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背鍋
對於皇帝出巡的事情大家都心裡清楚,此前基本上也都是有了大致的時間和方案等等。而現在呢,只是事情正式的敲定下來罷了。
衛子夫看著霍嬗,關心問道,「嬗兒,有些事情你說出來不要緊吧?」
「眼看著就要動身了,能有什麼要緊的?」霍嬗就笑著說道,「我們出巡的線路等等不要緊,該說就說。陛下跟前多少人,誰問我都不說。」
衛子夫笑著點頭,「就該如此,你到底是陛下的臣子。就是和我等再親近,陛下的一些事情不該說的就不要說,對誰都好。」
「這一趟我們去崇高山、泰山,然後在東海尋仙山,然後就在河間上岸、回返。」霍嬗就開口吐槽,「說是我制定的,其實陛下都安排好了。」
衛子夫就嚴肅起來了,「嬗兒,這些事情本就該是陛下定奪,哪能由著你亂來!」
這些自然也是衛子夫的心裡話,說到底巡遊的事情,那是皇帝的事情,自然以皇帝的意見為準繩,其他人自然也就不要多發表意見了。
而且皇帝現在也是讓霍嬗背鍋呢,現在年齡也合適、軍功也有了,有些時候也就適合背鍋了,經常被彈劾自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一個事情了。
就像這一次的出巡,對外說的就是冠軍侯來安排很多事情,所以有些鍋自然也就適合他來背了。
看看皇帝的出巡路線等等,實際上也就是不算讓人意外,還是有著他一貫的風格,還是有著一些『好大喜功』,以及在忙著尋仙求長生。
劉徹自然也知道他的一些追求讓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百姓議論,那麼現在這些事情就讓霍嬗來背鍋了。
霍嬗也明白這些,吐槽著說道,「這一下倒好了,現在該是天下人都說我了。這個線路是我安排的,彈劾就該衝著我來了。」
「慎言!」衛子夫嚴肅的開口,「嬗兒,不可仗著陛下的寵愛和信任就口無遮攔,伱總是這樣,遲早是要被陛下責罰。」
這也確實是衛子夫所擔心的事情,霍嬗做事看似是有分寸,可是有些時候看似也是根本沒有什麼心機、沒有一些敬畏感,他總是想什麼說什麼。
霍嬗對此也只是尷尬一笑,這些事情他也心裡有數,這個事情也確實需要稍微注意一下才好。
衛子夫笑著對霍嬗說道,「這一次去崇高山、泰山,你跟著過去最為合適。如今這一次封禪要是不帶著你,那也說不過去。」
皇帝第一次封禪的時候,霍嬗是作為最重要的配角,以皇帝近臣、霍去病獨子的身份跟著。
這自然也讓不少人羨慕嫉妒恨,甚至也少不了要說不少的風涼話了。畢竟封禪這麼隆重的盛事帶著個十歲的孩子,多少是有些難以服眾。
但是這一次的封禪依然是霍嬗跟著,那就顯得名正言順了。因為他是大司馬驃騎將軍,俘獲左賢王、滅大宛、平定西域等等,這些軍功無須贅言。
劉徹封禪可不是一次兩次,此前加起來已經封禪五次了,再算上這一次就是六次,這也十分正常。
好大喜功,這確實就是劉徹的性格,他自認為取得了豐功偉績,那就需要去封禪。每一次遇到了大事、祥瑞,也是可以去封禪。
雖然現在封禪的次數在增加,但是大家印象中也就是元封元年的那次封禪才是真正的封禪,那也是大漢王朝的第一次封禪,意義自然也不同。
霍嬗一想也覺得有道理,笑著說道,「我也是這麼想的,這一次如果不是我跟著,想不到其他人有資格跟著。」
衛子夫看向霍嬗,關心問道,「嬗兒,你心裡頭可是有著一些但有的地方?」
「長安唄,以前小不懂事,自然不用想那麼多。」霍嬗壓低聲音,對衛子夫說道,「現在大了、見得事情多了,心裡就不免多想。」
衛子夫揮手讓女官、太監們退下,霍嬗說不定又要說出什麼讓人心驚肉跳的話,還是不適合讓人多聽。
哪怕衛子夫將椒房殿打理的井井有條,這裡基本上也都是她的心腹。可是也不可否認,說不定就是有著一些其他人的眼線等等。
或者是所謂的心腹在面對著威逼利誘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跑出去告狀等等,這也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畢竟在這個世界、在如今的文化當中,忠義是最為提倡和認可的,但是也不缺少一些小人,也確實會有一些人背信棄義,或者是出賣恩主等等。
「明後年肯定要打匈奴,但是朝廷現在缺錢。」霍嬗就說道,「陛下是肯定要打這一仗,我們都心裡清楚。」
衛子夫自然點頭,這個事情她也心裡清楚,她知道和匈奴決戰是勢在必行的。看起來是霍嬗沖在最前面,但是這也就是皇帝手裡的刀罷了。
打匈奴是皇帝的意思,霍嬗跟著在搖旗吶喊,估計不少聰明人也能夠看出來這樣的真相。
「原本我以為陛下肯定是要安排好一些事情再動身,或者是乾脆不出巡,全力準備打仗的事情。」霍嬗就直接說道,「現在是表叔來安排,很反常。」
衛子夫嘆氣說道,「我先前也有這些擔憂,朝廷現在沒了多餘錢財,籌措軍餉、糧草等等,這也不是輕鬆的事情。」
此前的連年征戰已經拼光了大漢的家底,現在是在透支未來,這一點很多人自然也都是看在眼裡,劉徹在窮兵黷武也是一些人非議的事情。
霍嬗跟著說道,「就是如此啊,現在這些事情表叔來辦。辦好了是應該,辦不好就必然被陛下責罰了。」
衛子夫看了一眼霍嬗,心裡更是五味雜陳,這個甥孫看著是大大咧咧、紈絝不羈,可是很多的事情心裡跟明鏡似的,有些事情心裡比誰都清楚呢。
就比如說現在劉據監國,這看似是在給機會歷練,可是一個不小心也就變成了背鍋的,代價甚至是看似地位穩固的太子都無法承擔的。
舉國之戰,自然需要籌措大量的軍餉等等。現在大漢都沒多少家底了,甚至此前都引發了關中流民暴增、有些地方開始了起義。
劉據要是籌措軍餉,說不定就要苛捐雜稅了,甚至很有可能演變成橫徵暴斂等等。
這對於一向寬仁、賢明的劉據來說肯定不是好名聲,但是他真的沒有選擇的餘地,是必須要將這件事情給辦好才行。
現在的情況就是劉據根本沒有任何的選擇餘地,他需要去將軍費等等提前給籌措好,辦不好這件事情就是辜負了皇帝的信任。
再嚴重一點的來說這些事情都辦不好,以後治理江山就很難讓人放心
衛子夫也不隱瞞,說道,「先前我就與你表叔、舅公商討過這些事情,陛下這一次出巡,長安內外肯定要穩固才行,事情也要辦好。」
劉據這也算是破釜沉舟,作為皇太子的他看似地位穩固,名聲很好的同時也用著朝廷最為有分量的三位大臣的支持,這看似是穩了。
但是他們也都心裡清楚,這還是需要看皇帝的意思,千萬不能覺得現在的局面就是萬無一失。
衛子夫笑著寬慰,「你表叔是皇儲,這些年也見過不少事情。名聲自然重要,只是有些時候也不該為名聲所累。像你這樣多好,沒個約束的。」
霍嬗就一本正經的說道,「這倒也是,表叔一向有賢名,做事的時候就要想著這些。我名聲不算最好,就不用想的太多。」
衛子夫只是看著霍嬗在笑,有些人還是沒有自知之明,什麼叫名聲不算最好?
霍嬗就繼續說道,「話又說回來,表叔是儲君,真要是事事都想著名聲,以後做事也不方便。」
「陛下就是不喜你表叔如此性格,覺得他太仁善、軟弱。」衛子夫嘆氣說道,「陛下還是不了解你表叔,你表叔一旦果決起來也厲害著!」
那可不,在眼看孤立無援、處境艱難了,敢直接打開武庫、放出囚徒、發動長安百姓和皇帝的軍隊殺的血流成河,這可不是軟弱的表現。
畢竟面對的是皇帝,是那個雖然晚年昏聵、多疑,可是依然大權在握、有著無上威望的皇帝!
表面看起來仁善,那也算是劉據的一個人設,這位下定了決心也是狠的厲害。
霍嬗開口問道,「大將軍呢?大將軍到底是什麼意見?這一次表叔籌措糧餉等等,調兵遣將的事情自然也就是大將軍來做了。」
「大將軍也知道這件事情重要,他也是想要打匈奴。」衛子夫就開口說道,「你放心就是,打匈奴的事情我們幾個都不會阻攔。」
打匈奴,大漢為了打匈奴可謂是將家底子給打空了,兩代人積攢的本錢眼看著就是徹徹底底的沒了。
但是在衛子夫看來,這也是值得的。打了三十年,當初那個肆意欺凌大漢的匈奴已經虛弱不堪了,北邊看似是穩固了很多。
真的要是一口氣將匈奴給徹底滅了,目前肯定是要吃苦。但是以後大漢就可以安心的休養生息了,一切順利的話到時候還是劉據跟著沾光。
沒了邊疆的隱患、得到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自然也就可以安心的發展。
當年的劉徹拼著極大的反對聲音掀起了對匈奴的戰略反擊,強大的匈奴迅速在大漢的攻勢下從巔峰開始滑落,實力也越來越不足以抗衡大漢。
霍嬗覺得自己加加油,說不定能夠提前讓匈奴人讓出北邊,說不定還可以繼續催生一些歷史進程。
畢竟匈奴人到底去了哪,這也是一個歷史謎團。
這個活躍在蒙古高原遊牧民族數百年來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敵,讓人寢食難安。但是在兩漢之後,匈奴人就越發難以活躍了。
西遷、融入華夏或者直接消亡,這就是匈奴人的歸宿,這個和中原王朝爭霸的遊牧民族看似不知所蹤。
入侵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助推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和歐洲奴隸制度崩潰的匈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這也是史學界的一個爭論。
霍嬗不是歷史學家,但是他知道打掉了匈奴,大漢的周邊基本上就安寧了,就可以安心的的發展了,這才是他需要做的事情。
或許以後的蒙古高原會出現蒙古人,說不定會有契丹人、鮮卑人等等,這都是極有可能出現的新的敵人。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將眼前的敵人給解決了更為重要,匈奴人才是心腹之患。
和衛子夫聊了許久,霍嬗的心裡實際上還是比較安穩的,有些事情也不用特別擔心。
他大大咧咧的看似毫無心眼,可是心裡頭一直都是在為歷史上發生的巫蠱之禍在擔心,或者也可以說是在做些準備。
他的存在讓不少人可能不敢針對劉據,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得不防,要不然到時候損失太大,甚至連帶著自己都要卷進去,這肯定不行。
而衛子夫、劉據等人更是成熟的政治家,對於朝堂之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
他們不像霍嬗那樣擔心還未發生的事情,可是他們也會為了劉據的未來去考慮未來的事情。
這一下可以安心的回到冠軍侯府了,長安城的一些事情用不著特別擔心,大家都知道該做些什麼,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職責,這就行了。
他只需要跟著皇帝去巡遊就好,時刻關注著皇帝的一些態度,及時的去傳回消息、或者是調和皇帝和太子的一些矛盾也就行了。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準備打仗,去打匈奴可是真正的大事,那也是霍嬗最大的職責,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他存在的必要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肯定是不能輕鬆了,這一次跟著皇帝出巡,顯然也不可能就是遊山玩水,根本就沒有那麼輕鬆和簡單的事情。
更何況在這個巡遊的過程當中,必然也是會發生不少事情,這些也都是需要注意的事情了。
作為臣子,尤其是現在已經加冠、成年的臣子,該做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