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蔡琰獨自一人坐在閨房內,單手拄著下巴,呆呆的盯著桌案上的燭火。
「自己真的能成為他的妃子嗎?」
想起劉宏白日說過的那句「入宮觀賞星辰」,蔡琰的心裡既有些期待,又有些緊張。
「咚咚咚~!」
就在這時,屋外傳來一陣敲門聲,管家的聲音響起。
「小姐,老爺叫小人過來,請您到書房去一趟!」
「知道了,我這就來!」
回應了一聲之後,蔡琰趕忙起身,收拾了一下,使自己恢復了往日的從容之後,這才跟著管家,朝著書房走去。
「昭姬,你來看看,這幅畫卷如何?」
看到女兒過來,蔡邕指著掛在牆上的一幅山水畫問道。
「清雅飄逸,自有一股灑脫之氣,不過,筆力不足,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使得山川河流,缺少了應有的那種磅礴大氣。」
蔡琰自幼跟著蔡邕修習琴棋書畫,眼力自然是不凡。
當然,若是換做以前的她,看到這種飄逸灑脫的畫作之後,或許還會喜歡。
可是,自從與劉宏接觸之後,所遇之人、所行之事,也都讓蔡琰的眼界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她眼裡,唯有劉宏那種雄才偉略、胸懷天下的人,才稱得上是真男人。
「你評價的倒也不錯,不過你要知道,作出此畫之人,也不過只比你大三歲而已,閱歷不足,自然無法感悟山川河流的偉岸!」
對於女兒挑剔的眼光,蔡邕還是非常滿意的,雖然他也不太看好這幅畫,但仍舊幫助這個作畫之人,解釋了一番。
「父親,您這是……?」
聽到父親的話,蔡琰不由心中一緊。
自今年蔡琰滿十四歲之後,前來蔡府提親之人,便絡繹不絕,蔡府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
不過,蔡邕卻不願委屈女兒,一心想要為她找一個才氣、家世都不錯的如意郎君,因此那些前來提親之人,也全都被拒之門外。
今日,父親卻突然對著自己誇讚起了一個年輕人,這不得不讓蔡琰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就在蔡琰猜測之際,蔡邕笑著說道:「這個作畫之人,名叫衛仲道,出身河東衛家,雖然衛家沒有在朝為官之人,但也稱的上是書香傳家,而且這個衛仲道自幼天資聰穎,琴棋書畫也是頗有造詣,與昭姬倒也算得上是良配……」
「女兒不嫁!」
蔡邕話未說完,蔡琰便直接高聲拒絕道。
「哦?為何不嫁?」
看著一向溫順乖巧的女兒,竟突然反抗了起來,蔡邕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一臉嚴肅的問道。
「因……因為,女兒已經心有所屬……」
面對父親的問話,蔡琰也是鼓足勇氣將自己有心上人的事情說了出來,藉此希望父親能夠疼愛自己,打消與衛家結親的想法。
一聽這話,蔡邕頓時便猜到了自家女兒可能是喜歡上了當今天子。
畢竟,自家女兒此前從未出過家門,這些年來,接觸最多的男人,便是當今天子了。
情竇初開的年紀,又剛好遇到了一個英睿神武的少年天子,自家女兒能不動心,這才怪了。
儘管心裡有了猜測,但蔡邕仍舊追問道:「那人是誰,哪家子弟?」
「是……是陛下,女兒想入宮,嫁給陛下……」
面對父親的追問,蔡琰也鼓足勇氣,說出了自己的心意。
聽到女兒親口承認,蔡邕也不由暗自嘆了一口氣。
如果換做以前,蔡邕是說什麼也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嫁入皇室的。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自從當今天子登基以來,勵精圖治、整頓朝綱,所做的每件事情,無不是一代聖君之舉。
最難得的是,當今天子不沉迷女色,如今的後宮之中,也只有一位皇后與四位妃子,自己的女兒入了宮,倒也不擔心會受委屈。
如今蔡邕唯一擔心的就是,天子對自己的女兒,沒有那個意思,那該怎麼辦?自己總不能把女兒硬塞進宮裡去吧。
想到這裡,蔡邕面上也露出一抹愁色,自己總不能主動去找太后和皇后她們吧?
讓蔡琰回去之後,蔡邕也獨自一人,坐在書房內,對著燭火發起了呆。
第二日一早,蔡邕睜著布滿血絲的眼睛,走出了書房,看其模樣,顯然是一宿沒睡。
就在這時,蔡府的管家也走上前來:「老爺,那衛公子又來了,您看要不要接見?」
蔡邕擺了擺手:「不了,你去把那副畫還給他,並告訴他,讓他以後不要再來了!
哦,還有,你去準備一輛馬車,還有一些禮品,我要去一趟宋府!」
「是,老爺!」
管家恭敬的答應了一聲,而後取了衛仲道那副畫卷,向著府外走去。
看到蔡管家就來,正在蔡府門前等候的衛仲道,趕忙快步迎上前去:「蔡管家,怎麼樣,蔡公可答應見我了?」
「沒有!」蔡管家搖了搖頭,然後將那副畫卷遞給了衛仲道:「我家老爺說了,你不行,叫你以後不要再來了!」
「啥?我不行?」
聽到蔡管家這話,衛仲道不由呆立當場。
就在他正欲再問的時候,蔡管家卻是直接扭頭離去,並讓人關上了大門。
「我不行……?堂堂蔡公,因何會說出這種話?」
看著緊閉的蔡府大門,衛仲道幾乎是咬著後槽牙,發出了心裡的質問。
奈何,蔡府大門已經關閉的嚴嚴實實,無人回應他的質問。
站在蔡府門前許久之後,衛仲道方才一臉憤恨的離開了。
衛仲道離開後不久,蔡邕也乘著馬車,朝著皇后的娘家宋府使去。
經過昨夜的一番思量,蔡邕最終還是決定請皇后的母親,能夠入宮去幫忙打探一下口風。
畢竟,當今皇后,溫柔賢淑,曾多次勸諫劉宏多納后妃,為皇室開枝散葉,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賢后。
再加上,天子與皇后恩愛有加,與後宮的幾位嬪妃也相處融洽,倒也不必擔心皇后會有什麼嫉妒之心。
因此,在蔡邕看來,由皇后來打探天子的口風,是最為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