經歷過那天的事情之後,漢武帝越發的蒼老,他就像是被抽走了脊柱的軟體動物。

  宮裡所有尖銳的東西都被收走了,既怕漢武帝自殺,也怕漢武帝砍人,派了些以前宮內的宮女和內侍過來伺候漢武帝,甘泉宮四周更是被劉瀚的親兵團團圍住,幾乎使這個地方與世隔絕。

  霍光倒是被劉瀚留下來,特地照顧漢武帝,畢竟他和漢武帝也算是相處快接近30年了,十幾歲就被霍去病帶回漢武帝的身邊,那時候應該是在公元前120年前後,現在已經是公元前91年了,時間過得太快了。

  「今天是那逆子登基的日子吧?」

  霍光猶豫了一下,點頭說道:「是的。」

  「罷了,罷了,看這逆子能做的如何,看他有什麼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漢武帝如今記憶力其實不好了,時常忘東西,有點老年痴呆的前兆了,可他還是鄭重的記住了這一天,劉據的登基,就意味著他徹底失去所有的權利,帝王只有一個。

  太上皇看似地位尊貴,其實決策權並不強。

  當然,這也算是老劉家的傳統,差一點,他們就成為了創造太上皇這個詞的創始人。

  華夏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稱的太上皇應該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不過秦莊襄王未曾稱帝,生前也並未稱太上皇,其太上皇之號是秦始皇稱帝後追尊的。

  自此之後,除唐玄宗隔代追尊老子之父李敬為太上皇外,少有死後被追尊為太上皇之例。

  唐朝皇帝姓李,為了抬高自己,他們自稱為老子後裔,尊老子為聖祖。唐高宗乾封元年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其後,玄宗又於天寶年間一再加號為「大聖祖玄元皇帝」、「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並於西京、亳州設太清宮……

  而第一位在生時已被尊為太上皇的人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華夏歷史上唯一未成為帝王卻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所以,這麼看,劉據尊漢武帝為太上皇,似乎有理有據了,漢高祖就是這麼幹的,劉邦可算是孝死了,「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史記項羽本紀》有記載:及相持成皋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其實他當時投降那是最下策,這麼說反而很高明。

  而且看看人家後來的做法,也不能說他不孝順。

  劉邦當皇帝之後,對劉太公也是禮敬有加,他把劉太公接到了皇宮中居住,日理萬機的他還是堅持每五天去拜見自己的父親一次,陪老父親說說話聊聊天。

  後來,就有人說劉邦是皇帝,劉太公只是算是臣子,哪有皇帝給臣子請安問好的?

  劉太公覺得也是這樣,為了維護劉邦皇帝的尊嚴,每次劉邦前來拜見他的時候,他就出門迎接,不讓劉邦下跪。

  劉邦最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封自己的老爹為太上皇,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下跪請安了!

  劉太公在皇宮裡久了,就像是後世家鄉的老父親來到大城市一般,看著繁華,吃得好,住得好,可惜不開心,很少有人說話,人也不熟悉。

  在老家的時候,人家劉太公可以與左鄰右舍說說話,沒事鬥鬥雞,吹牛喝酒,小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

  劉邦想了一下後,立即在皇宮旁邊新建了一座小城,完全模仿老家的模樣,並且把部分鄰居接過來陪同老父親……

  這麼來看,他似乎很孝順,但裡面好像又摻雜了些別的東西,因為劉邦是帝王,他的好些動作就不能那麼單純的看待了。

  漢初的功臣認為秦朝滅亡是由於未能用仁孝治國,法律太嚴厲了,致使人心潰散,反叛四起,所以應加強社會仁孝教化。

  劉邦幹掉異姓王之後,大封劉氏諸侯王,建立起「家天下」。

  而按漢初制度,諸侯王內政獨立,劉邦唯恐他們尾大不掉,所以強調「天下同姓為一家」,希望以「孝」團結劉氏諸侯王,從而理清君臣關係,使諸侯王安守本分,共同輔佐天子以享富貴。

  劉邦倡導孝道,自己也以身作則,如尊其父為太上皇,如在社會基層重置三老,如注重對下層百姓的教化,強調孝道,其實是為了地位的穩固,為了解決劉氏宗室內部問題。

  所以,從某些方面看,劉據這也算是繼承高祖遺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