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小人物創造大歷史

  第181章 小人物創造大歷史

  這些年陸續發生了一些事情,但劉瀚都沒有太關注。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

  中大夫白公復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歌之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臿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言此兩渠饒也。

  御史大夫杜周去世,始周為廷史,有一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兩子夾河為郡守,家訾累巨萬矣,以暴勝之為御史大夫。

  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

  武帝東巡,至成山拜日,登芝罘,浮大海而還,行幸東海,獲赤雁,作《朱雁之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飲榮泉。赤雁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神所見,施祉福,登蓬萊,結無極。象載瑜十八,太始三年行幸東海獲赤雁作。」

  因為教員一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後世很多人以為漢武帝文采一般,但教員那是比喻手法,將漢武帝與秦始皇並列。

  但其實在歷代帝王中,漢武帝的文采不差,至少比秦始皇強,可人家始皇帝的功績是不需要任何文采來錦上添花的,一個始皇帝足以說明一切。

  大概是二十年前,才四十多歲的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陰縣祭祀后土,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

  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便寫下了一首《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此詩歌以景物起興,然後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後感嘆樂極生悲,以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為結束。

  全詩比興並用、情景交融,意境優美,音韻流暢,且適合傳唱,成為華夏文學史上「悲秋」的佳作,歷來受到讚譽。

  後世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讚嘆它:「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

  《庚溪詩話》中也讚美它說:「武帝《秋風辭》,言固雄偉,而終有感慨之語,故其末年,幾至於變。」

  由此可見漢武帝文采確實不錯的,此外,他還有《悼李夫人賦》、《瓠子歌》、《柏梁台詩》、《天馬歌》等。

  只是後世唐詩朗朗上口,很是出名,大漢之前的詩歌,自然感覺一般了。

  身為大漢天子的他,一生享盡榮華,又如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衰老和死亡,這是他最恐懼的,從那以後,他更是執著尋仙問道。

  說來也可笑,人類總是在孜孜不倦的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可往往得到了,卻又棄之如敝履。

  也是在太始三年,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大有寵,生皇子劉弗陵,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同時舉劾無所避,江充也日益得寵。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越發蒼老的武帝東巡泰山,又西巡至安定、北地……

  江流石不轉,沒有什麼能阻擋時間的流逝,轉眼來到征和元年(前92年),大勢將傾……

  這一日,漢武帝在涼亭中小睡,忽然夢到有人拔劍砍向自己,噗嗤一聲,鮮血四濺。

  「啊?」

  「有刺客!」

  漢武帝被嚇醒了,大喊起來,眯著眼睛。

  「拿下刺客。」

  「抓刺客,抓刺客。」

  一時間,四周的羽林軍抽出寶劍,如臨大敵,把漢武帝保護在中央,四處觀望。

  「這邊!」

  「那邊!」

  漢武帝隨便指著,迷迷糊糊的,他感覺好像四周都有刺客,金日磾立刻讓羽林軍封鎖未央宮,大肆搜捕,結果搜索半天,啥也沒有。

  一個都尉顫顫巍巍的來稟報,「陛下,臣搜遍了宮內的每一個角落,未曾發現刺客。」

  漢武帝聲音突然大了起來,「你的意思是朕在撒謊?」

  「臣實在不敢呀。」都尉冒著冷汗,他知道大概率是漢武帝老眼昏花,可這能說嗎?

  漢武帝是死都不會承認自己老眼昏花的,他憤怒的大叫起來,「拉下去,給朕砍了。」

  「陛下,陛下,臣冤枉呀。」

  都尉大叫著,可他註定悲劇,這是封建社會,帝王要你死,你就得死。

  「傳令,封鎖長安城,抓捕刺客!」

  「諾!」

  一時間長安城人心惶惶,再加上這段時間,很多方士及各類神巫聚集在京城,大都以旁門左道的奇幻邪術迷惑眾人,無所不作。

  一些女巫進出宮中,教宮中美人驅災避禍的方法,在每間屋裡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為相互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對方詛咒皇上,大逆不道。

  這一下,漢武帝大怒,將相關人等一律誅殺,受此牽連的大臣也有好些被誅殺,足足有數百人。

  「刺客抓到沒有?是誰呀?」

  顯然,不管是不是眼花了,漢武帝就認定有刺客,他是要指鹿為馬呀,沒有刺客,伱也必須給朕找出一個刺客來。

  江充倒是機靈,立刻說道:「陛下,臣懷疑是朱安世,傳言他武藝高強,聽說最近來了長安。」

  「對,陛下,一定是他。」蘇文肯定著。

  朱安世,號稱陽陵大俠,算是西漢遊俠的代表,武藝不錯,經常劫富濟貧,搞得大漢某些地方不安寧,官府抓了好幾次都沒有抓到,蘇文和江充和自然就說他是刺客了。

  「傳令,可逮捕這個朱安世著,朕封侯。」

  好傢夥,這一下,漢武帝是下血本了,朝廷上下,摩拳擦掌的準備拿下這個朱安世。

  大家雀雀欲試,可有一個地方格外的平靜,那便是蘭陵侯府,

  「大勢將起了,至多一年,你準備好了嗎?」

  劉瀚看向舒雨竹,兩人四目相對,對於這一天,他們顯然準備很久很久了,也期待許久許久了。

  舒雨竹笑了笑,「你是在問我,還是在問你自己?」

  「是呀,既然要走,就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無論結果如何,我不是有你嗎?大勢都知道,還怕啥?」

  劉瀚隨即轉身,來到了密室中,裡面有50多人,都是他的心腹,或者說錦衣衛的骨幹。

  「現在長安,錦衣衛有多少人?」

  「只有1000人。」說話的是熊二這些年越發蒼老了,不止是他,熊大和光頭強這些年也越發老了,熊大已經快拿不起刀了,由他兒子熊大毛接任他的位置。

  「都是精銳吧?」

  「百里挑一,若不是侯爺要精銳,還有保密,咱們能拉起上萬人,要加快速度嗎?」

  「不用,其他地方呢?」

  「大概有4000人,分散各地,邊疆最多,要想辦法召集他們過來嗎?」

  「抽調精銳,分批慢慢進入長安,這路引咱們還是好弄的,記住只要1500人就夠了,1500人,進入幾十萬人的長安,不會引起注意,加上長安本來的1000人,一共2500人,足以,兵在精不在多,多了更容易泄露。」

  「是!」

  「要不要提前聯繫太子?」

  「不用,他干他的,我干我的,不用我推,他也會被逼到那個地步。」

  ……

  在劉瀚悄悄咪咪準備的時候,長安又發生大事了,太僕公孫敬聲被抓了。

  西漢在很大程度上是繼承大秦的,比如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

  略微有改革,比如漢文帝時罷太尉官,其職責歸屬丞相,他還下詔讓御史大夫成為全國最高檢察官。

  漢景帝把「奉常」改為「太常」;把「衛尉」改為「中大夫令」;把「廷尉」改為「大理」;「典客」改為「大行令」;「治粟內史」改為「太農令。

  漢武帝時,進行了大的改革。漢武帝從根本上加強了中央集權,突出了皇權,削弱了權位過重的丞相權力,把中央官員分為外朝官、內朝官。

  他用「大司馬」就代替了太尉,把「太農令」改為大司農,把「大行令」改為「大鴻臚」,「郎中令」改為「光祿勛」……

  但無論怎麼改變,三公九卿的框架是沒有變的,這12人是大漢權力除了皇帝外最大的人。

  若是只是一個太僕,其實也沒有多大不了的,在漢武帝手下死的三公九卿還不少,丞相都一個接著一個,問題是這公孫敬聲是丞相公孫賀和衛君孺的兒子,這衛君孺可是衛子夫的親姐姐。

  當年,準確的應該是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正月戊寅的時候,當時的丞相石慶薨了。

  武帝欲拜公孫賀,也就是自己姐夫為三公之首,因自漢高祖以來,丞相皆用列侯任之。

  故武帝於當年的閏三月丁卯封公孫賀為葛繹侯,並詔其續任丞相之職,然而公孫賀卻不想干。

  因為當時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對大臣的要求及監督非常嚴格。自丞相公孫弘老死任上之後,前後當過丞相的李蔡、莊青翟、趙周皆因罪自殺……

  好傢夥,這丞相簡直是燙手山芋呀,一個個自殺,誰敢當呀?

  前任石慶雖秉承其家嚴謹作風,亦數次受到武帝譴責,晚年的漢武帝是越來越愛發脾氣愛殺人了。

  公孫賀害怕自己不能擔此重任,一但有所紕漏恐將禍延於身,故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綬,直到看見漢武帝生氣後,他才不得已拜受。

  公孫賀升任後,太僕之位空缺,於是,武帝又將自己的外甥、時為侍中的公孫賀與衛君孺之子公孫敬聲擢升為太僕。

  這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和討好公孫賀,潛台詞就是說:「你放心啦,咱們是親戚呀,朕不會虧待你和你家人的,你看吧,朕立刻把外甥給加官升職了,夠意思吧,朕不可能坑姐夫的呀。」

  公孫賀多聰明,領導的餅他是懂的,漢武帝的脾氣,他更懂,此後的日子,公孫賀絲毫沒有當上丞相的開心和猖狂,那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每天提心弔膽的過著日子。

  雖然少不了被漢武帝的訓斥,但最起碼性命無憂,就這樣太太平平的過了十一年,這也算是不錯了,成了漢武帝時期幹得最長的丞相了。

  漢武帝在位54年,用了13位丞相,分別是:建陵侯衛綰、魏其侯竇嬰、柏至侯許昌、武安侯田蚡、平棘侯薛澤、平津侯公孫弘、樂安侯李蔡、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牧丘侯石慶、葛繹侯公孫賀、彭城侯劉屈氂、富民侯田千秋。

  平均一位能幹4年左右,這公孫賀足足幹了11年,簡直是牛大發了。

  可是呀,老爹戰戰兢兢的,兒子卻開始坑爹了,他公孫敬聲是誰呀?老爹是丞相,姨母是皇后,姨父是當今皇上,太子是我表哥……

  在大漢,他是可以學螃蟹走路的,不對,應該是螃蟹是可以學他走路的,橫著走嘛,估計螃蟹都沒有他橫。

  他當上太僕之後沒幹別的,就會花天酒地,錢沒有了,直接挪用北軍軍費,這些年,前前後後挪用數額高達一千九百萬。

  北軍是什麼?那是皇帝的禁軍,漢武帝時,擴大北軍,改北軍中壘為中壘校尉。又增設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七校尉,分別駐守長安城中及附近各地,並隨軍出戰,中尉也改稱執金吾,不再統率北軍。

  北軍可以說是大漢最重要,最精銳的部隊,長安的安全,打匈奴,平叛亂,基本上全指著它,好好對待猶恐不及,可現在,一千九百萬的軍費沒有了,不小心引發兵變該怎麼辦?

  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漢武帝自然不能再慣著了,當即下旨,將公孫敬聲拿入大牢,必須得給北軍一個交代。

  依照漢武帝六親不認的習慣,這公孫敬聲多半是死翹翹了,公孫賀當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死呀,不然就是四大悲劇了,老年喪子。

  他知道漢武帝下詔搜捕陽陵縣人朱安世還沒捕獲,急於將其逮捕歸案,甚至發了能抓捕他就封侯的聖旨,於是公孫賀自己請求追捕朱安世來贖公孫敬聲的罪。

  他年紀也不小了,跟漢武帝差不多,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找到漢武帝,說不能老年喪子,又打感情牌,漢武帝看著姐夫如此,就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公孫賀的請求。

  後來,公孫賀動用所有關係,花了大約一兩個月以後,果然抓獲朱安世,把他交給漢武帝了。

  本來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可往往小人物創造歷史,朱安世的一個供述,直接點燃了巫蠱之禍的導火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