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迷霧重重 (諸王遍地)

  第104章 迷霧重重 (諸王遍地)

  劉瀚想著上書,讓漢武帝過些年派兵平了這南越和閩越。

  可想想,又有些師出無名的感覺,他為此還特地詢問過舒雨竹,詳細了解了這些歷史和愛恨糾葛。

  首先,建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8年。那時候,劉徹剛執政掌權不久,當時的閩越王郢大概以為漢主年輕,朝政不明,是難得的擴張機會,遂聽從逃跑到閩越的劉濞的兒子劉子駒的勸請,出兵圍攻東甌。

  東甌打不贏,自然像大漢求救,「大漢爸爸,再愛我一次吧。」

  接到東甌的求救,大漢朝廷內部發生了一場救與不救的大論,中大夫莊助主張必須救。

  他也叫嚴助,和衛青還是好朋友,可惜,後面沒有管住下半身,和淮南王劉安的女兒,大漢交際花劉陵睡在一起,然後牽扯淮南王謀反,被砍頭了。

  只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衛青當年為此還感慨萬分。

  嚴助一番慷慨激昂,澄清利弊,力挫丞相田關於棄而不救的建議,主張出兵。劉徹公開支持了他的意見,但表示說:「我剛剛即位,不準備用虎符徵調郡國之兵。」

  漢武帝便讓嚴助和衛青,持符節去徵用會稽的軍隊。他們去會稽,經過一番周折,掌控了兵權,即刻率軍乘船渡海去救東甌。行至半路,閩越的軍隊懼而撤圍回歸,東甌順勢徹底歸順大漢。

  歸順的東甌人怕閩越又來打他,便請求舉國遷往內地,得到朝廷允諾,遂於當年全部內遷,徙居於江准之間,約在今揚州、淮安一帶。

  至於為什麼劉濞的兒子劉子駒,曾經的大漢諸侯會跑到閩越去?還幾次三番勸說閩越王出兵東甌?

  這裡有一段往事,牽扯到著名的七國之亂,這是大漢永遠也避不開的霍亂。

  劉子駒的老爹劉濞就是七國之亂的發起者,他是劉邦二哥劉仲的長子。

  劉氏一共有四兄弟,劉伯、劉仲、劉邦、劉交。劉邦排行老三,他又叫劉季,劉伯死得早,沒有等到劉邦起兵就死了。

  「伯,仲,叔,季」是古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么這種排行。按照排行,劉邦應該叫劉叔,可是劉交和他們不同,他是劉太公跟小妾所生,屬於庶出,和劉邦的地位自然是不同的,如果宗法嚴苛的話,他們之間甚至是主僕的分別。

  這樣一來,排行就不能算他了,劉邦自然成為了最小的,所以叫劉季,季在古代就是最小的意思,孟仲季中季也是最小的。

  若是在宗法嚴苛的時候,嫡庶區別是很大的,哪怕是三國時期,戰亂不斷,袁紹在當時的影響力要遠高於袁術,可作為嫡出的袁術依然瞧不起庶出的袁紹。

  劉邦當了皇帝後,廢除各種異姓王,「欲王同姓以鎮天下」,因為自己的孩子們小,就想著封兄弟們為王,可他們「又不賢」。

  但一咬牙,想著親兄弟還是親兄弟,笨一點吧,總比外人靠譜吧,所以還得封。

  於是,劉邦的堂兄劉賈被封為荊王,管轄淮河以東五十二座城邑;他二哥劉仲以雲中、雁門、代郡五十三縣封為代王;又以薛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封四弟劉交為楚王;以膠東、膠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封大兒子劉肥為齊王。

  這個劉邦二哥的劉仲怎麼說呢,是個典型的莊稼漢,性格從小老實,膽小怕事,只懂埋頭隴畝,胸無大志,辛勤耕作,略有節餘,稍置產業,因此得到父親的讚揚,說其幹活賣力,持家有方。

  他這樣的性格,種地還可以,但當王真沒有那個資格,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可不是開玩笑的。

  代國為北方邊境重地,防備的就是匈奴,可當匈奴於公元前200年入侵代國時,身為代王卻毫無軍事才能的劉仲根本無力堅守邊疆,最後竟然棄國獨自逃回洛陽。

  好傢夥,你是想當後世的趙跑跑嗎?

  劉邦對此大為惱怒,便於當年下詔革去劉仲的王位,貶為合陽侯,劉仲鬱鬱寡歡,沒有過幾年就死了。

  可是爹沒有膽子,不代表兒子也膽子小,或許是基因突變,劉濞的膽子就大得很。

  他先是被封為沛侯。隨後,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劉邦親自率兵前去討伐。才二十一歲的劉濞以騎將身份跟隨從劉邦,他們擊破英布軍。

  然而,當時的荊王劉賈為英布所殺,並且沒有後代。劉邦擔心吳地會稽人輕佻強悍,沒有勇猛雄壯的王來鎮服他們不行。但自己的兒子都還年幼,因此就立劉濞為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

  可劉邦的大肆分封,為後面的七國之亂埋下了地雷。據說,當年,劉濞拜官授印後,劉邦召見他。劉邦對劉濞說:「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氣色。」

  此時,劉邦心裡有些後悔,但已拜官授印,就拍著他的背肩膀說:「算命的說,漢朝建立後五十年,東南方向將發生叛亂,難道是你嗎?天下同姓皆為一家,希望伱謹慎一點,不要造反。」

  劉濞連忙叩頭說:「不敢。」

  後面,他果然造反了,至於劉邦是否提前看出來,還是後人給他添加的帝王色彩,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他雖然開始不怎麼恭敬,但反派也是有原因的。

  公元前179年正月,年僅十歲的劉啟正式被立為了太子。這時,吳王劉濞的世子劉賢來到了長安城,漢文帝就讓太子劉啟親自去陪著劉賢遊玩。

  而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成輕佻、剽悍的個性,平時又很驕矜。畢竟,在吳地,他是太子(王世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爭,他態度不恭敬,劉啟情急之下就拿起棋盤子打劉賢。那時候,劉啟年紀小,下手沒有輕重,不料劉賢竟當場就斷氣了。

  這下,劉啟徹底慌了,可劉恆比他還要慌,差點想廢太子,還是皇后和太后勸住了。

  無奈,劉恆只能連忙派人將劉賢的遺體送回吳國安葬,並去慰問吳王。可到了吳國後,劉濞勃然大怒,說道:「天下同一家,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何必送到吳國來葬?」

  於是,劉濞又派人把劉賢的屍體送回長安安葬。他從此產生怨恨,逐漸失去藩臣所應盡的禮節,稱病不來朝見漢文帝……

  公元前157年6月,漢文帝劉恆駕崩於未央宮,享年45歲。臨死前,他寫下遺詔,讓喪葬之事一切從簡辦理。就這樣,一個偉大的帝王悄然離世,埋葬於霸陵。

  漢文帝繼位以來,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思想,勵精圖治,節儉樸素,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序幕。他廢除了從商鞅開始的連坐法,以及從先秦以來就施行的肉刑。

  肉形主要指的是五刑,即指括黥(刺面並著墨)、劓(割鼻)、刖(斬足)、宮(割勢)、大辟(即死刑)等五種刑罰。

  漢文帝將所有的這些肉刑統統改成了笞刑和杖刑等,就是抽鞭子或者是打板子。

  同時,他還減免稅賦,將土地稅從十五稅一減為了三十稅一,還將成年男子的徭役也減為了每三年只服役一次。

  同時,他還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他親自為自己的母親薄姬嘗腸藥,深具孝心。

  因此,他的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後世常常稱漢文帝。

  同年,6月9日,太子劉啟繼位,即漢景帝。他冊封薄妃為皇后,薄妃是他奶奶薄太后給他選的薄家之女,但薄妃長期沒有生育,因為沒有嫡子,所以也就暫時沒有立太子。

  公元前155年,也就是漢景帝兩年,御史大夫晁錯給景帝上書了削藩冊。他表示,如果削藩,諸侯王可能會造反,但不削其實他們也會反,所以提前削藩,到時候即使反了,後患也會小一些。

  於是,漢景帝就採納了晁錯的建議,準備削藩。當時的大漢,可以說遍地是大王,極其輝煌。

  最北方的燕王是劉澤的孫子劉定國,劉澤是漢高祖劉邦的遠房堂弟,最開始被封為琅琊王。

  劉澤很支持漢文帝,有功勞。於是,漢文帝將琅琊王劉澤改封為燕王。到劉啟即位的時候,傳到了他孫子這一代叫劉定國。

  然後是代王,他是劉恆之子劉參,也就是劉瀚的爺爺。劉恆即位後,先是封二兒子劉武為代王,後來劉武被改封為淮陽王,便將三兒子劉參封為了代王。

  本來漢文帝最小的兒子劉揖被封為梁王,但他墜馬而亡,無奈,漢文帝又將二兒子劉武改封為了梁王。

  然後是趙王,他是前趙王劉友的兒子劉遂,劉友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

  最有趣的是,漢文帝時期的齊地已經有七個諸侯王了,齊王劉將閭,濟北王劉志,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和城陽王劉喜。

  西漢初期,統轄六郡七十三縣的齊國,乃是最為強大的諸侯國,第一任齊王便是劉邦的庶長劉肥。

  漢惠帝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93年,劉肥進京朝見漢惠帝。同年十月,漢惠帝與劉肥在呂后宮中設宴飲酒,漢惠帝因劉肥是自己的長兄,就按照家人禮節,讓他坐在上首。

  呂后看到後對此大怒,準備誅殺劉肥,她命人倒了兩杯毒酒,擺在劉肥的面前,讓劉肥起身用此酒來為她祝酒。

  劉肥不知其中的陰謀,便起身敬酒,而漢惠帝多好一人,個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和他母親簡直兩個反面,在這樣的母親面前,他註定是悲劇,所以後面悲憤早世了。

  他不想看著自己大哥死,也起身拿起其中的一杯酒,準備與劉肥一同向呂后祝酒。呂后害怕毒死自己的兒子,便急忙起身打翻漢惠帝手中的酒杯。

  劉肥對呂后此舉產生懷疑,因此不敢喝這杯酒,假裝醉酒離去。後來劉肥問別人,才知道這是毒酒,他怕得要命,自認為很難從長安脫身,整日非常憂慮。

  齊國內史士得知此事後,向劉肥獻計說:「呂后只生有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她對自己的兩個孩子無比疼愛。大王,您擁有七十多座城邑的封土,而魯元公主卻只有幾座城邑作為自己的食邑。

  如果您能夠把一個郡的封地獻給呂后,以此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呂后必定很高興,而您也就不會有什麼殺身之禍。」

  於是,齊劉肥為了保全性命,聽取內史士的建議,把城陽郡獻給呂后,請求呂后將該地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並尊魯元公主為齊國王太后。

  呂后十分高興,很爽快地答應劉肥的請求,於是在劉肥的府邸設宴款待劉肥,以此來表示謝意,眾人盡情地痛飲一番。後來,呂后沒有再追究劉肥當初的過失,放他回到自己的封國。

  他回國沒有幾年,大概也有些擔驚受怕,然後死了,由兒子劉襄繼承齊王的位置。

  而第二任劉襄簡直是個悲劇,和皇位只有一步之差。

  當年,呂后駕崩,呂產、呂祿企圖政變,劉章知其謀,陰告劉襄發兵入關誅諸呂,以乘機奪取帝位,劉襄遂舉兵西進。

  呂產聞迅派灌嬰率兵迎擊,灌嬰至滎陽屯兵,使人與齊連和。後來劉章與周勃等功臣誅滅諸呂,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劉襄只得罷兵歸國,次年病死,諡號哀王。

  好傢夥,皇帝沒有當成,一口氣沒過來,第二年就鬱鬱而終了。

  他死後,兒子劉則繼承了齊王的位置,漢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西漢第三任齊王劉則去世,因其無子。

  漢文帝遂將齊國一分為六,分別封劉肥的六個兒子為王,即齊王劉將閭,濟北王劉志,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膠西王劉卬和濟南王劉辟光。

  除了城陽王,是劉章的兒子,劉肥的孫子劉喜外,其餘的六個全都是劉肥的兒子。

  再往南邊,淮陽王是劉啟的兒子劉余,楚王是劉交(劉邦的四弟)的孫子劉戊。

  或許是懷念自己的弟弟,哪怕淮南王劉長謀反,漢文帝也沒有賜死他,反而在在文帝16年,漢文帝封了劉長的三個兒子,劉安,劉勃,劉賜等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即淮南王、衡山往和廬江王。

  再往南,便是長沙王,緊鄰南越,他是吳芮孫子的孫子吳回。

  好傢夥,如果不是舒雨竹介紹,劉瀚竟然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異姓王。

  那劉邦的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誅就是一個笑話。

  「那怎麼現在沒有了?」

  舒雨竹緩緩解釋起來,「當年,漢高祖劉邦一共封了八個異姓王,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耳以及長沙王吳芮。

  除了趙王張耳以及長沙王吳芮就沒有善終的,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繼承王位沒有多久,被劉邦找個理由廢除了,要不他娶了劉邦的女兒,估計會死。」

  說到這裡,她微微一思索,隨即道:「有點可疑的是,這長沙王吳芮被封王位,才過一年,慶慶祝完自己四十歲生日,就死了。」

  「怎麼死的?」劉瀚眼睛一眯,他感覺不簡單呀。

  「三種可能,第一種,他的威信很大,劉邦不好明著下手,但他感覺劉邦死前可能會不顧一切動手,也知道劉邦的手段,為了子孫和家人,所以自殺的。

  第二種,被人毒死的,當時劉邦把早年隨自己打天下的利蒼封為軑侯,讓他去長沙國當丞相,他便攜妻子辛追,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利豨來到長沙國任職,有可能是劉邦或者呂后的授意,他們下毒毒死了長沙王吳芮,甚至不排除是辛追用了美人計。

  據說辛追極其美貌,也東方睡美人之稱,後世1972年,在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發現了她的遺體,形體完整,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髮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可以活動,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濕屍。

  第三種,自然病死的,不過這種可能性沒有前面的大。

  然後,漢文帝後期,公元前157年,吳芮的後代玄孫長沙王吳著薨,諡靖王,無後國除,漢朝最後一個異姓王結束。吳氏長沙王傳五代,從此進入劉氏長沙王的時代。」

  說完後,舒雨竹還不忘補充一句,「而且,吳氏歷代長沙王活得都不算長。」

  這一刻,劉瀚仿佛剝開歷史的迷霧,看到了許多東西。長沙王吳著薨後,哪怕沒有後代,明明可以選擇找一個他的哥哥,或者叔叔來繼承長沙王的,可一個無後,便國除了。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嗎?這把握得太巧妙了吧。

  權力的鬥爭,往往伴隨刀光劍影,這只是看得見的,而湖面下的波濤洶湧,暗流涌動,是看不見的。

  每一次重溫三體,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裡面對人性的描寫,還有那些科幻的暢想,嘆為觀止,想著若是此生能寫除這麼一部作品,立刻讓我去死了,也心甘情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