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戰事結束

  第148章 戰事結束

  滅朝鮮的戰爭從元封二年一直打到元封三年了。

  荀彘乃是漢武帝身邊混出來的正規科班出身,平日又很受漢武帝寵愛,自然知道漢武帝的脾氣秉性。

  他如今把衛山當槍,絕了朝鮮投降的心,相當於自絕後路,那麼只有取勝一途。

  「傳我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渡河,半年之內攻破朝鮮王城,違令者斬!」

  「殺!」

  他便二話不說,揮軍強渡浿水。

  「殺呀!」

  漢軍異常兇猛,三萬多大軍一起壓上來了,朝鮮軍隊壓力太大。

  「將軍!」

  「抵擋不住了。」

  「漢人攻勢太兇猛了。」

  「退守王城!」

  漢軍擊破朝鮮守軍,朝鮮軍隊撤回王城,漢軍長驅直入,直抵王儉城城下,從西北兩面包圍了王儉城。

  而收容了逃兵的楊仆則趁勢包圍了南面,衛右渠困守孤城,只得死守。

  雙方僵持數月之間,荀彘率領的燕、代彪悍人馬連續猛攻,而楊仆手下的山東囚犯們由於被朝鮮軍隊狙擊的心理陰影尚在,於是畏首畏尾,消極怠工。

  兩人本來觀念上的矛盾便直接體現在了作戰意圖上。

  南面,楊仆的大營中,他想要功勞,但人數沒有荀彘多,覺得勸降是好辦法,能得到大功勞,還能避免損傷,「再派人去勸降朝鮮王。」

  「諾!」

  一個親兵沒有走多久,荀彘就派人來了。

  「楊將軍,我家將軍讓我來問你,什麼時候一起發起總攻?」

  「再等等!」

  「要等到什麼時候?」

  「你再質問本將軍?」

  「不敢!」

  ……

  朝鮮王宮內,衛右渠極其高興的接待了楊仆的人,

  「呀,本王是很願意投降的,就怕北面的荀將軍不同意呀,你把孤的投降書給楊將軍,再商議一下細節。」

  楊仆的人無奈,只能拿著衛右渠的書信和賞賜回去了。

  相參尼谿問道:「大王,咱們真要投降楊仆?」

  「怎麼會,孤是不會投降的,他們一個要打,一個要孤投降,看著就不合,最好相互猜忌,我們才有機會。」

  朝鮮相路人連忙說道:「大王,我看還是投降吧。」

  「是呀,大王,漢軍不可力敵,匈奴背信棄義,不出兵,咱們不是大漢的對手呀。」另一個丞相韓陰也勸說起來。

  「好啦,伱們不要說了,孤是不會投降的,現在投降你,那大漢皇帝能繞了孤?」

  一邊是楊仆不停地派出使節勸降衛右渠,另一邊是荀彘不停地催促楊仆約定時間開始總攻,還有一邊是衛氏官員不停地響應楊仆的投降談判。

  對朝鮮來說,有了縫隙才有了運作的空間。而荀彘和楊仆之間的猜忌慢慢發酵,既然楊仆不攻而談,荀彘也同樣派出使者納降。

  可惜,朝鮮大部分官員只希望投降相對溫和的楊仆,畢竟楊仆是曾經的手下敗將。

  與此同時,遠在長安的漢武帝對於兩位將軍已經失去了耐心。

  「都打了多久了?一個小小的朝鮮還沒有打下來,他們以為是匈奴嗎?」

  「陛下息怒。」

  「是呀,陛下,朝鮮路途遙遠,自然有些難打。」

  「罷了,傳朕命令,再次派遣南郡郡長公孫遂持節前往調查。」

  「諾!」

  一旁的劉瀚有些無語,這明顯是楊仆和荀彘都想要功勞,可他們難道不知道,漢武帝只看結果,現在都生氣了,就算後面朝鮮打下來,弄不好還會被處罰。

  「楊仆呀楊仆,罷了,到時候保住你性命吧。」

  公孫遂到達朝鮮後,見到了荀彘,他開始詆毀楊仆了,便說:「公孫大人,朝鮮早該打下,打不下來的原因,在於楊仆多次相約進攻而又不按期會師。」

  「而且楊仆此前有丟失軍隊之罪,現在與朝鮮私下和好而朝鮮不投降,我懷疑楊仆有反叛的陰謀,但未敢行動。

  現在情況如此嚴重,如不將他拿問,恐怕要成為大禍,不光是楊仆要反叛,而且他又與朝鮮一起來消滅我的軍隊,那時候就麻煩大了。」

  好傢夥,公孫遂覺得荀彘是曾經漢武帝的親信,又得到漢武帝重用,不可能背叛,就輕易相信了他的話,根本沒有找楊仆對質。

  「來人,派人帶著符節去召楊仆將軍來大帳中議事。」

  「諾!」

  這邊楊仆看著有人帶著符節來,是陛下的使者,不敢怠慢,帶著親兵就來荀彘的軍帳中,結果議來就被抓了。

  「你們要幹什麼?我可是朝廷的將軍?你們這樣做不怕陛下知道嗎?」

  楊仆怒吼起來,可是沒有效果。

  「這件事情,我會如實稟報給陛下的。」

  在公孫遂的支持下,荀彘直接扣押楊仆,合併楊仆所部,合計4萬五千大軍急攻衛氏朝鮮,公孫遂回奏漢武帝。

  可漢武帝是誰,老奸巨猾,都快50歲了,16歲就當皇帝,在位30多年,啥沒有見過?

  「這個公孫遂,他要幹什麼?公然逮捕朝廷將軍,誰給他的權力?」

  「來人,把他給朕抓回來,斬首!」

  武帝派遣公孫遂並非是要求逮捕楊仆並控制其軍隊,而是要求公孫遂根據實際情況行事,但是公孫遂聽信左將軍荀彘的一面之詞,逮捕了樓船將軍楊仆,並將其軍交由荀彘一人指揮。

  公孫遂的誤判使和平解決戰事的可能成為泡影,所以武帝聽到上報後很生氣,又下令處死了公孫遂。

  這個事情,說是冤枉吧,確實有一些,說不冤枉吧,也不算太冤枉。

  對於朝鮮這場戰爭,漢武帝認為應該儘量減少傷亡解決朝鮮問題,畢竟朝鮮問題只是衛右渠太不識相,而且較真殺掉漢使,但衛山處理不善導致和談失敗,因此他想殺衛山,可被劉瀚勸住了。

  無奈,他只能讓兩軍繼續打朝鮮,可半年都沒有打下來,

  漢武帝很清楚,現在兩將圍困王險城不能同心協力,因此很長時間解決不了問題,他派公孫遂前去糾正兩將之誤,有利可圖則得以自行靈活處理

  「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從事「的權。其實也就是觀察、協調、稟報的權,沒有現場站隊,捕縛將軍,合併兩軍的權。

  楊仆是什麼人?當過主爵都尉,滅南越有功,滅東越有功,被封了侯的樓船將軍。你一個區區二千石濟南太守,沒有稟報皇帝,持了個節就把楊仆抓起來,還「並其軍「?

  這是赤裸裸的破壞朕的計劃,還越權了,漢武帝不生氣才怪。

  只能說領導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可能完全是兩回事,一味死心眼辦事當心掉坑裡,要知道領導心裡的是啥,不然辦錯事情,後果眼中。

  對於公孫遂,劉瀚不熟悉,自然沒有替他求情,你保一兩人還好,是個人都保,漢武帝不要面子?就唯獨朕是壞人,你是好人?

  即使沒有舒雨竹告知,劉瀚也可以想像,荀彘回來之後一定會被處罰,因為完全沒有達到漢武帝想要的結果,他很不滿意。

  現在沒有動他,只是因為還需要他指揮大軍滅朝鮮,漢武帝是喜歡秋後算帳的。

  荀彘統並兩軍後,就急攻朝鮮軍隊,一時間,朝鮮王城岌岌可危。

  朝鮮相路人、相韓陰、尼谿相參、將軍王唊一起商量說:「當初想向楊仆投降,楊仆軍現在被抓起來,只有荀彘並率兩軍,仗越打越緊急,恐怕我們不能同他打到底,而我們的大王又不肯投降,現在怎麼辦?」

  「為今之計,只有……」尼谿相參比了一個砍頭的姿勢,大家都知道他想殺是誰了。

  「可那畢竟是大王呀。」

  「難道你們想成破滅族?只怪大王不投降,識時務者為俊傑呀。」

  朝鮮相路人感慨起來,「罷了,罷了,就這樣吧,我愧對先王呀,保住太子吧。」

  夜晚,朝鮮王宮內,侍衛大叫起來,

  「王上,王上,賊人打進來了。」

  「難道是漢軍打進來了?」

  「不是,丞相謀反了。」

  「亂臣賊子!」衛右渠很生氣,臉色通紅。

  「快,渠召集將軍王唊。」

  「啪嗒!」門打開了,反軍包圍了王宮,來到了衛右渠的寢宮。

  「大王不用,我來了,請大王一路走好。」

  王唊帶著士兵進來了,隨後是朝鮮相路人、相韓陰、尼谿相參。

  「好呀,好呀,都反了,都反了,孤帶你們不薄呀。」

  「我們只是不想死,是王上一意孤行呀,王上放心,太子我們會好好照顧的,請王上走好。」

  「鏗鏘!」一聲,尼谿相參一把劍丟到了衛右渠的身旁,顯然是要讓他自刎,他們可不想背上弒君的罵名。

  「慢著,慢著,此情此景,孤要作詩一首。」衛右渠顫顫巍巍的把寶劍拿著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想要說出最後的悲壯話語。

  當年,西楚霸王敗亡前,留下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也想留下這樣的詩句,為後人所銘記,可想了半天,竟然不知道說啥,「哎呀,此時此刻,孤竟然連詩都做不出來,罷了,罷了!」

  「啊!」

  他眼神中帶著決絕,隨後自刎而死。

  於是,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秋天,朝鮮相路人、相韓陰、尼谿相參、將軍王唊謀反,派人逼死衛右渠,挾持朝鮮太子衛英惠,向漢朝投降。

  當時漢軍還沒攻下王險城,衛右渠的大臣成已在城中造起反來,並攻打不從他的官吏,可笑的是朝鮮相路人竟然死在路上,眼看著要富貴保命了,竟然嗝屁了。

  荀彘隨派太子衛英惠、路人之子路最,告諭朝鮮的百姓,投降免死,因此最終平定朝鮮,漢武帝將其將其地設立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

  漢武帝封尼溪相參為澅清侯,韓陰為荻苴侯,王唊為平州侯,太子衛英惠為幾侯,路最因其父親死於奔降途中很有功勞,獲封溫陽侯。

  荀彘受召進京,因犯有急功嫉能、違背軍事計劃之罪,處棄市之刑,這傢伙劉瀚不熟悉,也沒有求情。

  只是為他感覺有點冤枉,打勝利了戰爭,都還被處死,只因為沒有得到漢武帝想要的結果,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

  楊仆因犯有所率部隊抵達洌口後應等候荀彘,而他擅自搶先進軍,造成損失慘重之罪,依法應當處死,劉瀚本想求情,但漢武帝說他能用錢財贖罪,所以免除死刑,廢為庶民。

  自此,朝鮮王朝覆滅,大漢多了四郡!

  衛右渠有幾個孩子,我沒有查到,就設定為兩個,還有他的太子應該叫衛長,我改成了衛英惠,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查看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