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枷鎖無處不在

  第155章 枷鎖無處不在

  為了討伐大宛,漢武帝專門請當時有名的儒家學者孔安國寫了一篇討伐檄文,就是為了師出有名。

  劉徹時期,由於他早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湧現一大堆儒生,比如申公、王臧、趙綰、董仲舒、公孫弘、孔安國、孔臧等等。

  本來漢武帝想讓董仲舒寫的,結果聖旨還沒有到,人家就去世了,享年75歲,在古代是了不得的喜喪了,能活上70歲的人,真的不多,他死後得武帝眷顧,被賜葬於長安下馬陵。

  董仲舒之前,其實儒生也是千千萬萬,為什麼就董仲舒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呢?

  而且漢武帝還聽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主要是董仲舒略微改造了儒學,給儒學賦予了更強的宗教意味。它是安一撫人類心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在思想解放之前,宗教在維護一個國家的統治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類總是天然的想給自己找一個依靠,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著靠那……

  然後求神拜佛,在中國的春秋戰國和希臘的黃金時代這兩大人類思想高一潮過去之後,哲學又漸漸抵擋不住宗教了。

  而董仲舒做的正是把哲學宗教化,在華夏的文化傳統中有神麼?當然有了,上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下至土地爺、財神爺,華夏的神仙估計是最多的。

  這麼神多說明我們很信神,但又不信,老百姓是感覺什麼有用就拜什麼,求姻緣,拜月老,求生孩子,拜觀音,求高中,拜文曲星,求發財,拜財神爺,求下雨,拜龍王……

  這完全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求的其實是心裡安慰。

  除開這些神,他們完完全全都相信的只有一個,那便是天,也叫老天爺,它極其神聖,至高無上,是不可替代的。

  可以這麼說,幾乎在華夏每一部先秦經典裡面都可以看見天的存在。

  從《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論語》的吾誰欺,欺天乎;

  從《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到《荀子》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從《詩經》的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到《楚辭》的天命反側,何罰何佑可見。

  老天爺的形象,在華夏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的。

  董仲舒不愧是大儒,他是睿智和淵博的,他極其敏銳地看出了天的意義:天是華夏文化傳統中最有潛的神祗,它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

  於是,他把戰國時期開始盛行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陰陽、五行學說大幅添加到了儒家學說當中,從而開創了他那個著名的天人感應學說。

  其實從嚴格的意義來說,開創這個詞也不準確,因為在戰國時代中國出現了一部著名的醫書叫《黃帝內經》,裡面就有這些。

  這本書很厲害,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它和《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號稱四大古典醫書,學中醫是離不開《黃帝內經》的。

  可以說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便是借鑑了《黃帝內經》,他從此給儒家學說鋪上了一層濃重的宗教色彩。天的地位,自此更加至高無上。而且所有儒家理論,都因為有了天地支持,而更加不可撼動。

  儒家變得至高無上了,他更是提出了那個著名的三綱五常理論。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本來,這跟周公提出的以禮治國和孔子提出的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並沒有什麼區別。可在周公和孔子那裡,這些都是比較自然的制度或道德規範。

  好傢夥,到了董仲舒這兒,他給這些理論做了許多跟天有關的神聖包裝,這些教條便成了不可動搖的真理。

  是什麼力量可以讓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宗教,不,應該是天。

  可以這麼說,董仲舒奠定了君臣父子這套絕對綱常倫理的理論基石,這樣一套完美的用宗教統治人心的理論,身為統治者的漢武帝自然高興無比,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明確寫道:尊者取尊號,卑者取卑號。故德侔天地者,皇天佑而子之,號稱天子。

  而漢武帝自然要做天子,這是皇帝最耀眼的封號,是皇帝權威最有力的支持,上天的兒子,你敢反抗嗎?

  而且,漢武帝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迷信長生,追求仙神的人,他自然更相信這些。

  可以說,在漢武帝的支持下,董仲舒造了一個華美而無比結實的籠子,把華夏百姓這一關,就是兩千多年。

  也許這看著是糟粕,可想想,我們的房子,後世普通人窮極一生追求的只是一堆鋼筋水泥,它像不像是一個更大的籠子?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們花費了兩千年打破了這個鐵籠子,以為自己自由了,獨立了,卻不知道,也許我們進入更大的籠子。

  有點像是後世玄幻小說中的飛升囚籠,它最初來自於無限迭盒子的無限次元,無論你是破碎虛空,獨斷萬古的仙帝,還是渡盡苦海,登臨彼岸的彼岸者,只要還未超脫一切,沒有達到不可思議,不守邏輯,一想就錯,一念就繆便永遠無法擺脫無限次元的影響……

  想想也是,古人以前以為華夏就是天下,是中心,是一切,後來發現它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以為地球已經足夠大了,可外面還有太陽系,銀河系……

  若是詳細描述,那一個華夏人的位置,應該是XX宇宙,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室女座星系團,本星系群,銀河系,獵戶臂,古爾德帶,本地泡,本星際雲,奧爾特雲,太陽系,地球,亞歐大陸,華夏……

  具體是什麼宇宙,第幾個,還是未知。

  想想就可怕,人類太過渺小了,未知太多了。

  董仲舒死了,他影響將會一直存在,劉瀚一時間沒有感受,但越到後面他會越有感觸。

  他特地找來孔安國的討伐大宛檄文看了,確實比他文採好得多,人家是真二八經的孔子後裔,西漢官吏、經學家,著有《古文尚書》《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等作品。

  臣奉天命,特榮起檄,奏著方士書,為討叛國大宛之檄:

  於中華之王國,有千載之秩序,天下歸於漢,權威所歸,百蠻輸服,人民盡矣。而今之大宛,逆天逆理,贊助叛逆,侵犯中華之地,破壞秩序,擅行不法。斯乃無禮之甚者也!宛王高耳,狂妄自稱神子,蓄意篡弒,妄圖壟斷西域,如此叛逆之事,實為前所未有!

  太初元年春,陛下遣使臣往宛國,使者懷大漢赤誠,以黃金鑄成之珍馬,以求交好。然而宛王及其臣民,竟絕吾大漢之意,迎而出兵襲擊使者,此等之舉,真可謂狂妄至極!陛下震怒,百姓憤恨,念及宛王之叛逆狡詐,絕對不能寬恕!

  宛王!狂蠻之徒!陛下乃天命所授,繼承漢祚,天下之寶器;而汝卻背叛臣民,藐視君王,逆天而行!此舉真乃大逆不道,實在令人痛心!

  吾大漢積蓄之力,跨越千山萬水,率文武之眾,親自親征,必將平定叛亂之患,剿滅逆賊之心。汝等皆處於絕地之地,卻不知天威雄壯,不畏艱難險阻,汝等將付出沉重代價!

  今陛下威震四方,決意討伐叛國,以彰昭雄風!陛下若苟安於中國版圖受侵犯,則天下將難保一方安寧,壞於陵夷。為保天下安寧,維護皇土完整,不得不迫使軍民們踏上征途,討伐逆賊,將他們碾碎於腳之底!

  既發皇命,校戡群英,四方徵召勇士,備戰西域。若汝等賢達之士,為國捐軀殺身,報效國家,當即率領部隊,聽令於貳師將軍,與其共同討伐大宛,捍衛國之尊嚴!

  若爾等忠義之士願與貳師將軍共游天地,同攜手前往討逆之途,勇往直前,即刻於府署報到,並陳述軍功,以授封賞。

  陛下自從位以來,始終將天下萬民視為己任,養育百姓,興盛國家,如同養育兒女。望爾等忠臣之士,熟思天心,即刻赴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