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自己親弟弟的彈劾,徐階的心底既有一種對弟弟如此行徑的憤怒,但心底亦是藏著一絲害怕。
終究而言,他將那位庶出的弟弟一直壓制在南京,卻不是要如何栽培和磨練弟弟,更多還是想要維持自己不徇私的好聲名,亦是不希望自己弟弟表現得過於優秀。
只是現在聽到各方的態度都是他如何「關照」那位弟弟,徐階的心情亦是平和不少,顯得淡然地抬頭望向匆匆走來的二個兒子。
徐琨和徐瑛從各自的衙署趕回家中並在門口相遇,來到徐階面前恭恭敬敬地施禮道:「孩兒見過父親!」
「你們都知道了?」徐階先是眯起眼睛望向正在朝著南邊遷棲的一群雁子,而後對著二個兒子淡淡地詢問道。
徐琨和徐瑛先是微微愣了一下,旋即便是一起拱手道:「爹,孩兒都是剛剛聽說,故而這才急忙趕回家中!」
「那你們怎麼看?」徐階心裡微微一動,便又是拋出剛才的問題道。
徐璠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一揚,想著自己剛剛的一番精彩表演,不由得輕蔑地扭頭望向這兩個弟弟,卻是知道這兩個弟弟定然不及自己。
徐琨和徐瑛交換一下眼色,徐琨當即認真地回答道:「爹,孩兒認為唯今之計是要再找一人,繼續對林晧然的刁民冊試行蘇松進行封駁,斷然不能讓林晧然的刁民冊試行於蘇松!」
此言一出,卻是令徐階臉上溫和的笑容斂去,顯得森然地望向這兩個兒子。
「徐琨,你說什麼渾話呢?王治今日早朝不是已經封駁刁民冊了嗎?爹現在是問你們怎麼看四叔此次上疏彈劾爹爹一事!」徐璠對自己這二個弟弟一直看不順眼,卻是當即進行指責道。
啊?
徐琨和徐瑛聽到這番話,這才發現敢情自己是誤會了。
「你們匆匆趕回家中,難道是朝中又發生了大事?」徐階停止喝茶的動作,卻是當即進行猜測道。
徐琨和徐瑛當即鄭重地點頭,徐瑛站出來透露道:「據說爹爹離開文淵閣後,林晧然在內閣會議上推動新的決議,以內閣的名義勒令刑部鎖拿王治。」頓了頓,又是滿臉認真地繼續道:「內閣狀告王治收受陳伯仁之子的賄賂,設法營救陳伯仁等人,今日早朝更是挾公報私阻止刁民冊試行。就在剛剛,刑部已經將王治從六科廊帶走,準備將王治關入刑部大牢侯審!」
哐……
徐階的嘴角微微張開,手上的茶杯突然間落地,顯得目瞪口呆地望向徐瑛。
這才多久的工夫,自己回來剛剛平復好心情,結果這小子竟然已經在背後狠狠地捅了這惡毒的一刀。
若是王治的罪名被刑部坐實,那麼他此前的封駁自然不會做法,而刁民冊恐怕真的要在松江府試行了。
正是如此,他當下最大的勝算已然是跟刑部衙門那邊打招呼,讓王治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洗清自己的嫌疑。
這……
徐璠看著這則最新的消息,突然發現事情比自己所想像要嚴重得多,卻是不由得擔憂地望向自己老爹。
一時間,這個涼亭的氣氛有些緊張,甚至是大氣都不敢粗喘。
「此次定然都是那小子的陰謀詭計,真是一個卑鄙無恥小人!」徐階顧不上沾在褲腿上的茶水,用拳頭錘著石桌憤怒地道。
自從他將高拱趕走後,他對林晧然可能是千防萬防,但到頭來卻發現防不勝防,而今更是一步步地跌落林晧然所精心布局的陷阱之中。
且不說弟弟徐陟是受誰的蠱惑上疏彈劾自己,此次王治封駁定然早被林晧然知曉,所以老早就搜羅到足夠的罪證。
趁著自己離開文淵閣的良機,林晧然順理成章地拋出王治的罪證,然後迅雷不及掩耳地給王治定罪。
接下來,林晧然如果繼續推行刁民冊,恐怕另五位科長想要站出來幫自己封駁刁民冊恐怕都得認真掂量一番了。
「爹,現在如何是好?」徐琨的性子最是沉穩,卻是認真地詢問道。
「咱們恐怕要做最壞的打算了!你們二兄弟誰回老家?」徐階顯得冷靜下來,卻是望向徐琨和徐瑛道。
徐琨和徐瑛交換了一下眼色,徐瑛並不喜歡京城這種處處受到節制的生活,當即便站出來主動請纓地道:「爹,孩兒願意回老家!」
「好!」徐階知道這個小兒子最是聰明,當即便是點頭道。
「爹,弟弟太過年輕,做事難免會衝動,還是由我回去吧!」徐璠早已經沒有成為小閣老的野心,當即亦是站出來表態地道。
徐階的眉頭微微蹙起,徐璠雖然是大兒子,但卻缺少徐家人的那種隱忍和精明,並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人選。
徐階扭頭望了一眼徐璠和徐琨,發現二個人都沒有反對,便是輕輕地點頭道:「好!」
他之所以千方百計阻止刁民冊推行,倒不是刁民冊有多大的破壞力,亦不是刁民冊讓徐階會蒙受很大的經濟損失,其實要防的一直都不是刁民冊,而是在防「人」。
不管什麼樣的政策,這執行的始終是人。就像當年嚴世蕃被判流放,卻是沒有人真敢將他押到雷州,故而嚴世蕃在半路就尋他處逍遙去了。
徐階擔心的是「刁民冊+海瑞」,海瑞那個愣頭青一旦利用刁民冊的權限給他徐階扣上「刁民」,那麼他這位首輔的寶座亦是坐不穩了。
正是如此,朝廷一直通過刁民冊在松江府試行,那麼他徐階最大的威脅者會變成海瑞,那個根本不買自己帳的海筆架。
徐璠和徐瑛都知道他們所肩負的使命,只是並沒有將那個舉人知府放在眼裡,顯得喜滋滋地離開。
跟在二人後面的徐琨嘴角微微上揚,卻是有著他的小九九。
一旦這二個人一起離開京城,那麼他便是父親唯一在京的兒子,無論是地位還是行事都會大大地便利。
徐階心疼地望了一眼腳下摔壞的茶杯,卻是帶著一份希冀地喃喃道:「希望有著林潤的照拂,這兩個兒子能夠應付得了那個小小的舉人知府吧!」
夜幕降臨,京城亮起了盞盞燈火,彰顯著這一座世界第一城的魅力。
在某個房間中,淡黃色的光芒照亮坐在書桌前的男人和他手裡的紙張,正在那裡聚精會神地處理著事務。
一張張情報訴說著不同的故事般,有的能夠跟京城發生的其他事情串連,有的則是一個很獨立的個體事情。
情報,這才是官場的第一生產力。
身穿黑衣的林晧然安靜地坐在書桌前,這裡已經堆積著大量的情報,既有來自地方的各種消息,亦有來自京城的最新異動。
在近些年的經營中,特別其中已經接入他親手打造的秘探司,情報的觸角已然是伸出各位朝堂大佬的府邸中。
正是在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之後,他的情報已然是凌駕於所有人之上,更是能夠打聽到自己想知道的一切。
像這一次,不說他早已經猜到徐階會進行封駁,他的情報網亦是早已經將消息匯報於他。在禮科都給事中王治甘願充當徐階的走狗之時,王治的命運其實早已經註定了。
至於徐陟的事情亦是出自於他之手。徐陟彈劾徐階是後世的一個史實,雖然當年給差評的人是徐階的盟友楊博,但無疑說明徐陟對徐階的打壓早已經積怨很深。
正是如此,他只要在南京放出張居正接替高拱位置的假消息,然後再讓人對徐陟煽風點火,徐陟必定還是會將胸中的怨氣宣洩出來。
林晧然端起旁邊的茶盞,正準備送到嘴邊之時,卻是發現茶盞已經空了。由於他不讓任何人在這個時候打攪他的工作,卻不會有人過來續茶水。
對於此次發掘情報的能力和布局的成果,他心裡其實是極為滿意的。正是得益於先一步得知這個關鍵性情報,讓他此次才能處處領先,一度將徐階牽著鼻子走。
只要刁民冊順利在蘇松試行,那麼便完成倒徐的最為關鍵一步。
孫吉祥和王稚登來到房間中,只是看到林晧然還在處理情報,二個便是在外廳喝茶聊天,旁邊還放著兩碟精緻的糕點。
孫吉祥記掛著自己孫女喜歡林府的糕點,亦是將兩個糕點小心地放在袖間藏好,準備帶回去給孫女享用。
沒多會,林晧然處理公務走了出來,聽著二個人很樂觀地談論明天早朝的結果,眉頭卻是不由得微微蹙起。
「東翁,你認為明日早朝還有六科科長會跳出來封駁刁民冊?」王稚登見狀,當即驚訝地詢問道。
林晧然在旁邊的椅子坐下,卻是很肯定地搖頭道:「此事已經不足為懼!那五位科長要麼是我們自己人,要麼我們都掌握到他們的相關罪證,頂多咱們這邊做得難看一些,亦讓人更懼怕我們罷了!只是不管如何,此次刁民冊我是勢在必行!」
此次刁民冊的試行雖然是要扳倒徐階,但他的眼界卻沒有局限於此,亦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將刁民山全面推行,進而解決大明第一大稅種逃稅漏稅的頑疾。
「東翁,你是在擔心海瑞在松江府做不成事嗎?」孫吉祥親自給林晧然倒上茶水,當即進行判斷地道。
林晧然端起茶杯,抬頭望向孫吉祥道:「孫先生知我心意!海剛峰有愛民之心,亦有做事的魄力,但做事也得底下有手聽命令才行!徐家在松江盤踞多年,而今又有林潤等徐黨中人照拂,不說海瑞很難放開拳腳做事,恐怕他的位置都坐不穩呢!」
「據我的觀察,海瑞確實是清廉如水,怕是挑不出毛病才是!」王稚登的眉頭微微蹙起,卻是一本正經地道。
「現在的言官為了能夠上位,都是吹毛求疵之徒!只是凡是要做事的人,總難免會出一些差錯,而海瑞這種官員反倒比貪官有更多的毛病!」孫吉祥將茶壺輕輕放下,當即發表不一樣的看法道。
林晧然喝了一口茶水,顯得心如明鏡般地點頭道:「現在的首要問題不是海瑞能不能推行刁民冊,而是他的位置能不能坐得穩!徐黨那些人不僅會對海瑞吹毛求疵,而且還會暗自使絆子,會想方設法弄走海瑞的!」
雖然他的出現讓歷史變得不一樣,只是大明朝的大環境並沒有本質上的變化,而海瑞仍是一個跟大環境格格不入的人。
他從來不擔心海瑞會畏懼權勢而不敢做事,亦不擔心海瑞會喪失為民請命的初心,而是擔心海瑞的位置坐不穩。
以海瑞那種為民做事不計回報的做事風格,不僅底下的人不喜歡他,上面的人同樣不喜歡他,在松江府恐怕是寸步難行。
正是如此,海瑞有可能避免不了上任應天巡撫最後被調離的命運,而出任松江知府有可能會是一個走過場。
「東翁,咱們已經是今非昔比,而且王弘海不是在松江嗎?既然他們要弄走海瑞,咱們便使勁護著海瑞!」王稚登顯得樂觀地道,看著孫吉祥想要說話,卻是擺擺手道:「如果真要讓海瑞坐得穩當,我倒還是有一計!」
「願聞其祥!」林晧然聽到王稚登很是得意,當即便來了興致道。
孫吉祥亦是故意地望向王稚登,只是王稚登故意避開孫吉祥,卻是在林晧然的耳邊低聲說著有用或無用的計謀。
次日早朝,一切都顯得中規中矩的模樣。
隨著陳洪那一聲「退朝」傳出,整個爭鬥已然宣告結束,不改一字的刁民冊試行蘇松政令並沒有遭到六科的封駁,故而會將這道新政直接發往松州府和蘇州府。
寒窗苦讀十年不容易,能夠位居六科科長一職更不容易,卻是誰都不敢再重蹈王治的覆轍。何況,誰都知道刁民冊是治國的良方,五位科長的心底還是愛國愛民。
京城的這個九月並不算平靜,經過了這一場圍繞刁民冊的一場角逐後,最終還是總攬全局的林晧然棋高一著。