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4章 萬國來朝之以秦為鑑

  跟以往當政者閉關鎖國的政治理念不同,而今在林晧然掌舵下的大明,正按部就班地打開國門面向世界。

  通過一條條國際航線,而今大明由開放的幾座城市跟南洋、東海緊密相連,甚至一些民間商船已經冒險前往西洋和北美洲淘金。

  與之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知曉大明王朝的強大,亦是不辭辛苦前來一覽大明的盛世風采。

  特別一些傳教士對大明京城十分的嚮往,儘管已經在香山縣扎了根,但他們還是願意花費大半年的時間前來京城。

  此次之所以如此多的番邦人齊聚於京城,其實這個事情是由林晧然所促成的。

  早在百歷去年登基之時,林晧然借著這個機會號令南洋、東海和西洋諸國來朝,更是聲明需要國王本人親自前來。

  通常而言,藩國朝貢都是遣使而來,很少國王本人親自前往的。像俺答當年向大明朝貢,哪怕他十分蔑視大明,但亦不可能親自前往京城。

  只是現在的大明王朝已經名聲在外,聯合艦隊早已經成為南洋和東海當之無愧的霸主,國威比明成祖時期是只強不弱。

  正是如此,林晧然將這份邀請函由聯合艦隊下發諸國之時,絕大多數的國王都選擇親自前來京城共商大事。

  由於此次萬國來朝是國王親自前來,隨行人員自然跟遣使是不可同日而語,故而在這個月才會出現番邦人隨處可見的景象。

  華夏無疑是一個極有包含性的民族,從最初對番邦人的驚奇,接著便開始慢慢接納,最後更是有擅於交際之人邀請他們把酒言歡。

  三月的天空不染一絲纖塵,宛如一塊翠綠的玉壁般。

  小時雍坊,郭府。

  郭朴身穿著一套灰色的長襯,經歷了一場病痛後,而後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只是臉型比之前明顯要削瘦了一些。

  他現在仍是當朝內閣首輔,上個月再度稱病上疏請辭,結果陳太后允許他養好病再回內閣處理政務。

  對於郭朴如此堅持請辭,很多人都清楚這是郭朴因甘肅貪墨案而自責,故而才三番五次想要上疏請辭。

  卻不知陳太后是真心挽留郭朴,還是陳太后根本揣摸不到郭朴請辭的緣由,卻是直接允許了郭朴帶職養病。

  在林晧然的勸說下,郭朴亦是暫時接受這個結果,卻是沒有繼續上疏請辭。不過他亦是一直沒有返回內閣,而是呆在家裡做一個閒雲野鶴。

  「你此次如此大動干戈,將東海和南洋諸國的國王和使臣召集到京城,難道真的僅僅為了彰顯國威嗎?」郭朴坐在涼亭中,落下一枚白子開門見山地道。

  此時坐在郭朴對面的人正是當朝次輔林晧然,今日他借著休沐日的機會,卻是前來跟著郭朴一起下棋。

  在此次的招待外藩的安排中,他已經特意準備了一場軍演,目的正是要狠狠地威懾這幫性情高傲的國王和使臣。

  「老夫雖然沒有統計,但此次招待各國使臣的開支和接下來皇上的恩賜都不是一個小數字,只是這天底下沒有誰比你更精明的,老夫是絕對不信你僅僅是為了彰顯國威!」郭朴在棋盤重重地落下一枚白子,卻是瞥了一眼林晧然道。

  其實不僅他是這般認為,大明官場絕大多數的官員都知道林晧然一定是另有圖謀。

  畢竟這位次輔為了普通百姓的生計,卻是敢得罪整個官紳階層,自然更不可能做出削大明的肉來餵這些藩國的道理。

  結合林晧然這些年的所做所為,林晧然定然是在圖謀著什麼,所以才能搞出這一場很罕見的「萬國來朝」。

  林晧然的注意力停留在那枚繼續進攻的白棋上,顯得認真思索地道:「除了向他們彰顯大明的國威,我確實有其他的想法,只是我還沒有摸清他們的態度,所以現在還不好說,不過……」

  說到這裡,他突然想要了一個應對之策,當即將抓在手中的黑棋重重落在棋盤上,竟然是成功破局。

  「啥?」郭朴看到落下的黑棋十分的精巧,卻是進行追問道。

  林晧然看到自己成功逆轉戰場,便是靈機一動地道:「郭公,你的安陽先秦屬燕趙之地,我的高州那時是百越地。只是而今咱們同朝為官,今日在此下棋聊時政,卻不知是誰種下的果呢?」

  「秦始皇嬴政掃滅六國,統一海內,開創華夏帝制,此乃始皇之功績也!」郭朴在棋盤落下一子,顯得不假思索地道。

  林晧然跟著落一枚黑棋,卻是繼續詢問道:「秦二世而亡,然天下並非一分為七,而是由漢代之,國祚四百年之久,此又何故?」

  「若愚,你此次召集諸國,所謀之事跟秦一統有關?」郭朴端起桌面上的茶盞,顯得若有所悟地道。

  林晧然看到郭朴已然是停止下棋,便將手中的棋子放回棋罐道:「秦改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統一貨幣、計量單位等,正是此舉將七國百姓緊密相連。縱是此後王朝更替,但咱們南北之人既可同朝為官,亦可在此喝茶下棋聊天。」

  「此次你將諸國召來京城,難道是要效仿秦朝嬴政的做法?」郭朴的茶盞送到嘴邊,突然十分震驚地詢問道。

  哪怕大明現在沒有吞併南洋、東海諸國的野心,只要這些小國慢慢被華夏所同化,將來併入華夏版圖不過是早晚之事。

  卻是不得不承認,林晧然不僅是大明王朝最優秀的首輔,而且還會成為華夏民族最傑出的一位領袖。

  林晧然伸手端起茶盞,卻是苦笑地輕輕搖頭道:「咱們大明僅是宗主國,卻還不能如此強制他們這般言聽計從,但這確實是我現在所謀求的方向!」

  歷史最已經證明,單純的武力擴張並不能造福於民。

  明成祖初期,取代安南國政權的胡朝騷擾明朝邊境,朱棣一怒之下便派張輔率軍深入安南,成功消滅纂位的胡氏政權,得府州十五、百姓三百十二萬,在河內設立了交趾布政司進行直接統治。

  當地的百姓並不接受明朝的統治,始終視明朝為侵略者,並不斷出現起義軍,試圖推翻明朝的統治。

  偏偏地,明朝需要派遣大軍長期駐紮在安南,每年的軍費開支需要三百萬兩,但能從越南收到的賦稅僅為七萬兩。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很快便主動選擇放棄安南的統治權,拋掉這個巨大的財政包袱,專心於大明的國防事業。

  雖然安南直治失敗有諸多因素,但林晧然並不打算走上這一條單純的武力擴張道路,而是希望吸取前人的失敗教訓來壯我華夏。

  「這確實是咱們值得努力的方向,只是一些國家已經有了他們的文字,這『書同文』打算如何達成呢?」郭朴終於明白林晧然是在下一盤大棋,喝了一口茶水便繼續追問道。

  管家一直侯在涼亭,意識到這兩位大人物在商談重要的事情,對著準備前來送糕點的丫環揮了揮手。

  林晧然喝了一口茶水,便是開誠布公地說道:「諸國的教育都相當落後,我想要在諸國創建聖人書院,免費吸納當地有心向學的孩童,向他們教導我們大明的儒家學說,甚至允許他們前來參加我們的科舉並進入仕途!當然,大明今後跟諸國亦會有更多的公文往來,而我亦會要求他們的回覆函要用漢字。」

  「你這個主意倒是可行,只是如此花費定然亦是不小,且那些舉人出身的教渝定然不肯前往那些苦寒之地!」郭朴認可地點了點頭,但還是有所擔憂地道。

  林晧然手裡捧著茶盞,認真地說出自己的構想道:「教導這些人不需要教渝,甚至都不需要生員的資質,只需要童生水準以上則可。接下來我會在國子監之下再設師範學院,這些能夠順利畢業的生員都屬於朝廷的公職人員,然後派遣到各國的聖人書院任職,五年任教結束可回原藉進入縣衙任書吏。」

  林晧然知道肯定是出了重要的事情,對著來到近處的林福道:「什麼事?」

  「順天府尹雷長江剛剛派人來詢問,有兩名商販跟渤泥國王一行因爭執而發生鬥毆,卻不知該不該提審他們?」林福氣喘吁吁地來到這裡,顯得十分認真地詢問道。

  渤泥國?

  郭朴聽到這個事情,卻是不由得露出了凝重之色。

  渤泥國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首都居民達萬人,下轄十四州,卻是由四位大臣和八位副大臣全權管理。

  儘管是一個島國,但得益於土地平坦且肥沃,卻是以農業為主,亦是從事「煮海為鹽、釀秫為酒」。

  早在北宋時期,兩地便已經有了友好往來,渤泥國兩次派遣使者訪宋,而朱元璋初期曾派使者前往渤泥國。

  永樂六年,國王麻那惹加那攜妻子、弟妹、子女、陪臣共一百五十多人來明朝進行友好訪問,同年十月病故,被以王禮埋葬,諡恭順王。

  隨著大明執行嚴厲的閉關封國政策,加上渤泥國自身政權產生了一些動盪,雙方的關係慢慢淡化。

  只是現在大明的國門打開,大量的明朝商人活躍在南洋的海域上,致使兩國間又恢復了朝貢往來。

  現在朝廷還想著如何拉攏南洋諸國,卻不想那些商販竟然如此的膽大包天,竟然跟渤泥國王一行進行了鬥毆。

  不過好在,雷長江還是知道事情的輕重,先派人前來過問林晧然,不然還真的要影響到全盤的計劃了。

  「你讓那人回去告訴雷長江:現在他才是順天府尹,這種事情還用我來教嗎?」林晧然並不打算包庇渤泥國王,當即便是沉著臉道。

  林福先是微微一愣,而後便是領命而去。

  郭朴看著林福匆匆離開,卻是忍不住詢問道:「若愚,人家堂堂一國之主不辭萬里而來,此番不是我們的待客之道啊!」

  「咱們大明一直秉行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若是渤泥國王無視規矩而做出強買強賣之事,我們亦不能慣著他!不瞞元輔大人,此次我就是要擺出強硬姿態,這樣在進行談判的時候,他們才不敢輕意跳出來忤逆我們!」林晧然的眼睛十分凌厲,便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道。

  現在的大明是強國,那麼完全可以擺出一副強國的姿態。

  以他對城北商販的了解,卻是不可能無緣無故跟渤泥國王一行產生衝突,此事的過錯方很大可能是渤泥國王。

  正是如此,一昧的包庇不是他的風格,倒不如借這個機會好好敲打渤泥國王,從而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郭朴看盤棋便是投子認輸,而今林晧然做事可謂是步步為謀,卻是發現自己確實不需要再回內閣了。

  城北,順天府衙公堂上。

  張虎帶領一眾捕快將鬧事的渤泥國一行人押到順天府衙,周圍的百姓紛紛跑過來湊熱鬧,卻是想要看一看順天府尹雷長江提審番邦國王的場景。

  僅僅是盞茶的功夫,這裡已經圍了里三層、外三層,顯得十分期待的模樣。

  賽爾夫里看到走上公堂的雷長江,卻是為顯得十分憤怒地指責道:「我乃渤泥國賽爾夫里!他們兩人莫名其妙阻攔我們的去路,而你們不問青紅皂白抓我們,你們大明如此做法當真是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